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的荣耀-第3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浩然将头靠在了秦罗丰满而又温暖的胸脯上,静静地倾听着耳朵传来的心跳声。秦罗可以说是他的后宫中心机最少的女人,她没有其它多的想法,刘浩然就是她的天,她的情感一切都围绕着刘浩然转,当然也包括她的孩子,刘浩然喜,她便随着高兴,刘浩然悲,她便随着哀伤。

想到这里,刘浩然不由紧了紧自己的臂膀,轻声说了句:“你真是我的傻女人。”

送走秦罗后,刘浩然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看着被雨水洗礼过的庭院,慢慢地陷入了沉思之中。

在自己的步步紧逼下,理学已经开始起**了,刘浩然知道四二七事件幕后黑手是谁,那位有野心而且有智谋的人或许就是理学的掘墓人,自己要做的就是慢慢地等待。可是打倒理学之后该怎么办,将儒学也一并从大明的思想体系中割除开。就像另一个世界上xx大革命一样,打倒孔家店?

但是割除了儒学之后大明所需要付出的代价是什么?要知道,一个国家的思想体系不是简单的“忠君爱国”所能概括的,它是通过上千年的沉淀和积累,慢慢沁入到这个国家和民族每一个成员的血肉和灵魂之中。

想想另一个世界,在xx大革命之后,中华民族算是与旧有的思想体系割裂了,但是当信仰的xx主义又一次经历着重大变革之后,人们变得有些不知所措了。当旧的道德约束力被当成阻碍展的枷锁一起被抛弃之后,新的道德约束力又还没有形成,于是大家迷茫困惑中开始放纵自己的私欲,最后形成了一股洪水。

失去信仰的人们开始信仰其金钱,以前被压制的丑陋成了“美德”。但这仅仅是道德沦丧的问题吗?

在xx大革命之后,人们名义上是与旧的思想体系割裂了,但是上千年的思维方式岂是短短十年就能割裂的,最关键的是在割除旧的思想体系之后,人们没有用新的正确思想加以取代。用一种粗暴的方式去打倒一种旧有的东西,它代表的不是一种理性,而是一种泄愤。法国大革命是如此,xx大革命也是如此。

从另一个方面,打倒理学,进而打倒儒学,该用什么东西去取代?古希腊的文明思想西方近代文明的根源?那么中华民族就必须完全与自己此前的历史和文明割裂,那么以后的中华民族还叫中华民族吗?

刘浩然苦恼地揪了揪自己的头,为什么人家西方一个文艺复兴就可以从自己的思想根源中找到时代进步的动力,而中华民族为什么不能从自己的古代思想土壤中找到进步的源泉?如果盲目的试验,这不是做科学试验,失败了顶多浪费个人的时间和一些成本,拿一个国家和命运的前途去做试验,这个代价也太大了吗?

头皮上传来的疼痛让刘浩然的头脑冷静了一下,突然,一个念头从深处传来了出来,谁说中华民族不能从自己古代思想土壤中找到进步的源泉?

儒家提倡的“仁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些“恕道”难道不与现代文明人文思想的核心之一宽恕有异曲同工之妙;孟子的民重君轻思想难道不是中国的**思想起源吗?墨家的兼爱、尚贤、非攻难道不是一种博爱、平等和和平思想吗?墨家“颇治科学”,难道不是一种提倡科技的思想吗?法家的以法“定分止争”难道不是一种法治思想吗?道家的“道法自然”难道不是一种回归自然的环保思想吗?

尽管这些思想有着各种局限性,但它们为中华民族提供各种先进思想的源泉,就算是古希腊文明,难道它就将**科学全部讲清楚了?西方的文艺复兴难道只是一种“复古”而不是在旧有基础上的“创新”和“展”?

想到这里,刘浩然不由兴奋起来,他细细回味了一下西方**进程历史,在另一个世界号称十分保守的英国就是靠循序渐进在欧洲最初的**制度,这个由野蛮人建立的国家有什么思想根源?还不是吸取古希腊文明和基督教思想,将其做为基础,然后不断吸收、不断改进,最后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制度。

正因为这种循序渐进,使得它的国家没有生太大的变化和起伏,从而延续了数百年的强盛。相比之下法国,一会儿革命,一会儿复辟,大起大落,使得这个号称欧洲大6最强国就从来没有长时间真正强盛过。

为什么大明不能利用“复古”运动的名义,从春秋战国时代那无比璀璨的思想文明中追本溯源,找到合适的思想,再吸收古希腊等文明的先进之处,最后形成自己的先进文明?自己是穿越者,最大的优势就是知道历史的展,因此也知道哪些东西对大明有利,哪些东西对大明不利,站在这个历史高度,总比孔老夫子根据自己的喜爱和个人坚持的思想去修编《春秋》和《诗经》要强吧。

刘浩然越想越兴奋,他立即用笔墨记下自己的思路。此前,他大兴教育,大兴教化,总是觉得有些苍白无力。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思想如果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来支撑,光靠口号,就是几百上千句也不管用。今天刘浩然觉得自己打开了一扇大门,有了这些春秋战国的思想做基础,自己提出的**科学等思想就不再是无根之源或者是外来户,只有在自己的历史和文明基础上展出最适合自己的思想体系,才能使得自己获得最快最好的展。

当天下午,迫不及待的刘浩然便出一道道诏书,诏内阁传令全国,高价收购民间收藏的古书籍,春秋战国时期的古籍或抄本为重;诏国史馆、弘文院立即组织人手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家书籍进行整理,这种整理不是修四库全书,而是完完整整地大规模整理。

接着刘浩然初步与李善长、冯国用、刘承志和李道君进行了讨论,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过后,了解到皇帝陛下意图的刘承志和李道君立即修书,通知同门师兄弟们立即投入到对春秋战国诸家思想的复古研究中去。

而刘浩然也给朱升、宋濂、刘基、陶安等相熟的文人名士修书,与这些博学多才的先生们初步讨论对春秋战国诸家思想复古的可能性。

在刘浩然不停地疾笔修书时,窗外的雨开始下个不停,一道巨大的雷声响过,刘浩然被惊了一下,不由地停下笔。

他看着窗外的大雨,眉头越皱越紧,这么大的雨,杭州能经受得住考验吗?尽管杭州经过十几年的展和营造,但是在当前这个技术条件,也做不到可以将城市积水全部排泄,内涝是不可避免的。

不过刘浩然心里不是很担心,自己就蹲在杭州,杭州地方官府自然会花费十二分的力气去进行'Qisuu。奇‘书‘网'防洪防涝以及灾害处理。

想了想,刘浩然叫了一声:“存胜!”

刘存胜应声进来了:“陛下,请问有何吩咐?”

“你从侍卫司调派一些人手,乔装打扮一下到杭州各处,看看情况。”

“遵旨!”刘存胜拱手行礼后便离开了。

刘浩然倒不是想派人监督杭州官府的所作所为,他只是想了解一下杭州官府应急能力。自从明历七年《大明平岁律》颂布以来,灾难应急制度已经成为地方官府重要职责之一。

刘浩然从《大明平岁律》突然想到了大明的律法,由于他此前拥有最高立法权,大明一切律法都是由他颂布的,所以律法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名字五花八门。有的沿用了前唐宋时期的律法,如鼓励开荒的《大明守令垦田律》,规范婚姻关系和制度、户籍制度的《大明户律》,规范海关和关税的《大明市舶律》;也有因为是此前没有涉及,完全是刘浩然根据自己的知识编写出来的,如《大明有价证劵交易法》。

大明的律法繁多到了连律师都头疼的地步,而且名字五花八门到了让人摸不到头脑的程度,是该进行大明律法的大汇编了,刘浩然苦笑着对自己说道。

根据他此前很淡薄的法律知识,他觉得大明律法应该分为三大类,刑律,民律和政律,至于如何规范和分类,还是让专业人士去头疼吧。

刘浩然继续修书,不过他又要多写几封书信和诏书,是给陶安、王濂、韩宜可、端复初和法务部、按察院及都察院的,让他们组织人手,对大明律法进行汇总分类。刘浩然只是提出原则性指导意见,至于是不是两法重复,可以合并为一法等等细节,他是不管的了。

第二百七十二章出巡之杭州(二)

终于把要写的诏书和书信都写好了。刘浩然不由揉了揉有些酸的手臂,他有点怀念电脑和打印机,甚至从中学后就很少用的钢笔。原本这些诏书和书信可以由秘书代笔,但是刘浩然坚持自己亲笔写,这意味着一种重视,诏书和书信到了相应人的手里,他们自然会好好掂量一下。

刘浩然活动了一下脖子,自从穿越之后,以前老是看电脑养成的轻度颈椎病已经根除了,看来穿越到古代当皇帝是根除颈椎病最好的办法之一。

这时,刘存胜在门外叫了一声:“陛下!”

“进来吧。”

刘存胜也是童子营出身,他原本是刘浩然攻占江宁后收的孤儿,当时只有四五岁大,是攻城时被百姓趁乱杀死的某户色目富商的儿子。在童子营十几年,刘存胜已经将对刘浩然的忠诚沁入到自己的骨肉和灵魂之中去了。

“存胜,情况怎么样?”

“回禀陛下,路近的探子刚刚回报,杭州城应急防洪涝的措施还算得力和有序,不过其中也出了些小问题。”

刘存胜将杭州官府相应的措施和生的小问题一一说出,刘浩然只是默默地听着。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出现问题是在所难免的。关键是不能将天灾演化成*人祸。

“好吧,你再去看看,还有其它什么情况。”

“是的陛下。”

过了半个小时,刘存胜又进来禀报道:“启禀陛下,钱塘县出现一些问题。”

刘浩然不由皱起了眉头,杭州城分为钱塘、仁和两县,钱塘比较繁华,那里出了事,估计损失会很大。

“陛下,由于雨势过大,西湖水从各渠沟里蔓延,与街道的积水合为一体,开始向民宅涌去。筒子巷住的三户大户人家看挡不住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