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的荣耀-第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弟,我和大哥、二哥都通过气,现在江南家大业大,你一个人要顾虑那么多事情,太累了。而我们都是武将,除了会打仗就帮不上你什么忙了。现在这么一出事,文官武将渭泾分明,你也好借着这个机会整顿一下。”

刘浩然看着常遇春那张黝黑的脸,不由暗自叹息了一下。这件事情过后,自己的属下就名正言顺地被划成了两支,文官和武将,而且谁也不敢在明面上两者兼连。那么以前为了权宜之计而设置的军政一把抓的地方官职就必须明确分开,自己的军政官职制度改革就可以完全执行下去,因为在这场风波之后,谁也不敢担任文武不明的官职,到时会被两边排挤的。除了避免地方专权之外,文武两派此后都会互相提防,互相排斥,也就最大可能地避免了两者互相勾连弄权了,刘浩然在两者之间可以轻松地进行制衡了。

“三哥,委屈你了。”刘浩然只能这样说道。

“你少操点心,我们在外打仗也安心多了。”常遇春淡淡一笑道。

刘浩然无话可说,只好满饮了杯中酒。

过了两日,典军镇抚署合议裁定常遇春“擅权”,罚鞭刑十下,禁闭三个月,罚薪一年。这个处罚,对于一个统军大将算是重的了,虽然不甘心,文官们也有自知之明,刘浩然断然不会对常遇春处于更重的惩戒,他还要靠将领和军队们去打仗,于是也就慢慢偃旗息鼓了。

过了几日,刘浩然以此事为契机,明确了文职和武职的分工,取消了处州、建德、信州、绍兴等前线地区知府、守备一肩挑的象和军政大权一把抓的总制等职位。并设立了陆军部和海军部,归行省治下管理,分别执掌海陆军的军官选授、考课,管理海陆军学校和常备、守备军的军籍以及各地军队的日常后勤和运作。

在此之外,刘浩然整顿了行枢密院,授予它作战指挥权。行枢密院分为情报司、军令司、军训司和最为核心的指挥司。平时军队的管理和后勤由陆军部、海军部负责,而枢密院军训司和军令司负责军队的训练、调防,军情司负责收集分析各敌方情报,指挥司就负责研究敌方情报,通过沙盘、军棋等推演制定出作战预计方案,并通过组织演习验证方案的可行性和军队的实战能力。一旦刘浩然下达作战命令,军队的指挥权就由枢密院接管,指挥司根据预演方案发布作战命令,军令司就负责调派军队,军训司就负责调度后勤补给,军情司则继续收集最新的情报,以及反情报工作。

陆军部、海军部主官可文职可武职,但是都归在丞相和参知政事这文官管理之下,而行枢密院则完完全全成了军队的地盘,集中了一大批精英军官和将领,时刻为作战做准备,直接向刘浩然负责。

如此改革之后,文官有了管理军队的权力,而军队拥有了完全属于自己的一块地盘,又不用担心作战有文官指手画脚和扯后腿,于是双方皆大欢喜。

第八十一章千里寻夫

这是六月下旬的一天,刘浩然按照惯例在童子营待了一下午,与三百多童子一起吃过晚饭后便起身回府。由于现在是盛夏时节,所以虽然已经入夜了,但是天色还有一点麻麻亮。

童子营设在城外不远处,刘浩然在百余名大内亲军骑兵的护卫下,正不紧不慢地向东门走去。大内亲军从四月份当涂城之战确定具体的战术之后,开始以每两月一个团的速度在扩建。按照刘浩然的想法,当大内亲军扩满十个团后就开始给常备陆军步兵团换装了。相对而言,滑膛枪的制造和产量一直比较稳定,保持在每月两千枝左右。光荣号为旗舰的海军第一舰队昨日已经从刘家港出发了,前往日本进行第一次商贸,刘浩然对江南第一条大规模的海上商路非常有信心,他已经开始预支即将收从日本收获的黄金、铜锭、硫磺和硝石。

城外的大道上人流还不少,许多在城里集市卖东西的城外百姓们正急冲冲地往回赶,看到刘浩然一行人的架势,纷纷走到另一边,还有不少人出于对刘浩然的尊敬,在路边驻足不行,持礼等刘浩然走过后才继续动身而行。

江宁做为江南行省的首府,不但城内城外有常备步兵团和守备步兵驻扎,江宁巡检司更是在刘浩然的要求下搞了几次“严打”,作奸犯科者几乎已经绝迹。而且这里是都知司和内察司的老窝,任何来江宁的陌生人都被暗中查了好几遍,所以刘浩然在百余名大内亲军的护卫下不用担心刺杀问题。

刘浩然一路上思绪万千,在考虑着关心的问题。他现在不是很担心与陈友谅的战事。陈汉水师一半的主力被歼灭后,江南完全占据了优势和主动,现在正在以安庆为据点开始步步逼近。而傅友德在采石矶战事后不久突然出现在江西路,接连攻克了饶州、余干、进贤,于四月底兵临龙兴路南昌城下。常遇春被禁闭之后,刘浩然将冯国胜调去安庆任统制,与赵德胜、陈德胜、廖永安搭档,向江州逼近,而常遇春服完刑后将移驻处州,与冯国胜对换,一来继续监视方国珍,二来向元廷福建行省进行试探,为下一步军事行动做准备。

刘浩然接着把邓友德、朱亮祖调去南昌,加强傅友德那一路的力量,现在刘浩然自己就等着镇江造船厂那四艘火炮战舰下水,然后率领大军全力西征。

刘浩然现在忧虑的是处理常遇春事件的余波。武夫使用政治手段,毕竟还是浅浮和直接了一点。常遇春杀降动机,在文官士子眼里过于幼稚了一点。刘浩然利用这次机会,进行了一次军政体制改革,但是他知道,虽然常遇春、傅友德一心为了自己,但是防止文武官员勾连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不管常遇春、傅友德等人愿不愿意,淮西集团已经是一个庞然大物,而且除了大部分武将,还包括李善长等文臣在内,不管是现在的江南还是以后的称帝建朝都将在朝堂上占据重要的位置。

常遇春和傅友德等人或许真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不惜自污来减少刘浩然日益渐重的猜忌心。刘浩然明白两位兄长的苦心,他也有点体会历史上老朱的心事和处境,天下一大半是淮西集团打下来的,老朱坐了天下后自然对这个庞然大物想法多多。

而自己办设陆军、海军学堂,抚养重用童子营,开办科举,在旁人看来未尝不是一种削减淮西集团的步骤。

想到这里,刘浩然不由暗自叹了一口气。他发现自己越来越醉心于玩弄权术,制衡属下。或许这都是至高无上权力所带来的后果,当一个人拥有无比的权力之后,他最担心的就是失去这些权力。难道自己会不知不觉中走上历史上老朱的道路?坐上这个位置之后,刘浩然越来越觉得很多事情是身不由己的,不管是走老朱的路还是另外一条路,刘浩然知道,现在最要紧的是巩固自己的权力,否则一切都免谈。想到这里,刘浩然不由苦笑不已。

越靠近城门,路上的行人越少,时间已经相当晚了,该回家的基本上都已经出城了。这时,侍卫长刘存忠突然发现路边有几个人影在晃动,与刚才遇见的普通路人完全不同,不动声色地给旁边的宿卫使了个眼色。立即有四名宿卫策马奔了过去,隐隐围住了这些人。

“你们是什么人?”四名宿卫举着短铳不客气地问道。

“官爷饶命,官爷饶命!”宿卫们气势汹汹的模样吓坏了这几个人,跪在地上只是磕头求饶。

“侍卫长,只是四个老汉,两个老妇人,还有一个妇人带着一个孩子,听他们说是从巴陵寻亲的?”

“寻亲,是不是想在汉军阵亡和被俘者中寻亲?”刘存忠皱了皱眉头问道。

“是的。”

“这事不是归陆军部管吗?怎么跑到这里来了?”

“他们说不清楚,只是说在陆军部设在采石矶的接待处找不到各自的亲人,于是想通过俘虏了解以下情况。”

汉军在当涂、采石矶、慈湖战事中阵亡者超过了十五万,全部被集中安葬在采石矶不远处的几处山头上,而陆军部按照行省惯例在采石矶设置了一个接待处,负责接待那些从陈汉治下赶来寻亲的百姓。不过到目前为止只不过接待了千余人。

“存忠,怎么回事?”刘浩然听到前面的动静,正在进行的思绪被打断,不由抬起头来问道。

听完刘存忠的解释,刘浩然也不由地皱起了眉头。江南行省的做法,表面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虽然中国人乡情浓重,但是现在交通不便,又是两派交战,实际上来寻亲的陈汉势力的百姓还真不多,想不到居然有这么一群异常固执的人。

“带我去看看。”刘浩然吩咐道。

老汉和老妇们虽然看上去头发花白,带些疲惫,但是都显得矍铄,而一名不过二十多岁的妇人和她身边的七八岁的瘦小女童在其中就显得格外显眼。

一位胆大的老汉在刘存忠的安抚下慢慢地镇静一点,开始详细讲述他们的来意。

他们是巴陵的渔民,属于一个村子的。家里都有男丁在汉军当兵,听说'奇·书·网'还都在一支部队里。去年年底,村里当兵的亲人合伙请军中一个记室写了一封信,说自己一伙人即将跟随汉王东征江南,并许诺打下江宁富庶之地后就带些钱财布帛回来。

巴陵靠着汉阳不远,又地处要道,船来人往的消息也算灵通。今年三月听说汉王挥师东进,一路上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谁知到了五月份却传来汉军全军覆灭的坏消息。

村里人顿时炸了窝,推举几个老人到县上去问,却一问三不知,没办法之下,实在担心亲人的大家伙一合计,卖了些东西,凑了些钱粮,让老人们去汉阳打听消息。到了汉阳这才知道传闻是真的,数十万大军没回来几个人。

听到这晴天霹雳一般的消息,老人们顿时伤心欲绝,痛哭流涕。但是伤心过后老人们只能承认事实,准备回家算了。但是跟随而来的妇人李田氏却持意要去江南看看,生要见人,死要见尸。李田氏婆家娘家都已经没有亲人了,只有丈夫和女儿两个亲人,现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