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梦萦相思桥-第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朱家长大成人。范大哥小时候读书极为刻苦,常去长白山上的寺庙寄宿读书,他每天只煮一碗稠粥,凉了以后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拌几根腌菜蘸些醋汁,吃完继续读书。连僧人都觉得他生活过得太苦,可他对这种清苦生活毫不在意,只把全部精力放在书中,以书为乐。几年后,范大哥几乎把长山县的书读了个遍,一个偶然他发现自己原本竟是范家之子,这些年来全靠朱姓继父的关照在生活。这件事令范大哥深受刺激,他脱离了朱家,不顾旁人的阻拦,流泪毅然辞别母亲离开长山徒步求学去了。

  冠芳听到这里不禁砸舌:“啊?原来是这样啊,怪不得天音你那么敬重他。”

  “我敬重他可不仅仅是因这些。”

  我接着告诉冠芳,范大哥后来去了应天府(宋代四大书院之一)苦读多年终于高中进士,调往泰州当盐官(负责监督淮盐贮运转销),没多久他就发现当地多年失修的海堤已经坍圮不堪,不仅令盐场亭灶失去保护的屏障,广阔的农田民宅也屡受海涛威胁,若遇上大海潮汐水淹泰州城,成千上万灾民就会流离失所,官府盐产与租赋都蒙受损失。

  为此,他上书给江淮漕运张大人(当时范大哥的顶头上司)痛陈海堤利害,建议在通州、泰州、楚州、海州沿海重修一道坚固的捍海堤堰。工程虽极其浩大,为了长远,张大人还是表示赞同的便上奏了朝廷。范大哥被任命做兴化县令,全面负责治堰。

  在兴化,他一待就是三年。范大哥率领着来自四个州的数万民夫奔赴海滨,可治堰工程刚刚开始不久便遇上夹雪的暴风,又赶上一场大海潮,那场海难吞噬了一百多民工的性命!有人开始造谣,也有人开始退却,连许多官员都认为这是天意,这海堤建不成,主张取缔原议彻底停工。

  事情报到京师,朝廷也踌躇不定,范大哥临危不惧号召众人坚守护堰之役。当时,大风卷着浪涛冲到他腿身上,兵民们纷纷惊避,官吏也惊慌失措,只有范大哥和他的至交好友滕宗谅(我后来才知道他还有个名字叫滕子京)依然顶着海潮从容不迫,众人见他两人泰然自若,惊慌才平定下来。

  经过范大哥的努力感召,捍海治堰又全面复工。几年后,绵延数百里的悠远长堤,便凝然横亘在黄海滩头,盐场和农田的生产从此才有了保障。往年受灾流亡的数千民户,又扶老携幼返回家园。人们感激兴化县令范大人的功绩,都把海堰叫作“范公堤”。兴化县不少灾民,竟跟着范大人姓了范,这一忙下来,范大哥一直拖到三十五岁才成亲,最后调回京师当了大理寺丞。

  “原来是这样啊!”

  “嗯。”

  “那后来呢?后来就在汴京当大官了么?”

  “大理寺丞只是个小官儿,后来他母亲去世,范大哥回老家服了三年母丧,受晏殊大人之邀去了他年青时曾求学过的应天书院,做了书院的老师。为了便于教务,他搬到书院住,还制定了一套作息时刻表,按时训导学子读书。应天府书院的学风没多久就焕然一新,前来就读的人络绎不绝。范大哥总是热诚地接待这些迢迢而来的学子,不倦地捧书为他们讲授,用自己的微薄的俸禄招待他们吃饭,以至自己家中窘迫不堪。经他指教和影响过的很多学子,往往都各有所成。范大哥不仅文韬武略,连曲诣都不在我之下,只是不像我这般术在专攻罢了。”

  “天音,你怎么知道范大人这么多啊?我见你们相谈的话并不多呀?”

  “这些都是稚圭从前告诉我的。”

  她调笑我道:“哟,开口闭口都是稚圭稚圭的,那韩大人不也比你大吗?你怎么不喊他韩兄或者韩大哥?死丫头,快跟我老实交待,你是不是喜欢他?哎,别说,天音,依我看那书呆子韩琦好像对你有那么点意思嘞,他虽然来你的茶馆少,不过每次来都死盯着你看。”

  我狠狠搔了冠芳一顿痒痒才令她住嘴。

  我们俩就是这样,常常同塌而眠一说一夜。有时候我跟她开玩笑:“冠芳,你又是不想嫁又是说你嫁不出去,要不这样我就一条心做个男人,把你给娶了吧?”

  她忙搡上我一把:“呸呸呸!谁要嫁给你呀?不就是面皮子长得好一点儿么?词不会填词,诗也不会作诗,画个画更是让我看得一头雾水还说什么抽象,手无缚鸡之力吧个子又矮。”

  我哈哈大笑:“莫非你喜欢高大威猛的?”

  她笑得乱颤:“别说!哎呀我心里有人啦,有机会我带他来见你!”

  我一愣:“原来,你这小妖精还真有心上人啦?快说是谁,那坏小子怎么还不来娶你?”

  她忙打发我:“哎呀,别问啦别问啦,日后你就知道了。天音,说实话,我觉得韩大人真不错,你俩站在一起别提多相配了,不如我寻个空去问问他到底是怎么想的?”

  我赶紧掐灭她这个念头:“千万不要,不然我可跟你翻脸了啊!他现在在开封府里每日忙得焦头烂额。”

  夜里她悄声对我抱怨:“天音,你真美,比我还好看,你真讨厌哪!”

  我一笑,接而伤感起来:“傻瓜,再好看又有何用,不过是一副皮囊罢了,你不是常念什么,宝镜似空水,落花如风吹么?”

  哎,芳华二十二的汴京城俩“老”女人,以后嫁给谁呢?

 第五十八章 竹君子

梦萦相思桥;第五十八章 竹君子



  天气开始炎热,为了遮掩身材,我穿得有些多,弄得身上整天汗渍渍的。舒悫鹉琻余子岩为我做的人皮面具并非是真的人皮,而是种特殊的材料,面具有些部份薄如蝉翼,有些部份却很厚,一出汗就容易脱落,用来沾贴的旱胶也弄得我的脸阵阵起痒。没办法,最多只能戴两个时辰我就得躲回房中将面具揭下来。

  除了每天下午的天音阁专场,我还在四处奔命,几乎所有的相府王府都请过我,特别是夏府(夏竦)三天两头地邀宴聚会。

  默言这些天不知是怎么了,死缠着我非要我帮她画一幅“英雄哥哥”明锦江的素描,说实话我都已经不大记得他的面孔了,叫我怎么动笔呢?我问默言为何偏让我画他的,她红着脸不作声,我暗暗吃惊,莫非小姑娘情窦初开了?再一想,觉得明锦江这人挺不错的,若能成事倒也是对美眷,便欣然答应了她:“默言,姐姐帮你画,可明锦江不是在扬州吗?”她打手势告诉我,我失踪后的第二年他落了榜,明年会再来汴京应考。听完后,我笑了,笑得有点儿坏,轻轻拧着她的红脸蛋:“不管他明年中不中,姐姐都为你说媒好不好?”她听完脸更红,一扭头就跑了。

  好不容易抽了一天空,才发现自己手有些疼,被瑞新他们几个打发独自先回了家,揭掉面具洗个澡人才舒服一些。

  展开瑞新从扬州为我带回的画架,匀了匀炭笔,记忆在搜刮明锦江的面容,对着画板我的脑海却浮现了稚圭:稚圭,你会不会是上古前让我爱上的那只鹤呢?会不会是素意的天觉呢?说有缘,我们又无缘;说无缘,偏偏绕过了两个弯子,从大理到扬州,再从扬州到汴京,我们又重遇在一起。

  哎,不想了。他娶不娶与我又有何关系?对于旁人而言,我已是残花败柳之身,他谦谦君子前途无量,自己以后还是跟他站远些才好,说不定他已经有了意中人。我还是一心赚钱吧,也能为民出些小力,只是越赚越顶不住花销,我盘算着,再攒些钱先把冠芳的身赎了,剩下的我先开个作坊,也好让那些乞丐有份工作,那些无依靠的难民这样天天蹲在慈幼局也不是个事。

  画着画着,是画出了个人,而且画得很神韵,不过没法儿送给默言,因为我画出来的竟不是明锦江,而是我心中的竹君子韩稚圭。放下炭笔,我掩嘴笑得不行,欣赏了会儿自己的“作品”,我对他念起首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念着念着我又忍不住放声高歌起来,唱得还是这首诗。

  正陶醉呢,门突然被叩响:“灵曦,我能进来吗?”

  我一呆,当真是唱哪壶来哪壶呀!

  糟了糟了,我的面具呢?我慌得像个乱跳的蚂蚱,一边急燎燎地往脸上贴面具一边朝外面喊:“稚圭,等会儿,我马上就好!”

  真是越慌越干不成好事,手忙脚乱地整了半天总算是贴上去了,匆匆地为他打开门,嘻嘻笑道:“不好意思稚圭,让你久等了,进来坐。”

  刚将他迎进屋里坐下,一抬头无意瞥见画架上的“作品”,我赶紧扯块方布将画盖上,再做贼心虚地给他倒杯茶:“你公务这么忙,有事直接让瑞新给我带个口信就行,何必还亲自跑来找我呢?”

  他盯着我的眼睛,满脸的惊悚。

  我一吓,跑到镜子前照了照,不由方寸大乱:我晕!糟大糕了!完蛋完蛋,面具贴歪了,怎么办怎么办?

  我正急火攻心,稚圭竟走了过来,我赶紧躲到一旁的床边,背对他拉过帐子:“稚圭,我有些不舒服,要不你先回吧,有什么事明天我让瑞新去你府上找你。”

  他仍定在那里不作声。

  我心里叫苦不迭:天!刚才肯定把他吓死,指不定把我当成鬼了。

  我润了润嗓子,想忽悠他:“稚圭,我,我那个来了,你先回吧。”

  他迈开步竟又朝我走近,我心下惴惴:这不是他的风格啊,换作平时他决不会为难我的,今天到底是怎么了?算了,我还是先把面具揭下来,免得把人给吓死了!

  刚揭下面具还来不及往怀里藏,帐子竟被他一把扯开,肩膀被他猛然扳了过去,他抢过我手上的面具,再盯着我的脸和眼睛仔细瞧,满脸的错愕,满脸的惶然。

  我一时语塞,看了他两眼后垂下头,等候发落。

  半晌无语,房中静得落针可闻。

  顿了顿,我鼓起勇气与他对视,见他脸上的惊疑和错愕一圈圈慢慢褪去,接而蹙起眉,目光深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