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之恋上大国医-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个老大夫满头大汗,战战兢兢,唯唯诺诺。可是光着急,也还是没办法。灌下去的药如沉大海,一点反应都没有。

这天下午,石诵羲烧得昏昏沉沉,恍惚中忽见一人走至床前,犹恐是梦,挣扎着睁大眼睛用力辨认,眼前人一尘不染,素衣素鞋,脂粉全无,正是无双。

他重新倒回去,喘着气挖苦道:“居士不是不跟我……咳咳……搭话么?这回子来了做什么?”他原想说了气她,不料半日不见她作答,又怕她气走了,急忙又拗道,“你好狠心,我病了一个多月,都不来看我……咳咳……”

无双面色淡淡的,给他掖了掖被子,然后寻了张凳子坐下来,隔了好一会儿才说:“羲少爷可好些了?”

“你自己没眼睛吗!”石诵羲忿忿道,忽然想起一事,心中激动,猛地一串咳嗽。好不容易咳停了,他勉强支起身体,“你来得正好!我正想说,咳咳,王孟英不是很厉害吗?我这个病,半个钱塘的大夫都请遍了,回头让父亲请他来,咳咳咳……看他敢不敢治……”
好不容易说完,又是一阵猛咳,咳得天翻地覆,中午吃得药都吐了。

无双暗暗叹气,把痰盂端到他面前。听到响动的姚黄慌忙跑进来,接过她手中的活,服侍他呕吐完,又急声唤下面丫头倒茶给他漱口。
石诵羲喘顺了气,只盯着她逼问:“你怎么不说话了?”

无双见他脸色蜡黄,煞是可怜,不由放缓了语调,“我走这一趟,正想跟你提这个呢。你自己倒提了,我还能说什么?”
石诵羲登时气绝。本想激一激她,要看她踌躇顾虑的样子——毕竟前头这么多大夫都失了手——然后他好尽情嘲讽。谁知人家竟是主动要来提。

他气道:“如果我好了,从此我就服气,如果……咳咳咳……不好,少不得叫人砸了他招牌,轮到我……咳咳……鄙视你……”

无双又轻又快地应了一个“好”,没有半丝为难的神色,显然是一点都不放在心上的。
他哪里料到无双知道历史,当下一口气堵在心口,愈发不服,恨恨地想等王孟英来了,他得好好刁难刁难。

石北涯听了儿子的强烈要求,心想王孟英名声不错,虽然远了点,但眼下这些医生都束手无策了,只要他能治好,再远也算不了什么。
于是第二日就下帖子去请,并且派马车去接他上山。

不多时,马车扬起一地尘土,停在了紫竹山庄门口。
王孟英一袭磊磊青衫,大步走进正堂。

石北涯已经等着了。他们二人早就相识,此时石北涯也不及寒暄,开口就惶道:“孟英啊!你千万要救我儿子!诊费你尽管提,只要好了,金山银山我都不在乎!”

王孟英瞥他一眼,“钱的事先别提,看病要紧。”
“是是是,先去看,先去看!”
石北涯忙不迭引他进内室,一边走一边简略说了遍病情。

石诵羲刚发了一身汗,昏睡过去了。姚黄把他的手从被子里拉出来,给王孟英诊脉。
王孟英诊完以后,暗暗“啧”了一声。

他转身看向石北涯,“不对啊,石老兄!令郎君的病,就是一个热邪滞在气分,灌一剂白虎汤就应该好了,而且不用多用,一帖药就该好了,”他好笑地问,“你们怎么治疗了那么长时间?”

石北涯一听,马上吩咐下人把以前医生开的方子都给拿出来,厚厚的一叠。
王孟英接过来一看,马上明白了。原来前面的医生听说患者胸口有一团冷气盘踞,就觉得这肯定是寒症,于是温补的温补,发散的发散,结果药投了几大海下去,都没治好。

王孟英摇摇头,心里直叹气。但他这人,心地宽厚,没有诋毁那些医生,反而对石北涯说:“这些都是好方子,都有来历出处,都是出自几本医著经典的。就只是没对症。我现在给他开白虎汤,应该一剂就好。”
说完他提笔写下方子。

我们先来说说白虎汤——它主要的一味药是生石膏。前文说过,这是一味十分寒凉、药性很猛的药材,中医传统上,使用这味药都是很谨慎的。
而石北涯呢,他懂得一点医。他一看到生石膏就害怕了,他想我儿子病了这么久,身体虚弱,哪里受得了生石膏,只怕一灌下去就不行了。

他的想法就跟贾宝玉看了晴雯的药方一样,觉得太猛了,心中不以为然,于是反应也跟贾宝玉一样,特别有主意,大夫前脚走,他后脚就把药方扣下了,自作主张,没有给病人服用。

 

作者有话要说:1、如果宝玉没有跟石北涯一样自作聪明,兴许晴雯也就不用香消玉殒了。

2、今天还是没休息。

3、对于文下有留言说女主是卡米拉王妃,我在此统一回应:
本回应挂满四十八小时,删除!


anyways,祝大家儿童节快乐!




34

34、广征名士 。。。 
 
 

到第二天,石北涯又打发人去请王孟英。
王孟英问来人:“你们少爷已经好多了吧?”
下人支支吾吾,语焉不详,只搪塞道:“小的不清楚。老爷只吩咐来请先生,别的没说。”

王孟英心里奇怪。他满以为石诵羲已经好转了,结果到石家进门一看,怎么还是那样?不由奇道:“药投下去,应该见效了,怎么没好啊?”

石北涯很尴尬,在旁边讪笑道:“这个……孟英啊,很不好意思,这个药,咳,生石膏太寒凉了,我没给我儿子服。我求你,能不能再想一个妥善的办法来治疗我儿子这个病啊?”

王孟英听他请自己来,竟是为了改方子,愕然之下摇摇头,好笑地微嘲道:“哦,您如果想用一个妥善的方法来治疗,开出个模棱两可的药来,我只怕你儿子的这个病就不妥善了。”

石北涯瞠目结舌。

可巧石诵羲这时有些清醒了。昨日王孟英来时他昏睡着,正气恼错过了机会刁难他呢。这会儿听到二人在屋外说话,挣扎着坐起来,说:“父亲,什么方子,给我瞧瞧。”
石北涯和王孟英听到了,便走进内室,把方子递给他。

石诵羲展开一看,生石膏,天那!他顿时一串咳嗽,咳得满脸通红,一边又用荒谬滑稽的眼神看着王孟英,仿佛看一个天大的笑话:“我这有一团冷气,喝水都要热着喝……咳咳……你居然还让我服生石膏!你这个所谓的大夫,就是这样替人看病的?”(我胸中但觉一团冷气,汤水且须热呷,此药安可投乎?)

“诵羲!不得无礼!”石北涯皱眉严厉地喝住儿子,转身对王孟英连声抱歉,“我儿子病糊涂了,孟英你千万别介意。”
这事儿毕竟是他们不对。做医生的,压根没必要劝说人服药。服不服是病人自己的事情。人只负责开方,不满意就另请高明。石北涯自己又要大老远劳烦人家,又要人家改方子,结果到头来让人家还受气,太过意不去了。

王孟英见两父子都是半吊子,自以为懂得医药,却是一知半解害死人,不由得叹惜。他摆摆手,表示自己并不在意,对石诵羲宽厚道:“热邪潜藏在身体里,会阻碍气血流布,气血流布不到哪儿,哪儿就会感觉到冷。你现在热邪只是在肺经,津液凝滞,结成涎沫,盘踞胸中,所以会冷。如果再不服用白虎汤,热邪将入侵心包经,你将会舌头焦黑,神智昏聩。这个月来你喝了那么多热性的药,如今津液伤得非常厉害了,如果听信谗言,仍沿用原来的方子,病势将会入侵骨髓啊!”

这引经据典、洋洋洒洒一番论证,病人自己犹可,石北涯却是汗如雨下,焦急地吩咐下人,赶紧抓药,熬白虎汤来,给少爷服用,历史记载是“急急投之为妙”。

于是药很快地熬好,端到了房间。石北涯正要叫他服用,石诵羲却推开碗,一副随时咽气、气若游丝的模样:“父亲真的要我服用这药吗?你难道……咳咳……不记得去年大姐姐夫家的侄儿顾灵希,就是病重微弱,为庸医所误,石膏汤才喝下去……咳咳咳……就一命呜呼了吗!”(曾目击所亲某,石膏甫下咽,而命随之)

这时候王孟英已经先一步回家去了,没有听到石诵羲在背后讲的这番话。
而石北涯听了后,一想,果然不错!一颗心又犹疑了。自己只有这么个嫡子,病了一个多月了,高烧泄泻一直不退,肯定已经亏了正气,再用生石膏……实在是怕啊!

石大老爷端着碗药,站在那里,喝也不是,不喝也不是,心慌意乱,焦头烂额,左右为难,好不可怜!

石诵羲偷偷瞥了瞥父亲的神情,知他已经动摇,趁此进言:“儿子……有一个主意,父……父亲且听听可否。”
石北涯焦急问:“什么主意?”
石诵羲一边咳嗽,一边如此这般,出了个主意。

人,在惶急如无头苍蝇之时,最容易受人摆布。石北涯此时正是如此,他听了石诵羲的主意后,觉得十分之妙,竟然同意下来。
那么,石诵羲的主意究竟是什么呢?史书记载,他建议“约翼日广征名士,会商可否”,这意思就是——第二天,我要把钱塘的名医高人都请来,大家一起来讨论王孟英这个方子可行不可行!

这句话一出,石家的帖子顿时雪片一般,飞向钱塘的各个医馆,稍微有点名气的大夫都收到了。

这是当年钱塘杏林的一件大事。整个行业都轰动了。本来在道光十六年,王孟英还只是一个小有名气的大夫,不至于大名鼎鼎到全城人都认识他。但现在,他名字迅速传遍了钱塘的街头巷尾,老百姓都在用看笑话的语气讨论明天的“武林大会”,也不知道是在羡慕石家财大气粗,还是好奇那个大夫怎么惹的这身骚。无论如何,提起那倒霉的大夫,大部分人都是幸灾乐祸、等着看好戏的态度。

这事自然也传到了无双耳朵里。她从一开始就知道会有这个“广征名士,会商可否”,但电视上只是三言两语就概括过去了,远远不及身临其境的盛况。她从别人口中听到“王孟英”三个字像跳梁小丑一般出现,才明白事情闹得竟是这般难看,满城风雨。
她脸色发白,稍微想想,就知道肯定是石诵羲在捣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