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元史-第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辽山,下。倚郭。榆社,下。至元三年,省入辽山。六年,复置。和顺。下。至正十四年,达鲁花赤木不刺徙县城于旧治西南。

吉州。下。金故州,属河东南路。元初属平阳路。旧领司候司,十二乡、乡宁二县。中统二年,省司候司入十二乡。至元二年,省十二乡入本州。领县一:

乡宁。下。至元三年,省入本州。后复置。

中都开宁路。大德十一年六月。筑行宫于旺兀察都之地,建为中都。至大元年,置中都留守司,兼开宁路都总管府。是年十二月。置开宁县,以大同路隶中都留守司。四年,罢中都留守司,开宁路及所属开宁县均废。

岭北等处行中书省,领和宁路。

和宁路。上。始名和林,亦名哈剌和林。本乃蛮故地。太祖灭乃蛮,建四大斡儿朵于其地。二十年,分封诸子,以哈剌和林之地与少子拖雷。太宗始定都于此。七年,城和林,作万安宫。九年,营迦坚茶寒殿,在和林北七十余里。十年,营图苏胡迎驾殿,在和林北三十余里。鲁卜鲁克和林纪行书:宪宗三年,奉命至和林,为哈剌阙栾之都。有大街二:其一撒剌先人所住,中为市场;其一支那人居之,皆工匠。二街之外,为朝贵之大邸第。又佛堂十二,回回教寺二,基都教寺一。四围以土为城,开四门。傍城外有大离官,内有殿,又有仓廪库。定宗、宪宗皆都之。世祖中统元年,迁都大兴,置和林宣慰司都元帅府。后又分都元帅府于金山之南,和林止设宣慰司。至元二十七年,复置和林等处都元帅府。大德二年,改和林宣慰司都元帅府。四年,以都元帅府并行宣慰司事。十一年,罢宣慰司都元帅府,置和林总管府。皇庆元年,改和林路总管府为和宁路总管府。

卷四十七·志第十四

卷四十七·志第十四

○地理二

辽阳等处行中书省,领路七、府一,属州十二,属县十。至元二十四年置。

辽阳路。上。金辽阳府,领辽阳、鹤野、宜丰、石城四县。后改为东京,领澄、复、盖、沈、贵德、来远六州,婆娑府一路。元初,澄州《事文类聚》:辽阳路有澄州,知澄州当废于大德以后。及所属临溟、析木二县,复州及所属永康、化成二县,贵德州及所贵德、奉集二县,沈州、来远州,宜丰县、石城县俱废,以婆娑府、广宁府、盖州、懿州为四路,直隶中书省。至元六年,置东京总管府,降广宁路为散府,懿州路为州,以隶之。省鹤野县入辽阳。十五年,析广宁,仍自行路事。十七年,又以婆娑府来属。二十五年,改东京为辽阳路。后废婆娑府为巡检司。户三千七百八,口万三千二百三十一。壬子年抄籍数。领县一:

辽阳。下。倚郭。至元六年。省警巡院及鹤野县入之。

州二:

盖州。下。金故州,属东京路。元初,升盖州路。至元六年,降为州,隶东京总管府,省所属熊岳、汤池、秀岩三县入建安。八年,又省建安县入本州。旧史《成宗纪》元贞元年六月,盖州明山县螟。旧志无明山,未知何时省并。

懿州。下。金故州,属北京路。元初,升懿州路。至元六年,降为州,隶东京总管府,省所领顺安,灵山二县及义州之同昌县入本州。至正二年,又升懿州为路,以兴中、义州属之。

广宁府路。下。金广宁府,属北京路。元初,置广宁行帅府事。后以地远,迁治临潢,改总管府。至元六年,以户口少,降为散府,隶东京路。十五年,复分为路,行总管府事。旧领广宁、望平、闾阳、钟秀金志无此县。据王圻《续文献通考》增。四县。广宁已废。至元六年,省钟秀县入望平。户四千五百九十五。至顺钱稂户数。领县二:

闾阳,下。初立千户所。至元十五年,以户口繁,复立行千户所。后改为县。望平。下。至元十五年,改为望平军民千户所。后复为县。

旧志广宁府路下有肇州。按《金史·地理志》,肇州属上京路,领县一:始兴。《寰宇通志》与《明一统志》均引元志:开元城西南曰宁远县,又西南曰南京,又南曰合兰府,又南曰双城,直抵伊丽王都。正西曰谷州,西北曰上京。上京之南曰建州,西曰滨州。又西曰黄龙府,金改为利涉军。又西曰信州,治信武县。北曰肇州,治始兴县。东曰永州,曰昌州,曰延州。东北曰哈州,曰奴儿干城。皆渤海、辽、金所建,元废。是肇州入元已废。世祖于阿八剌忽立城名曰肇州,特以肇州为城名,非置经制州也。旧史载之,非是。

山北辽东道肃政廉访司

山北辽东道开元等路宣慰司。元初置行中书省于北京路,又置开元路宣抚司隶北京行省。中统四年,罢开元路宣抚司。至元二年,罢北京行省,置山北辽东道开元等路宣抚司。十五年,改宣抚司为宣慰司。二十三年罢。是年七月,复置。至正十一年,罢海西辽东道巡防捕盗所,立镇宁州。

大宁路。上。金大定府,属北京路。元初为北京路总管府。旧领兴中府及义、瑞、兴、高、锦、利、惠、川、建、和十州。中统三年,割兴州及松山县属上都路。至元五年,并和州入利州,为永和乡。七年,兴中府降为州,仍隶北京,改北京为大宁路。二十五年,改武平路。后复为大宁路。旧领大定、长兴、富庶、松山、神山、惠和、金源、和众、武平、静封,三韩十一县。神山、静封二县久废。中统二年,省长兴县入大定,升三韩县为高州,升松山县为松州。户四万六千六,口四十四万八千一百九十三。壬子年数。领司一:

录事司。初置警巡院。至元二年改置录事司。

县七:大定,下。龙山,下。至元四年,改属利州。后复来属。富庶。下。至元三年,省入中兴州。后复置。和众,下。金源,下。惠和,下。武平。下。

州九:

义州。下。金故州,属北京路。至元七年,改隶婆娑府。后府废,仍隶本路。至正二年,改属懿州路。旧领宏政、开义、同昌三县。至元六年,省同昌县入懿州,宏政、开义二县省入本州。

又置兴中州。旧领兴中、永德、兴城、宜氏四县。元初,俱省入本州。至正二年,改隶懿州路。

瑞州。下。金故州。属北京铬。元初因之。旧领瑞安、海阳、海滨三县。元初,俱省入本州。

高州。下。金三韩县,属大定府。中统二年,升为高州,隶大宁路。

锦州。下,金故州,属北京路。元初因之。旧领永乐、安昌、神水、兴城四县,元初俱省入本州。

利州。下。金故州,属北京路。元初因之,旧领阜俗、龙山二县。元初,省阜俗县入本州,龙山县改隶大宁路。

惠州,下。辽故州。属大定府。金皇统三年,废。元初,复置。

川州。下。辽故州,金废。元初复置。

建州。下。金故州,属北京路。元因之。旧领建平、永霸二县。元初,俱省入本州。

东宁路。本高丽西京。至元六年,高丽人崔垣等以西京府州县镇六十馀城来降。八年,且东宁府。兴高丽画慈悲岭为界。十三年,升东宁路总管府,设录事司。以静州、义州、麟州、威远镇隶婆娑府。二十七年,罢东宁路,悉归本路所属诸城于高丽。此事旧史遗之。据《高丽史》补。本路领司一:

录事司。

县二:土山,下。中和。下。

镇一:

归化镇。按洪福源之叛,高丽徙余民于海岛,西京遂为邱墟。至崔垣以西京内属,所献六十余城,以徙民之故,多湮废。然据《高丽史》所载,龙州、灵州、铁州等处守臣皆为垣等所杀;则诸州尚置官吏。不尽为废郡也。

崔垣等所献之六十馀城,其地名之可考者,曰:定远府,郭州、抚州、黄州、领安岳、三和、龙冈、咸从、江西五县,长命一镇。灵州、慈州、嘉州、辽隶显州。顺州、辽头下城,在显州东北。殿州、宿州、德州、领江东、永清、通海、顺化四县,宁远、柔远、安戎三镇。昌州、铁州、领定戎一镇。唐安市州,辽隶东京道。泰州、辽隶上京道,金移治长春州。价州、朔州、宣州、辽隶会州,领宁朔、席岛二镇。成州、辽头下城,领树德一镇。熙州、孟州、领三登一县,椒岛、椵岛、宁得三镇。延州,领阳严一镇。云州。

沈阳路。金为沈州,属东京路。旧领乐郊、章义、辽滨、挹娄四县,因兵乱俱废。太宗四年,高丽人洪福源率西京都护龟州四十馀城来降,立镇守司以抚其众。六年,徙其众于辽阳,侨治辽阳故城,中统二年,改为安抚高丽军民总管府,三年,又立沈州,以高丽质子为安抚高丽军民总管,分领二千馀户,治沈州。元贞二年,并为沈州等路安抚高丽军民总管府,仍治辽阳故城,领总管五,千户二十四,百户百二十五。户五千一百八十。至顺钱粮户数。

总管府所辖者曰:新城州,辽城州,哥忽州,建安州,南苏州,木底州,盖羊州,代那州,沧藤州,磨米州,积利州,黎山州,延津州,安市州。以上十四州,并无城郭,是高丽降众,各以其酋长领之。

开元路,金会宁府,属上京路。旧领会宁、曲江、宜春三县,后俱废。太宗七年,即其地置开元、南京二万户府。至元四年,改辽东路总管府。二十三年,又改开元路,领咸平府。后析咸平为散府,俱隶辽东道宣慰司。至元二十七年,开元路宁远县饥。是本路有宁远一属,其省并年分阙。户四千三百六十七。至顺钱粮户数。

咸平府。金旧府,属咸平路。旧领平郭、铜山、新兴、庆云、清安、荣安、归仁、玉山八县,兵乱俱废。元初隶开元路。后改隶宣慰司。至正二年,降为咸平县。

合兰府水达达等路。金蒲与、合懒、恤品、曷苏馆、胡里改五路之地。元初设军民万户府五:一曰桃温,距上都四千里;一曰胡里改,距上都四千二百里,大都三千八百里;一曰斡朵怜;一曰孛苦江;分领混同江南北之地。其人皆水达达,无城郭,逐水草为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