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炸年糕-第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手心的!”
可偏偏六六不是个怕挨打的孩子,听了还是说要去。
唐老太觉得孙子想念书是好事,早点念说明孩子聪明,不知道为什么孩子娘总拦着。她拍了板,让送六六去,还当场就把给先生的束拿出来了。
宋佳期没话说了,只好去找邻居打听了那个先生在哪里开馆,然后今天带着六六过去了。讲好了让六六去坐一天,看他能不能听先生的话不捣乱好好念书,如果能再上学,如果不能就乖乖回家,过两年再去。
正好儿媳妇不在,唐老太跟唐宣抱怨:“你说说她,六六想念书是好事!这有什么好拦的,我还没听过有当娘的拦着儿子出息的,六六以后有了好前程,还不是孝顺她。到那时我都死了,你说我图个什么?”
唐宣听完当娘的抱怨,话却说的跟宋佳期一个样:“六六是小了点,他这个年纪去也念不好书,要是在学里闹起来,先生对他可不像咱们对自己家孩子那样惯着。人家打学生都是拿戒尺,打起来一点也不留情。”
唐老太听了也有点担心,可她生气唐宣站在宋佳期那边,嘴硬道:“孩子不打不成才!先生打他,那是为他好!”
正说着,宋佳期回来了,就她一个。
唐老太见了忙问:“怎么就你自己回来了?六六呢?”边说边站起来往她背后看。
宋佳期不太高兴的说:“留在那里了。”她带着孩子去,先生很痛快的就收下了,说学里还有比他小的,四岁过来开蒙不算早。六六也很听话的跟其他小孩子一起坐在长凳上,比在家里乖多了。
宋佳期不放心,把孩子留在屋里,自己等在外面。结果先生看她在外面守着,让小童出来撵她。那话不知道怎么说的,她学不出来,但意思大概就是:这里是孔夫子的地盘,来这里的都竖家栋梁,是正经念书的地方。像她这样的无知的女人还是赶快离开,免得玷污了这里。
宋佳期就是再生气也只能走,屋里先生的脸色已经很不好看了。她知道这些读书人都认为女人只能留在家里,有那些过于迂腐的几乎认为女人出个门就可以回家上吊了。她再留下来也是自取其辱,论嘴皮子她可不是读书人的对手,又不能像泼妇那些不讲理。再说现在这世道,女人的社会地位低,就是让别人评理也只会说她不对。
宋佳期一步三回头的走了,回来这一路上都不放心。那先生说下学的时候掐着时辰来接就行了,可想想把那么小的孩子留在那里,她就满脑子都是可怕疯狂的想像,万一跟其他孩子打起来呢?万一让大孩子欺负了呢?万一被先生打手心了呢?罚站了呢?万一他乱跑,跑出书馆,书馆的人如果不找他,丢了呢?
她就想先回来给唐老太说一声,然后带着点心和水再过去,先生既然不让她在书馆门口等,她在街上等总行了吧?
唐老太一听就说:“那行,我跟你一块去。”说着就回屋去拿点心装水。
最后是一家子都去了,孙婆婆和招弟留下来做饭,等六六一回来就能吃。宋佳期扶着唐老太,唐宣提着水罐和点心。
他们就站在书馆旁边的街上,周围的小摊特别多,有卖馄饨的、卖豆腐脑的、卖包子的,什么吃的都有。
唐宣拿着点心,觉得一会儿六六出来肯定想吃小摊上的东西,他伸手摸摸荷包,里头还有点钱。宋佳期和唐老太也是摸荷包,发觉有钱后都放心了。
一家三站在这里,过了一会儿后,唐宣问旁边的小摊借了个凳子让唐老太坐着等,又给宋佳期买了碗豆腐脑,给老太太买了碗馄饨,让她们边吃边等。
从他回来后,唐老太和宋佳期都发现他还是那副有心事的样子。唐老太给宋佳期使个眼色,这种事还是让当媳妇的去问,反正他跟媳妇亲。
宋佳期今天让六六的事一打岔,倒是把唐宣跟宋家的事忘了,现在在外面当着婆婆的面也没办法问,伸手把他也拉到凳子上坐着,给他要了大碗馄饨让他吃。
她也不跟他说话。
唐宣见媳妇这次回来都不看自己一眼,也不说关心他一两句,就知道宋家的事她肯定也知道了。他心虚,又打定主意让她出气,所以姿态放得很低,一个口令一个动作,她让他坐下,他就坐下,她给他叫了东西吃,他就乖乖的吃。
他这个样,唐老太一眼就看出来了,在心里恨恨的骂真是没骨头!见了媳妇就成这样了!她还没怎么着呢,你就这么听她的话!她要是敢咧一咧嘴,你还不把她当祖宗供起来?
老太太气得不看他们。宋佳期也发现了,她看唐宣时,他就是那副陪笑的样子。
心虚!这人一定是心虚!他干了什么对不起她的事了?
宋佳期倒是没往宋家那事上想,她还什么都没说呢,他怎么会知道?
她嫁给唐宣也有三、四年了,不说特别了解他,至少知道他不是那种特别怕老婆的人,他在家里还是挺有当家长的气势的。今天突然这个样,肯定是有大事发生了!
宋佳期这会儿就想赶紧问他到底出了什么事?可孩子还没出来,婆婆在旁边,又是在外面街上,她是干着急又不能在大街上逼问他,只好一直用眼神施加压力。
她这边虎视眈眈的,唐宣一看,果然是生气了,于是姿态越放越低,后来摊主都看出来了这一对夫妻是吵架了,男人正给女的陪不是呢。他又想看笑话,又怕他们在这里吵起来坏了生意,拿了碟榨菜送过去,笑眯眯的道:“瞧你们是来接孩子的吧?家里有几个啊?”
唐老太接话:“就这一个。”语气里挺遗憾的。
摊主见老太太接话,知道他们是一家的,想必这个是婆婆。再问:“几岁了?”
唐宣给宋佳期碗里挟了两筷子榨菜,说:“刚四岁大,还小着呢。”摊主瞧见就笑了,看看,果然是夫妻吵架了。他说:“四岁就来念书了,这孩子真聪明啊!”见唐老太不吭声,摊主转头恭维唐老太:“还是老太太教的好吧?”
唐老太夸起孙子就高兴,笑着说:“托福,那小子闹得很,不安生。”
摊主说:“孩子闹才好呢,不闹怎么叫孩子。”
唐宣又给唐老太和宋佳期一人买了个茶叶蛋,摊主也给他拿了一个,挺同情的看着他,说:“你这么大的个子,吃一个够不够啊?”
唐宣正掏钱,见状只好又多数了一个子,说:“够了,老板的馄饨挺实在的。”
摊主挺好奇的,看他那么大的个子,旁边这个媳妇看着不像个厉害的啊,他怎么被他媳妇吃得那么死?问他:“我看你这副身板,是当兵的?”唐宣长得高大,身上煞气挺重,可又不像屠户,摊主看人挺准的,一下就猜中了。
唐宣笑笑,不接腔。当兵的可不是什么好人,像这路边做生意的,一般都不愿意接当兵的客人,他们腰里带着刀,衙门里的人又管不住,一来就三五成群,吃东西常常不给钱。摊主们为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通常见了他们都是好声好气的把他们送走,从不提收钱的事。
所以唐宣从不在外头说自己是当兵的。
摊主见他不说,心里倒认为自己猜对了,当然就不肯收茶叶蛋的钱了,还又给他添了一碗。旁边的摊主也听到了,也送过来一碗豆腐脑,见唐宣抬头还冲他笑笑。
唐宣见周围的人都看过来了,立刻不肯再说话了,低头几大口把东西都吃完,放下钱就站起来了。
宋佳期和唐老太在外面都听他的,见他不吃的也跟着站起来了。
摊主把碗收了,数钱的时候发现他连刚才添的那一碗和旁边送的豆腐脑的钱都给了,把钱给旁边的摊主后,还是照样跟唐宣搭话。他看出来了唐宣不想再理人了,可对他们来说,多个朋友多条路,再说能够跟个当兵的套上关系也是好事。
摊主见时候差不多了,就跟唐宣他们说:“小的孩子这时候就该出来了,他们下课早。等他们走了,大的孩子还要接着听新课、练字。”
本来不想再跟摊主说话,一听这个唐宣也不得不跟摊主道声谢。他一开口,摊主就连连摆手笑道:“谢什么?一会儿你家小少爷出来了,过来喝碗馄饨就行!”
唐老太和宋佳期早就过去门口接孩子了,可是等那些小不点似的小娃娃们都出来完了也没看到六六。婆媳两个一下子急了,互看一眼就往书院里进。门口看门的拦着她们:“你们干什么的?”
宋佳期赶紧说:“接孩子的,我家孩子刚四岁,刚才没出来啊。”
唐老太则是陪着笑对那人说:“要不你帮我们进去看看?这小家伙皮得很,说不定跑到哪里去了。”
看门的也怕孩子乱跑,要是乱跑到先生的屋子里乱拉乱尿怎么办?他让人在外面等着,他进去找找看。
唐宣也过来了,见没接着就把东西递给宋佳期说:“我进去看看。”
结果他抱着六六跟看门的一起回来了,别看那看门的敢拦着宋佳期和唐老太,可是对着唐宣这样人高马大的男人他还是挺客气的,见了等在外面的婆媳两个就稍稍说了两句。
“你们家这孩子啊,太皮了。刚才先生让他走,他非要留下来跟大孩子们接着学,还说为什么他们不用出去?这又不是闹着玩的,就是让他在那里,他也听不懂啊?”
宋佳期和唐老太赶紧陪不是,倒是唐宣不高兴了,瞪着那个看门的。
看门的让他瞪得满头冷汗,什么也不敢说了,摆摆手让他们走。
六六出来了看见摆小摊的果然吵着要吃,唐宣对孩子是他要什么就给他什么,何况肚子饿就是要吃东西。
唐老太连忙把他们带的点心拿出来也摆到摊子上,六六看都不看一眼。
卖馄饨的摊主见他们回来,连忙麻利的给六六盛了一个大碗的,还送了一个茶叶蛋和一碟榨菜。
本来以为他吃不完,不知道是不是在书馆里饿坏了,一大碗馄饨吃得干干净净。宋佳期不敢让他吃茶叶蛋了,怕晚上回去肚子疼。
抱着他回家的路上,六六不停的抱怨,把在书馆里的事学了一遍又一遍。
那个先生对这些年纪小的孩子只是让他们先试着描红,训练他们的坐姿,怎么握笔,还是虚握,没把笔给他们。别说讲书了,连《三字经》、《百家姓》都没教。
六六辛苦坐了一早上,累得腰酸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