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纵横隋末的王牌特种兵-第2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沙盘所示的只是辽西三郡的地形地貌、城池以及汉军的兵力部署,地图上的范围却要大得多。刘子秋并没有过多地关注那只沙盘,而是盯着地图深思良久。
    辽西道是大汉王朝最东北方向的一块领土,西南紧邻着河北道。在辽西道在西、北两个方向,都是游牧部落的领地。
    西面属于奚族,北面属于契丹族,各自的势力范围在地图上都标得清清楚楚,足见兵部事先也做过一些工作。在契丹以西,还有一块草场是属于霫族,所占领地与契丹相近。这三个游牧民族实力不强,就连在今后的历史上曾经攻占燕云十六州的契丹,此时也不过刚刚兴起而已。
    这三个民族都是突厥的附庸,如今在刘子秋的打压下,突厥一分为二,实力也大不如前,这三个民族也渐渐摆脱了突厥的控制,隐隐有些即将崛起的味道。
    辽西道的南边是大海,刘子秋知道那里就是后世的辽东湾。在辽西道和契丹领地的东边,就是高丽国的地盘。其实,高丽国并不是后来的朝鲜,而是华夏东北土地上一个叫做高句丽的民族所建立起来的国家。只不过后来他们借助唐朝的力量,先后攻占了朝鲜半岛上的新罗和百济这两个国家,统一了朝鲜半岛,这才成为那里的统治者。
    从地图上可以看出来,这时候的高丽横跨鸭绿江两岸,最南边的抵达了汉城。此汉城非彼汉城,只是平壤以南百里的一座小城。再往南,则是新罗和百济的势力范围。
    在契丹、霫和高丽的北部,还有另外两个强大的游牧民族,室韦和靺鞨。这两个游牧民族,每一个所控制的势力范围都几乎相当辽西三郡、霫、奚、契丹、高丽、新罗和百济的总和。当然,这个规模和大汉王朝比起来仍然十分渺小。如今的大汉王朝,已经连漠北和西域都已经置于自己的掌握之中。
    半晌以后,刘子秋方才指了指地图,问道:“这些游牧民族是什么态度?”
    柳郁拱手道:“陛下,侵犯辽西的乃是高丽,与这些游牧民族何干?”
    在河西的时候,柳随、姜彧二人就是参军。别看他们两个在军中名声不显,但却是最早支持刘子秋的元老之一。如今刘子秋坐稳了江山,也没有亏待他和姜彧二人,给他们一个高级参议的闲职,正三品衔。由于长期帮助刘子秋出谋划策,柳郁对刘子秋的一些手段和策略非常熟悉。过去作战,刘子秋有一种舍我其谁的气势,谁惹他,他就打谁,根本不会看周围人的脸色。如今面对一个小小的高丽,刘子秋却如此谨慎,这让柳郁非常不解。
    刘子秋却知道,如果不是他穿越而来,按照本来的历史发民,杨广的百万大军都将折在平壤城下,他又怎能不慎?看了众文武一眼。刘子秋缓缓说道:“你们可别小瞧了那些游牧民族,若是朕的大军一路凯歌,他们或许会老老实实地牧马放羊,若是朕的兵马一朝失利,他们绝对会趁火打劫!”
    说到这里,刘子秋用手在地图上轻轻一点:“辽西三郡地势狭窄,这些游牧民族若有歹意,随便两下,就可以截断我大军的后路或者补给!死生之地,不可不察!”
    
    第33章 意外的考生
    
    。5du
    一句简简单单的“死生之地”,足以说明刘子秋对整个辽东的重视程度。这种重视程度,甚至在他突入漠北的时候都没有出现过。因为刘子秋知道,在原来的历史上,杨广百万大军征高丽,最后活着回来的只有几千人。因此辽东是真正的死生之地,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刚刚安定下来的大汉王朝伤筋动骨。
    李靖沉吟道:“陛下的意思是先交好周边诸部,然后再收复怀远?”
    远交近攻,也是对外作战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策略,李靖有些想法也不奇怪。刘子秋却摆了摆手,道:“敢犯我华夏者,虽远必诛!朕之所以要慎重起见,只是不想令我大汉子弟徒增伤亡。但不管怎么说,我大汉的土地都不能容许蛮夷染指,怀远必须收复。秦叔宝、罗士信,你二人在我朝尚未产过战功,朕便将这个机会交给你们。”
    秦叔宝、罗士信二人大喜,连忙拱手说道:“末将得令!”
    刘子秋又叮嘱道:“此去辽西,收复怀远即可,不得贪功冒进!”
    ……
    杨广当政的时候,已经开凿了从洛阳通往渔阳的永济渠。渔阳过去便是卢龙,而卢龙离山海关不过数十里之遥,出了关就是柳城郡的地界。有了永济渠,无论是运兵还是运粮都会方便许多。当初杨广遗留下许多龙舟,刘子秋并不需要这些东西,早就下令将这些龙舟改造成运输船,如今正好派上用场。
    前些日子,尉迟恭已经率领两万大军增援辽西,按照行程计算,应该已经抵达了燕城。如今,秦叔宝、罗士信又各引两万军马出发,有这六万大军,要想收复一座小小的县城并非难事。这也不是刘子秋托大,毕竟怀远县在大汉境内,属于主场作战,可以得到来自各方面的支援。
    果然,半个月以后,从辽西传来捷报。三路大军一到,高丽兵马已经退出怀远,撤往了乌骨城。大军在修复了怀远城墙,又派兵驻守之后,不日将会班师回返洛阳。
    ……
    边境危机暂解,刘子秋并没有掉以轻心,他召集众将计议,问道:“高丽究竟是从何时起,占据了这么一大片土地的?”
    确实,从地图上看,高丽的领土有一半在鸭绿江以西,这让来自后世,习惯于以鸭绿江为界的刘子秋感觉很不舒服。
    回到洛阳以后,虞世南并没有闲着,他从崇文殿浩如烟海的典册中翻出了晋初的地图,指了指东北一角,说道:“陛下请看,在晋以前,这里都属于辽东郡管辖,就连平壤城周边一带也是分别属于乐浪郡和带方郡管辖。后逢晋乱,高句丽趁机起兵,相继吞并了辽东郡大部、乐浪郡和带方郡。”
    刘子秋这才明白朝鲜这片地图的演变,轻轻点了点头,说道:“原来如此。”
    李靖素来知道刘子秋是寸土必争的性格,拱手说道:“陛下是要兴兵讨伐高丽,以复晋之故地了?”
    刘子秋摇了摇头,说道:“既然这片土地原来就属于我们华夏,我身为华夏一帝,又怎可弃祖宗之地于不顾。但是,这件事却不急在一时,大可以从长计议。”
    顿了顿,刘子秋又说道:“晋失其地久矣,那里的山川地理有谁熟悉?气候变化有谁知晓?行军之事,需谋定而后动!”
    ……
    这一番计议以后,朝廷表面上对辽东逐渐放松了下来,但是暗地里却组织了数百支斥候,以商队为掩护,深入高丽、百济、新罗以及奚、霫、契丹、靺鞨、室韦等游牧民族的领地,收集人文、地理、气候等各方面的情报。在当时的人看来,这些情报并不涉及军事,所以收集情报的那些商队,也没有引起当地人的怀疑,一切都进展得非常顺利。
    不过,进入十月的大汉王朝并没有平静下来,相反却变得异常热闹,因为有两件大事即将举行。
    第一件激动人心的大事就是刘子秋谋划多时的科举考试,这也是国家的抡才大典,能否成功举办,关乎着国家的前途和未来。从年初开始,以魏征为首的内阁就开始筹备这件大事。
    和杨广时代进行的科举不同,刘子秋不仅将科举分成了文、武、工三科,而且对参加科举考试的生员限定了年龄。只有十八岁以上,三十岁以下的人,才有资格参加科举。这是刘子秋经过深思熟虑以后作出的决定。年龄过小,心智尚未成熟,即使能够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也难委以事务。而年龄过大,许多方面都已经定型,缺乏可塑性。
    除了年龄的限制,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出来的人才,并不会立刻任命官职,他们还必须进入新成立的太学院学习两年。这两年中,他们会接触很多东西,包括朝廷的一些律法,各部的运作。他们也会轮流到内阁、各部当值,培养他们的实际能力。更主要的是,刘子秋会亲自到太学院授课,向他们灌输一些思想,比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比如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比如国家是属于全体大汉百姓的而不是属于皇帝一个人的。这些内容刘子秋现在并没有透露,因为他知道魏征等人肯定会反对。
    因为通过这次科举考试的人员,无论贫富贵贱,都可以入朝为官。这对于大汉的百姓有莫大的吸引力,尤其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工科考试,让一些不识字的工匠也看到了希望,因此洛阳城中一时人满为患。
    当然,科举考试的重点还是在文科方面,必须自汉以来独尊儒道,已经让国人习惯了由读书人治理天下。所以,大汉王朝的第一次科举,最终给文科设定的名额是三百六十人,也就是说,将有三百六十人通过文科考试而成为大汉官员。相较而言,最终通过武科考试的名额只有十六人,通过工科考试的名额只有六人,比文科要少得多。关于名额的分配方案也得到了朝中大多数官员的赞同,毕竟他们自己就是读书人。整个科举自始至终都由内阁在负责运作,刘子秋只是听听他们的汇报,偶尔提点建议,并没有加以干涉。
    不过,当所有考生的名单最终报到刘子秋面前的时候,他还是看出一些端倪。曾经的七大世家,只有陇西李家、太原王家派子弟报了名,其他五大世家居然没有一个人参加,这显然是在以实际行动向刘子秋示威。当然,除了这五大世家,其他一些二流、三流世家也是有的派人参加,有的没有派人参加是。像弘农的杨家、长安的上官家、杜家都派了子弟参加,这也是对刘子秋的一种支持。同时也说明世家集团开始出现分裂,对朝廷也是个好事。
    江南的谢家自然派了不少子弟参加,他们已经进入了顶级世家的行列,这都得益于刘子秋颁布的那道诏书。如今的谢家已经和刘子秋捆绑在了一起,当然会不遗余力地支持刘子秋。谢志文、谢志武兄弟更是留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