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主宰江山-第1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五代同时,在中原以外的地区,陆续出现了十个地方性的政权,历史上称之为“十国”。这十个封建割据的小王国,有九个在南方;只有刘知远的弟弟刘崇所建的北汉是在雁门关以南、韩侯岭以北的山西北、中部(再加上陕西神木一带一小片地区)。因而,在这一时期,依靠晋地资源,称帝建国的共有四家。
    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灭掉五代最后一个王朝——后周,建立北宋。他制定了“先南后北”的统一军事计划。此时北汉刘崇依靠着北方的契丹,和北宋王朝相对抗。宋兵三攻“北汉”,都因为北汉有契丹军的援助而失败。直到公元979年,宋太宗赵光义又率领大军出击北汉,北汉主刘继元才开城投降宋朝,北汉将领杨业也奉命向宋王朝投降。
    高欢父子、李渊父子、李存勖、石敬瑭、刘知远和刘崇兄弟。都靠着晋阳这个地方争夺天下当了皇帝,所以一时天下纷纷扬言,晋阳城(太原)乃是“龙城”,太原东北的系舟山是“龙角”。因而在宋朝军队在攻占晋阳以后,把千古闻名的晋阳城放火烧毁,又把系舟山头铲平。公元982年,宋王朝派大将潘美在唐明村重建新城,这就是现在太原城的开始。为了钉破“龙脉”,在修城时只建丁字街,不修十字路。可见赵宋皇室对于晋地人物的恐惧和担忧已是非同一般。
    北宋初期,统治者采取了一些发展经济的积极措施,山西再度出现了繁荣景象。太原产的铜镜和剪刀远销各地,遐迩闻名。同时,山西境内已开始用无烟煤作燃料,用土坩锅装矿来炼铁。随着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文化的繁荣,出现了司马光等一批有名的历史人物。
    南宋以后,战乱不止,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山西因有太行山为屏障,受战火摧残比其他地方相对较少。经济文化还比较发达。
    及至完颜阿骨打称帝建国,并取三晋之地,将山西一化为三,靠近中原腹地的为河东南路,再往北,则是河东北路,而西京路大同府就在晋地最北,已是连接着草原的游牧和农耕并存区域。
    因为前次北上的时候,路过太原,只是在城外驻军,并不曾进城观瞻,所以等到这次再来到河东北路府治太原城的时候,顾同决定还是进城歇一歇脚在往北赶路。
    其实这也是无奈之举,越往北,天气越寒冷,加上前不久在临汾的时候下过一场大雪,使得军中好多人都染了风寒,担心军士病情恶化,顾同也必须在太原城暂留几天,至少也要等城中的郎中开足了药,才得再次前行。
    听说大军要在太原城停留几日,这可是把芸娘和柳师师给乐坏了,要知道一路之上,二人被顾同严令坐在围得严严实实的马车之中,可是给闷坏了,现在能够停下来,歇歇脚,透透气,洗洗澡,两个女孩儿自然是异常雀跃欢喜。
    “三郎,你看还真的如你所说,这太原城只有丁字街,没有十字街,和长安城一点都不一样!”之前听顾同讲宋太宗一把怒火少了晋阳城,之后开建的新城只有丁字街而没有十字街,芸娘还是不信,可现在,等他们走过一个街口,不得不原路返回,再转往另一条街道的时候,二女这才一边抱怨,一边对这古怪的城有所认识。
    顾同虽然不怎么相信太原城乃是龙城的说法,不过循着凡是存在即是合理这一哲言,他也不好对宋太宗如此用意发出什么评论,不过眼见着太原城中商旅往来如云的景象,也不由得对这一所城池生出几分喜欢。
    “等一会儿你们且去街上游逛,我会让罗通派兵士护卫你们,等逛完之后,就去杨旭光老先生的府上,我这会儿先去拜访一下河东北路都总管、太原府尹范承吉范大人,等忙完之后,就会过来。”
    身兼官职,顾同就不能像以前那样事事由着自己,作为一地主官,又是和河东北路紧密相连的西京路,顾同心下还是觉得多多和范承吉这位邻居联系一些的好。
    和芸娘、柳师师作别,顾同带着自己手下的头号谋士何方,就径直往河东北路都总管府行去。
    来到总管府,先投了名刺,等府上卫兵一番通报之后,顾同这才见到河东北路的最高长官范承吉。
    其实,这已经不是和范承吉的第一次见面,在这之前,大同城里,减丁之战开始前的军事会议上,在完颜匡的引荐之下,顾同就见到过这位坐镇太原的北地之雄,后来大军从草原南下的时候,又见过一次,没想到短短不过月旬时间,两人就会用全新的身份再次见面。
    却说范承吉正在府衙之中,会见晋地各处才俊,此时,听闻府外有人拜访,等他接过名帖,才一初看上面顾同二字,心间还有一些疑惑,可在等到他看到西京副留守、大同府尹这几个字眼的时候,却是明白了,昔日的那个坐在自己下首的神武军指挥使现在却已经是和自己官职不差多少的一方要员了。
    正在和范承吉谈话的晋地各个郡望,见到范承吉要会客,正要起身告辞,却听范承吉起身对着众人说道:“各位,各位且慢行,今日,可真是个大好吉日,不仅我这府衙迎来了诸位贤才,而且,还有一位朝廷要员前来,我看,诸位就不妨一道随本官见一见他,如此,等你们将来若是有事,也尽可以去大同府向他求助。”
    “哦?却不知范大人所说的是哪位大人?”听范承吉如此说,落座在诸人之中,一位年龄最大的老先生不由得问道。
    “老大人且先坐等,本官这就出去迎接,过一会儿见面便知。”范承吉先卖了一个关子,起身就出门迎接顾同。
    
    第160章 地多风流(下)
    
    “顾大人,短短几日不见,没想到你就已经升任西京留守,当真是可喜可贺,可喜可贺啊!”还未出门,范承吉就一阵爽朗的笑声由府内传出。
    范承吉亲自出门迎接,这多少让顾同都有些受宠若惊的感觉,要知道作为太原土生土长起来的大地主官僚,范承吉的身份在这三晋之地绝对不亚于女真王公贵族,就是有些女真贵族,他要是不想给面子,别人也不能拿他做什么,所以这一刻,不仅是顾同,就连总管府的衙役、卫士都不由得好奇范承吉此举中的深意。
    “到教总管大人迎接,实在是折煞小子、、、”
    顾同客套的话还没说完,就让范承吉连连罢手打断,范承吉一脸笑意,先是打量了一下顾同,继而又看了眼顾同身后的何方,随后这才继续说道:“是什么时候来到太原城的?就你们两人还是带有家眷?文和既然以后就是西京留守了,我们两家理应多多走动,以后若是有什么困难,你但可派人到我这太原城来求助,只要能帮上忙的,我范承吉绝对没有二话可说。”
    “只是副留守。”顾同谦虚的再次向范承吉行了一礼,接着又将自己的行程做了一番描述,如此,等二人从总管府外来到府内会客的客厅之时,范承吉也算是对顾同升官的本末有了一番了解。
    听闻骁骑营的士兵部分患了冻疮,知晓北地地理气候的范承吉深知此病绝对不能拖延,因而连忙派遣自己的亲兵拿着太原府尹的令牌去城中帮顾同寻找郎中和药材,又遣府上衙役,从太原府库运上一些物资出城,也算是慰劳大军连日赶路的辛苦。
    “可真是感谢范大人了,若是日后大人有所需要,且请对文和之言,今日之情,他日终将报之!”面对范承吉的一连好意,顾同不好拒绝,就只能承受。
    “客气了,客气了。”范承吉深知官场之上一个好汉三个帮的道理,因而对于顾同的感谢,只是摇首,看似毫不在乎,其实是想着能让他就此深记。
    等顾同进到客厅之中,这才发现,满大厅高客云集,各个儒士打扮,风流倜傥,远不是一身风尘仆仆的自己可以比拟的了的。
    正当顾同满脸诧异,不知道该是如何称呼,如何招呼的时候,范承吉收起官员之气,带着几分尊敬,将顾同拉到人群中间,介绍的说道:“刚才诸位不是在想着是那个人值得我范承吉出门远迎嘛,呶,就是这位大人。”
    “嘶、、、”
    范承吉出门远迎顾同的时候,满屋子的儒生就在想着是什么样的人能够让范承吉一方诸侯出门远迎,可是没想到范承吉再次进门之时,确实给他们介绍给一个年纪轻轻的男子,说不上那里特殊,哪里吸引人,众人一边吸气,一边疑惑的望向范承吉,心想着莫不是这厮再同自己开玩笑?
    顾同见到众人如此表情,大概却也能猜到几分众人心理,也不气恼,大大落落的自我介绍道:“小子顾同,表字文和,家中排行第三,亦称三郎,得蒙圣上恩情,半月前被擢升为西京路副留守、大同府尹,若是日后诸位贤达去了大同,有用得着我顾某人的地方,但请直言就是!”
    顾同介绍完毕,众人不仅没有解惑,反而更加的心惊。
    要知道,顾同此时的面貌看起来绝对不能超过三十岁,那也是因为连日来的赶路,让他显出了几分苍老,可是,就算是三十岁,作为一个汉人,能够擢升为西京留守、大同府尹的职位,众儒生心中再次惊诧。
    所幸的是,人群之中,却亦有人听过顾同的大名。
    “莫不是长安城中,信笔写下《摸鱼儿、雁丘词》的顾同顾文和?”先前被范承吉尊称为老大人的儒士起身,再次打量起顾同。
    “正是在下,区区曲子,不通达理,诸位贤达,可莫要耻笑。”顾同也没有想到居然有人听过这首词,不过转瞬一想,也就释疑了,要知道历史上,当元好问十四岁做出此曲之后,一时间神州大地,不分南北,皆是传唱,放到后世,那绝对就是一首红遍大江南北的神曲级作品。
    “啊,竟然果真是关中才子顾同顾文和,诸位,诸位,你们不是以前都不肯相信那首曲子是一位无名之士所做吗?现在人家真人就站在诸位身前,岂不是最佳的辨认机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