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主宰江山-第2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嵬儿也知道了顾同的计划,虽然知道顾同的安排是目前最好的办法了,可她的心中还是有一些担心,不仅仅是担心计划失败家人不能得救,更加重要的是,她担心顾同因此会有个三长两短。
    “呵呵,你就放心吧,李安全,我还真的没有将他放在心上,别说五千人,就是五百人,他李安全来了,我照样有办法将他揍个稀巴烂。”
    顾同满脸自信,看着像有几分自大,但顾同还真的有这份信心,因为按照他亲兵营目前的配置和战斗力而言,举世估计也难寻对手,李安全,顾同还真的没有将他放在自己心中。
    嵬儿见顾同如此信心满满,不由得也心安了几分,不过应该确切地说,她是被顾同这幅豪迈气概给吸引了,以至于家人的安危也让她暂时抛在了脑后,陷入感情中的女人,即使再理智,也会因为爱情而蒙上感性的面纱。
    将嵬儿好生一番安慰,顾同一边开始等待萧成的情报,一边着手与何方进一步来完善自己的计划。
    “何先生,这里没有外人了,我就将我心中的想法全部说出来,你好给我参谋参谋。”
    顾同看着何方,边思索边说道:“想要造势,给李安全以及西夏国内一种惶恐,以至于让李安全自己将嵬名令公释放,说难也却也不难,你看,我们现在处在西夏的东北边境之外,如果继续深入,就是西夏北方重镇兀刺海城,过了兀刺海城,渡过黄河,再往南深入就是顺化渡,一过顺化渡,便是西夏都城中兴府的北大门——克夷门(克夷门并不是城门名称,而是西夏都城北方的一处关口,因为地势险要,被誉为进入宁夏平原的要害,故而名之为克夷门,意为外邦难克。)只要我们能够长驱直入到克夷门,李安全一定会惊慌失措,到时候,不过他派谁前来阻止我们,我们只需要措其兵锋,夏军铩羽而归,我们就可以在西夏借势传播嵬名令公的才干,相信一筹莫展的李安全一定会放出嵬名令公,并派他领兵北上,一旦嵬名令公出狱,我们便迅速撤离,如此正好可以避免和嵬名令公战场相遇的尴尬,也可以避免咱们的军队陷入西夏包围之中。”
    何方先前虽然已经揣测出顾同的几手安排了,可是没有想到,顾同居然打算单靠五千兵马就长驱直入,深入西夏腹地,为顾同安危考虑,何方立刻阻止道:“不行不行,大人此举太过冒险,虽然能够救出老令公,可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要是咱们孤军深入,被夏军包围,大人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向兄弟们交代?不行,断然不行。”
    “先生勿扰,请听我继续说。”顾同摆了摆手,示意何方先听自己说完:“先生莫要忘了,咱们的五千人只是奇兵,真正吸引西夏军队主力的却是完颜永浩大人,如果能够说服他,让他派大军压境,相信西夏军队主力一定会东面而去,北方防御因此也会松散,这正是我们发力的大好时机,只要动作利落,不给东面的夏军有任何的反应机会,那么这个计划一定会成功的。”
    顾同说完,何方再次陷入沉思。
    思考了半天,在综合了所有的因素之后,何方还是觉得顾同这一招‘欲擒故纵’之计可能确实是最好的办法,在没有其他法子的时候,也只能照顾同的计划行事了。
    但即便如顾同说的那样去做,却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首先,要做好此次计划,那么就必须说服镇守关陇诸路的完颜永浩出兵以达到牵制西夏军队主力的作用;其次,更要和完颜永浩的军队最好协调,因为自己的五千兵马想要发挥奇兵之效,一举攻到克夷门,就必须拿捏好时机,只有是在西夏主力确实已经到达东方前线的时候,顾同的军队才能出击,但是现在联络麻烦,想要做到这一点,很难;最后便是顾同手中的五千兵马能否一举攻到克夷门,并且击败西夏军队,以至于让西夏国内恐慌,进而让李安全启用嵬名令公,这一切,终究还是充满了太多的变数。
    
    第239章 各方云动
    
    有人说,战争是一门艺术,但在顾同看来,你来我往,不见硝烟的谍战工作,以及运筹帷幄,不费一兵一卒能够达到战略目标,这更加是一门高深的艺术。
    就在顾同的军队停留在汗博格多继续等待萧成和锦衣卫的情报之时,西夏都城中兴府的大都督府内,也有一人,正在看着手下探子报上来的情报。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当今西夏齐王、左军大都督、西夏一品堂指挥使——李遵顼。
    李遵顼,党项族,夏崇宗之曾孙,襄宗李安全堂兄弟李彦宗之子,原为夏齐王,虽辈份比桓宗、襄宗低,但年龄却比他们高。皇建二年(1211年),西夏齐王李遵顼废李安全,自立为帝,为西夏第八世神宗皇帝(1211-1223)。在位13年。博览群书,西夏天庆十年(公元1203年),后统领西夏军事。他是以状元当皇帝,在历史上是无前例的。虽然史书记载:“端重明粹,少力学,长博通群书,工隶篆”,但比襄宗李安全来说,并没有明智多少,相反,正是因为李遵顼继位之后,在处理国政大事之上,出尔反尔,先是连蒙伐金,后又连宋抗蒙伐金,最后又联蒙攻金,最终导致西夏国力衰弱,而李遵顼本人,也在蒙古军队的一路逼进之中,不得不禅位次子李德旺,自己仿效北宋徽宗皇帝,做起了太上皇。
    当然,这只是历史上的李遵顼,现如今,李遵顼还不是那个主宰西夏朝政的状元皇帝,而只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宗室重臣。
    “顾同军队于汗博格多分兵两路,一路东归,只余五千兵马继续留守汗博格多,且顾同本人,极有可能也在汗博格多`”
    读完一品堂内卫递上来的情报,李遵顼不由得眉毛深蹙,因为他实在看不懂,顾同分兵两路,且留守一部在荒无人迹的汗博格多是要做什么。
    联想到顾同这个人每每出招都相当毒辣,且让人难以预料,李遵顼就更加的头痛了,因为顾同所处的汗博格多距离西夏北方疆域实在是太近了``如果顾同此刻知道李遵顼心中所想的话,只怕会大吃一惊,因为李遵顼的猜测跟他的计划几乎是相差无几了。
    但是上天总喜欢开玩笑,就在李遵顼继续想深入了解顾同如此安排的深意的时候,西夏大都督府大都督高逸却一脸未知可否的表情对李遵顼说道:“齐王殿下,臣以为顾同分兵,不过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小事,不用这样慌张,再说顾同五千兵马,想要在北边兴风作浪,根本不可能,我看还是不要将一品堂武士的精力浪费在这个人的身上了,与其探查顾同的踪迹,还不如多多探查金国关陇诸路兵马节度使完颜宗浩的行踪,近来完颜宗浩在边界几次派兵挑衅,我看不得不防啊!”
    大都督高逸一直以来都对李遵顼坚持派一品堂武士全天候、全方位探查顾同这件事情怀有意见,尤其是在西夏极有可能和金国发生冲突的时候,还将西夏最厉害的情报力量浪费在一个闲人身上,在高逸看来,这多多少少都有一些荒唐。
    高逸的话,打断了李遵顼的思考,也让他将目光从顾同身上转移到东线的战局之上。
    “圣上的意思很明显,就是想让我们的军队主动出击临洮、庆原、凤翔等几路,最好是能将军队插入金国的关中地区,但是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何其之难,照目前的情报来看,完颜永浩显然已经知道了我国国内的局势变化,这几次试探,怕也是警告的成分居多一些。”
    李遵顼和高逸其实都不支持李安全的攻金的主张,但是李安全夺位之后,性格大变,对于不从者,不是杀就是抓,二人虽然一个是皇室,一个是朝廷重臣,但也不敢逆其锋芒,只好转为支持李安全伐金的主张。
    但是和高逸战略上的不赞同相比,李遵顼其实对于堂叔李安全出兵伐金的战略还是内心支持的,只不过他也清楚具体情形,是以也心怀不赞同。
    李遵顼将自己的见解说完,就听高逸说道:“完颜永浩怕也不是试探那么简单,我觉得我们应该做好东线的防务,并进一步加强对完颜宗浩的情报探查,不能让女真人反手攻打我们一个措手不及啊!”
    对于此,李遵顼只好点头答应,毕竟金国在关陇几路的兵马合计有十几万之多,若真的不防备的话,只怕金兵西出六盘山之时,再去想应对之策,就为时晚矣了。
    就这样,本来摧毁顾同安排最好的一个机会白白错过,是以在日后顾同兵进克夷门的时候,李遵顼心中大悔自己未能坚持己见,将监视顾同的一品堂武士调往监视完颜宗浩,而主张加强东线防务的西夏大都督高逸也为自己的决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
    发生在中兴府的事情,顾同无从知晓,但是等待了五天之后,萧成终于带回了他盼望已久的情报。
    “大人,现在西夏和完颜宗浩大人的军队已经在东线对峙起来了,根据探子搜集来的情报,完颜宗浩大人两个月前就领命出兵教训西夏李安全,想让李安全继续臣服大金,对金称臣,而李安全亦不甘示弱,派了宿将甯(ning)子宁为右军元帅,韦州刺史聂子述指挥东线军务,西夏朝廷之内,则以大都督高逸和齐王李遵顼为大本营,策划伐金事宜,双方虽然偶有试探,但都保持克制,并无大的冲突,目前仍然胶着在杀牛岭一线。”
    萧成见到顾同,立刻就将自己一路搜集来的情报详尽上报,以期待帮助顾同做好下一步的决策和判断。
    顾同听到前线战况,心中微微有些担心,因为照目前的情况来看,不管是完颜宗浩还是西夏的甯子宁能人,均是没有继续扩大冲突的想法,相互试探,却始终以两国边界为线,这是在等金、夏两国君主的最后博弈结果呢。
    可是这种情形却是顾同不愿意看到的,因为保持克制,就会意味着冲突不能升级,西夏的军队不会调动,而西夏军队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