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主宰江山-第4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打着算盘的顾同,不断分析着临安城中的各派势力,以及在拿下史弥远之流之后对待这赵宋皇室的处理办法,这些东西,都是他必须在进入临安城之前就得做好的。
    就在此时,临安城中的路铎传信回来,言说工部侍郎叶适或许可以加以联络,以为内应。
    “叶适?”
    看着手上的资料,顾同回想着历史上关于这个人的记载,沉思许久之后,最终决定还是见一见此人。
    作为永嘉事功学派的代表人物,和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心学的开创者陆九渊同名的一代高才大能;作为和辛弃疾、陆游齐名的抗金强硬派人物;于公于私,这都是一个值得一见的人物。
    更何况,只要有了此人作为内应的话,进入临安城,拿下史弥远,将会有更加大的把握。
    只是叶适会同意吗?期待着和叶适见面的顾同心中也没有把握。
    
    第442章 夺权(五)
    
    永嘉学派,又称“事功学派”、“功利学派”,是南宋时期在浙东永嘉(今温州)地区形成的一个提倡事功之学的儒家学派,因其代表人物多为浙江永嘉人,故名之。
    在哲学思想上,永嘉学派认为充盈宇宙者是“物”,而道存在于事物本身(物之所在,道则在焉);提倡功利之学,反对虚谈性命。其思想主张与理学、心学针锋相对。
    永嘉学派最早提出“事功”思想,亦是永嘉学派最大的特点,主张利与义的一致性,“以利和义,不以义抑利”,反对道学家的空谈义理。认为“道不离器”,反对“专以心性为宗主”,对董仲舒提出的“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说法表示异议,曰:“既无功利,则道义者无用之虚语尔。”,继承了传统儒学中“外王”和“经世”思想,提倡“学与道合,人与德合”,杰出人物应是“实德”和“实政”的结合。
    除此之外,永嘉学派还论述了“夷夏之辨”与“正恶之辨”的区别,突出金兵入侵的非正义性,强调抗击金人的正义性与合法性。强调以民为本,坚持改革政弊,重视历史和制度的研究,考求历代国家的成败兴亡、典章制度的兴废,希望以此寻出振兴南宋,转弱为强的途径。
    但是让顾同最为欣赏的却还是在‘农’、‘商’发展上永嘉学派的新潮思想。永嘉一派旗帜鲜明的反对传统“重农抑商”的政策,主张“通商惠工,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流通货币”,认为应该大力发展工业与商品经济,并指出雇佣关系和私有制的合理性。
    试想一下,在封建中国社会之中,有这样的一个思想‘异数’出现,将从秦汉时期就实行的‘农本政策’予以摒弃,并且能够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提出来‘重商’思想,这该是多么了不起的成就?
    前世之时,顾同曾经多次设想,如果两宋社会的经济高度发展,并且不为蒙元中断,那么中国的社会发展,定然会进入自己的渠道之中,后人总是说明代才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但在顾同看来,两宋社会,不管是经济还是思想,才是真正的中国式资本社会的发端。
    顾同穿越之后,就一直在试想着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将两宋高度发展的经济社会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上,但是总是苦于手中的人才大多是受传统儒家思想影响太多,这很是不利于商品经济社会的发展的需要,所以,叶适以及他所代表的永嘉学派的出现,让他十分激动。
    此刻,见到叶适,与之高谈畅论一番,比之拿下史弥远等人更让他上心。
    怀着激动的心情,顾同耐心的等了两天时间,终于等来了叶适的回复。
    “今夜子时,临安城外十里处余杭驿。——叶适。”
    看着锦衣卫探子传来的叶适亲笔书信,顾同也不禁莞尔一笑,后世之时,谭嗣同曾经评述永嘉学派是墨家遗学,有‘任侠’风范,此时从也是写的这封信笺来看,倒还真有几分‘任侠’气息。
    看完书信,顾同又一想,这恐怕是叶适在试探他的胆气,想到这里,他又是一笑。
    “萧成、哲别,今夜我打算来个单刀赴会,好好会一会这位叶大人,军中事宜,你来负责。”顾同说道。
    萧成闻言略微有些紧张,但是也知道无论自己怎么劝说,顾同也不会改变心思的,所以只说了句:“主公,注意安危!”,就没在多语。
    哲别只是点了点头,然后就打点军务去了。
    就这样,趁着夜色,顾同只带了沈复一人,往临安城外余杭驿飞马驰骋而去,当然,暗中负责保护顾同的暗卫自是影藏着身形,紧紧追随。要不是暗卫的存在,恐怕萧成也不会让顾同只带着一个沈复前去的。
    顾同到达余杭驿的时候,也是还没有打来,趁着闲暇,他的脑海之中又将永嘉学派的点点滴滴回忆了一下,等到叶适出现的时候,他的心中已经有了足够的把握说服后者。
    “晋王在上,臣叶适此间有礼了!”
    在几个仆役的侍奉下,叶适乘着一座小轿准时的出现在了余杭驿的驿亭中,见到亭中顾同只身一人,也是先是一愣,紧接着连忙就拜。
    “水心先生多礼了。(注:叶适,字正则,号水心,世称水心先生。)”闻名不如见面,终于见到了叶适本人,顾同满是欣喜的就给叶适还了一个文人相见的礼数。
    看着顾同一脸坚毅,满身睿气,叶适心中早就将其暗暗赞许了,等到顾同不持大,以文人之礼和他见面的时候,叶适更是微微点头,只顾同的这幅气度,就比他在临安城中见过的公侯将相让人觉得舒心。
    在一个很好的开端之下,顾同也没有绕圈子,就直接向叶适表明心意,“水心先生,我奉圣命来到临安,打算除贼以安天下,不知道水心先生能否为我奥援,如此,我才有把握将史弥远等贼子一网打尽啊!”
    叶适已经料到了顾同的来意,其实在和锦衣卫联系的时候,他就知道悄然来到临安城的顾同,定然会行除贼之举,现在听到顾同亲口陈述,叶适还是忍不住的多了几分激动。想他一生主张抗金收复失地,却一直被主和一派打压排挤,开禧北伐的时候,才被韩侂胄擢升为了工部侍郎,本以为天下大势就此可以转变,却没有想到史弥远等人竟不惜发动政变`顾同的到来,让叶适又看到了胜利的希望,可是,他却也明白,顾同入城,恐怕不是单单‘勤王救驾’那么简单。
    想了一想,叶适直视顾同,向其问道:“晋王,您此来但只是为了除贼那么简单?”
    叶适的话,让顾同心中微微一惊。
    “难道他看出了什么?”
    顾同斜视了一下叶适,见其正满脸好奇的看着自己,心中微微一震,暗想此人却是比想象中的还要难以对付。
    正在顾同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叶适的话的时候,叶适却突然放声一阵大笑。
    “先生笑什么?”
    “我笑晋王竟然会怕我一个糟老头子!”叶适摇头叹道:“世人都道晋王是一个敢做敢当的好男儿,现在看来,却也不过是一个留心世间富贵名利的庸人罢了!”
    “你!”驿亭之外,沈复听到也是竟然辱骂顾同,想也不想就想反击。
    “沈复住口。”
    顾同淡然一笑,打断沈复的话,然后看着也是说道:“先生说的不假,顾某正是一个留心富贵名利的庸人、俗人!”
    本以为顾同会勃然大怒,却不料会顺着他的话往下说,叶适微微不解。
    看着一脸疑惑的叶适,顾同说道:“我在意富贵名利,非是为了一家一姓,乃是为了世间百姓,倘若世间之人,能够务实求进,不去谈那些虚名浮利,而是实实在在的追逐富贵,这又有什么不好呢?世间百姓,能够发家致富,则国家会因此富强,国家富强,就不会有外族侵扰,国泰民安,这又有什么不好吗?”
    如果此刻有外人在场,一定会为了顾同的话震惊不已,可是放在道学家眼里,显得离经叛道的狂妄之语,叶适听罢,却是欣然认同。
    看着叶适已经被自己的话语打动,顾同也不在遮掩,直说道:“国家陈弊许久,如果放让那些只讲修心养神的道学家当政,只怕几十年后,大好河山,会尽陷蛮夷铁蹄之下,不瞒先生,我此次南下临安,不仅只为铲除史弥远等奸贼,更是为了我大汉天下长久永存,先生,可愿意帮我?”
    夜风拂过,叶适的心中,还在想着顾同的话。
    叶适没有想到,顾同的思想竟然会跟自己的学说主张这样契合,“难道是为了骗我助他?”,叶适暗暗的看着顾同,见其目光平静,并没有半分的虚假,看到这里,也是终于明白了,顾同才是他一直以来都在寻找的那个‘圣君明主’。
    突然,叶适往地下一拜,说道:“天下衰败许久,圣主既出,适又怎敢藏拙,承蒙主公不弃,从此以后,适定当助主公实现富强家国之梦。”
    见到叶适拜服,顾同的心也就完全的放松了下来。
    他满脸欣喜的将也是从地上扶了起来,拍着叶适的肩膀说道:“自古圣主尚须贤臣辅,能够得先生相助,我就如鱼得水,如虎得翼了,哈哈,天下何愁不平?”
    贤臣得于良主,为了一展胸中抱负,也是恨不得让顾同现在就进入临安城中取代赵宋王朝而代之,只是他也明白,此时尚且急不得。
    为了尽快帮助顾同稳定天下大局,叶适就将自己的临安城中的力量全部说了出来,两相一合计,二人定下次日夜晚入城的计策之后,二人就分头行动。
    回到城中,叶适将自己的几个弟子召集了过来,与之言明和顾同的密谋,和叶适一样,已经对于软弱的赵宋王朝死了心的徐照、徐玑、赵师秀、翁卷等人,纷纷表示支持。官任东城戍卫将军的徐照,更是表示将会在顾同进城的时候,予以方便。
    得到了叶适及其弟子帮助,顾同胜算更大,当即也不迟疑,于次日傍晚,就挥动大军,往临安城中而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