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主宰江山-第5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番之后,对元好问建议道:“公子不必着急进入吐蕃,且先等我大军灭一灭吐蕃人的威风之后,公子在前行也不迟。”
    “夏国公的意思是”元好问何等聪明怎么会明白不过来陈平想要为他铺平进藏道路的想法,不过他还是有些担心,“国公爷,可万一大军和吐蕃人大战,导致吐蕃各部齐心协力抵抗我朝廷,那可该如何是好?”
    陈平笑了笑,他也看了出来,元好问口才不错,也很有勇气,但就是经历太少了,这一点上,元好问和已经做了甘肃行省实际上的总督耶律楚材想必,后者就要比前者好上许多,陈平也是存心想要替顾同和朝廷好好打磨打磨元好问这块璞玉,于是他缓缓为元好问解释道:“吐蕃人向来钦佩强者,唐太宗能够让吐蕃王派使者乞和纳贡,就是因为初唐强大的国力,吐蕃人对我中原王朝一直都是心存惧怕的,不过晚唐君权旁落,地方割据,中原大地混战不断,到了两宋年间,国家又无力威慑吐蕃,是以导致吐蕃各部对我中原朝廷没有了惧意,倘若我军不灭灭吐蕃人的威风,杀一两个吐蕃部落,那么公子进入吐蕃之后,等然会被别人轻视嘲笑,反之,我军如果斩杀一两个抵抗朝廷大军的吐蕃贵族,其他人自然要考虑考虑慢待你这个使臣的后果了。”
    经陈平这样一说,元好问可谓是醍醐灌顶,自古以来,外交难离军事,没有强大的军队做支撑,想要以口才之辩说服一国纳降进贡,可谓是难上又难。对于陈平的好意,元好问自然不会拒绝,是以就暂时变更行程,等待西北军先发制人,威慑吐蕃。
    四月初,西北军前线斥候抓住一支青吐蕃的间谍队伍,以此为借口,陈平挥兵沿湟水谷地,强攻青吐蕃。青吐蕃首领青宜可无奈只好引军迎战西北军,湟水谷地的战事,牵动了每一个吐蕃贵族的心,尤其是那些处于徘徊不定之中的吐蕃部落首领们,纷纷都想借助青吐蕃和西北军的交战,摸一摸帝国的实力强弱。
    可就在一些部落的首领才得到青吐蕃和西北军交战的消息的时候,湟水谷地的战事,却已经呈现出了一面倒的态势了。青吐蕃的部落战士们尽管骁勇善战,加上占据了地形之险,可惜,已经被封锁了一年多时间的部落战士们,装备武器哪里能够和已经拥有了五十门火炮的西北军相比。一通大炮轰过之后,青吐蕃耗时许久垒筑成的堡垒就成为了一片瓦砾之地,没有了堡垒的庇护,嗷嗷如猛虎一样的西北军将士们,立即杀入青吐蕃的营地之中,凡是手握武器,企图抵抗的男子,悉数被杀死,当然,乱兵之中,死了的自然不只是作为战兵的男人,哪怕是一些体格强健的男子也没有逃脱噩运。
    反正在陈平看来,此时多杀一些人,尤其是一些男人,那么日后这些反反复复的吐蕃部落就会无力抵抗,陈平可不相信,一个只剩下女人的部落,能够翻腾出多么大的浪花出来。
    湟水谷地一战,西北军斩杀青吐蕃两万多人,俘虏士兵不足八千,其余人口,悉数被迁徙到人口稀少的西宁府安顿,当然,入城的都只是女子,至于男人,不是战死,就是‘失踪’`携着湟水谷地一战的胜利之威,元好问也终于踏上了进入吐蕃高原的路途,辞别了陈平和西北军将士,元好问满怀信心的展开了他的吐蕃之行。当然,有了陈平这个杀神在湟水谷地压阵,有了青吐蕃举族覆灭的惨痛教训,但凡是元好问经过的吐蕃各部,无一不是客客气气的将其迎来送往,不管是服不服气,总之,没有一个部落首领敢在礼数上怠慢了天朝使者。而元好问的雄才善辩,却也让一些吐蕃的贵族,想到了当年太宗使臣王玄策的事迹,在这一刻,吐蕃民众心里,不由得又浮现出当年大唐的影子,无疑,此时的帝国,已经初具汉唐风采了。
    ``
    皇宫之中,顾同也正在为出征做着准备,此次出征,既然是御驾亲征,那么自然不宜带后妃同行,加上默娘生了一个齐王顾文延,需要照顾,师师和晴儿也几乎同时有了身孕,身边也得有个人照应着,是以顾同就更不会带着她们。
    芸娘、李嵬儿自然也都懂事,不会在这个时候缠着顾同不放。况且去岁顾同带着她们巡游了北地,众女也都知道,现在国力初聚,凡事当宜简不宜奢,是以也都没有替随同出征的事情。
    皇帝御驾亲征,自当由太子监国理政,事实上已经有了去岁秋日的监国经验,顾长生已经可以适应作为一个监国储君的身份了。不过顾同自然不会将诺大的朝政交给一个八岁的孩子处理,实际上有五位议政大臣、六部尚书以及朝廷百官的帮助,顾长生要做的也就是临朝听政而已,具体事情都是由陈季常等人负责。
    六位议政大臣之中,顾同这次只带了张复亨随行,是以对于御驾亲征之后的朝廷局势,顾同是一点儿也不担心,加上有了对江南豪绅集团势力的粉碎以及新币推行天下,国内已经没有什么敢于和朝廷公然对抗的势力了。此时的帝国,是一个正在处于扩张阶段的国家,外事要多于内政。
    面对着陈季常以及何方、赵枢三人,顾同一边紧急批阅从陈平那里发来的战报,一边语重心长的交待道:“朕走之后,朝廷诸般政务,就要落到你们三人以及六部尚书头上了,稼轩公、德秀公、伯达公年事已高,就不要给他们增加太重的负担了。”想到已经告了病休的辛弃疾,顾同也不禁一叹,按说辛弃疾的年纪,已经比之原来历史之中多活了两年了,可是从现在看来,辛弃疾的身体,怕也是难以熬得过今年冬天了。
    陈季常、何方、赵枢三人自然明白现在朝廷上大臣们的形势,辛弃疾、真德秀、路伯达加上吏部尚书张万公,这几人恐怕今年都要告老,是以也都明白,顾同现在将朝政托付给他们的用意所在,“陛下,您就放心领兵东征,朝廷之内,我等会尽心辅佐太子,处理好一切事情。”
    顾同轻轻一笑,又有些不放心的说道:“太子生性好动,如果他不听话,你们尽可以向皇后进言,皇后自然会执行家法,切记,不要惯着太子,该说的地方,一定要说。”对于顾长生,顾同宁可对他严厉一些,也要将他培养成一个合格的储君。
    陈季常三人微微点头,表示一定会尽职尽责。就在几人说话的功夫,小邓子进到御书房里奏报道:“陛下,皇后娘娘、李贵妃、贤妃、惠妃、淑妃、庄妃、荣华夫人、婉容夫人还有太子、晋王、齐王、大长公主都在坤宁宫等着陛下呢。”
    听到芸娘等人已经备好了家宴与他辞行,顾同也不在和陈季常三人多说,直接摆架坤宁宫,赴这一场亲征之前的家宴。
    
    第561章 离愁别绪
    
    坤宁宫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离愁别绪,尽管芸娘、嵬儿等人掩饰得很好,可是当顾同迈入坤宁宫的门槛的时候,还是感受到了妻子和孩子们心中的不舍和担心。
    顾同觉得一阵恍惚,不知道怎么回事,他突然想到了九年之前,他第一次随军北征大漠时候的情景,他清楚的记得那个时候芸娘和师师一脸的泪水与他作别,也记得当时的他,确实对前程迷茫难以预测的坎坷不安,目光怔怔的从芸娘、嵬儿、师师、悦儿、默娘、念慈、晴儿、乌兰以及几个孩子们脸上横扫而过,顾同突然笑了。
    想到九年之前他还是一个军中小将,但是九年之后,他就登临帝位,成为天下主宰,这一切,让他觉得自豪,试问天下豪杰,谁可以做到。不过扪心自问,顾同觉得让自己最高兴的是,九年的时间,自己的家庭越来越庞大,妻妾成群,儿女绕膝,想比九五至尊之位,家庭才是他的骄傲。
    “不要担心,我不会有事的。”顾同坐到了芸娘的身边,捏了捏她的手,故作开怀的说道:“此次东征,大军所到,必然势如破竹,文武大臣们都计议好了,况且,朕只是去燕京城坐镇,不会到前线去的,你们,就放心吧。”
    芸娘怎么不知道顾同这是安慰她呢,到了战场,按照顾同的性子,又怎么会不到一线去走一走,知道自己不能改变顾同的心意,芸娘只有满是担忧的嘱托道:“战场上的事情,我们妇道人家,不好多说,你现在是一国之君,自然清楚该怎么做,我只是想让你多为我们姐妹和孩子们想一想,不管怎么样,你都要平安归来`”
    说着说着,芸娘就几滴清泪悬在了眼眶,但是为了不让顾同看到伤心,芸娘别过了脸,装作去看顾长生,不过这幅情景,落在顾同的眼中,却让他感到更加的伤感。
    “好了,姐姐,你就不要为三郎担心了,他经遭百战,也没有受过什么伤,这次也一定可以凯旋归来。”李嵬儿心里面担心,不过为了不给顾同增加负担,她宁可显得云淡风轻,却也不愿意让自己爱的人带着牵挂上战场。
    “是啊是啊,你们要相信为夫,为夫霸气一漏,女真鞑子定然望风而逃,哈哈,吃菜吃菜,吃过菜,朕就要去军营里面检校将士,祭旗出征了。”顾同哈哈一笑,借着吃菜的瞬间,将眼角的泪水抹去,说实话,他还真的担心,担心自己一去不返,将妻子和孩子们留在这个乱世之中。
    不,我一定要回来,一定要`
    顾同走出坤宁宫的时候,已经忘记了那是一片怎样的伤感,他只记得纵然最坚强的李嵬儿也哭成了泪人儿一样,只记得晴儿自始至终都不敢抬头看他,只记得念慈还有乌兰紧紧拉着他的衣角,只记得孩子们满脸的惶恐和不安,仿佛天就要塌下来了一样`顾同冷着脸从皇宫打马直入京畿神武营,他此刻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踏遍四方不服,扫清寰宇,为帝国,为自己的家人,创建一个万世平安的环境,到了那个时候,不会有妻离子别,不会有愁云惨淡,不会有哭泣和眼泪。
    当顾同骑着马走进军营,登上拜将台的时候,文武大臣及并此次随军出征的神武营将士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