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主宰江山-第5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辽朝的官制相当复杂。它首先分为“北面”和“南面”两大体系。
    ?“北面”官,主治游牧部族。其下分为:“朝官”(中央政府机关)、“御帐官”、“皇族帐官”、“诸帐官”、“宫官”、“部族官”、“坊场局冶牧厩等官”、“军官”、“边防官”、“行军官”、“属国官”;“南面”官主治农业居民,分官设职基本依据唐制,根据国情略有变通,有“朝官”、“宫官”、“五京官”、“方州官”、“军官”、“边防官”。
    ?辽朝的国家组织机构有三个明显的特点:
    ?(一)辽朝从初建时期即受到汉文化的影响,日后更加强烈。因此其官制不仅“南面”体系基本照搬唐朝的官制,“北面”体系也受到唐朝官制的影响,分工细密,许多官司虽用契丹名称,但其职能与唐朝的相同;有的则干脆用汉语名称。为适应游牧社会的实际情况和传统习惯,又保留了许多氏族社会末期和阶级社会初期的官司,所以辽朝的官制异常复杂而机构异常庞大。
    ?(二)“北面”体系中特别突出军事机构的职能,而“南面”体系中则着重于财政、治安的职司。这清楚地表明了辽朝国家机器的本质;以契丹和其他游牧部族组成军事机器,对外掠夺,镇压属国、属部;以农业居民作为剥削的主要对象……税赋的主要来源,并注意安定其社会秩序,以保证财赋来源的稳定。
    ?(三)有很大的一批官司是直接为皇室服务,供皇帝私人和皇室成员支配和享用。这正是游牧民族“把国家认为是整个汗族的财产”的传统观念的反映。
    ?西辽王朝在其直接领地上基本沿用辽朝的官制,而对附庸国则保存了其原有的国家机器,让它们继续发挥作用。
    
    第599章 西辽王朝(续)
    
    辽朝的国家组织机构有三个明显的特点:
    (一)辽朝从初建时期即受到汉文化的影响,日后更加强烈。因此其官制不仅“南面“体系基本照搬唐朝的官制,“北面“体系也受到唐朝官制的影响,分工细密,许多官司虽用契丹名称,但其职能与唐朝的相同;有的则干脆用汉语名称。为适应游牧社会的实际情况和传统习惯,又保留了许多氏族社会末期和阶级社会初期的官司,所以辽朝的官制异常复杂而机构异常庞大。
    (二)“北面“体系中特别突出军事机构的职能,而“南面“体系中则着重于财政、治安的职司。这清楚地表明了辽朝国家机器的本质;以契丹和其他游牧部族组成军事机器,对外掠夺,镇压属国、属部;以农业居民作为剥削的主要对象——税赋的主要来源,并注意安定其社会秩序,以保证财赋来源的稳定。
    (三)有很大的一批官司是直接为皇室服务,供皇帝私人和皇室成员支配和享用。这正是游牧民族“把国家认为是整个汗族的财产“的传统观念的反映。
    西辽王朝在其直接领地上基本沿用辽朝的官制,而对附庸国则保存了其原有的国家机器,让它们继续发挥作用。
    耶律大石为巩固西辽王朝的统治制定并推行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政策;一,在行政方面。耶律大石在王朝的直辖领地,再不分封,实行中央集权。穆斯林史籍记载,“他劝导自己的亲信们要居安思危,战战兢兢;不让异密(将军)们拥有封地,但自己赏赐他们,并说:‘如得到封地,就要肆虐。‘“'《吉尔吉斯人和吉尔吉斯地区历史资料》,第1辑,第67页'中亚地区自萨曼王朝以来,实行分封制度(伊克塔制),喀喇汗王朝尤为盛行。这是导致喀喇汗王朝分裂为东西两大部以及内部纷争不已的重要原因。辽朝的“宫卫“制和“头下军州“制,实质上也是一种分封制度,其弊病耶律大石在辽朝崩溃过程中亲眼看到。唐、宋的政治制度可资借鉴,他毅然决然取消了分封制,这也是塞尔柱王朝大政治家、宰相尼扎姆·穆尔克极力主张,但未能行得通的。取消分封,这在中亚史上是一个重大进步,它不仅限制了领主的肆虐,而且有效地保证了中央集权。所以终西辽一代,从史籍中未见有地方政权**、封建领土混战的记载,这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生产的发展。
    二,在军事方面。伊本·阿西尔说:“'耶律大石]不委任异密为百骑以上的军官,使其不能叛乱。“'《吉尔吉斯人和吉尔吉斯地区历史资料》,第1辑,第67页'西辽王朝的军队由皇帝直接控制;如征战,临时派若干士兵给某位将军指挥,而不是派遣某位将军率“所部“去执行任务。这正是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之后实行的制度。耶律大石目睹辽朝将领拥兵叛立对帝国覆亡所起的作用,一反祖宗旧章,同宋太祖一样,收回将军们的兵权,在物质上“赏赐他们“。这一措施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为保证中央集权、巩固王朝统治发挥了作用。
    三,在赋税方面。西辽政府为巩固其统治,对其臣民减轻赋税,以取得人民的普遍拥护;同时也维护原有制度,特别是所有制,以换取封建地主阶级的支持。西辽王朝的这些政策有力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
    四,宗教信仰。西辽时期有一显著特点,各种宗教都允许在帝国的境内存在和发展,契丹人本来信仰萨满教,仍保持着自己的信仰。伊本·阿西尔说,耶律大石是一位摩尼教徒。有的学者对这一说持怀疑态度。不管他是不是真是摩尼教徒,但可以说明一点,在伊斯兰教兴起后,摩尼教在中亚作为异教基本已被消灭或转入地下,而在西辽时期肯定又公开出现或活动,甚至受到耶律大石的尊重,不然公认为严肃的史学家伊本·阿西尔不会毫无根据地说他是摩尼教徒。佛教在辽朝时期已在契丹上层流行,在西辽时期也如此,西辽嫁给屈出律的一位公主就是信奉佛教。佛教在附庸国高昌回鹘王国盛行。景教在巴拉沙衮地区流传,在喀什噶尔设有教区。犹太教在撒马尔罕和玉里鞬'今花剌子模'也很流行。至于当地人民信奉的主要宗教——伊斯兰教,更得到耶律大石的尊重。他用穆斯林方式给下属写信,叫他根据当地伊斯兰宗教首领的意见办事。所以朱兹贾尼说:“一些人说,这位菊儿汗秘密地成为穆斯林。“但是他又谨慎地补充说:“真主才知道这件事的真象。“'《卫教者列传》,英译本,第2卷,第911页'由于西辽王朝执行比较宽容的宗教政策,各种宗教信仰的人都得到保护,有利于社会的安定,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民族的融合。
    五,开明的羁縻政策。西辽王朝对归顺的国家一律采取保存其原有王朝的政策,让其继续统治本土,享有相当的自主权,并拥有军队。西辽王朝在这些国家基本上不驻扎军队,有时派兵巡边,或应当地政府请求派兵镇压“反叛“。西辽王朝派出官员常驻或定期巡视属国。他们的任务是监察情况和收取贡赋。从穆斯林作家的记载中反映出附庸国王对西辽王朝的这种羁縻政策的满意情绪:“当哈刺契丹的诸汗控制了河中时,算端(苏丹之异译)乌思蛮(乌斯曼)也受菊儿汗的统治,服从他的敕旨和禁令。菊儿汗那方面让他继续拥有河中的国土,没有把他从那里撵走,满足于征收一小笔年贡和把一名沙黑纳派驻在他那里。算端乌斯曼过着安逸和快乐的生活,每当朝见菊儿汗时,总受到尊崇礼敬的接待。“'《世界征服者史》,汉译本,下册,第466页'西辽王朝的前期和中期与其他附庸国的关系也是良好的,绝不像塞尔柱王朝与其附庸国的关系,战争连绵不断。但是西辽王朝后期,这种政策遭到破坏。
    西辽王朝采取上述政策,在主观上毫无疑问是为维护其封建统治,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但在客观上对社会的安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在西辽王朝统治时期,中亚社会经济和文化艺术进一步向前发展,除去劳动人民和知识分子的创造性劳动之外,西辽王朝的上述政策也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耶律大石于康国十年(1143年)去世,在位二十年,庙号德宗。耶律大石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起初为挽救辽朝覆亡,转战长城内外,尽心竭力,后来审时度势,率众西征。建立起另一个新的帝国。疆域东起土拉河,西尽咸海,左右中亚形势近百年;在戎马倥偬中,总结辽朝衰亡教训,吸收土著统治经验,创建和制定了一套体制和政策,对中亚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穆斯林史学家称赞耶律大石是“一位公正的君主,因为公正和才干而受到崇敬。“'朱兹贾尼;《卫教者列传》,英译本,第2卷,第912页'在蒙古征服中亚时,随成吉思汗来到这里的耶律楚材说:耶律大石“颇尚文教,西域人至今思之“'《湛然居士文集》卷十二《怀古一百韵寄张敏之》自注'。耶律大石死时,儿子夷列年幼,依据辽朝的传统,“遗命皇后权国“。皇后萧氏,名塔不烟。她比辽朝历史上一些皇太后更厉害,不仅“称制“,而且改元“咸清“,号称“感天皇后“。但她这种做法,并未引起皇族和大臣的反对。看来她在耶律大石创建西辽帝国的过程中定有功劳,而且本人也有相当统治能力,使臣下驯服,社会安定。
    1144年回鹘遣使向金朝“进贡“,说耶律大石已死。金朝加粘割韩奴武义将军衔,出使西辽。1146年粘割韩奴经由高昌回鹘王国到达西辽直辖领地,正值感天后塔不烟到野外。她遇上韩奴,问他是什么人,怎敢不下马。粘割韩奴回答说:“我上国使也,奉天子之命来招汝降,汝当下马听诏。“感天后说:“汝单使来,欲事口舌耶!“叫人拉下马来,命他下跪。韩奴大骂:“反贼,天子不忍于尔加兵,遣招汝。尔纵不能面缚请罪阙下,亦当尽敬天子之使,乃敢反加辱乎?“感天后怒,杀粘割韩奴'《金史·粘割韩奴传》'。感天后怒杀金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