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主宰江山-第5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季常慢慢悠悠的说完话,就从袖子中将他的贴身令箭递给哲别,只将后者弄的愈加的糊涂。
    不过看到陈季常面含深意,哲别就猜到今夜的事情恐怕不只是‘遇刺’那么简单,想到顾同和陈季常这样安排可能还有其他的意思在里面,哲别也就不敢多问,带着陈季常的令箭,就急冲冲的向长安城里面奔去。
    直到哲别的身影没入黑夜,陈季常这才笑着收回目光,抬起脚步,回到小树林中的时候,陈季常再也忍不住,直接大笑了起来,“陛下,你这是何苦,我看别人不知道听到你‘遇刺’的消息之后会怎么想,单只这样安排,就已经把咱们的禁军统领,堂堂蓝田侯给吓傻了。”
    顺着陈季常的目光看去,只见顾同正在裹着一件玄色貂裘烤火,火光照耀在他的脸上,映着脸庞通红通红,从脸色来看,丝毫不见中箭遇刺的样子,反倒显得精气十足。顾同笑着示意陈季常坐下来烤火,一边烤,一边沉声说道:“你以为朕愿意这样做,只不过当听到沈复的情报之后,朕也吓了一跳,你说,上百个蒙古刺客,潜入帝都,这么大的一件事情,如果没有朝廷内部有人暗中策应,他们能够做到?朕看,这朝廷上有一些人怕是又不安分了,也是,自从陆从权一案之后,朝廷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变动,时间久了,有些人自然就忘了朕的手段,这次,索性就让他们看一看,朕这个‘顾屠夫’的名号是不是浪得虚名。”
    “陛下,刺客潜入帝都,意欲行刺天子,此乃大逆不道之举,这些乱党贼子,抓住之后,理应全部处以极刑,以正视听,不过陛下,不是微臣胆小怕事,只是下一次,您做这么危险的事情的时候,能不能给臣提前通个声啊,您可不知道,得到您遇刺的消息之后,差点没有将臣这条命给吓没有。”陈季常对于顾同要做什么,自然是十万个支持,不过对于顾同以身犯险的作为,他还是十分的不满和后怕,为了防止顾同日后还闹出这样的事件来,陈季常不惜冒犯天颜,以死谏言道:“陛下,如果下次您还这么做,那么臣就立刻碰死到皇宫宫门前`”
    “好好好,堂堂秦国公都这样说了,朕如果不虚心纳谏,日后岂不是要被后人戳脊梁骨!”知道陈季常这是在关心自己,顾同心中感动的同时,又对陈季常说道:“现在网已经撒出去了,随着朕遇刺的消息传散,相信那些井底之蛙一定会跳出井口,不管怎么样,这一次一定要一网打尽,不然这些人必定会成为国之蛀虫。”
    “可是,北线战事即将开始,如果这个时候天子‘遇刺’的消息传散出去,会不会引来军心不稳啊?”陈季常觉得顾同的决定有些冒险,此刻,他还是希望顾同可以慎重考虑,然后作出决定。
    陈季常的忧虑,顾同自然也都清楚,事实上从丘处机病重,到他要亲自去重阳宫祈福,这些消息都是在收到锦衣卫的密报之后他故意散播出去的,目的就是在于让那些勾结蒙古刺客的朝臣还有边军将领放松警惕,顾同相信,在这次刺杀事件之中,一定有一个巨大的利益链存在,虽然他还不清楚这条链子上到底有那些人,也不清楚这些人是单纯的让蒙古收买还是怀有其他的目的,但是在顾同看来,这何尝又不是一个引蛇出洞的机会。
    想了一想,顾同坚定的对陈季常说道:“军队,有你、有罗通,有陈平、贺胡子、萧成````有你们这些老弟兄们,朕不怕会乱,朕也相信,几十万大军会做出正确的选择,朕自信,哪怕朕是真的遇刺了,军队也会坚定的站在皇室、站在朝廷一边,不过朝臣们的心思就难以揣测了,三年时间,朝廷是强盛了,但是有些米粮蛀虫也相应出现了,在北线战事开始之前,如果可以先将后院里面的这些虫豸清理干净,那么胜利就会更有保障。”
    顾同的解释,既让陈季常觉得感动,又让他感到一份沉重。感动是因为这么多年以来,顾同对待他,对待陈平等人,始终如一,丝毫未曾改变,不仅没有像汉高祖、宋太祖那样飞鸟尽,良弓藏,反而是信任有加;沉重却是因为这份信任,不知道为什么,陈季常觉得,恰恰是顾同的信任,让他难以生出其他的心意`“或许,这就是他的帝王之道吧!”心中悠悠一叹,深知自己此刻也难以改变顾同的心思,陈季常只好止住劝谏的话,然后就和顾同将这次借助遇刺一事来彻底肃清朝廷蛀虫的计划理了一遍,直到确定每一个环节都算无遗漏之后,陈季常才和顾同作别,在夜色的掩护下,回到长安城,按照顾同的部署继续将这幕戏往下演。
    世界上,没有一堵墙是不透风的,尤其是人心这堵墙。就在除夕当夜,皇帝遇刺身受重伤,连夜请太医到重阳宫医治的消息就传遍了每一个达官显贵的府邸,初闻这个消息,人人心疑不止,此刻,多数臣子还是不愿相信顾同会遭遇‘刺杀’。不过除夕才过,建元四年正月初一的大朝会上,顾同没有现身,而是由太子主持大朝会的景象,还是让文武大臣意识到大事不妙。
    朝会即散,文臣武将三三两两打探消息,想要知道顾同遇刺到底有多么严重,不过在陈季常的三申五令之下,凡是参与到当夜护卫工作中的禁卫军没有一个人敢说出真相,随着禁卫军随运粮队离开长安,知道真相的人就愈加的少了。不过陈季常这样的部署和安排,落到有心人的眼中,却变得十分意味深长。
    “一定是顾同快不行了,不然朝堂上怎么会内紧外松,你没有看到,今日朝会散了,陈季常就急急忙忙的将罗通、何方、张复亨、赵枢这些人留下议事嘛,指不定,顾同已经驾崩”长安城的一处密室之中,一个少年郎正在款款而谈,可能是觉得顾同已死,朝廷必乱,少年丝毫不顾忌的说道:“卫公,沂王那边已经联络好了,只要您这边点头,就立即动手,趁着朝廷大乱的机会,扶持沂王上位,恢复大宋社稷,到时候,您可就是光复第一功臣了。”
    密室里面,少年郎的话就像是一记重锤一样,敲打着卫泾的心,作为大宋的故老遗臣,卫泾其实比韩姓少年郎还要心急光复一事,不过想到史弥远、陆从权那么多的人都倒在了顾同的算计之中,卫泾心中又不禁动摇起来,在没有确定顾同死亡的消息之前,卫泾不敢大意行事,因为他知道,只要自己一动,那么就必定是牵一发动全身。
    
    第632章 肃清(下)
    
    韩希舜见到卫泾此刻仍然摇摆不定,难下决心,当即就火冒三丈,气满心头,“卫公,难道您就甘于如此平庸下去?您曾经是大宋礼部尚书,权威尚在史弥远之上,怎么这胆气,却还不如史弥远那个死鬼?”
    如果是常人说这番话,卫泾一定要将其骂一个狗血淋头,不过面对少年郎韩希舜,卫泾却很难生气,看着韩希舜恼怒的模样,卫泾笑了笑,然后意味深长的打趣道:“希舜提起史弥远,不见丁点怨恨,倒是推崇的很,如此作为,难道是忘了他密谋杀害你父亲?”
    “杀父之仇,焉能忘却?”卫泾说到韩侂胄,显然是戳中了韩希舜的痛楚,不过不知道是承受能力巨大还是其他的缘故,在怒沉沉的回应了卫泾一句之后,韩希舜又立刻沉静下来说道:“不过史弥远已死,恨他又有何用,人总是要像前看,希舜此刻,只想辅佐沂王登基,以告慰我韩家列祖列宗在天之灵,况且辅佐赵宋社稷,也是家父在世的心愿,希舜自当竭力为之,他日就算九泉之下见到父亲和先祖,希舜也当无愧。”
    “好一个父愿子还!”卫泾点了点头,称赞了韩希舜一声,此刻,韩希舜展现出来的冷静和镇定让卫泾觉得或许答应韩希舜也未尝不是一件坏事。联想到目前像他这样的前朝遗臣的处境,还有整个卫氏家族的前程,卫泾的心渐渐开始向韩希舜这边倾斜。
    韩希舜一直都在观察着卫泾的眼神和动作,在见到卫泾的眸光之中明显有了几分改变之后,韩希舜马上就意识到自己的机会来了,为了打消卫泾的忧虑,韩希舜如同深渊恶魔一样引诱道:“卫公,顾同遇刺必定身受重伤,因为蒙古刺客的箭头都是涂了剧毒的,现在如果你我不动手,等到陈季常这些人调动军队,然后将朝廷彻底控制住,在将顾同死亡的消息公布出来之时,你觉得我们还会有机会吗?唯有此时,朝廷人心惶惶之时,才是最好的机会啊!”
    不得不承认韩希舜口才出奇,如果此时顾同在场,恐怕也是要为韩侂胄有这样一个能言善辩的儿子拍手叫绝。果不其然,就在韩希舜的话说完不到片刻的时间,被韩希舜鼓动起野心的卫泾立刻点头答应道:“成者王侯败者寇,荣华富贵,自古都是提着脑袋冒死想取,罢罢罢,既然希舜世侄已经将话说到这个份上了,老夫如果还不答应,又怎么对得起先帝的在天之灵。”
    抹着眼泪,嚎啕了几声宋宁宗死得冤屈之后,卫泾这个老狐狸脸色立即一变,沉声就对韩希舜说道:“希舜世侄,老夫现在无官无职,但是你知道,老夫的门生故吏,现在可谓是遍布朝野,是以朝臣这边,老夫出头联络`军中将领,许多皆是你父亲昔日部下,想必希舜世侄已有联络三日之后,如果顾同还不现身,朝廷依旧混乱的话,你我立即起事,辅佐沂王贵诚(赵贵诚,南宋皇室宗亲,赵匡胤之子赵德昭的九世孙,也就是历史上的宋理宗赵昀。)登临大宝,恢复赵宋江山。”
    终于说服卫泾出山,韩希舜大大的松了口气,卫泾在南宋故老遗臣中的威望,无人可比,韩希舜相信,只要卫泾这个老狐狸出面的话,那么他想要恢复大宋社稷的计划成功的几率就会更大。文有卫泾和他遍布朝野的门生故吏,武有军中故友和父亲的老部下,加上蒙古太师木华黎答应会在北边牵制边军,韩希舜的心中,已经止不住开始想象自己将要建立起的丰功伟业了。
    在说服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