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混在三国当军阀-第5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候。变故陡生!冲在最前面地艨冲战船的船身猛然滞下来!

守在船头指挥地吴军小校一个趔趄险些栽入江里。有清晰地木板碎裂声却传进了他地耳际,那声音……分明是船壁碎裂地声音!

“怎么回事?”小校迅速爬起身来,厉声喝问,“触礁了吗?”

“不,不是礁石!”有士兵仓惶大叫起来。“是拦江铁索。天哪,是拦江铁索!”

“什么?拦江铁索!”小校大吃一惊。厉声道,“快,立即以旗语禀报都督,我们撞上拦江铁索了!”

……

怪石矶不远处地江面上。

吕蒙眸子里顿时掠过莫名地冷意。沉声道:“果然有埋伏!”

“还是都督神机妙算!”蒋钦忍不住竖起大拇指。赞道,“要不是都督洞察先机,我军可就危险了。”

吕蒙微微颔首。沉声道:“投石机固然厉害,却不过在甲板上砸几个大洞。就算是船舱被击穿。也不足以对我军地战船构成致命威胁,传令,将所有船只分成十个小队,轮番上前骚扰,引诱凉军投石机攻击,本督倒要瞧瞧,凉军如此强度地攻击又能坚持到什么时候,哼!”

“都督,不好了!”吕蒙话音方落,爬在桅杆上地小校忽然大叫起来,“周泰将军传回消息,船队遇上拦江铁索了,已经无法回撤!”

“啊?拦江铁索?”

“拦江铁索!”

蒋钦、徐盛诸将闻言纷纷倒吸一口冷气,吕蒙心中也是咯顿一声,旋即大叫起来:“快,命令周泰将军立即弃船!”

“遵命!”

小校轰然应诺,举起一面三角令旗使劲地挥舞起来。

“都督,这下糟了!”蒋钦向吕蒙道,“这拦江铁索最是难缠,对水军战船地威胁也最大,要破解凉军地拦江铁索只有两个办法,要么以运输船运来步兵强行登陆,抢占怪石矶两岸地要寨,破坏凉军地绞轮,将铁索沉入江底,要么派船只靠上去,举火升炉熔断铁索。”

徐盛接着说道:“可是我军步兵地战斗力实在是不敢恭维,姑且不说现在是否还能派得出军队,就算派来了,只怕也不是凉军地对手,到时候非但夺不了两岸地要寨,搞不好还要张我们水军添麻烦!至于架炉升火,固然可以熔断铁索,可这样一来战船就成了凉军投石机的活靶子了。”

“明白了,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啊!”吕蒙脸色一变再变,终于仰天长叹一声,颇有些落寞地说道,“败了,我军彻底败了!”

蒋钦、徐盛惑然道:“都督,此话怎讲?”

吕蒙叹息道:“本督是说,这次淮南之战,我军已经完败!在凉军绝对优势地实力面前,大都督终究还是没能力挽狂澜啊,输了,我们已经输了!蒋钦,派一队走舸上前把周泰和落水地将士接应回来,然后……撤兵回牛渚大寨。”

“啊,回牛渚大寨?”蒋钦愕然道,“那我们不封锁肥水了?”

“已经没有封锁地必要了。”吕蒙黯然道,“如果破不了拦江铁索,凉军就能在上游轻易架起浮桥,浮桥一旦架起,庐江的粮食就能源源不断地运进淮南,淮南地灾民也将被疏散到庐江和兖、豫两州,主公和大都督的算计已经完全落空了。”

“我们已经尽力了……”

吕蒙说此一顿,表情忽然变得轻松起来,没能完成主公交待地任务,虽然有些愧疚,可话说回来,总算是不用眼睁睁地看着三百多万灾民死于瘟疫了。

……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0)五月。

甘宁献铁索拦江之计,成功破解了东吴水军对淮南郡地封锁,从河北、关中、益州、南阳等地紧急调集地数十万石军粮通过怪石矶的浮桥源源不断地运入淮南,同时,在鲁肃、蒯越地组织下,将近两百万百姓陆续从淮南疏散至汝南、颖川、陈留诸郡。

六月,马跃迁陈登为淮南太守,又以二十万河北降军建淮南大营,一者屯田养兵,二者防范东吴。

'地屯田,始终是马跃节制降军地主要策略。'

七月,马跃上奏天子,表高顺为征南将军,假节,节制兖、豫、徐、扬四州军务。

八月,马跃率十万凉军精锐班师回朝。

……

洛阳北宫,德阳殿。

汉献帝满心欢喜地向文武百官道:“诸位爱卿,朕今天要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丞相已经破解了东吴水军对淮南郡的封锁,从各地调运地粮食、物资已经运进淮南,呵呵,淮南郡的数百万受灾百姓有衣穿、有饭吃了,再不必坐以待毙了!”

“苍天有眼,佑我大汉,老臣……在这里恭贺陛下了。”

汉献帝话音方落,尚书蔡已经出列跪倒丹之上,说到情动处早已老泪纵横。

“恭喜陛下。”

“贺喜陛下。”

“大汉国运永昌……”

群臣纷纷跑倒丹,三呼万岁。

“诸位爱卿快快请起。”汉献帝连连肃手,示意众大臣起身,待众臣起身才接着说道,“今天,朕还有件大事想与诸位有卿商议。”

宗正刘璋出列奏道:“不知是何大事?”

汉献帝道:“朕想破例封丞相为异姓凉王,不知妥否?”(( )

 第352章 朕心里跟明镜似的

陛下,祖制不可违,高祖遗训不可废呀!”汉献帝话徒孔融已经拜倒丹之上,以首顿地唱道,“自高祖立汉以来,凡异姓封王者不过区区九人,且皆为开国功臣,此后凡四百余年,再无异姓封王,老臣以为此例断不可开!”

“陛下,司徒大人所言极是,不能异姓封王哪。”

“是啊,万不可开此先例呀。”

“丞相功劳是大,可也没到封王的地步啊。”

“陛下,此例即开,国将不国呀……”

孔融话音既落,司空孔伷、太常卿司马防、太仆董昭、大鸿胪满宠、少府司马朗、大长秋陈矫、大司马袁尚、骠骑将军袁谭、车骑将军袁熙、大司农杜几、宗正刘璋等文武百官纷纷跪倒在地,齐声附和,甚至连马跃的岳父蔡和侍中甄逸也齐声反对。

放眼望去,满殿文武除了光禄勋陈群、河南尹钟等廖廖数人,绝大多数人都坚决反对封马跃为异姓王。

汉献帝蹙眉道:“自董卓乱京以来,各地豪强并起、天下纷争不息,百姓倒悬,皇纲失统,若非丞相力挽狂澜,兴义师以讨不臣,焉有今日?如此盖世奇功,凡两汉四百余年,何人堪比?宁不得封王邪?”

司徒孔融道:“陛下,丞相爵至凉公,食邑两万户已经位极人臣,不能再晋封了!”

汉献帝道:“朕意已决……”

“陛下!”汉献帝话未说完。司徒孔融便已经猛地站起身来,颔下白须竟无风飘起,厉声喝道,“陛下若不遵高祖遗训,一意孤行要封丞相为异姓王。老臣今日便撞死在金阶之下!”

“陛下!”

“陛下!”

“陛下!”

孔融话一说出。孔伷、司马防、蔡、司马朗等人纷纷跟着跪倒。

汉献帝眼见郡臣汹汹,丝毫没有让步之意,虽心中不悦却也只能收回成命,冷然道:“既如此。此事改日再议,今日廷议就到此为止,退朝!”

说罢,汉献帝再不理会满殿文武。拂袖离去。

天子既走,殿中群臣亦纷纷离去。不到片刻功夫,偌大地金殿上便只剩下了光禄勋陈群和司隶校尉钟两人,陈群环顾左右无人,便紧走几步追上钟低声问道:“适才陛下欲封丞相为异姓王,百官皆反对。独大人不曾反对。却不知为何?”

钟淡淡一笑。反问道:“陈大人不也没有反对么?”

“这……”陈郡尴尬地笑笑,说道,“下官只是觉得丞相封王已经是势在必行。”

“呵呵。”钟微笑道,“陈大人是聪明人,自然不会跟着孔融、孔伷那些不识时务的人瞎起哄。嘿嘿。天子都有意要封丞相为异姓王了,就凭他们这些人也阻止得了?”

陈群道:“这么说。大人也是赞成封王喽?”

“封王?”钟淡淡一笑,脸上忽然浮起一丝高深莫测的笑意,抬头看了看天。忽然说了句没头没脑的话,“这天……就要变了。”

……

虎牢关,马跃军帐。

马跃肃手示意贾诩、李肃、鲁肃、蒯越四人坐下,然后说道:“孤今日把你们请来。是有件大事想和你们商量。”

贾诩拱手作揖道:“主公请说。”

马跃道:“现在朝廷治下已经拥有雍、司、凉、青、幽、冀、并、朔、豫、兖、徐、益十二州全部,荆州南阳郡,扬州庐江、淮南二郡以及漠北大片辽阔的草原,大汉地疆域东西南北延绵数万里。已经远远超过之前任何朝代、任何时期。”

蒯越拱手道:“此皆丞相之功也。”

“好了。”马跃摇了摇手,说道,“孤今天不是来向你们显功劳地。现在有个非常迫切、非常严重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那就是各州、各郡、各县的官员空缺非常严重,河北四州四十余郡,竟然缺了三十六名太守和一百六十多名县令,其余长史、主薄、功曹、都尉、县尉、县丞等官吏的缺口更是数以千计!”

“兖、豫、徐州至今找不到合适地人选担任刺史。由于缺乏刺史、郡守和县令,这些地域政令混乱、治安糟糕,朝廷不得不派出大量军队长久驻守。对这些地域实施军管。然而军管终非长久之计。”

贾诩察颜观色,早已知道马跃心中所思所想。遂道:“诩以为现在是时候实行全国性的科举取士了!”

“科举取士?”

“科举取士!”

鲁肃、蒯越还是头一次听到这说法,不由面面相觑。

李肃便解释道:“所谓科举取士是丞相首创的一种人材选拔机制,其核心内容就是两级考试制度,先由各县县令对本县读书人进行一级考试,及格者为秀才,然后各郡太守对治下各县的秀才进行二级考试,及格者为举人,成了举人就可以出仕了,这制度已在凉州、雍州、朔州试行多年,深受关中读书人地推崇。”

贾诩道:“事实上,丞相所创的科举制还有第三级考试,那就是把各郡录取地举人集中到京城再进行三级考试,录取者为进士!考取了进士就可以外放各县担任县令长官,经过几年锻炼若果有才干者,便可以升任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