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五岳独尊-第1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荆州加上益州,这块地盘建立一个小王朝都够使唤了,三国时代的刘备还没有陈凉这么大本钱不也照样称帝了。只不过打从看完了林旭和谐删节版的《三国演义》,陈凉并没有跟风一块喜欢刘大耳朵,更没瞧得上孙二代,世之枭雄曹操虽然被高看一线,可惜也没有博得他的欢心。若问陈凉瞧不上眼的道理再简单不过,因为他觉得这三个开国之君都太小家子气。

听到林旭的提问,陈凉抬手对着墙上的《大秦全舆图》看似不经意地比划了一下,说道:

“我打算先征讨东南,收复西北,最后扫荡北方。”

突然勾起这个话头,林旭不是对争霸天下有了什么兴趣,这是别有所图。

抬眼看了看陈凉,林旭语焉不详地说道:

“哦,我得提醒你一声,你小子命中注定的强敌在东南。要是不用上十二分气力,只怕你是千般算计到头来都为他人作了嫁衣裳,自己小心哪!”

只要是林旭说出口的话,不管乍一听起来多不靠谱,又是怎样荒诞不经,陈凉也从来不敢轻忽大意。此时此刻,不断品咂着林旭这句话的含义,陈凉的脸色迅速阴沉下来,额头上的皱纹深度足够夹死蚊子,他迟疑着说道:

“……真有这么邪乎吗?”

“唔,我还有事情,先行一步,好自为之。”

丢下一句没头没尾的警告,也没有解释清楚的意思,林旭就这样不负责任地消失了,只留下满头雾水和一肚子忐忑的陈凉独自玩着猜谜语的游戏。直到想得脑袋都开始疼了,陈凉方才意识到天色已晚,到了该用晚饭的时间。这一餐饭菜虽称不上丰盛,倒也都是陈凉平常爱吃的菜肴,只是他满腹的心事,纵是龙肝凤胆之类的珍馐也是难以下咽,陈凉草草吃了两口便撂下了筷子。

推开书房的大门,陈凉对守在门外的中军官说道:

“速传苗将军来见本帅。”

“是,标下得令!”

大约在两柱香时间之后,一席便装的苗仁辅出现在书房中。听到了由远及近的脚步声,背身对着房门的陈凉开口说道:

“苗将军,今日派往江南的细作可有军情传回?”

闻声,苗仁辅一愣神,跟着拱手说道:

“回禀大将军,最新一份情报是上个月的。”

这时,陈凉点了一下头,继续说道:

“在东南,哪几路诸侯的实力较强?”

“回大将军的话,吴侯祝重发,彭蠡大帅小霸王薛皋,还有闽越……”

猛然间抬手打断了苗仁辅的汇报,陈凉转过身,目露惊异之色,说道:

“等一等,你刚才说薛皋?”

“正是,此人早先一直用江湖上的诨号,人称小霸王,前不久他登台拜帅才公开了真名实姓。”

陈凉思量一会,说道:

“知道他是何方人士吗?”

“麾下只听说薛皋此人出身于荆北,籍贯郡望在何地,细作尚未有详情传回,故此末将也不得而知。”

听到了这里,陈凉像是自言自语说道:

“真的这么巧?”

很快,陈凉把疑惑抛在脑后,冲着苗仁辅摆手说道:

“噢,你接着往下说。”

见状,苗仁辅自然不猜不透陈凉在琢磨些什么,况且他也不想知道答案,类似揣摩上意这种事是钻营官场的小人才喜欢干的。苗仁辅一贯自视甚高,自诩为忠臣良将国之柱石,他又怎么可能用奸佞之徒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呢?因而,即使明知陈凉有心事,苗仁辅也不愿意多花精力用来揣测顶头上司究竟在想些什么。

咳嗽了一声,苗仁辅接着刚才的汇报说道

“是,再有就是僭称为越王的方全宝和闽越王方守鑫。”

两个厨子谈做菜,两个屠夫谈杀猪。陈凉跟苗仁辅,他们一个是帅一个是将,全都带兵打仗的主,这俩人凑在一块自然要谈一谈本行。

在心里盘算了一下,陈凉直接了当地说道:

“在这些人当中,谁的实力最强?”

“吴侯祝重发,吴军号称二十万之众,水师约有五万,在江南各路诸侯当中,他的地盘和兵员皆是首屈一指。”

这个实力最强的祝重发的确很有嫌疑,陈凉还觉得不大放心,又问道:

“那薛皋呢?”

虽然苗仁辅不明白陈凉为何对这个籍籍无名的小军阀特别有兴趣,他也懒得多费心思,说道:

“呃,前方细作探察得不大清楚,总该有个三五万人马。”

“哦,这么少?”

辖地跨越荆州和益州,在陈凉治下有百万民众,兴汉军虽说被前段时间的大灾变害得相当凄惨,毕竟行伍中人都是选拔身强力壮的成年男子。无论是协同组织起来抗灾自救,还是说到个体的生存能力,无疑都要比那些民间的老弱妇孺强得多,如今,兴汉军正规军的规模也就维持在十五万人左右。相形之下,兵力与兴汉军旗鼓相当的吴侯祝重发可算是个不好惹的对手,只及得上一个零头的薛皋就实在算不上威胁了。

难道不是他?这个念头在陈凉的脑海中一闪而过,随即他拉着苗仁辅叮嘱说道:

“嗯,火速加派人手打探消息,务必把江南一带的各路诸侯弄个明明白白。”

“是,末将得令,我这便去安排。”

目送苗仁辅离去,陈凉转身看着地图,视线聚焦在江水以南的广阔地域,喃喃说道:

“江南……命中注定……”



卷二
072 吴侯
05   3725

江南丹阳郡吴侯府邸

大气恢宏的殿宇建筑鳞次栉比,宫殿下方的台基逐级升高,直至使来访者必须以纯洁地四十五度角仰望,如此才能窥见正殿的大门。飞檐斗拱映衬之下,巍峨的建筑群耸峙如山岳突兀,王者括有四海的胸襟气度显露无遗。

“启奏吴侯,放眼当今天下群雄能与您争雄的人物不多,在江水之南唯有兴汉军一家而已。那江汉之地水网纵横交错,乃是水师战船用武之地,兴汉军由江水等河流湖泊循着水路,东可抵大海之滨,西至巴蜀岷水,南越五岭,北及河洛。他们自起兵以来收降了前朝的多路水军,士卒将佐也多是秦军留存下来的老兵宿将。近些年来,臣听闻那陈凉励精图治,在打造战船器械方面手笔颇大,想来所图非小。特别是那龟船和神威无敌大将军炮,真可谓船坚炮利,若与之争雄水上,我军胜算委实不大。”

这名峨冠博带装扮的年轻文士,在一副鞋拔子脸的祝重发面前高谈阔论,大有羽扇纶巾指点江山的名士架势。

貌似用心倾听着讲解,祝重发时而微笑点头,时而垂首沉思,忽然他插言说道:

“本侯记得水战历来是斗船力而不斗人力,以顺风胜逆风,上游胜下游,大克小,坚胜脆。今我军处于江水下游已处劣势,若要拉平优劣,此事甚难哪!”

闻听此言,这名年轻文士很是赞赏地点了点头,拍手说道:

“吴侯明鉴,实情确是如此。”

这时,祝重发站起身在大殿中来回踱步,过了一会,他开口说道:

“先生适才所言丝丝入扣,难不成便无法可想了吗?”

“哦,倒也不尽然,有法故有破,致胜之机总是有的。”

“哈哈,还请先生不吝赐教。”

这位天生相貌丑陋的吴侯祝重发,正是昔日林旭在山间野庙撞见过的那个小和尚四郎,只不过他的身份地位早已是今非昔比了。

大秦帝国迁都洛阳,无力讨伐四方草莽英雄,以至于天下大乱。彼时,祝重发栖身的那间寺庙不幸被乱军烧毁,僧徒也多被无辜屠戮死于非命。祝重发十分机灵地从庙墙的狗洞出逃回家,只是家中也无粮糊口,他只好一路行乞到了富庶的江南投身义军。后来祝重发娶到了一个好老婆得以咸鱼翻身,从此便顺风顺水地坐到了副将的位子上。三年前,便宜岳父邓斌被秦军水师的一枝毒箭射中面门,伤重不治而死,祝重发在一帮铁杆拥趸的支持之下正式成了这支义军的新领袖。

率军讨平了秦军在江南的残余之后,祝重发自封为吴侯,风光可谓一时无两。

年轻文士一抖袍袖,高声说道:

“彭蠡泽以西诸郡多在小霸王薛皋之手,此人声名显赫且勇力过人,然在下观之,薛皋名过其实,并无治军理政之才。吴侯若能从他的手中夺占江州、寻阳、豫章和庐陵等诸郡,凭此翼护江南丹阳诸郡,自可高枕无忧矣!”

闻听此言,祝重发低头认真地思索了一会,说道:

“如此说来,薛皋是一定要灭的?”

“正是,若不以彭蠡泽为藩屏,江东终不得固守。”

其实从自己的本心来讲,祝重发不觉得陈凉就能轻易灭掉自己,实力旗鼓相当而已。不过现在他正处于厚养人望,积累人脉的起步阶段,无论对方在说些什么,也不管是否合乎心意,祝重发统统都要一概表示虚心接受,如此才能彰显出礼贤下士的诚意。这位年轻文士乃是江南有名的青年才俊,在他的背后更有世家大族暗中支持,纵然祝重发觉得他说话有危言耸听之嫌,此刻也只能连连颔首,不能随便提出异议。

这堂课听到了这里,祝重发也觉得差不多了,随即他起身冲着年轻文士作揖说道:

“某谢过先生不吝赐教,请到偏殿稍事歇息。”

“既是如此,余先行告退了。”

送走了这位客人,祝重发随后转向了旁听了好半晌,大眼瞪小眼的一帮心腹干将,征求意见说道:

“汝等觉得此事如何?”

一名黑脸虬髯的壮汉站起了神,他本事淮右土豪出身,最看不惯那些高门大户的作派,满是不忿地说道:

“哼,夸夸其谈的书生之见,好大口气也不怕抻了舌头。那薛皋某见过,使得一手好戟,开得三石硬弓,可射高飞鸟雀,又有推翻暴秦的声名在身。这些年来,慕名前去投奔的游侠和江湖中人数以千计,就算那薛皋无治政之才,也不是个软柿子。劳师远征能速战速决也就罢了,万一陷在彭蠡泽抽身不得,那兴汉军趁虚而入,咱们岂不全成了瓮中之鳖?”

祝重发听了反对意见仍然不置可否,又转而跟另一名心腹谋士询问说道:

“晓春,你觉得呢?”

布衣文士微微一笑,起身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