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误入官场-第7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好像芙蓉大酒店,这个项目朱代东曾经邀请他加盟,可是他因为种种原因,并没有答应。在芙蓉县那样的地方,建造一家这么豪华的五星级酒店,他根本就没有信心。虽然酒店的投资属于一次性投资,分期回收。但是如果酒店经营不善,一味的亏损,每天也会是个巨大的数字。
但是后来他听自己派到无名公司的总经理邱良超说起来,现在芙蓉县的旅游资源越来越丰富,特别是随着芙蓉县新县城的建设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时,两年之后的芙蓉县,将成为一座现代城镇。而老县城的古建筑因为能得到完整的保护,邱良超相信,在芙蓉县建造一家五星级酒店,是必须的。
“生哥,我还要代表市政府、市公安局,对你的慷慨解囊,表示衷心感谢。”朱代东说道。
“你小子,是提醒我吧?我既然已经答应了徐局长,说话就会算数,但是代东,你觉得现在我捐多少钱合适?”李广生说道,朱代东的年纪虽比他轻,可是在这方面,他还真需要向他咨询。
“以你现在的身家,少于一百万好像不太合适吧?”朱代东笑着说,李广生对公安局的捐款,可能一次都还不行,以后如果昌隆达真的参与了楚都市国有企业的改制,在这方面的投入,远远不止公安局这一家单位,也不是一次的捐款就能解决问题。
“那好,就捐一百万,如果以后昌隆达真的到了楚都市,那以后再说。”李广生也知道,毕竟现在朱代东在楚都市并没有像在芙蓉县那样,以他现在的身份,并不能对楚都市的任何事都作主。有些细节方面的问题,就比芙蓉县要复杂一些。
“我相信公安局如果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一定会非常高兴的。”朱代东笑道,一百万对于公安局来说,应该能解决很大的问题。
“内地警方的条件确实很辛苦,如果我能帮他们解决一些问题,也算是尽了一份心意。”李广生说道。
“生哥,你早点休息,这是我给你挑选的企业名单,上面有地址和联系人,明天我就不过来了,让招商局派人带你一起去。晚上咱们再碰个面,怎么样?”朱代东说。
“行。”李广生决定明天好好的考察,对于朱代东所说的机会,他相信一定能找到。
李广生的到来,让楚都市的领导对朱代东提出来的计划,增添了很大的信心。国有企业改制,最大的问题是资金不足。而李广生是昌隆达投资公司的老板,他手底下控制的资金,绝对是以十亿计,这样身家的老板到了楚都市,跟来个财神爷有什么区别?
回到市政府之后,朱代东接到了冯州龙的电话,元骞振想再次听取他的汇报。下午只是朱代东陪同李广生去看的,对于这位李总会对楚都市有个什么样的印象,将是楚都市能否引进昌隆达的关键。
朱代东向元骞振汇报了下午李广生的行程,同时还特别提到,李广生为了感谢公安局对他的安全保卫工作,准备向公安局捐款一百万元。听到这个数字,元骞振更感欣慰,现在的楚都市,如果有谁能来投资一百万,就会得到招商局的重视。而李广生刚到楚都市的第一天,就准备给市公安局捐款一百万,不愧为财神爷之称。
“代东,你一定要跟李广生保持好关系,也许楚都市的国有企业改制,关键就要看他的态度了。”元骞振高兴的说,李广生的态度,其实也表明,他准备在楚都市投资,要不然怎么会一掷百万呢。
“元书记放心,李广生跟我认识多年,而且他这次对我们市里国有企业改制也非常感兴趣。他提出,明天要单独去考察几家企业。”朱代东笑吟吟的说道。
“单独考察?这会不会增添变数?”元骞振担心的问。
“应该不会,如果他不是有兴趣,又怎么会提出这样的要求呢?而且我相信,楚都市在今后几年,都会与香港昌隆达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香港昌隆达,很有可能成为我市最大的外来投资商。”朱代东说道,他所说的最大,并没有之一。
当然,如果按照他的计划,昌隆达在楚都市也将收获丰盛的回报。可是这个时间比较长,据朱代东估计,应该在五到十年之间,甚至会更久。时间越长,或许收获就会越大。
“这就好,你要尽可能的让李广生成为我市最大的投资商。代东,李广生那边的考察,你要随时关注。”元骞振叮嘱道。
“请元书记放心。”朱代东说道,他随后又拿出一份材料,“元书记,这是一份国有企业改制合并之后的企业发展报告,请你批示。”
“哦,现在还在跟那些企业谈,你这边就有远期发展规划了?”元骞振笑吟吟的接过材料,翻了翻之后,说道。
朱代东的规划其实很也很简单,现在楚都市的四家经济开发区,还没有完全利用起来。而且这些经济开发区,在规划的时候很混乱,只要是来投资的企业,就都接收,没有形成特色。每个开发区里,什么行业的企业都有。朱代东的计划之一,就是准备对市属的这四家经济开发区进行功能的调整。
这次对已经停产的近六百家国有企业进行改制,在朱代东的计划中,合并和重组后的企业,必须全部搬迁到这四家经济开发区。
“代东,这份规划虽然简单,可真要执行起来,可是一个非常浩大的工程。”元骞振看完之后,凝重的说道。已经停产的这六百余家国有企业,基本上都处在市内,只有一小部分处在近郊。光是搬迁这六百家企业,以及他们的职工,就是一个浩大的工程。
“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朱代东淡淡的说道。
“怎么讲?”元骞振诧异的问道。
“元书记,我前段时间去看了几十家企业,真要说他们现在的资产,设备、厂房、产品都是属于淘汰的东西。以后如果和其他公司合并或重组,如何体现国有企业的资源优势?设备不行、厂房也不行,产品更是不行。只有一个,他们现在的那块地皮!”朱代东笃定的说道。
“地皮?”元骞振从来都没有想到,企业的地皮竟然是他们所有的资产当中,最有价值的一块。
“是的,地皮!我仔细看过这几百家企业的情况,他们都有自己固定的厂房,除了少数几家企业是跟其他企业合并在一起之外,大部分的企业,都有自己独立的厂房和职工人宿舍。而且这些地方的位置,都处在闹市区。随着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这些地皮的升值空间无限。如果我们现在能把这些地皮拿出来,以后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朱代东笃定的说道。
元骞振突然记得,国务院已经有意,让房地产成为拉动内需的龙头。这个决定是总理年初的时候去深圳,跟一家房地产公司老板做了交流之后做出的确决定。总理当时就承诺,要用三年的时间,促成这件事。房地产要发展,最关键的是什么?地皮!要不然他的房子建在哪里?
“代东,你的眼光很独特,可是你要保证,那些投资商的目光也有这么独特才行。”元骞振深深地看了朱代东一眼,如果不是朱代东说得这么明白,而且他也关注中央政策的变化,恐怕根本就不会想到这上面去。
“我相信,只要有利润,他们的眼睛都会很独特。何况这不是一般的利润,现在以一个合股的价格,就能拿到一块地位极佳的地皮,这样的好事,可不是年年都会有的。而我们也能借助他们,将城市建设搞上去。”朱代东微笑着说道。
元骞振听得眼睛一亮。

第八百三十四章东城区区长人选

朱代东的观点,很快就取得了元骞振的认同,把市区内的企业,全部搬到郊区的经济开发区中去,并且把职工也全部安置过去。除了可以腾出黄金地段的地皮之外,还能促进楚都市的城市建设,何乐而不为?
如果真的按照朱代东的规划,或许二三年之后,楚都市就会有几百家工地在同时进行建设,如果城市规划建设也能跟上去的话,几年之后,楚都市就会大变相。作为楚都市的市委书记,这或许就是他追求的一个目标。
“代东,你的这个规划,下次常委会要做一个重要议题进行研究。”元骞振笃定的说,他既然认同了朱代东的观点,就会想方设法让这个规划得以实施。
“元书记,这会不会快了些?”朱代东提醒道,按他的计划,应该要等到昌隆达或其他的公司,跟楚都市的这几百家国有企业谈得差不多之后,市委再讨论这个问题。既可以为那些国有企业增加谈判的筹码,也能让他们目前能安心跟外来的公司谈判。
“好吧,代东,你今年只要能把这件事完成,我相信,省政府给你的任务,一定就能完成。”元骞振想了一下,笑着说道。这件事如果能完成,哪怕没有完成省政府的任务,他也一定会想办法,积极争取把朱代东留在楚都市。这样的干部如果放走了,将会是楚都市的损失。
“希望如此吧。”朱代东说道,在他规划这个计划的时候,就已经没有考虑跟省政府签订的责任书了。
“代东,在你的计划里,好像东城区经济开发区是一个很重要的区域,将在这里安置二百家企业以上,以机械和建筑行业为主。”元骞振突然问道,在朱代东的规划中,对东城区经济开发区很重视。而且这批跟机械和建筑相关的企业,将是第一批搬迁的企业。在楚都市,也将成立一至两家规模很大的机械制造公司和建筑材料公司。
东城区经济开发区虽然现在依然是楚都市最大的一个开发区之一,可是整个开发区的规划和设计并不是很合理。而且整个开发区的使用面积,也没有完全利用起来。东城区经济开发区划进了三个乡镇,不要说搬迁进去二百家企业,哪怕就是五百家企业,也能容纳。
而且在朱代东的规划中,东城区经济开发区内的一部分企业,还必须搬到其他开发区去。比如说造纸厂、化工厂,是必须要搬迁的。对于这些的企业,如果是朱代东当时在市政府的话,是一定不能让他们来楚都市的。可是现在已经木已成舟,只有想办法让他们规范的生产。
要搬迁正在生产的企业,或许会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