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打工在东汉末年[全本]-第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月孙策也突然对刘表防守薄弱的会稽郡展开攻击,只两天时间,便完全攻下了毫无防备的会稽,刘表愤怒的指责孙坚言而无信,孙坚则打着哈哈说孙策已经被自己赶出家门,他做的一切事情都和自己无关,如果刘表再恶意诽谤,小心他孙坚真的做小人,当然孙坚现在还没看到袁曹刘三家的胶合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他孙坚是不会轻易出兵引起曹操忌讳的。无奈的刘表只能又把部队调回吴郡和新都郡。
因为孙策有了根据地,再加上刘表已经有了防备,便也不着急,听从义弟周瑜的建议大肆收买人心,尤其是江东的四大家族(原本四大家族应该是陆张顾朱,因为陆逊已经到了刘备那边,所以咱就谎编为虞翻吧),起初张纮和张昭并不买孙策的帐,可是在孙策不断给他们恩威并施的时候,他们知道这一仗刘表是必败无疑了,因为即使刘表知道孙策在收买人心,也不闻不问,而且当孙策得到了朱家的支持后,刘表竟然傻乎乎的去灭了朱氏全家,只逃得朱桓和朱据两人。卖主求荣之事他们张家是做不出来,所以对孙策许诺说,他孙策和刘表之间的争斗张家不会掺合进去,如果将来有幸能够得到你孙策的赏识,那么我们张家自然会跟随你。虽然没有得到张家的支持,可是张家的意思很明显了,我们只是精神上支持你,不过这也促使另外两个家族表态,虞家因为和刘表有点渊源,不过在大难临头各自飞的道理下,虞家选择了沉默,而顾家因为和朱家要好,就公开和刘表叫板,结果也是落个全家被杀了大半,当然这也使得顾家安静了许多,灰溜溜的跟随了孙策。
取得了四大中的两大家族的支持,孙策又听取周瑜下一步的计划,不断的招纳当地勇士,因为刘表用人唯亲,所以很多人也在刘表手下是郁郁不得志,在得知孙策同为武夫出生之后,原刘表手下董袭、陈式、陈横叛变投孙,当地人士则有严白虎、严兴两兄弟加盟,而且他们还是土匪出身,手底下本来就有许多亡命之徒,为了以防内部有什么隐患,孙策便将这些缺少训练的山匪打乱充到部队里,严白虎开始还想的继续做原来手下的头头,见这样一弄自然就很不高兴,周瑜也知道他的建议会使严白虎有意见,所以告诉孙策封严白虎做个侯,结果当严白虎做了嘉兴侯之后,他高兴得屁巅屁巅的,连军营也懒得去,整日就抱着他的侯牌令擦了又擦。
。。。记得那是在一九九年的开春,本来就早出晚归甚至是不归的父亲,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就再很少回家了,从那之后父亲在我的印象中就很模糊,直到今天为止我都只有七岁前和父亲在一起的记忆。记得那段时间母亲常常抱着我哭诉,说我是一个缺少父亲的可怜孩子,当时我并不明白父亲的含义,以为父亲就像哥哥一样,可有可无,哥哥不也一样很少回家么?于是我天真的说“没关系啊,孩儿有母亲就好了啊”结果那之后,我破天荒的第一次被母亲打,她边打边哭着说我是个不孝的孩子,受不了疼痛的我当场就被打得哭了起来,母亲后来也下不了手就跑着我哭,那一次也是我一身中被父母打的唯一一次。不过到现在我还是不明白母亲为什么会打我,或许这只有在我作为人父之后才能明白。
在我印象中,与父亲最后的一次见面是发生在。。。那一天,关哥(关平)正在教我武艺,结果看到父亲和一个从没有见过的伯伯,匆匆从外面回来,向我们这看了一眼“你们几个跟我进来!永德你去找母亲,我和你的哥哥们有事情要谈”
和关平在一起的分别是这几年一直在我家撑饭吃的关平、关兴、张苞、张虎、高珲、于凌六人,经过这几年父亲的教育,他们已经很难从外表上看出是十七、八岁的少年,乍看之下都只会以为是成年人。
走进大厅,父亲把周围的下人全部支走然后说到“贾大人,如今您从益州不远万里而来荆州,其中关键我也大概知道了,不过在下想问的是,这是襄公发下来的命令,还是有人在襄公面前提的议?我希望贾大人如实告知,因为这对在下很重要”
贾诩是三国之中最懂得明哲保身的人,他从不参与任何的政治斗争,但却总在最后的胜利者面前率先表示自己的效忠。所以他的性格迫使他犹豫了一下,然后说“十分抱歉,恕下官不能回答你的问题”言罢用一副知道了吧的表情看着父亲。智者之间的对话永远都是那么的奥义,很多话不用过多说明,他们都能够沟通得十分妥当,于是父亲对他感谢的一拜才说“那我们开始谈正事吧”
贾诩恩了一声,从怀里拿出两分文书“陈大人,主公的意思是回复你原来的职位,这是复官书;还有就是特拜你为司隶和荆州的都督,两州大小事务你可以全权操作,这是上任书。而您的目的就是坚守到主公或者张将军回援,陈大人这个任务艰巨啊,按照当时下官离开益州的情况来看,平定益州没有个两三年是不可能完成的事,而从司马仲达那边得来的消息想必你也知道,因为关将军的失败,想要取得凉州那更是难上加难,所以陈大人你一定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最后下官还有两个口信要转述给你,我只说一边,希望陈大人牢记。主公叫下官告诉你如果撑不到回援,那就要想办法把刘辨给弄出去,然后把荆州和司隶的百姓全部迁徙出去,不肯迁徙的全部以谋反论罪;而司马仲达叫我告诉你,尽力而为”
父亲面色复杂的接过两份文书,其实司马懿的话他明白,并不是说坚守要尽力而为,而是指迁徙百姓一事,不愿意迁徙的百姓就算了,没必要杀害。当然父亲是不会在这种问题上纠缠过多的,而且他更不能在不明虚实的贾诩面前,表现出太在意这事,父亲他只能在私底下才可以慢慢的想清楚“那文和,你呢?如果可以我希望你能留下来在这帮我”
贾诩笑笑说“多谢陈大人如此赏识下官,此次下官除了给陈大人你送文书,还有就是主公让我在这尽量帮帮你,要不是来的时候碰上大雪封山,可能现在我们已经并肩作战了”尽管贾诩不是个贪慕虚荣的人,但他此刻还是打心眼里高兴,因为每个人都知道,被陈琳推荐或者称赞过的人,如今都是赫赫有名的杰出人士,而且都是名副其实。在做完交接仪式之后,父亲对身旁的关平他们说“如今你们也知道荆州和司隶正面临着敌人的攻击,虽然你们现在的年纪还小,但我还是想问问,你们愿不愿意上阵杀敌?”结果正如父亲预想的那样,六位哥哥都表示愿意像他们的父亲那样上阵杀敌。其实在我看来,当时父亲用了点小伎俩,因为这六人中最大的乃是关平,而剩下的五人基本上是唯关平马首是瞻,而那时的关平哥正处于他父亲残废的痛楚之中,所以为了尽快给自己的父亲报仇雪恨,提早参军是他唯一的办法。不过我还是能了解父亲的作为,因为在当时的环境,留守在司隶和荆州能带兵出战的几乎没有,这应该也算父亲的下下之策,不得以而为之。
这之后凡是有关于父亲的事,我就不知道了,很多都是民间的传说,可信度不是很高,因此为了完成这本书的编写,我不得不再次踏上旅程去洛阳,走访那些确实知道父亲在抵达洛阳后做过什么事的人,这人便是王朗。
见到我来找他,王朗并不惊讶,反而有点沾沾自喜的说“早知你会来找吾!当年你父亲在洛阳做的事,现在能详细告诉你的也就我和幼成,不过你想找他。。。啧啧,难啊”他所说的幼成是一个大贤士管宁,管宁与如今的太尉华歆是好朋友,本来他是不愿意入朝为官的,可后来父亲也不知道用了什么方法,让管宁心甘情愿的出来为官,而且守住司隶管宁功不可没,可在后来襄公与父亲发生过节之后,管宁就辞官而去,直到现在也没有人能找到他,太尉华歆还四处贴告示,请求管宁回来,只要他肯回来华歆愿意将太尉之职让于管宁,不过这告示也帖了有两三年了,还是没有管宁的音信。
在我被王朗请入了座席后,他才缓缓的说“当初你父亲来到洛阳,那可是惊动了全城的百姓,百姓们站在街道的两旁欢迎着他的到来,感觉就像个喜庆的日子,而且好像所有人都有这个想法,‘陈孔璋来了,洛阳能保住了’,本来新野王,哦就是刘辨是没想出来迎接的,可后来看见民众如此热情,估计是怕你父亲给他穿小鞋,也在宫门口迎接,说实话你父亲身上有种气势,让所有人不自觉的会自惭形愧,当初我也是深受你父亲的影响,所以这双腿才会这样。算了,不说这些不高兴的,我们直接进入正题吧”
王朗在深呼吸了一口气之后,一面回忆一面说“那个时候,整个司隶能用的兵就只有三万多点,而袁绍则是带了十万过来,荆州好像要少点,应该三万不到吧,哎,时间过太久了,我也记得不是很清楚了,反正曹操是带了八万人来。而将领呢?哎,也是惨啊,还好步兵校尉李通,司隶校尉陈到没有随大军出征,要不还真没人了。本来以为司隶和荆州都要靠这两人,结果你父亲还带来了八个小将,哎,可惜关家。。。要不然如今的十大俊才之中一定有他们一席,哎怎么又谈到不高兴的事了,人老了就容易伤感,陈公子别介意,恩后来的就是重点了,你可要意好好记啊,人老了怕说着说着就忘了”(本来是六个小将,陈琳从书院找了一个,在江夏预备役找了一个)
正文 第七十四章 弃笔从戎(中)
(更新时间:2007629 19:33:00  本章字数:5024)
第七十四章
陈琳把能用的人都传唤到了大堂,这一次比之以前的战役来说,都更加具有挑战性,他带来的六个人中,最被他看好的除了关平就是从江夏预备役里找来的冯习,因为在记忆中冯习曾和张南用计包围了吴将孙桓,只是因为后来陆逊火攻,为了掩护刘备撤离,同张南一起战死在沙场,当然他比不得张辽、赵云这绝世猛将,只是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