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儿女成双福满堂-第4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果然,周氏迎了邱晨后就将身后的两人介绍给她。年龄大的是老何的妻子,姓应,应氏。年纪小的妇人只有二十岁出头的样子,看上去与邱晨年龄相仿,眉目婉约,只是皮肤稍稍有些黑,颧骨略高,鼻梁微塌,眼睛水润明亮,有着明显的南方人特点,是老何的大儿媳妇张氏。这一次老何搬着一家子过来,真是下了决心了,连老带少,一家子十一口都搬了来。老何老两口、五个孩子,长子次子皆娶了亲,长子已经有了一双儿女,次子则是此次老何回家操办的婚事,还有两个姑娘和一个小儿子没有结亲……男人们去了湖里栽藕,孩子们就去湖岸上挖野菜喂鸡鸭,这会子都不在家。
    应氏不会讲官话,邱晨跟张氏说了几句,张氏应答顺畅,态度恭谨却并不谄媚,让邱晨颇有好感。
    留了周氏和应氏在家里做饭,邱晨跟着张氏去了湖边。码头上拴着一艘小周,张氏身形轻盈地跳上船,取了一条竹篙撑着,让邱晨也上了船,竹竿往码头上一点,小舟轻盈的就如一片飘在水面上的叶子,悠悠然地荡开来,直往湖的另一侧而去。
    刚刚摆脱了冬日禁锢的湖水,却没有江河一泻千里的汹涌,也没有大海千涛拍岸的澎湃。冬日,湖水结了冰,它是安静平坦的一面镜子;春日,湖水融化了,它仍旧波澜不惊,如一片融化了的碧玉,静静地在你面前展开,细腻滋润,却谁也没办法忽略它的深沉和包容。
    邱晨一开始还是站在船上,不久,就在船头坐了下来,双手拢着膝头,目光略过湖面上的一片碎金般的阳光,似乎落在近近远远岸边的弄淡绿色上,却实际,她的目光并没有停留在某一点,却又将目光所及之处的一景一物全部映入眼中,润在心底。
    莫名的,在湖水清清中,有那么一个人的身影在邱晨心中浮现出来。那人看似清淡疏淡,看似冷清无波,但总是如这湖水,不张扬,不作势,静静地在那里,就会让人觉得心安无比。
    邱晨的眼睛似乎因湖面的泛光刺得微微眯了起来,细看却能发现,被两排睫毛半掩住的眼眸中,目光早已经飘渺起来,不知落在何处。只不过,她此时的脸色神情,却是安详中带了些似有似无的回味……
    “东家娘子,您看,前边儿到了!”张氏欢喜的声音在身后传来。
    邱晨激灵灵醒过神来,眨了眨眼睛,方才想起自己身在何处,脸颊微微一红,深深吸了口气,将浮躁的心绪掩下去,这才回应道:“呵呵,是啊,那边,他们看样子忙着呐,都没个抬头的!咱们也别耽误了他们,悄悄儿过去吧!”
    张氏点点头应着,不再吱声,只轻摇了船橹,悄无声息地把船划了过去。
    还是老何,因为要看着一行人干活,第一个看到了邱晨,连忙笑着招呼。邱晨也已经在船头上站起身来,见到老何,难免一番寒暄问候。老何引见了自己的三个儿子和二儿媳诸人,之后,就干脆来到张氏船上,引着邱晨,指点着给她说哪一片儿种的藕用莲荷,哪一片儿是采莲子的,远处些是鸡头米和菱角,湖岸滩涂上则种了一片荸荠……
    邱晨听得满心满脸都是欢喜不已,只是连连点着头,最后爽快地给了老何一句话:“这片水面我就交给何师傅了,要肥要人何师傅说话,其他的我统不管的,我只安心等着吃了。莲子、鸡头米、菱角……可都是好物儿!”
    老何家三个儿子两个媳妇都有些欢喜不尽,又有些不敢置信,老何却跟邱晨熟悉了,知道邱晨的脾气,一点儿都不感到惊讶,只哈哈笑着连声答应着:“东家娘子放心交给老何,老何也必定不会让东家娘子失望。等入了暑,东家就能带少爷小姐们来赏荷吃嫩藕了,还有菱角和嫩莲子、鸡头米,嫩嫩的摘下来最是清甜不过的。”
    邱晨点点头:“还有藕带……不过那东西可能要等明年了!”
    这回,连老何也露出一抹惊讶之色,连连笑道:“没想到东家娘子连藕带都知道……那也是好物儿,素炒凉拌都好,暑季吃最是清热败火,祛湿除热的。呵呵,今年刚种的新藕确实采不得藕带,明年,明年一开春就能吃上。春上新发的藕带最嫩最清甜!”
    “好,我有耐心,等得住!”邱晨笑应着。
    邱晨跟着老何看了一下各类水生作物的情况,顺便畅想了一下各种收获的美好,也差不多临近午时。仍旧由张氏划着船,载了老何和邱晨转了回来。杨树勇带着十数名帮工和老何的儿子媳妇们,早上出门的时候就带了午饭的,是以中午就不回来吃饭,以免一来一回耽误时间,误了种植季。
    回到岸上,周氏和应氏已经做好了午饭,邱晨几个简单吃了。老何拿出收购藕种等的剩余银钱,连明细账目,都交给邱晨。邱晨让青杏收了账目银两,又拿了一只包裹出来,交给老何:“何师傅,这里是二百两银子,一百两是你今年的工钱,一百两是我给你的安家费用。当然,这一百两工钱只是预支的部分,咱们这片湖,我是跟娘家五五分账的,我再从我那五成里拿出两成给你……呵呵,这个收益多少,我可就不敢作保证了!”
    老何看着桌子上不大的包裹激动地眼睛有些发红,连连摆着手道:“东家娘子,使不得,使不得,您给的工钱就已经足够了,哪能再拿安家银,更别说再拿份子钱!”
    邱晨笑着往前推了推小包袱,道:“何师傅,咱们也在一起待了一年了,我啥脾气何师傅想必也知道。我是把何师傅当成自家人看待的,我信何师傅,能够让我吃上莲子、鲜藕,也能让我这湖挣到钱……以后,种植这一块,该收该种该施肥,都交给何师傅你来统管,你有什么事儿直接找大哥,大哥办不了的,还有我……我就想着,等咱们把南沼湖种满了荷叶莲花,菱角芡实,等到夏日碧翠叠盖,红荷映日的时节,咱们这南沼湖可就不再是荒湖烂泥地,到时候哇,说不定多少文人墨客都要跑到咱们湖边儿来,赏荷赋诗……”
    老何被邱晨描述的美好前景激动的不行,脸膛本就黑红,也看不出红脸了没有,只是一双不大的眼睛亮的闪人,眼周的皱纹越来越深刻起来,几乎像是刀刻上去的一样了。
    跟老何交待了,让青杏收了老何交回来的剩银子和账目,老何也不等着送邱晨,又急匆匆地乘了船赶着去看着种藕种鸡头米等物了。邱晨又询问了应氏、张氏,可缺什么少什么,应氏却是个朴直憨厚的,只笑着连连摇头,看着张氏。张氏笑道:“东家娘子,我们一家这一趟虽说走的远,路上却照应的好,家里几乎大小物事都搬了来,到了这里,舅老爷舅父人待我们都好,更是不缺什么。夫人不必挂记。”
    见邱晨点点头,张氏又道:“东家娘子,物事不缺,就是我家大小子,原来在家里,准备今年开蒙的,如今到了此处,诸事皆好,就是这儿还没有学堂没有先生,孩子们开蒙怕是赶不上了。”
    邱晨道:“这儿人少,条件也有限,一时怕是没法子建私塾。不过,咱们老家就挨着私塾,先生是咱们自家请的。府城也有不少好塾。另外,这里离杨家铺子不远,也可以把孩子送到我爹娘那里,入学开蒙……嗯,这事儿不难,你跟家里人商量商量,看把孩子送去哪里更好。定出个长成来,给我捎个话就行,我派人接了孩子送去上学。”
    说到这里,邱晨看着张氏和应氏笑道:“上学不难,就是怕你们娘俩舍不得孩子离了跟前!”
    应氏连忙摆手,张氏也笑着道:“东家娘子说笑了。古语说的好,玉不琢不成器,孩子不磨练也成不了器,婆婆和我都懂这个理。”
    邱晨颌首赞许道:“嗯,这是你们婆媳俩明白事理。”
    打发了应氏张氏,邱晨又跟周氏唠叨了几句,把俊文不愿近期娶亲的事儿跟她说了说,又杂七杂八地聊了小半个时辰,邱晨这才辞过众人,乘了马车回了安阳城。
    大兴早就得了信儿,远远地接出西城门近十里地。
    马车稍停了停,大兴就上了马车车辕,替了青江赶着马车,一边儿跟邱晨说话。
    那日,呼延寻遣开了随从小厮,他跟林旭说了什么没人知晓,但近几日钰良上了心之后,隐约地从林旭的自言自语中听了些来,虽然只言片语并不连贯,可大兴学给邱晨之后,她就大致给串了起来,也就把呼延寻和林旭说的话才猜了个大概。
    车子临近城门,邱晨就把车帘子放了下来,依靠着一只垫子静静地坐在车厢里,慢慢在心里合计。呼延寻说的那些话,她是一句不信的。只是,她很奇怪,呼延寻之前对她母子三人几乎是不闻不问的,根本没放在眼里,她主动提出一拍两散不是正合他的心意,为何又做出这诸多事情来?还对林旭做出这种假惺惺的态度来?
    呼延寻这么做,究竟为了什么?
    说是想着一家团圆和美,她是绝对不信的。那么,呼延寻想谋求的又是什么?
    思来想去,也毫无头绪,邱晨揉着发胀的鬓角,干脆把这些先丢开手,那人的事儿先不理会,还是先安抚了林旭的情绪,让他安安心心地把这场院试考完再说吧!
    一路进了城,回到林宅,天色也临近黄昏。大兴送下邱晨,就连忙又骑了马去郭府接林旭了。
    顺子家迎着邱晨进了三进院,带着婆子们送了热水上来,邱晨洗漱了,换了家居的细棉夹衣群,在炕上坐了,顺子家的又上来询问,“夫人,昨儿接了信儿说今儿夫人来,一大早,大兴管家就打发了人去了码头,买了一桶鲥鱼和几位鳜鱼来,都是鲜活的。今晚就吃鱼可好?”
    邱晨笑着点点头,顺子家的又问:“夫人可有什么要嘱咐陈氏的?”
    邱晨喝了口茶,笑着摆摆手:“说起来,陈氏才是正经学过上灶的,比我强得多。你就告诉她,让她看着做吧!”
    “夫人这话就太自谦了,经您指点做出来的菜,哪一回不是一家人夸,陈氏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