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嫡长女重生记事-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夫,就不免多想。
这几年徐承熙渐渐长大,有其是到天都城这一段时间,处处都行止有度。蔡氏也不瞒她,“请了擅长妇科的女医正来看看,你娘我想给你生个弟弟,也不知道有没有那个福气有生之年能有那个抱儿子的命。”
徐承熙挨着母亲坐下,眼神放在半月桌上静静开放的木兰花上。她知道的,母亲还真没有那个命,生双生子的时候落下的病根一直没好全。上一世的时候,因为祖母逼迫,要往大房塞人,母亲强撑着怀了个幺儿,那时候一家人多开心,可惜到底先天不足,那孩子不足月就夭折了,母亲伤心之下患了病,父亲也一下子老了很多岁。
叹了口气,徐承熙也不知道说什么好。
女人生子不易,生下来要养大更难,相府上那般阔气,在崔澜之前也有好几个孩子没活着长大。不过是幼儿身子骨脆弱,不易养大罢了。
好在蔡氏也不是真的就要徐承熙说什么,这样私密的话她也没地方说去,给自己女儿说两句倒是没什么。
帖子送出去,两边反应都很快,徐敏琴来了信,说是马家那边她会走一趟,有消息了就到侯府来。至于徐敏沅,和两个妹妹并不那么亲近,又不好不过问,不过是出于面子情下午就过来侯府。庆安堂那边乱糟糟的,她就过来照影堂。蔡氏把她请到自己房里说话。
已经是快到六月,天气热了许多,徐敏沅穿着芜青色十样锦的比甲,底下一件挑花长裙,头上一件赤金碧玉头箍,手上执着流苏团扇。她依旧带着沈安然,气质高贵大方,平素静养又保养的好,两人不像是隔着辈分的侄孙和祖母,倒像是年纪大的母子一般。
“嫂嫂勿怪,家中只有我和少樘,我不带着他,那些仆妇看着我不放心。”徐敏沅摇着团扇说道。
沈安然上前来见礼,和那天宴请时相比他没什么变化,一双眼睛灵动的盯着徐承熙看。
蔡氏喜欢孩子,徐承熙见到沈安然也很高兴,蔡氏说道:“这孩子看着就讨人喜欢,难怪你喜欢带着他。”
徐敏沅莞尔:“你们个个都这样说,闹起来让人头疼的时候,你们可看不到。上一回宗佑答应他月中回来,结果临行又让事情绊住了,就让人带着东西回来。这小子在门口坐了一早上,等着车子来了,愣是没看见宗佑回来,哭的我实在没法子。老太爷哄都不管用,还是英国公夫人带了几个孩子过来,有人陪着玩,他才不哭了。”
听见是在说他,沈安然还有些不服气,小小孩童皱了眉。不过家教是好的,知道长辈说话,没有他插话的余地。徐承熙注意到,还摸了摸他的头。
蔡氏就顺着说道:“这样繁忙,年节都不回来。这孩子见不到父亲,也是可怜见的。”
徐敏沅深有同感,“谁说不是呢,宗佑也不是个冷面冷情的人,我这侄儿真正是个苦命人,侄媳妇去的时候,少樘还在襁褓里呢。”叹了口气,她说道:“宗佑是伤心了,考中庶吉士之后,心思都放到了办差上,本来能留在天家跟前,他自己没心入阁,说是要历练一番。天家钦点,放他去了江南。先是赴任广屏镇的镇督,那时候好歹每年还能回来两次。再之后升了凤州府府督,就一年回来一次。今年就连那一次都省略了。”
蔡氏一听也是,时下做官分能臣言官武勋几种,能创下如此盛世,宫中那一位是清明圣人,非能人不得用。在外做官要步步高升,自然总是难得两全。总有顾不到的时候。思量过后又是羡慕,这般年轻就做了正四品的实权府督,那可不是一般人。难怪都说沈家势大,随便出来一位不是在六部,就是外放也都是江南这样的好地方。哪里像徐汾,在西州苦熬这么些年才算是熬出了头。
这心思一起,蔡氏就止不住问道:“那他可再娶亲不曾,总不能就这么一直下去,身边连个知冷知热的人都没有。孩子也顾不上。这要是身边有个人,让孩子还是跟着父亲的好。”
呵呵一笑,徐敏沅道:“嫂嫂刚来天都城可能不知道,这勋贵妇人圈子里,我那侄儿是出了名的。”
见蔡氏不解,徐敏沅也没有多卖关子,“当初我那侄儿还没成亲的时候,多少待字闺中的女子都想嫁。后来他娶了我那侄媳妇,是他母亲家里的表妹,两人是青梅竹马。刚成亲那会,房里连个通房都没有。两人感情好得很。可惜我那侄媳妇命薄,人走了之后我那侄儿也再无心娶亲。相熟的都知道宗佑是个长情的,这一传十十传百,哪怕是做继室,各个都想嫁进来。只是宗佑自己不愿意罢了。”
成亲后房中连个通房都没有,妻子死了别的女人也不娶,这世上还有这般长情的男子。蔡氏自己都有些眼热。她和徐父最好的那两年,徐父待她也不错。房中没有人,但是她多少知道一点男人在外面的德行。只是徐汾给她尊重,她也全当外面是喝酒应酬装着不知道那些花花肠子罢了。
女人和男人看待一个男人是好是坏的角度不一样,得出的结果也不一样。这样痴情的男人,于这世上大部分男子都不同,不养外室,不要纳妾,对自己的妻子一心一意。让男人看或许是怪胎,对于女人来说,自然是异宝。
“就为这个,老太爷没少说他,也没有用。后来都传遍了,那些勋贵妇人见了他都不叫他沈明真,见了他叫他沈郎君。就知道他是那个沈家的长情郎。”
这自然是玩笑话,蔡氏一听也笑开了。
徐承熙心中却仿佛有惊涛骇浪一般,沈宗佑,沈家人,她早该想到的,后来的那个和崔相平起平坐的少年左相沈明真。让崔澜念念不忘咬牙切齿说着“既生瑜何生亮”的沈明真。
作者有话要说:

☆、那你就不要想的太美一

徐承熙心中却仿佛有惊涛骇浪一般,沈宗佑,沈家人,她早该想到的,后来的那个和崔相平起平坐的少年左相沈明真。让崔澜念念不忘咬牙切齿说着“既生瑜何生亮”的沈明真。
传闻沈明真其人,颇得沈公真传,十六岁就过了府试,是江南州的头名。后来会试,他一举考中,为天赫十七年的探花郎。
据说原本他殿试的文章是极精彩的,他本人也长得模样很俊,只是那一年刚好宜珍公主下嫁,相中的阁老幼子魏闻点了状元。否则本是应该连中三元。
就是这样,圣人觉得有愧沈明真,后来他考中庶吉士,圣人亲自问了他想入阁还是想外放做官。要知道每年翰林出来多少人,能得圣人亲自问询的恐怕也就沈明真一人了。
说起沈明真来,徐承熙知道的这么清楚,还是全靠在相府上,每每能让崔澜面容变色的,都是有关于沈明真的。
崔澜自己从小也是有英才之名,他们这些世家大族出来的,把科举之途看的就更透彻一些。崔澜也读书,但是他有了举人的身份之后就没有再考了,崔相爷让信任的人陪着崔澜四处游历,数年之后才回到天都城再继续科考,之后殿试时得了二甲三十四名。同样被选为庶吉士。
对于世人来说万里取一的成绩,对于崔澜来说只不过是必然之路。他本身是日日承受着众人的称赞也视作理所当然的。如果没有沈明真,崔澜或许会一直认为自己才是那个得天独厚的,并且毫不犹豫的坚定走下去。可惜因为相似的坦途和身世,少不了总有人拿同样年岁的两人相比较。
先是崔澜作为庶吉士参加散馆考试得了优等,被授位翰林院编修,此时正是名声大振之时,众人都知道他是崔氏一族这一辈里最看重的子弟,当时翰林院不少人都说恐怕这又是一个要入阁拜相的崔家人。
作为同期最年轻的翰林编修,崔澜本该万众瞩目。恰逢沈明真在江南地方上治理水患颇有成绩,还向元帝敬献了一名专攻水利的山野修士,元帝大悦,很直接的给沈明真的官职连升三级,从五品的府督到从四品,年仅二十七岁的布政司参议。立即就把崔澜的那点风头给盖过去,成了朝中人人津津乐道的少年有为之士,崔澜这二十七岁的翰林编修也就不算什么了。
后有崔澜潜心在翰林院为陛下编修典籍连获称赞的时候,沈明真在江南连办了几件大事,连着治理水患和肃清贪腐吏治,据说他从地方上到江南省杭州赴任时,百姓敬称他一声沈阎王,十里相送一点不夸张,名声传到中州,元帝都引为美谈,崔澜所取得的那点成就与之相比,高下立分。
再之后崔澜离开翰林院,入阁的第一步,起点就是从六品的中书郎中,虽然品级不高,确是实打实的天子近臣,为元帝捧读奏折,一时风头无限。但沈明真在江南任期期满,三项考评全是优等,按照旧历的规矩,顶多应该升为正三品的江南州布政司丞。结果元帝看完沈明真任期考评甚为满意,又有内阁几位大学士为沈明真做保荐,大笔一挥,沈明真的封书上就去掉了司丞字样,直接升任从二品的江南布政使。
就算是地方官比京官级别低,可是从二品的江南布政使也足以让京中的大佬对沈明真从俯视的角度重新审视,抛弃“可为后生”的名头,开始视他为平辈同等人物看待。
作为崔澜之妻,徐承熙清楚的感觉得到,尽管崔澜一直表现的不甚在意,但是实际上,从初始的运筹帷幄开始转变的,正是沈明真任江南布政使的时期。
做万年老二的感觉,不是每个人都能习惯的,尤其是像崔澜这样从小就顺风顺水被捧着长大,更遑论他有着足够的学识和资本。
事实上,每一次获得一些成就,都被沈明真强压一头的感觉,对崔澜来说并不好受。尤其是在众人的调笑中,崔澜就是“你已经很优秀了,可惜沈明真不是一般人,否则你就是第一人”的最佳写照。
面对外人时,崔澜会表现的很淡然,仿佛并不在意他人的言论,他的阅历告诉他凡事须得忍耐。但是在内心里,徐承熙知道他是想要成为那个“第一人”,而不是其他。
因为心有忍耐,所以崔澜愈发的内敛沉默,做事时也愈发仔细,三年后终于得偿所愿元帝点了他入内阁任从四品主簿。可是同一时间,沈明真回京述职,参政知事章惠松致仕,众人都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