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灵异警事-第2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墓什么的。”

    吴聃说道:“你看这里的地势,原本是三面环山一面面水,看上去是个上好的风水墓葬局,但是呢,村外那条河还是什么的,水势并不大,看样之前就不咋深;这些山,山上有些地方树木茂密些,有些地方山体裸露林木稀疏,甚至寸草不生,看来土质并不好,生气不足。所以论起来,这地方根本就不适合阴宅的建造,虽然活人住在这儿不会怎么样,但是阴宅一旦建立,尤其再葬下一个帝王身份的人,那这个地方的地脉根本就承载不了那龙气,容易形成假龙脉,搁浅之恶龙。这样,不仅这村子有影响,就连这皇帝的后世子孙也跟着气运衰退。”

    我跟赵羽已经听习惯了,但是徐晨没听过这种事情,顿时很惊讶地看着吴聃:“没想到这里还有这么多学问啊。”

    吴聃一听有外人夸他,顿时来劲了:“要是这地方再设置个断魂桥,那就更要命了。这要真有个皇帝埋在这儿,惨了,江山基业不会太久,后世子孙多半不得善终。”

    我嗤笑道:“师父,看你说的,你觉得这儿都能埋着什么皇帝?如果按照你的说法,断魂桥是明代刘伯温设计发明的,那埋在这里的皇帝得是明朝皇帝,起码是朱元璋的亲人。可明朝十三陵,不是帝陵么?哪儿会有皇帝单独跋山涉水的埋在这穷乡僻壤。”

    吴聃说道:“一看你小子上学时候就不好好学习,历史不及格。朱元璋之后,他就把皇位传给了朱允炆,历史称建文帝。好像这小子衰,没啥皇帝命,就做了四五年的皇帝便被他叔叔反了,篡位夺权,他则下落不明。后代演绎故事里,虽然说他又是出家又是混迹民间的,但是你想想啊,明朝锦衣卫是吃素的吗?朱元璋这人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间谍分子,绝对顶级的,专门探听各种小道消息。历史资料上说,这老东西派出去的间谍专门听墙角,有人前一天无心说的一句话,第二天朝堂上他就公布了,问人家是不是这么回事,你说他那时候都有人工窃听器了,他儿子能是善茬么?就凭锦衣卫的能耐,还找不出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落难皇帝?我就觉得吧,朱棣肯定是找到了朱允炆,说不定这皇帝为了自己皇位稳固,给朱允炆杀了,埋进了断魂桥。”

    “我靠,都是一家子,至于么?断魂桥不是会影响一整个家族的运势么?再说刘伯温不是被朱元璋暗中害死了么?”我问道。在我那少得可怜的历史知识里,我翻找了一下明朝朱元璋时期的资料。我隐约记得朱元璋老年的时候很是暴躁,连杀开国功臣,有个佞臣叫做胡惟庸的,借着这个机会打压对手,就趁着刘伯温生病,送去了搀和着毒药的中药,结果刘伯温吃多了觉得不对劲,给朱元璋打小报告,说胡惟庸给他下毒。结果朱元璋没搭理。很显然老朱也纵容。后来刘伯温就不明不白病死了。

    吴聃说道:“历史书上的事谁也没见过,只是后代的历史学家凭借一些留存下来的历史资料编写的。谁知道具体是怎么回事。我猜啊,刘伯温没死,而是假死避祸。后来就去找朱棣了,因为他能掐会算,肯定知道后来的皇帝会是朱允炆而不是朱棣,就给朱棣说了。本来这朱棣也有抢夺天下的意思,两人一拍即合,共谋天下。夺了天下之后呢,朱棣就把建文帝抓了。刘伯温一直跟着朱元璋南征北战,最后落得这个下场,一定很伤心,而且对老朱家的人都不怎么信任。所以他就想了个损招,告诉朱棣,这建文帝不是善类啊,你要想江山坐稳,就得压制住他,生前死后都得这样,所以建文帝不能入帝陵,必须另外埋葬,而且要设下一个局,让bk的魂魄不得超生,这样你的江山才稳定。朱棣未必全信,但是江山对他来说很重要,所以就同意了,可他并不知道,这个局是来对付他们整个大明王朝的。这就叫做自掘坟墓。所以从他之后,明朝皇帝一代不如一代,最后末代出了个皇帝,无论多拼命还是没法挽救气势,多半原因就在这儿呢。”

    我听他说得好像很有道理,也找不到反驳的理由,于是闭嘴不言。这时候,我们已经到了村口。举目一看,果然都是古香古色的建筑,可惜多半呈现颓废残破的样子,村头一只年迈的大黄狗没精打采地趴着,看到我们到来,只是抬起头瞧了一眼,又继续趴了下去。

 第292章 古村噩梦(2)

    走进这罗垟古村,才觉得四下简直是一片死寂。我对吴聃说道:“师父啊,看这里很多房屋都破败不堪,根本都不像是有人住的样子。”

    吴聃说道:“没人住谁养的狗?肯定是有人的,不过空房子太多,得找找。”

    我们边说着边路过那大黄狗的身边。可正要踏进村子的时候,那大黄狗立即跳起来,冲着我们几个一顿狂吠。

    我被吓了一跳,笑道:“没想到这狗还挺管事儿,看门不错。”

    不过也幸好这狗一顿叫,才有人走了出来。我往前方一张望,瞧见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拄着拐杖走了出来。这老大爷真是有点儿年纪了,跟民国剧或者抗战剧里那些街头巷尾的老大爷差不多,穿着古旧的藏青色褂子,甚至连扣子都是盘扣,很复古。

    “阿黄,喊什么呐?“老大爷扯嗓子呵斥那狗。得,果然叫阿黄。每一个黄色的土狗都会有这么一个敷衍的名字。

    那狗见老主人出来了,这才安静下来,低眉顺眼地看了我们几眼,跑到主人身边去了。就在这时,我瞧见老人屋里出来几个同样穿着旧衣衫的小孩子。俩半大小子,脸上脏兮兮的,还有一个小姑娘,头发也是乱蓬蓬的。看到我们有点害怕,缩在爷爷身后,却也很好奇地盯着我们几个瞧。

    我们走到老人家跟前,见那老人打量了我们几眼,问道:“你们几位是?”

    “老人家“,吴聃立即笑脸相迎:”我们是来找人的,不知道昨天有没有一个十几岁的少年人到村子里来?他的神志有点不清醒,看上去可能疯疯癫癫的。”

    “哦哦,你们是昨天那小伙子的家里人。“那老大爷叹了口气,说道:”见过,他现在在村长家呢。昨天还把我们阿黄给打了,你看看。”

    我低头一看,果然见那狗屁股上有一道浅浅的伤疤,心想这马明疯起来也真够呛啊。于是我们赶紧追问村长家的位置,老大爷于是喊来自己的一个小孙子带我们去。那小孩子于是在前方引路,带我们穿过曲曲折折的村路,找到一处人家门前,仰脸看着我们擦了把鼻涕,说道:“就是这里啦。”

    我蹲下去摸了摸他的头,将原本给小满而她却没吃完的花生软糖塞到小男孩手中,笑道:“小朋友,你们这村子现在一共多少人啊?”

    小孩子想了想,说道:“我也不知道,反正大家好像都搬走啦!”

    我见他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就打发他先回去了。村长的家也是那种古旧的飞檐屋瓦大门大户,可看起来也很久没修葺了。我们敲开门,便有一十几岁的姑娘开了门。我说明情况,这姑娘便将我们几个带进去。

    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村长的年纪真不比刚才我们见过的那个老大爷小多少。看上去也是一脸褶子白发苍苍,只是身板儿还挺硬朗。村长一见我们,听说我们是为马明而来,便从里屋将马明带了出来,说道:“你们这几个当家长的也真是,这孩子竟然自己跑这么远都没人知道,身上也没钱没证件什么的,还是个傻子。”

    我见马明平安无事,只是神色有点呆傻,便放了心,对村长千恩万谢。村长这人不错,说既然大老远来了,就在家吃顿饭休息一下再走吧,山路不好走,要是几位不嫌弃家里简陋,住一晚上明天一早走也行。

    吴聃一听这个,立即笑道:“那我们就不客气了。”说着,自来熟地坐到村长旁边去,将自己口袋里的半包烟递过去:“我说老哥,看你年纪也不小了,怎么还当村长呢?怎么也到了退休的年纪了吧?”

    村长叹道:“这说来话长了。不知道你们几位知不知道这村子的传闻。原本是有个村长,可在前年的一场大火里被烧死了。后来很多村民搬走了,留下来的算上各家的孩子,也就四十七口人。老人小孩走不了,还有一些身体弱的,残疾的,更没地方去。就算这地方太邪门,也只好留下来。”

    说着,村长让刚才带我们进来的小女儿去沏茶,反正横竖也没什么大事,就干脆讲了这村子里的往事。原来村长姓麻,叫麻建平。**原本平安无事,可从千禧年以来,村里已经有76名村民离奇死亡,后来又连续两场大火烧毁村里近半房屋。这个原来近500人的山村,从2000年以来平均每年死亡十多人,而附近同等规模的山村每年也就死亡三五个人,几乎月月有丧事。而两场大火,共烧毁了村子里80多间老屋,留下大片废墟,使数十户村民无家可归。接连来的村民死亡事件,让大家惶惶不可终日,恐慌蔓延在村子里,一时间流言四起。不少村民甚至说是“神鬼”发怒。

    麻建平点燃一支烟,回忆道:“近年来,村民死得更是离谱。大概前年五月,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弟晚上去邻家看电视,在路上跌了一跤,回家后不到一小时就发病不能说话,很快就死了。结果呢,那一年一个老哥去帮这个死去的村民送殡,晚上在他们家里吃饭,回家后大叫一声跌倒身亡,死前还吐了一堆东西。再说去年8月,有个人呢晚上打了多半宿麻将,第二天也是突然死亡。同一年,也有人在烤火的时候,突然坐在地上抽筋、口吐白沫,然后就死了。这太奇怪,因为死的这些人我都知道,都认识,一个个身体好得很,应该说我们这个村子,在2000年之前风调雨顺,大家身体健康,一点儿事儿都没有。这不,突然死了这么多人,县市里的专家教授不止一次地来村里调查。可根本也没查出个所以然。警察也来调查起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