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鬼喘气-第1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界的真相。”林教授的话,获得了段菲和吴思冬的支持,两人神情激动,显然内心澎湃。

    豆腐这时却说了句“这么稀少的东西,价值肯定不菲,要不咱们弄一块出去卖,就算卖不出去,还可以送给东北老乡,他们那边多冷啊,有烧不完的柴禾可以取暖、做饭,肯定特别感激咱们。”

    “……”

    “…………”

    没人接豆腐的话,众人无语一阵,便回过神决定干正事,再这么下去,非得被烤焦不可。我们工具充足,当即拿出对付自来石专用的‘铁推子’卡到了石门缝里,将后面的石条使力给推开,便听砰的一声,石条落地,两扇石门一推之下便豁然打开,露出后面一条笔直的通道。

    火光透进来,将通道照映的一片通红,而火光照射不到的尽头处,则是一片漆黑。由于下来之后,整个助火室的结构和我之前所说的相差无几,因此现在众人对我很信服,连吴思冬都不像之前那么喜欢给我找麻烦了,当即一致让路,让我走前面儿。

    我带队在前,打着手电筒,逐渐远离了火光的照明范围,那阵灼热的气浪也渐渐消失,身上的热汗冷冰冰的贴在皮肤上,感觉不太好受。

    这条通道没有什么多余的东西,除了两壁间的灯槽,便别无它物,通道的拐弯口比较多,大约是为了绕开什么东西,走了估摸二十来分钟,眼前赫然出现了三个岔道口。我心下一定,看来整体的构造,和我推测的差不多,这三条通道,分别通向三座山峰的内部,其中一条则直通徐福的地宫。

    不过我们在通道口弯弯绕绕好几次,因此也不太确定眼前的三条入口,究竟哪一条才是通往地宫的。这时便轮到机器人四个出面,他们从装备里取出了微型的探测仪,这些仪器可以探测出附近的金属含量,地宫中的陪葬品,肯定不乏铜铁金银器,只需用仪器一探,便可找对路径,这是现代盗墓贼惯用的手法。

    机器人四个训练有素,自发的开始对三条火道进行探测,谁知探测完毕后,四人面面相觑,都愣住了,最后机器人四号说“都有大量金属反应,怎么回事?”

    豆腐哈哈大笑,毫不客气的嘲笑说“都说你们的仪器不顶用,早知道就不用背的那么辛苦了,老陈,露两手给他们瞧瞧。”我看了他一眼,不冷不热的说“我可没办法判断。”

    段菲说“应该是中间的吧,主峰不是位于正中央么?”若是按照正常情况,我们无从判断下,肯定会选择正中央,因为只要没什么意外,修建火道的人是不会没事儿走弯路的。但让我觉得古怪的是,刚才机器人四个使用了金属探测仪,为什么得出的结果会是三面都有大量金属物?难道说徐福的地宫规模如此庞大,竟然贯穿了三座山峰?

    我将自己的推测跟众人一说,林教授皱了皱眉,说“按照当时的人力来说,应该不可能。”时隔两千多年,当时究竟是个什么情况,我们也难以预料了,仪器不管用,我们就只能选择看似最正常的办法,选取了中间的火道前进。

    越往前走,地势便逐渐拔高,秦墓埋岭,看来徐福的墓也是处于山岭上。这条火道十分亢长,大约半个钟头后,我们眼前出现了一扇石门。

    这是一扇密封的石门,当中的缝隙中还包裹着油蜡,石门两边各站着一个护卫兵俑,一个手持长戟,一个手持青铜宝剑,由于这里曾经不属于完全密封的状态,因此兵器保存的并不好,上面开了铜花,有些地方已经烂了。

    一见着这两具兵俑,我就觉得呼吸一窒,因为这两具兵俑的造型,赫然与秦始皇兵马俑十分相似,从着装到发式以及造型,无一不凸显着秦朝时期的风格。日本境内的小岛,惊现秦朝时期的墓葬,这意味着什么?

    我心头怦怦直跳,林教授更是激动的手打颤,只剩下一个镜片的眼镜儿,不停的被他往上按,似乎想看的更清楚一些。

    豆腐撇了撇嘴,没什么兴趣,转悠了一下,说“先把这石门打开,咱们时间宝贵,别跟这俩人俑玩什么见面问好的游戏了。”他这么一说,我也压下心头的激动,暗道自己可不是考古的,实在不该这么失态,眼下可不是激动的时候,还是赶紧找到主墓室要紧。此次要找的**印,相传乃是秦始皇扫荡**的至宝,如此重要的东西,必定是随棺而葬,放在棺材里头,还是先取宝要紧,否则耽误了治疗,变成人蛇什么的,就太不划算了。

 第五十五章 巨脸

    当即我也不管林教授几人,和机器人几个凑到石门前,用手推动墓门,想当然的,这地方纹丝不动。一般来讲,一座墓内部的石门,我们都叫死门,因为不管石门开在哪儿,都是在墓内,而唯有通往外界的那扇墓门,我们才称之为生门,因为那是整个墓室中唯一一扇可以出入墓室的门,也是工匠们退出之时所走的地方。

    但很显然,我们并非是从墓室的入口进入的,现在摆在我们眼前的这扇石门,虽然也是一扇生门,但它却是因为改风易水才多出来的,和正常的生门不能比。一推之下纹丝不动,我们估计后面应该有自来石,便琢磨着将石门细缝中红色的油蜡清理出来,然后用铁推子将自来石顶开。

    盗墓是一门考验耐心和技术的活,那油蜡凝结千年,如同干硬的松脂,清理起来十分不易,足足耗费了小半个时辰,机器人四个自动担任带队的角色,很快便将后面的自来石给顶开了。秦朝时期的防盗技术,都还处于发展阶段,形式也较为简单,不像清朝的陵墓,集古代防盗术于一体,让人难以下手。

    这石门只采用了自来石,轻易便被我们破解。石门后面黑漆漆一片,机器人四个立刻将石门一推,众人十分期待进入古墓内的那一刻,谁知石门才刚打开,后面黑暗的空间里乍然一亮,吓了我们一跳。

    我一时发懵,心说这古墓里又没有电灯,即便有电灯,我们也还没有打开电源,怎么墓室里边儿自己就亮起来了?

    机器人四个堵住门口,我们一时也瞧不清里面具体是怎么回事,却听机器人四号猛然发出一声叹息,说“居然是……”他的话并没有说完,人已经冲进了墓室之中,直到此时,整个墓室的全景才展现在我们眼前。

    墓室呈长方形,最外围挖了条长长的沟渠,里面流动着的,赫然是水银,它如同一条银河,将我们的前路完全阻断了。而这墓室的正上方,是个拱圆形的顶,上面绘着星辰日月图,嵌以明珠交相辉映。只见那水银中央,赫然有一面磨盘大小的古铜镜,历时千年,镜面依旧流动着一层光晕。

    我们之前一直开着手电筒,石门打开的瞬间,灯光照射到铜镜之上,又由铜镜反射到明珠上,一时间满室华彩,只觉得顶部的日月星辰图案熠熠生辉,如同浩瀚星海悬挂头顶,令人叹为观止。

    林教授最先反应过来,他说“水银……穹顶。不对啊……这个格局……”

    他话只说了一半,却听吴思冬咽了咽口水,说“这好像是史书中记载的秦始皇陵的格局。”我在看清这间墓室的时候,所想的和林教授一模一样,直接想到了秦始皇陵,史书中关于秦始皇陵的记载,便有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眼下,我们所见到的墓室,所展现的赫然便是这个情景。

    但这地方不是秦始皇陵,很显然,徐福的墓,仿造了秦始皇陵,是个秦皇陵的缩小版。在秦皇陵外,有数以万计的兵马坑,这里则用两个守门的兵俑代替,规模不可同日而语,但规格却是一模一样。

    我心说反了,这徐福竟然当起了土皇帝,参照秦始皇的规格下葬了,这人野心可够大的。

    众人一时间面面相觑,前方的路被水银所阻隔。这条水银河,河宽约有七八米左右,成圆环形围绕整个墓室一周,墓室的正中央,放置着一只青铜鼎。一般来说,这地方置鼎,都是礼器,上面会记载一些墓主人的生平大事。墓室的另一头是一道拱形通道,没有门,也不知通向何处。

    置放礼器的,一般是侧殿,我估摸着,若徐福这个墓,真的是完全照搬秦始皇陵的格局,那么即便地宫的规模再小,但结构恐怕也十分复杂,要摸到主墓室,只怕要费上许多功夫。那水银之上的铜镜,不知为何,至今光鉴可人。大凡古物沾染了水银之气,久而久之,都会生出沁色,学名叫‘水银沁’,但那铜镜却丝毫沁色也无,反射着手电筒的灯光,照映的满堂生辉。

    虽然前有水银挡路,但拥有现代设备,这一点儿也不会造成困扰,机器人四个从装备包里,摸出了一套特殊的工具。这是现代盗墓设备的一种,确切来讲,是现代盗墓贼借用了这个原本是军队用来执行搜救任务时使用的设备,别称叫‘壁虎掌’。

    这东西可以穿戴在手脚上,下面是一个吸盘,人穿上之后,就跟壁虎似的,可以在墙壁上爬行,甚至倒挂在墙顶上爬也行。它采用的特殊材料,吸力非常强,单独一只可以承受六十斤的重量,四个合起来就是二百四十斤。当然,如果是个超过二百四十斤的大胖子,用这个就有风险了。最初研发出来,主要是为了军队完成一些高楼层的搜救任务,后来发展到民间,受到一些寻求刺激的年轻人追捧。

    这套装备一共两份,先由机器人一号穿戴,并且为我们做了示范,戴上‘壁虎掌’后,机器人一号顺着墙壁开始往上爬,很快便爬到了墓室顶部,形成了背朝下,肚子朝上的姿态。他身形十分灵活,片刻后便移动到了中央的空地上方,将壁虎掌一松,轻松跃到了地上,随后又将事先携带的绳子拴在青铜鼎的耳朵上,将绳索的另一头扔到我们这边。

    那绳索头有沉重的铁扣,力道足够便能扔的很远,使得青铜鼎到我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