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沙姆巴拉-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测。”

大家频频点头,又说了阵闲话。玲玲和席苗出去准备饭菜去了。

李老汉拿出一包根须让我看,说这就是我吃剩下的黄老的根须,现在已经阴干了,全是上等的药材。

根须看上去就像一些植物的气生根,呈现出漂亮的金黄色,半透明状,仔细一嗅,还有一股淡淡的香气。

张连长说:“这些东西有什么用?能治什么病?”

李老汉说:“这是黄老的气须根,作用等同于上好的长白山野参,但效果比白参要好得多。将这些根须放在石臼中慢慢炭化,每月服用三钱,可令人远离百病,颜色不改,身康体健,寿达百岁。玲儿就是替我到森林中寻找地精的根须,才遇到这个千年老怪物的。”

嘉措惊讶道:“这么厉害,那虎子喝下去整棵黄老,岂不是要成仙了?早知道给我留一点,我也长生不老。”说着,一脸的惋惜。

李老汉呵呵大笑:“不不不,你不懂,天地间万物生克制化绝非我们想得那么简单。黄老虽天生异物,却不是人人能吃得,必须身患灵冠之热毒,才能用黄老之肉身压制。如果正常人服用了黄老,只怕不出一时三刻,就会被冻成一块石头,呵呵呵呵。”

我很奇怪:“为什么?”

李老汉凝视我一眼,微笑着说:“小伙子,你是个命中有大灾也有大福之人,不然,绝不会碰上这种怪物,也很难从他口中逃脱。黄老至寒,而灵冠至热,这两种天地之邪气集于一体,却能相安无事,不死不生,你说是不是怪事?只有黄老能解至热之热,也只有灵冠能暖至寒之寒。你先服用了灵冠,后又被黄老压制,所以体内已经存有两种邪气,以后会交替放射两种力量。否则,一旦寒热平衡被打破,身体不是被烧成焦炭,就是被冻成冰棍,可千万要谨慎啊。”

我被他说得心中一凛一凛,急忙问:“那我究竟什么时候才会放射寒热二气?”

老汉摇摇头:“不知道。这还是以前我听这里的一位巫师说的,据他讲,他上一辈的师爷中曾有人见过黄老,才留下这类传说。因为黄老极其罕见,平常人一辈子也难得一见,所以,我也就没有多问。”

大家不禁又是一阵唏嘘,张连长问:“你说的那位巫师现在哪里?”

李老汉说:“他早在二十年前就搬走了,听说搬到离这里八十里远的一个叫戛果的小村庄去了。”

戛果?大家不由得蹦了起来,难道就是我们正苦苦寻觅的戛果?

老者很奇怪:“怎么,你们要去戛果?”

胡教授在一旁笑道:“是啊,我们要找一个熟人,据说就在戛果村,正愁找不到路呢,偏巧遇上您老人家,倒省了不少的事。”

大家纷纷笑起来,张连长就问路到底怎么走。

老人说:“戛果离这里大约七八十里,正西方向,我年轻时去过一次,路不大好走,你们顺着雨林的边缘直走就可以了,小心别迷了方向,这里最容易迷路。”

大家纷纷表示感谢,熊彪和嘉措又问了一些具体的事情,老者一一作了解答,这时,就听席苗和玲玲在外面叫我们吃饭。

饭菜很丰盛,有我们带来的牛肉罐头,还有两只炖山鸡,最可口的是一盆鲜美的蛇羹,我喝了一口,果然是难得的美味。

老人说:“这是本地特产的一种土花蛇,无毒的,专吃各种蘑菇和菌类,大补呢,前两天我刚捉到一条,偏巧贵客来了,就让玲儿炖了,你们多喝点。”

我的身体刚刚复原,老人让我多喝一碗,两碗蛇羹下肚,感觉浑身都轻盈,说不出的舒服和痛快,精神也为之一振。好的食物不仅营养身体,也营养精神。

我们上路的时候,玲玲和老人送出去很远。临走时,张连长和席苗掏出钱想给玲玲祖孙一些报酬,老人说什么也不要,说这没什么,都是举手之劳。还说如果不是遇上我们,玲玲的命也许就没了,而且也不会给他们带来一大包做梦也想得到的黄老根须,不谢我们就足够了。

大家虽然仅仅相处半个多月,感情已然十分深厚。几番寒暄唏嘘后,终于依依不舍地洒泪分别。

沿着热带雨林的北缘,牦牛队继续西行。路果然很不好走,到处都是沟沟壑壑,有时要绕很大的弯子避开一座座山峰或一条条河流。八十里远的流程差不多整整走了两天,终于在茫茫林海中,发现有星星点点的人类建筑,众人不由一阵狂喜,苦苦寻觅的戛果就要到了。

第十一章  怪村干尸

第十一章  怪村干尸

戛果是个只有二十多户人家的小村落,就隐藏在雪山和雨林的中间地带,如果不是有备而来,我们也许会和它擦肩而过。

二十多户人家藏在茫茫无际的热带雨林里,你根本不会注意。好在大家已经知道大致的路程和方位,所以还是在一片翠绿色的海洋中看到了这星星点点的人类居住的孤岛。

走进村子,所有人都吃惊地看着我们,好像看着从外部世界进来的一群猴子。这里的人也许已经很多年不曾见过外人了,乍一见到生人,都感觉十分惊奇。光屁股的孩子们远远躲在妈妈的身后,瞪着一双天真无邪的大眼睛,瞧着这群不速之客。

村民衣着很古怪,那是我们不曾见过的一种服装。男人头戴斗笠,短袖短裤,显得十分干练精神。他们颧骨大都很高,额头突出,肤色较深,看样子和两广一带的土著差不多。他们的话语我也没听过,不知道究竟在说什么。西南少数民族的语言本来就很庞杂,这里如此闭塞,当然很难听懂他们的方言。

熊彪对大家说:“这就是珞巴村寨了,和我十几年前来的时候基本上没什么变化。现在我们需要找到一位能听懂藏语或者汉语的人,不然就没办法交流。”

胡教授说:“哦,李老汉不是说有位巫师曾经告诉过他黄老的传说吗,既然李老汉能和巫师交流,我们应该也能和他交流。”大家一听是这个理,于是就开始打听巫师究竟还在不在这里。

但没有人敢靠近我们,我们一走近,这里的村民就远远地跑开,好像我们是什么凶恶的猛兽,更不要说和我们交流了。

张连长叹口气:“这里如此闭塞,确实令人意想不到。”

嘉措笑笑说:“西藏很大,地理闭塞交通不便的地方多得是,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离开家乡十公里以外的地方,和外部世界几乎完全隔绝。我当年巡逻在国境线上,见过几个这样的居民点,基本上都是化外之民,好像和我们不是同一个星球的,很多人的生活还停留在刀耕火种阶段,连衣服都是用树皮或芭蕉叶做成的,呵呵,一开始我们也觉得很好奇,后来见得多了,也就不奇怪了。”

既然村民不愿意和我们接近,我们只好老实不客气,走到一家就敲门,看看屋里还有没有留下什么人。既然都是些很闭塞的群众,礼貌上就不用太讲究了,我想就是高唱赞美诗他们也听不懂的。

嘉措在村中小道上照看牦牛队,我们则鱼贯进入一个吊脚竹楼,看看能不能找到村民了解一下情况。

这里也住的是竹楼,估计是为了防潮,有利通风凉爽,另外这里的雨水充足,野兽也很多,住悬空的竹楼相对安全。竹子做的篱笆一推就开,房间并不大,但是光线很好,竹子的缝隙到处都能看到外部的世界,里面的生活用品一应俱全,却不见主人在哪儿,可能是看见我们躲到一边了吧。

大家扫视了一圈,没发现人,叹息一声,摇摇头正要离开,突然,席苗发出一声惊呼:“啊,门后有人!”众人大吃一惊,急忙朝主楼的门后看去,果然,一个皮肤黝黑,干瘦到几乎皮包骨头的人正蹲在地上,缩成了一团,一动也不动。如果不是席苗眼尖,还真没注意门后面居然蹲着个人。

张连长急忙走过来,招呼一声:“喂,老乡,老乡。”

老乡却一动不动,也不吭声,依旧耷拉着脑袋,头发花白,散乱地几乎垂到了地面,好像根本没听见我们的招呼声。

张连长以为他没听到,又走近了一步,招呼道:“老乡,老乡。”同时用手去碰这人的肩膀。没想到老乡好像一截早就干枯的木头,被张连长一碰,立即侧身倒向一边,只是身体依旧保持蹲着的奇怪姿势。

众人大吃一惊,急忙走过来一看,不由得目瞪口呆,这哪里是什么老乡,分明就是一具早已干枯的尸身,被摆成了一副蹲坐的姿势。他的皮肉早就干枯了,好像完全失去了水分,五官还比较清晰,只是好像戴了个奇怪的面具。双目微闭,嘴唇紧绷,给人一种说不出的怪异。看得出,这具干尸早就死去了多时,不过却没有腐坏,而成了一具木乃伊。

大家面面相觑,心中说不出的惊骇,这里真是太奇怪了。这间房屋有火塘,有卧铺,还有生活用的一些用品,很明显是人类生活的居所,可是为什么弄具干尸放在活人居住的房屋里。

胡教授仔细审视了一会,皱着眉头,说:“在有些民族,人们习惯将尸体干燥后摆在房子里和活人在一起,据说这样可以留住祖先的灵魂,和子孙们常相聚,并庇佑后人,我想,这里的居民恐怕也有相似的想法。”

席苗点点头:“有道理,只是这里的气候如此闷热潮湿,想把尸体干燥成这种木乃伊恐怕很不容易吧?”

张连长说:“是啊,这里既不是高寒地区,又不是沙漠地区,不具有冷冻尸体或使尸体迅速脱水的条件,这里的人看样子还生活在部落阶段,他们怎么可能将尸体弄成这个样子呢?”

胡教授摇摇头,表示自己也不清楚这些土著居民究竟对尸体做了什么。或许,是我们都想多了,这只是一个特例罢了。

大家边说边从房间里退出来,信步走到不远处另一家竹林篱笆院子,大家直接推门走上竹楼,好像进了自己家。我感到有些好笑,村民越是惧怕我们这些不速之客,大家反而感觉放开了,好像彼此都是老朋友,不会见外似的。

这次开门好像并不期望这家的主人会在家,事实上确实也没有碰到什么人,房屋中间的灶膛里炭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