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腓特烈威廉三世-第4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克拉科夫并不是没有坚守的实力,在城内一万奥军正规军配合两万征召兵足以支撑一段时间,关键便是维也纳能否向克拉科夫增派援军,而这个问题显然奥地利上下已经进行了多次的争论。

最终当来自奥属波兰的第十封求援信件送抵维也纳的时候,利奥波德二世下定了决心,皇帝决定从奥地利和奥斯曼人的交界地区撤军。

前文已经说过,奥地利在与奥斯曼接壤地区足足布置了七万大军,而且这七万大军都是奥地利装备精良的正规军。一旦这七万大军能够抽出来甚至只抽出五万人,利奥波德二世相信整场战争绝对可以改变。

但是关键是奥斯曼人是否会落井下石。为此利奥波德一世早在对普鲁士宣战之后便向伊斯坦布尔派出了一支规格超高的外交使者团,这个使者团的任务便是说服奥斯曼人以确保奥斯曼人不会在普奥战争期间出兵奥地利。

其实在奥斯曼内部,上一次俄土战争的余波依然没有平息下来。

俄土战争的胜利,新军无疑在其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在耶尼塞里这些旧势力看来却是自身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如果不是九万耶尼塞里士兵的牵制。赛利姆麾下的新军又如何能够攻破尼古拉耶夫,因此在回军之后,耶尼塞里上下对于此次战后的奖赏便极力争取。

俄土战争中奥斯曼人虽然是胜利了,但是实际利益并没有获得多少,除了一个开疆辟土的空名之外,奥斯曼人所得到的好处非常有限。而奥斯曼已经堕落了数十年。国库根本没有能力向十几万的士兵支付数以千万计的赏金,在这样的情况下,出于赛利姆的授意同时也经过了哈米德二世的同意。

参与俄土战争的新军和附庸军的赏金在最短的时间内发放了下去,而数万耶尼塞里旧军的赏金则被拖延了下来。

这样一来自然引发了耶尼塞里对哈里发的不满,而奥斯曼朝堂上也因为此事大打出手。

被实在闹得不像话的臣下气的有些急了的哈米德一世立即命令将几个闹得最欢的耶尼塞里旧军势力代表仗毙,但是事情并没有就这样平息。一向狂妄的耶尼塞里在得知消息之后居然在没有得到哈米德一世的命令下公然封锁了整个伊斯坦布尔对新军进行报复。

得到消息之后的哈米德一世决心放手一搏,在哈米德一世的严令之下,王室禁军和新军对耶尼塞里发动了一次清洗。

这次清洗固然让耶尼塞里势力退出了奥斯曼朝堂,但是耶尼塞里毕竟扎根奥斯曼数百年,清洗的后续影响依然在不断的发酵,导致奥斯曼朝堂之上就没有平静过。

而耶尼塞里虽然已经腐化堕落,但是这支军队依然是奥斯曼军队组成部分中人数最多也是最为庞大的武装组织。

因此对耶尼塞里的清洗直接导致了奥斯曼军力出现了下降。

奥地利使者团到达伊斯坦布尔之后。哈米德一世立即派出了赛利姆作为哈里发的代表全权接待奥地利使团。

经过几轮紧急的商讨之后,奥地利以三百万塔勒和签署和平协议为条件和奥斯曼人达成了妥协。

普鲁士人情报机构曾经在这件事情上作梗,但是正如那句哲言说的一样,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有的只是利益。

当奥斯曼人国内尚未稳定的时候,哈米德一世可不愿意帮助普鲁士人拖住奥地利的军队,毕竟普鲁士人的开价并不比奥地利人高出多少,而且普鲁士人还要求奥斯曼人出兵拖住奥地利军队。

当使团快马将和奥斯曼人达成和平协议的消息送到维也纳的时候,整个维也纳上下都狠狠的松了一口气,这个消息实在是太及时了!

整条战线上。普鲁士人都在步步紧逼,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万两万征召兵都是送死,除非利奥波德二世立即启动国家最高紧急状态征召所有奥地利青壮,这样一来说不定依靠人数的优势能够扭转战争的局势。

但是现在事情毕竟还没有走到最坏的那一步。而下令进入最高紧急状态的后果也足以让奥地利政府思虑再三。

这样一来,驻扎在奥土边境的七万大军便成为了救命稻草一般的存在。

奥地利高层在弹冠相庆之后立即给奥土边境七万大军的指挥官图哈大公下达了命令,利奥波德二世要求图哈大公在奥土边境留下一万人,而后率领六万大军北上。

在利奥波德二世的计划中,这六万大军将会被分成两个部分,一个部分两万人将入援奥属波兰地区,而剩下的四万人则全部开到波西米亚一线,这样一来在波西米亚一线奥地利军队便多达近十万人。这样的兵力对防守的普鲁士军队完全形成了压倒性的优势!

就在维也纳上下因奥斯曼传来的消息而乐呵的时候,在勃兰登堡,威廉的眉头却不知不觉的皱在了一起。

在威廉的桌上,是从美因河地区传来的战报,美因河地区的普军第三、十七、十八师团基本上已经被打成了残废。三个师团总共还剩下一万余人的兵力。

这样的损失让威廉的心都狠狠的揪在了一起。

显然这一万人对于美因河地区的局势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谁都知道现在黑森、巴伐利亚等国都加入到了帝的阵营之中,而在普鲁士一方只有马克西米廉麾下的科堡以及几个莱茵河沿岸的诸侯。

但是这些诸侯最多只能帮助普鲁士牵制住莱茵河北部的诸侯,对于其他方面则爱莫能助了,这样一来对抗几乎大半个帝国都要靠普鲁士自己。

普鲁士在开战之后迅速的征召了三万人,但是这三万人除了用来补充新编的三个师团外。其他的都补充到了各条战线上面,可以说美因河战区那巨大的兵力缺口不是一时半会能够填补上的。

想了一会,威廉摇了摇头向布埃尔问道:

“布埃尔,王室近卫军有多少兵力?”

“陛下,王室近卫军总共有一万六千人,其中五个步兵团和三个骑兵团。另外还有两个炮兵团!”

和其他的部队不同,王室近卫军乃是直属于霍亨索伦王室的军队,即便是普鲁士军事部对于这支军队也没有任何调动的权利,只有王室总管和国王本人拥有对王室近卫军的指挥权。

“美因河那边的伤亡太大,一时之间这个缺口很难补上,所以我准备让王室近卫军过去,你看怎么样?”

威廉说完便向布埃尔望去。而在威廉的注视下,布埃尔的脸上显得有些为难。

“陛下,王室近卫军乃是陛下的私军,一切都以陛下的想法为行动宗旨,但是陛下,在这里我不得不提醒你一句,王室近卫军和其他的军队不同,如果将近卫军派往美因河地区的话,那么指挥上便有巨大的问题!”

布埃尔的话很有道理。

要知道在王室近卫军一直都是国王近卫,而且近卫军士兵大多都是从各个师团中抽调精兵悍将融合在一起。这样的军队有战斗力。但是同时,因为本身的职务以及其他方面,说近卫军是骄兵悍将也是不为过。

在这样的情况下,将近卫军派出美因河地区,可以说即便沙恩霍斯特是威廉看重的将领。但是恐怕近卫军也不会买他的帐。

想到这里,威廉揉了揉自己的额头对坐在自己身前不远处的亨利说道:

“亲王,你也知道,虽然现在征兵工作进行的比较顺利,但是现在所有的战区都缺人,补充兵的速度有些抵不上消耗的,而王室近卫军,如果不是迫不得已的话也是不能动用的,毕竟勃兰登堡地区是时刻不能忽视的,这样一来军事部那边对美因河战区有什么好办法?”

亨利茗了口茶说道:

“军事部有两个意见,一个是暂时将新编三个师团的工作停下,将前期的士兵全部抽出来然后作为补充兵送到美因河战区!”

听到这里,威廉有些意动,但是显然这完全是饮鸩止渴的办法,要知道新编三个师团已经整编几个月了,虽然时间不短但也不长,而美因河那里完全就是绞肉机般的存在,将这些缺少战斗经验的士兵送过去完全就是增加伤亡比。

“还有什么好办法吗?”

“军事部的第二个意见,便是征召外籍士兵以及加大在新征服地区征召士兵的比例,以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征召到足够的士兵!”

ps:好吧,下个月要拿全勤了。加油吧,亲!

第五百一十章剑指克拉科夫

尽管普鲁士政府对下辖的各个地区基本上是一视同仁,但是在军队征兵问题上无疑还是侧重于向普鲁士旧领地征召士兵。

像普属波兰、西立陶宛、丹麦地区,虽然也进行征兵,但是对这些地区的征兵比例却不是很大,在普鲁士军方征兵的潜规则便是部队中新旧领地士兵的比例要在一比二这个位置,毕竟谁都说不准这些征募而来的青壮是否能够在几年内认同普鲁士。

普鲁士军队之中,籍贯是勃兰登堡地区、波美尼亚和东普鲁士地区的士兵最多,往往下达征召命令,从这些地区征召的力度也是最大的。

而目前,前线的军队急需补充,但是如果依旧保持以往的那种规则的话,那么无疑普鲁士军队根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补充到足够的兵员。

至于征召外籍士兵,普鲁士一向对外国人在本队中当兵持保守态度。

亨利说道:

“陛下,军事部的意见是多次多次商议而得出的,我们普鲁士的统治疆域在增加,这样一来扩大军队编制无疑是势在必行的,而普鲁士旧地例如勃兰登堡地区,整个地区的青壮年近半效力于军队之中,这种形式是非常不好的。而眼下欧洲大战初起以后的兵力缺口数字,因此我们必须加大在新征服领地的征兵力度,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我们普鲁士拥有源源不断的兵员!”

听完亨利的话,威廉顿了顿然后说道:

“好吧,对于军事部的意见我持支持态度,但是政府那边的工作必须由军事部去做,另外对于新编三个师团的训练千万不能落下。说不准过一段时间后,我们就需要将这些新兵派上战场了!”

听了威廉的话,亨利有些不解的问道:

“陛下,目前来说,除了美因河战区。其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