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腓特烈威廉三世-第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尽管克莱曼军队回援哥尼斯堡可能需要一段时间,但是莫拉克相信在自己攻打比亚威斯克的时候,斐迪南是不肯能有援军出现的,因为王室援军的路程还比较远。

事实也确是如此,整个普鲁士的正规军在去除王室卫队之外,只有十万人,而威廉派去北美地区的军队就有两万人,剩下的八万人军队驻守普鲁士各地。

在波西米亚地区有三万人,在西里西亚地区有二万人,东普鲁士地区有一万五千人,西普鲁士地区有五千人,还有一万多的军队驻守在普鲁士全国各地。

眼下东普鲁士和西普鲁士的军队已经集中到了东普鲁士地区,而其它地区也有反对王室的贵族在活动,这样王室所能做的就是从波西米亚和西里西亚抽调军队。

但是这两个地区一个是刚刚占领不久,王室的统治还没有深入人心,而另外一个地区又是民族成分比较复杂,受外国势力影响较大,所以即便是抽调也不会抽调出太多的军队。

这样算一算的话,能够用于平定东普鲁士地区叛乱的军队不会超过三万人,当然这些是在王室没有大规模征召士兵的情况下,如果把王室逼急了,王室还能征召出数以万计的征召兵。

但是眼下可是春耕的时候,全国各地都在忙着耕种庄稼,要是这个时候征召士兵,那么今年的收成一定会受到极大的影响,莫拉克相信那位小国王不会看不到这一点。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除非那位小国王不顾人民的怨声载道,否则是绝对不会征召士兵的,而只要自己能够消灭斐迪南的这支军队,那么接下来的战争中双方的力量对比就会处于一个较为平衡的状态。

实际上莫拉克所想的是一点都没错,威廉确实没有在现在这个时候征召士兵的想法,一个原因就是如莫拉克所想的一样,大规模征召士兵无疑是在杀鸡取卵,当然并不是说普鲁士承受不了这种损失,而是这样做会让威廉在国内的声望急速的下降。

有时候声望这种东西还真不好说,莫拉克就是凭借着他的声望才能拉出这样一支队伍,同样威廉也是通过在普奥战争中取得的声望才能大刀阔斧的对国家进行改革。

但是人都是自私的,你对一个人一百次的好,他都只会记住你一次的好,但是你若对一个人一次的坏,那么他就会记住你永远的坏,要是威廉在此刻不顾各地的实际情况而让人们放下锄头拿起枪的话,威廉自普奥战争中取得的声望将会全部消耗光,当人们已经不再记着威廉的好的时候,他又凭什么在之后的改革中让大家支持他呢!

所以在征召士兵的情况下,普鲁士能够用于平叛的力量是有限的,而且在前线威廉还必须留下一些用以防备的兵力,所以威廉当初与各位大臣协商的调兵方案是从西里西亚抽调一万五千人的军队前往东普鲁士,从波西米亚抽调一万人的军队前往西里西亚,同时驻扎在勃兰登堡的三千驻军在会合了波茨坦的王室卫队之后总兵力将会达到八千人,这八千人也将赶赴东普鲁士地区平叛。

这样再加上斐迪南一开始的五千军队,用于平定莫拉克侯爵叛军的正规军将达到两万八千人,威廉相信两万八千人对付莫拉克的叛乱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斐迪南的举动让这个计划出现了极大的疏漏,万一斐迪南的军队在援军赶到之前被莫拉克歼灭,那么不仅仅是莫拉克声威大涨的问题,王室的平叛兵力也会被削弱到一个危险的状态,威廉可不会认为两万人就能够消灭莫拉克。

在斐迪南提前进军东普鲁士之后,威廉思考了一夜决定,原本由波西米亚派往西里西亚的一万人改变路线,这一万人的军队将会直接前往东普鲁士,这样即便是发生最坏的情况,王室也有充足的力量平定莫拉克。

但是这样做无疑冒了很大的风险,要知道西里西亚原本有两万人的驻军,但是现在已经被抽调了一万五千人前往东普鲁士,只剩下五千人还驻守在那里,

尽管在1763年七年战争结束之后,西里西亚地区就由霍亨索伦家族进行统治,但是西里西亚实在是太过重要了。

西里西亚土壤肥沃,盛产谷物、马铃薯、麻类和甜菜。煤、铁、铜、铅、锌等矿产资源丰富。同时它还与奥地利、波兰交界,而从民族成分来说,西里西亚居民多数是波兰人和西里西亚人,日耳曼民族在西里西亚只能算是少数民族。

更何况,因为西里西亚和波西米亚一样,都是普鲁士通过战争手段抢夺过来的,那里的人民对普鲁士的统治依然存在反感,而且奥地利对两次战争中失去的这两块地区耿耿于怀,尽管普鲁士与奥地利已经就战争达成了备忘录,但是威廉相信只要有机会那位约瑟夫二世一定会毫不犹豫的和自己翻脸。

因此,普鲁士必须派遣一支使团前往维也纳试探奥地利的态度,如果奥地利能够给予普鲁士正面的回应的话,那么威廉不仅可以解放一大批的战力更可以在国际上迫使俄国人做出让步。

那些俄国人难道真的一位威廉不知道莫拉克的事情背后有俄国人的影子吗?那么多的哥萨克军队真当威廉是傻子啊。

当然为了以防万一,威廉还是让各地的官员在实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征召一批士兵,威廉给官员的要求很简单,在不影响今年田地收成的基础上尽量的征召一些士兵。

能想的办法都想了,接下来就要看东普鲁士打得怎么样了,威廉担忧的想道。

事实证明军事部的效率还是不错的,在亨利命令各地提供帮助之后,西里西亚前线的一万五千驻军很快的就从西里西亚来到了西普鲁士,原计划这些军队将会和斐迪南的军队而后由斐迪南担任最高指挥官,但是现在斐迪南已经率先前往东普鲁士了,为了不影响计划,亨利在西普鲁士正式接管了这支军队。

而由勃兰登堡开过来的八千军队估计还要一段时间才能抵达,因此在宣告全军由自己担任最高指挥官之后,亨利亲王率领一万五千军队向东普鲁士进军了。

尽管亨利对斐迪南私自行动非常的不满,但是眼下东普鲁士的情况已经是如火如荼了,亨利相信凭借着斐迪南的七千人是奈何不了莫拉克的,莫拉克本身就算得上是一位名将,更何况莫拉克在东普鲁士属于本场作战,他有什么底牌,谁都不知道。

万一斐迪南在莫拉克的手上吃了亏,到时候倒霉的还不是王国的利益!所以自己必须率领军队尽快与斐迪南会合,这样想完之后亨利下定了进军的决心。

亨利为什么会出现在西普鲁士呢,其实很简单,亨利亲王作为军事部的主官,对于如此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又怎么能无动于衷呢,原本威廉是准备由斐迪南统帅平叛军队进行平叛,但是全局必须处在亨利的控制范围之内。

这样看起来好像是有两个主将,其实不然,亨利起到的更多的作用还是辅助与监视,辅助斐迪南军队的后勤辎重,监视斐迪南是否有异常等等。

第一百二十一章平民攻城

亨利出现在西普鲁士不是偶然,但也正是这个原因让军队不至于没人领导从而错过战机,亨利在临时整合了从西里西亚开来的一万五千人的军队之后也向东普鲁士进军了。

也就在亨利进军东普鲁士的时候,比亚威斯克被莫拉克率军包围了。

斐迪南站在城墙之上,看着城外不远处马蹄带起的尘埃,心中不禁恻然,谁都没有想到莫拉克的反应居然这么快,完全还没有等比亚威斯克城内的军队反应过来,城池四周就突然出现了莫拉克的大军,原先派出去侦查的游骑没有传递一点情报回来。

不过这也不怪普鲁士军中的游骑不给力,斐迪南军中总共就那么一百多号游骑,而他们面对的可是数千哥萨克,这些哥萨克自小长在马背上,来去如风,也许除了王室卫队的那些骑兵别的骑兵士卒是对付不了这些哥萨克的。

那些哥萨克们游弋在城头枪炮的射程之外不断向城墙上的守军进行挑衅,但是在斐迪南的严命之下,尽管士兵们被那些哥萨克刺激的眼眶发红但还是没有擅自妄动。

斐迪南一边看着城外莫拉克军队的调动,一边感觉到自己的头皮发麻,只见莫拉克的军中裹挟着大量的平民。

对于莫拉克裹挟这些平民的意图,斐迪南并不了解,毕竟这样的战例在西方历史上还是出现过多少次,斐迪南没有预料到莫拉克会如此丧心病狂。

莫拉克不丧心病狂能行吗!眼下自己必须尽快的消灭比亚威斯克城内的普鲁士军队,这样自己才能有足够的精力去应对即将到来的更大规模的讨伐。

这就出现了一个前提,那就是自己的实力不能损耗太多,原本斐迪南手中就有近五千人的正规军再加上比亚威斯克城内四个营的兵力,就样一算的话城内的正规军最少也有七千多人,再加上可以临时武装一些民兵,也就是说城内的防守力量有近万。

仅凭着自己手下九千多的军队和四千哥萨克雇佣兵,如果是野战的话自己有四千哥萨克骑兵在手,基本上应该没什么压力,但是一旦攻城的话仅凭着手上的这些力量恐怕还没有拿下比亚威斯克,自己的军队都要赔进去。

因此莫拉克决定裹挟普通民众攻城,这有做的好处就是让自己的损失最大限度的降低了,当然至于这些普通民众会不会死那就不是莫拉克能知晓的了。

在第二天,莫拉克命令叛军中的火炮向比亚威斯克的城墙轰击,瞬间近百门大小不一的火炮开始发射,巨大的轰鸣声让战场上的所有人都捂紧了耳朵。

城墙上的斐迪南见到叛军的火炮开火的同时立即命令军队中的火炮反击,一枚枚炮弹被炮兵们推进了炮膛,城墙上的火炮也开始了怒吼。

火炮让整个战场变得好似地震一般,不时有炮弹射到了城墙之上砸出一个个大洞,幸亏在之前军队一进城的时候,斐迪南就命令所有人修补城墙,不然的话这么大的强度攻击之下,这城墙还真吃不住。

但即便是已经修缮过的城墙在轰击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