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临时城隍爷-第1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家说活佛转生投胎就有些特别奇怪的事情发生呢。”

“去,你别做梦了,咱们虽然拜佛虔诚,但是活佛转生怎么会到咱们这样一个普通人家来呢。再说了,我这也只是一个梦,又不是真的有什么奇怪的事情发生。我看等明年开春生产前去问问木西活佛就知道了。”

“你说的也是,不过说不定真是活佛转生呢?那就太好了,呵呵。”拉措想入非非的说道。

“睡你的大头觉吧你。”

本来查看完嘉锡木措转生胎儿情况后陈煌就准备回到哲蚌寺去的,不过却呆了一会,在拉措丹珠夫妇的精彩对话之后,才心中大笑着往哲蚌寺扬长而去。

一一五都很忙之转世一

一一五都很忙之转世一

见证了大喇嘛的虹化转世之后,陈煌就对这有点了解了,于是自己独自一人去了印度。

神仙出门办事,又不需要办护照,慢慢飞过去就是了。

但是异国的土地对于陈煌来说却有着异样的感觉,这是陈煌第一次踏上异国的土地,当他第一脚踩在实地上时,一种莫名的情感淡淡的涌了上来,是热切的期望还是故土的留恋?

陈煌虽然可以清晰明白的分析出世人无法辨别的各种灵力修为境界,却也无法清楚的判断自己的情感心绪,或许正是有了这种对情绪的未知才使得陈煌还认为自己仍然是一个“正常”的人吧。

在去达兰萨拉的路上,陈煌听出同车的人里面居然有好几个白人男女也是要到达兰萨拉去的,在这些人的交谈中将达兰萨拉说成了是人间的天堂,在那里的人们是那么的无苦无悲等等。

陈煌也不跟他们搭腔,偶尔听听那些白人男女对红色中国的批判,心里暗想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真的就那么难吗?到底是什么才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的落差这么大的误解呢?西方舆论或许是自由的,但是自由的舆论难道就是公平客观的吗?要怎么样才能使得人们不再互相仇视或相互鄙弃呢?

出现在陈煌眼前的达兰萨拉完全不是陈煌想象中的那个样子,虽然林胜辉说过一些这个印度北方山城、达赖流亡政府所在地的环境情况,但是在陈煌的想象中怎么的也应该具有一个城市的样子吧。

达兰萨拉分为上下两部分。下达兰萨拉海拔1250米,基本是当地印度人居住。海拔约1800米的上达兰萨拉称为麦罗甘吉,人数只有8000多人,规模只相当一个乡镇,为藏人聚居区,也是达赖寓所以及所谓“流亡政府”所在地。

通往达兰萨拉的车道陡而窄,仅一车之宽,常有急转弯,道路由碎石和山泥铺成。陈煌下车的地方就是麦罗甘吉,一下车迎接陈煌的却是街道上的脏、乱以及难闻的的臭气,给陈煌的感觉就象是中国某个不发达地区的贫困县里面的一个小乡镇,以前就听说了印度的城市环境差,但是作为一个流亡政府所在地、所谓的“佛教圣地”却是这样的一副景象这让陈煌实在是感到意外。

难道说这里的人们都已经境界达到了“猪圈既佛土”的高度了?就算那些喇嘛们有如此境界,但是那些忠实于达赖的信徒们也应该自愿的将环境整理的比较干净吧,总不会所有的人的境界都高到“狗屎既观音”的境界吧?况且打死陈煌也不会相信自己远远可以看到的据说是达赖喇嘛居住的高大的喇嘛庙里面也会是同样的脏乱。

这时旁边一同下车的那几个白人男女却又在嘀咕了,先都是抱怨这里的环境与想象中的“圣地”相差甚远,后来一个具有西洋版阿Q精神的大鼻子白人终于反应过来自己这样抱怨是对“圣地”的大不敬,于是开始赞美这里的脏乱真是因为了“圣地”是回归了自然的原因,最后几个白人在阵阵的赞美声中开始了他们的“回归自然的圣地”之游。

陈煌心里是不住的好笑,心想难道西方国家推崇的自然就是脏乱差吗,那么我们中国也有很多地方是这样的,怎么就没有听他们赞美过呢?同样是藏族人居住区,同样信仰藏传佛教,同样是“回归自然”,现在在中央政府管理下的西藏地区怎么就没有这样的脏乱差呢,或许对于都市人来说西藏的很多的地方可以说是也比较脏乱差的,但是至少不会象这里一样而且还散发着一股冲天的臭气,现在还是冬天呢,要是到了夏天,那么还不把人臭翻?

摇了摇头,陈煌拎起背包也信步的步入了麦罗甘吉“市区”。

按照指点陈煌知道在这里一个藏人开的旅馆会比印度人开的干净的多,找了几家之后陈煌终于找到了一家看来比较干净的小旅馆,一间相当于国内招待所水平的客房在这里应该属于比较中高档次的了,要价也不高,每天只要150卢比,相当于人民币25元左右,陈煌在来印度之前就已经将2万元人民币换了印度卢比,现在看来是换的太多了,到现在才用了不到2千卢比而且主要还是用在交通上。

开这个小旅馆的是一个年纪大约四十不到的藏族男子,是一个普通的藏族男子,相貌也很普通,黑黑的显得很朴实。陈煌登记了房间后跟他稍微的聊了一会,可能因为陈煌也用的藏语的关系吧,店主对陈煌还是很热情的,虽然话不多,但是对于陈煌询问达兰萨拉的情况是有问必答,而且回答的非常详尽。

在闲聊中陈煌也知道了店主那日是前几年才从国内的青海跑来的,问起他以前在国内是干什么的时,那日有意的回避掉了,陈煌心想从资料里面来看前几年从国内跑出来的藏民不是因为宗教狂热和达赖崇拜就是因为在国内犯事逃出来的,看那日回避这个话题那么应该是在国内犯事逃出来的了。

尴尬之中幸亏外面又进来几个人要求住店,巧的是这些人就是刚才与陈煌同车的几个白人,听他们的交谈好象已经跑了好几家旅馆了,终于在好心人的指点下找到这个由藏人开的旅馆来。

陈煌在那日忙着带几个白人去看房间时,走到门口打量起附近的环境来。不远处是那日说的一个学校,主要是供普通藏民的小孩读书的,这也成为了流亡政府的“民主政绩”之一,不过这个用铁皮和木条钉起来的低矮的几间平房,实在无法让陈煌联想起这是个学校,大概与国内贫困县的农村小学差不多吧,但是这里总共才区区几千人,而以达赖在国际上的“名气”每年获得的赠款应该不在少数吧,只要拿出区区的几万美元来不但可以改善学校的环境就连修整整个麦罗甘吉的公共卫生情况也是绰绰有余的吧。

摇了摇头,陈煌暗自叹息了一声。正在此时学校里面传来一阵钟声,原来此时已经快中午了,学校下课了。只见学校里面冲出来几十名学生,年纪大的约莫15、6岁,小的8、9岁的样子,总共不过二十来人,孩子们打打闹闹的各自回家了。而此时街道上也有不少的喇嘛正从各个方向往高大的喇嘛庙里赶去,看来也是到了中午要赶回去的样子,其中还有几个深眼高鼻的白人喇嘛,身着红色法衣手持念珠,嘟囔着往喇嘛庙方向走去。

此时店主那日回到了前台,那几个白人可能正在房间里面休息只有一个人跟出来登记住宿。

等那日空下来时,陈煌好奇的问道:“那日兄弟,我怎么看那个学校只有二十几个学生啊,以这里的人口来说应该不会低于几百个小孩子啊,难道还有其它的学校吗?”

那日来到门口跟陈煌站了个并排,左右看了看发现附近没有旁人,才低声的说道:“5年前我刚来时学校里面是有将近一百个学生的,主要是近些年来到这里的普通百姓子女。而那些在这里几十年的政府官员的子女则另外有个学校学习,或者根本就将子女送到大城市甚至国外去读书。这几年从西藏那边逃出来的人因为这里的生活水平完全不是他们想象中的那样,逐渐的就都想办法到其它地方去谋生了,所以这里剩下的人就不多了,尤其是小孩子,只要有点门路的都不会让他们的小孩在这里读书。我如果不是来的早了几年已经有了基业,再加上自己是单身一个的话,说不定也离开这里了呢。”

陈煌听了那日说的话,这才恍然,心想以这里的环境但凡是家长就不会让孩子在这里埋没了,国内不是有句话叫着“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吗,虽然国内因为各级的腐败而无法真正实现它,但是至少这句话代表了家长们的心声啊。

叹了口气,陈煌换了个话题,指着已经远去的那几个白人喇嘛的背影说道:“怎么这里还有白人做喇嘛的啊,这可真是比较少见的啊,而且还不只是一两个呢,看来这里还有点吸引人的地方呢。”

那日微微笑了笑,只是简单的说了一句:“这个我也不知道了,不过每过几年总会有一些白人来这里做喇嘛的,可能也是因为活佛的佛法而来的吧。对了,兄弟,快中午了,你准备到什么地方吃饭啊,要不要我给你弄点?”

陈煌一听就知道那日不愿多谈有关白人喇嘛的事情,心想看来其中有点蹊跷了,而且那日能够知道白人喇嘛的一些隐秘情况看来也不是一个普通角色啊。心里想着,陈煌摇头道:“不用麻烦你了,我自己去找饭店吃饭去,吃完了还要游览一下这里的风情呢。那我这就去了,再见啊。”说着陈煌右手按在左胸上微微欠身行了个礼,后退了两步,转身拎着装有法螺盒子的背包大步离开了。

身后店主那日放下按在胸口的右手,原本朴实无华的双眼居然有锐利的光芒一闪而过,他盯了一会陈煌的背影,突然微微的一笑,转回了旅馆里面。

陈煌并没有过多的注意店主的异样,而是向着位于麦罗甘吉高处的喇嘛庙群方向走去,在靠近喇嘛庙群的街道里是麦罗甘吉商店和酒店最多的地方,而嘉锡木措说的联络人也可以在那里找到。

就在陈煌拐进一条小街时,他刚才看到的那几个白人喇嘛也分开了,其中一名四十多岁的高个子白人喇嘛离开了同伴,也拐进了一条小街,然后迅速穿过小街来到一个小门外,推开门走了进去。

这个小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