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从白蛇传开始-第4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也是,这样的世界对他们来说才是天堂,因为他们才是既得利益者。

萧百里更是惊喜道:“宁大人,您知道未来之事?”

对他们来说,父传子、子传子,这才是正常。反倒是有蚁民升起,才是他们不愿意的,因为这代表着既得利益的重新分配。

其实写本书的蚁民也是支持官二代、商二代的。为什么?

因为在大环境下,这任何升起来的蚁民都会掠夺他自己的利益,而且由于后世的和谐,从既得利益者手中抢,他们抢不过,主要是不敢。

同身份的不敢抢,只有向下抢了。

身为蚁民的一员,写小说的是永远的蚁民,自然不想多遭掠夺。因为升上去的蚁民总是会有借口动下面的蚁民,为了利益也好,为了位子也好。

扯远了,回到本书。

宁采臣笑笑,莫测高深。

他主动提起后世,虽说也有感慨,主要还是吸引辽人的注意。毕竟与现在的宁采臣来说,后世的一切已经与他无关。就是再活到后世,他也不会再是一个蚁民。

看到宁采臣莫测高深的微笑,萧百里是〖兴〗奋得浑身发抖,急急问道:“宁大人,你能不能告诉一下我的未来。”

宁采臣叹了一口气。

“怎么?我的未来不好吗?”

宁采臣说:“大劫来临,过不去,又谈何未来。”

“大劫?什么大劫?”

宁采臣看看他,没有出声。

看宁采臣不想回答,他也没有再追问。因为前面不远便是上京了,他必须回复到自己的岗位。陛下虽看重他,但是自己可是贵人,让人看到他对一汉人这么恭敬。大街上,人来人往的。不行,太丢人,不能做。

第518章、眼见为实

辽上京是契丹建国之初设立的都城,也是我国古代漠北地区的第一座都城上京为辽太祖创业之地,负山抱海,天险足以为固,水草便畜牧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在龙化州称帝建辽,918年命礼部尚书康默记充当版筑使建都城,仅百日便初具规模,名曰皇都辽太祖死后,太宗即位继续营建皇都938年,太宗改皇都为上京并设临潢府上京城分南北二城,北名皇城,为皇族居所;南名汉城,为汉族人居所两城相连呈“日”字形两城建筑与布局是辽“以国制治旗但,以汉制待汉人”的政治制度的反映

辽上京由皇城和汉城组成周长约6400米,城墙均夯土版筑皇城在北,略呈方形,现存3座城门,城墙上筑马面,城门外有瓮城大内位于皇城中部,其正中偏北部有前方后圆的毡殿形基址和官衙基址皇城北部为空旷平坦地带,推测为毡帐区城东南为官署、府第、庙宇和作坊区汉城在南,是汉、渤海、回鹘等族和掠来的工匠居住的地方其北墙即皇城南墙现存4门,城墙低矮,城内遗迹大部被白音戈洛河冲毁辽上京保留了许多游牧风习,极注重防御,有完整的城防设施,反映了契丹统治者对被统治民族的防范,具有典型契丹族特色

宁采臣他们入城,便被高傲的契丹人用弓箭指着

这使得小青极为不满“宁公子,他们这是什么意思?”

宁采臣这才记起小青是蛇,而蛇儿对危胁本身便会有个“正当防卫”他们用弓箭指着,显然能触怒了小青

呼呼的吁气声掀动着面上的白纱这白纱是宁采臣让她们戴的不仅是小青,一应女子全都戴上

不戴不行,谁让这儿不是汉人地盘儿长得这么美了,也是问题,因为这契丹人是不会与你讲什么你情我愿的他们会做的只有一个字,抢

就像现在一样,他们会用弓箭指着,并不是他们知道宁采臣一伙危险不是展露他们弓箭的高水平,而仅仅是因为他们是宋人

宁采臣:“他们不过是表现得想高人一等罢了你看他们持弓的手,软弱无力这样的箭矢,就是他们放出来,也伤不了人”

看到他们搭弓弯箭,软绵绵的,实在是不像可以伤到人的

小青的目光可是极为锐利的刚才只顾生气了,现在一扫,果是如此“一点儿力气都没有,他们这是摆给谁看?”小青不明白

和姐姐一起,她自以为明白了什么是人类,可是现在,她又不明白了

其实这儒学下的人类只不过是特例,以特例看世界难怪她会不明白

宁采臣解释说:“他们为的是高贵二字”

“高贵?用箭指着别人,他们就高贵了?”小青问道

“哈哈”宁采臣大笑,“青姑娘说的不错这人并不是这样才高贵,但是他们不同,除此之外,便没有了高贵的法子”

小青:“使武力使自己高贵?这样的高贵是真的高贵吗?这人还真是怪?”

“不错高贵者不高贵,代表者也什么代表不了……这就是人”

小青紧锁眉头,她使劲使劲想明白,但是却仍然什么都明白不了她无法理解,也想不明白

最后她也只能放弃“人,好复杂哦”

白素贞见此,笑着摇摇头

进了外城

说到这又是让人郁闷身为一国使节,这入城还要交税,当然让人很不爽

而且这税还只有汉人才需要交,他们本族是不需要交的

城墙内是瓮城,这也是一种防御手段显然契丹人是不信任汉人的,唯恐汉人造反

只是这瓮城也与他们的弓箭一样虚有其表不是他们不威武,相反他们极为威武生长在草原上,牧马、套索……这哪一样,都会使人加壮实

然而,他们身上缺少一种气,煞气

正所谓军中有煞气一支军队连煞气都没有,这不是军队,是抗着刀枪的农民

不打仗时还好,任谁都会以为这支军队的精气神还不错可是一旦打仗,便现了原形

沙场之上,手忙脚乱,不知道怎么办,做什么才好这是训练不足

战争的煞气一冲,是会心胆俱裂,不敢做战,掉头成了逃命

历史上那么多的以少胜多,大多是如此

许多人都不明白为什么人多的一方会败,加不能理解这气势的重要性

但是真正上过战场的才知道,战场与训练根本就是两马事

就比如这杀人犯杀人,没人敢见义勇为

有人说这是社会造成的这样说是不假的,但是也有杀人犯身上的杀气它会使人心惊,想逃的远远的

这不是那人胆小,而是天性,身体对自己的警告,就好像被蛇盯住的青蛙一样

而战场却是把这种气增强千倍万倍的地方这种气势一起,自然是没有的一方落败只想想自己一个人面对千万个杀人犯的心情,便明白没有经历过战争洗礼兵的心情

这还只是气势上的,再加上战斗中的一些小技巧,一些训练中永远学不到的小技巧,比如对危险的直觉这落差也就大了

这也就是上过战场的老兵为什么看不起兵,不承认兵战友的身份同样也是身为敌对国进攻,又或是练兵最喜欢选的对手

就像是后世华夏,为什么周边各国都喜欢对其出手,除了利益,便是练兵了,一个极好的练兵对象

如果只是比较拥有多少多少的军队,拥有什么样的武备,国家拥有多少的工业实力(因为据说战争打的便是国家实力)……

那么,宋也好,明也好,都不会灭亡才对

军队、武备、国家实力,他们在当时可是都占优的

就像现在的契丹人一样,难怪阿骨打来了一次上京,便有胆量造反

他们还不如不表现出来,这拉弓上箭了,却没有煞气

宁采臣不免摇摇头

太弱了,全露了底,哪个野心家不会行动

煞气这东西只有真正杀过人,才感觉得到不然,也就是害怕心惊罢了

正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可是真打起来,比的却是门道热闹?谁热闹谁死

看过了契丹人的表现,宁采臣不仅没有生气,反而替他们悲哀起来

本来宁采臣以为只要告诉他们发生了什么,便有可能扭转历史,但是现在看来

难真的很难

一群良好市民想打败另一群的搏命者,太难了

对起的金人来说,辽人已经成了良好市民

而市民一旦良好了就是明知道挖坑是坑杀自己,他们也只敢挖坑,不敢反抗的人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吗?

不,这是一个血气的变化,是心性灵魂的变化

宁采臣经历过,所以他明白于是他不再出声,而是思考怎么说天祚帝才能明白,这军队不是养着就行了的

又怎么让他理解这军队的量与质的差别?

可惜不是后世,如果是后世,如果用几转几转不破防,是不是要好解释一点儿

正想着,还没有想出法子,却是已经到了皇城

上京并不算大,周长也才6400米,进了外城,北墙处便是皇城南墙,白音戈洛河作为护城河穿外城,绕皇城而走

这是极特殊的布防不信任汉人,所以护的是皇城,而不是整座城池

不过也不知他们是怎么想的,如果连京都都不信任,他们还能信任什么?

再说了,这外城一旦突破,小小的皇城就守的住?要知道这人越是身居高位,便越是怕死

也难怪这金人这么好突破

该守的不守,里面就是建得再牢固,又怎么守?太监与宫女吗?白痴

皇城门打开,有士卫守护随行的人是不能跟着一起进去的,宁采臣让他们找住的地方

“宁大人”是萧将军,他拦住了欲离开的使节团

宁采臣:“萧将军,你这是?”

萧百里抱拳,行的是汉礼“大人别误会本将军是觉得这蜈蚣精尸体与那和尚都与陛下看看”

宁采臣:“为什么?在下只是出使的”

“我知道,我知道”

这人真是蠢笨死了,还问为什么当然是好事了这蜈蚣精也好,冰封的和尚也好,可都是本事正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真看到了,才容易博得陛下的信任

当然,这番想法,他是不会说的在他看来,这宋人越蠢越好,蠢了,他才好占有这份功劳这为官之道,别的可以让,功劳是要抢的

他堆上真诚的笑容说:“宁大人有所不知本将军已经把宁大人的遭遇上报了陛下,陛下得知便欲眼见为实,这和尚与蜈蚣还是先让陛下看看的好”

他都这样说了,宁采臣也不好拒绝,而且宁采臣也愿意让天祚帝看看正像姓萧的说的,眼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