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蒋介石五大主力兴亡实录-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6日上午,解放军各部在大炮猛轰之后,纷纷冲上山腰,与58旅的士兵展开了拉锯战。徐州飞来的6架战机本为助战而来,但见战场上双方绞杀在一块,只好在山脚下匆匆投弹后又飞了回去。

整编第74师——“蒋家御林军” 兵败孟良崮(7)

9纵25师75团4连在与敌对峙时,忽然对面岩石后的敌人喊道:“别打啦!我们投降!”说着扔出了两支卡宾枪。3排排长陈耀礼不知是计,和20多个战士喊着:“缴枪不杀!”跑了过去。

谁也没有料到,敌人这时候突然从石头边猛地开火,陈排长一行20多人全部壮烈牺牲!

这事让各部指战员提高了警惕:当面之敌确实不同于以往的对手!

16日下午3时,解放军的各部已攻到了崮顶附近。

600高地的崮顶离山体约有10米高,四周全为峭壁,有如一个硕大的石柱擎在空中。74师的残部利用这个有利的地形在作临死一搏。

石洞外面枪炮如雷,杀声震天,张灵甫已感到末日的降临,他的周围聚集着他的惊恐慌乱的部下。他最后一次拿起报话机叫通了南京。

“校长,牺牲已到最后关头,我们已到了‘尽忠报国’的时候了!此番战败,非职等不战,非74师不能战,实各部贪生畏死,弃人自保的结果,黄伯韬未尽全力,李天霞毫不尽力,他忌我军功,更未遵钧令行动,此乃我最感悲哀、最为深痛的地方。校长,我等作为革命军人,此时惟有成仁之志,决无苟活受辱之心,惟此方可报您栽培之恩。现在,我将指挥所内副师长以下、团长以上的官佐姓名报告予您……”

解放军搭成人梯已攻到了洞外石坪上,整编74师参谋长魏振钺率领1000多人在作拼死反击,卫队长带领20多名卫士也加入了洞外的战斗。

“同志们,自入黄埔以来,钟麟和大家一样,就抱着生为*人,死作*鬼的决心为党效劳,抱着驱除外敌、靖平内乱的大志为国尽忠,前一个目标我们已经完成,后一个目标看来赍志难酬了,但革命军人不成功则成仁,绝无苟且偷活之理,现在,*即在目前,我等成仁也在目前,我提议,大家现在自己动手,自尽谢国!”张灵甫激愤而冷冷地说。

石洞内顿时又是一阵骚动、慌乱。

副参谋长李运良在洞口掏出手枪,向腮帮子擦着皮打了一枪,满脸血污地倒了下去,副师长蔡仁杰、58旅旅长卢醒则拿出老婆、孩子的照片相向而哭;张灵甫有些鄙夷地扫了他们一眼,随即朝洞口走去。这时候,一队解放军冲来,对着洞内横扫了一梭子弹,蔡仁杰、卢醒被击毙,张灵甫被击中心脏,立刻栽倒在了血泊之中。

“不要打了,我们师长被你们打死了!”激战中,洞里传出一声喊叫。

枪声骤停,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更大的声响!

原来,就在山谷间杀声止息之时,天空中忽然阴云四合,狂风大作,雷声隆隆,一场大雨飘然而至!

对于这场暴风雨,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认识。

国民党说:“此时天空惨暗,狂风走石,雨雹骤降,若为我师忠贞不屈,全部惨烈激昂之战斗牺牲同悲泣者,上天垂象亦异矣。”

可老百姓不这样看。多年以后,沂蒙山人还在谈论那场暴风雨,认为那场暴风雨是天意!倘若暴风雨提前几天降临,整编74师不致断水,不致机枪打不响。

攻上孟良崮的是6纵特务团,团长何凤山没有进洞,进洞的是3连指导员。

“这是我们师长。”发报机电讯员指着一具尸体说。

那尸体俯卧在电台旁边,电台架在折叠桌上。战士翻转过尸体,取下胸符,见上面写着“中将张灵甫”的字样。张灵甫左腕戴的手表还在滴滴答答地走着,指针指向5点02分。

整编第74师——“蒋家御林军” 兵败孟良崮(8)

一场震惊中外的大战就此落下了帷幕!

关于张灵甫之死的另一种版本

最近,对张灵甫“被我军击毙”之说又有一种新的版本。说当时与6纵特务团一道攻进74师指挥部的,还有8纵23师的突击队,时任23师69团1营2连班长的葛兆田正在这支突击队中。当葛兆田等人攻到张灵甫所在的洞口时,突击队只剩下他、副连长和一名战士,而山洞里的敌人仍在顽强反抗,葛兆田遂佯装指挥,持枪高喊:“1营在东,2营在西,3营堵正面,告诉他们缴枪不杀,谁动打死谁!”

这时,只听山洞里有人喊道:“别开枪了,我们投降!”一群官兵随即从指挥部里走了出来。不料,走在最前面的一个军官见只有3名解放军战士,端起冲锋枪就扫,葛兆田的副连长当即受了重伤。葛兆田见状,怒火中烧,也抱起冲锋枪“嘟嘟嘟”地扫了过去,这名军官和一串敌兵因而应声倒地,余下的敌人则赶紧叫喊:“别打别打啦,我们真投降!”一下子83个敌人乖乖当了俘虏!葛兆田再转身细看那个被打死的军官,但见他身材高大,肩缀将星,胸戴勋章,山风吹过,其掀起的裤管还露出一条橡皮假腿,葛兆田闹不清他是谁,心想反正这人官儿不小。

不久,23师副师长戴文贤率后续部队冲到洞口,一见躺在地上的敌军军官,戴文贤问道:“这人是谁打死的!”葛兆田还以为要受表扬,便得意地答道:“是我打死的!”戴文贤睁圆双眼吼道:“你为什么打死他!我要处分你!”葛兆田感到受了委屈,也来了犟脾气,一拧脖子说:“他打我,我不打他?蒋介石打我,我也敢开枪!”戴文贤不好再说什么,只是命令葛兆田去押送俘虏。

孟良崮战役后,曾是张灵甫卫兵的朱凡友被葛兆田俘虏后又加入了解放军,且成了葛兆田的亲密战友,他后来对葛兆田说:“那天你打死的那个人就是张灵甫!你怎么不向上级反映一下?”葛兆田心头一震,但一想到戴副师长要处分他的话,他又把向上反映的想法摁了下来。这一“摁”就是58年之久。

葛兆田1944年参军,曾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二次,并被评为“战斗模范”、“纪律模范”、“劳动模范”和“党员模范”,陈毅曾为其颁发奖章。解放后回乡务农,如今已是82岁的他定居在山东省宁阳县东庄乡葛家庄上,安享晚年。

陈毅批准用上好楠木棺材厚葬张灵甫。痛心疾首的蒋介石,本欲处死救援不力的黄百韬、李天霞以泄愤恨,不料两人都巧妙地躲过了重罚。毛泽东得悉74师被歼后,当晚即吃了满满一碗红烧肉。57年后,张灵甫的灵位被安在了上海。

孟良崮战役于1947年5月13日晚开始,至16日下午结束,解放军以伤亡万余人的代价,歼灭了蒋家“御林军”整编第74师,共击毙和俘虏万余人,首开了歼灭蒋军“王牌”部队的纪录。

在这场恶战中,粟裕将军“作出了一篇精彩好文”。

16日,攻占孟良崮的华东野战军各纵队在收拢部队、清点战利品后,纷纷向粟裕和陈毅打电话,汇报歼敌情况。司令部参谋们忙得喘不过气来。

作战参谋拿着反复核对过的歼敌数字和向中央军委报捷的电稿,请粟裕签发。

粟裕摆手示意,报捷电暂缓发,同时指示:“各部队重新汇报战果,歼敌数要力求准确无误。命令各参战部队,继续搜查,不可放松警惕,特别是比较隐蔽的山沟更要仔细搜查,没有命令,不许停止。”

整编第74师——“蒋家御林军” 兵败孟良崮(9)

听了粟裕的指示,参谋们都围拢过来。见大家迷惑不解的样子,粟裕接着解释说:“兵法上有穷寇勿追之说,但我们主张打歼灭战,硬是要追穷寇。刚才,我把各部队上报的歼敌数与整编74师的编制数作了核对,还差7000多人。这7000多人不是个小数目,弄不好,会给我们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参谋们立即重新核对歼敌数。结果发现:上报的歼敌数为万余人,整编74师编制为万人,差七八千呢!

在各参战部队严密搜索下,果然发现在孟良崮、雕窝之间的山谷中,有7000余残敌隐藏在这里,正在集结。粟裕当机立断,命令华东野战军4纵、8纵、9纵三个纵队立即出动,就近兜剿。各纵队指战员不顾疲劳,英勇奋战,将残敌全部肃清,无一漏网。

狂风暴雨中,野战军主力带着整编74师的美械装备,押着2万俘虏,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浩浩荡荡的队伍里有一副担架,抬的是张灵甫的尸体。

抬担架的是特务团的几个战士。取得了空前的大胜利,大家走起路来显得格外有力。两天后,他们来到了沂水县一个叫野猪旺的村庄,放下了担架。抬了两天,那尸体已经有点异味了。经向上级请示,特务团花400元大洋从一个地主家里买来一口上好的楠木棺材,把张灵甫埋在了野猪旺的村边上。

整编74师被全歼的消息传到南京后,震撼了整个国民党统治中心。黄埔大哗,蒋介石更是痛心疾首,黯然神伤。“以我绝对优势之革命武力,竟为劣势乌合之匪众所陷害,真是空前大损失,能不令人哀痛!”他说。

为鼓舞士气,鼓励更多的人给他卖命,蒋介石对整编74师和张灵甫给予了高度评价:“我陆军整编74师全体官兵,在最近鲁南一役之壮烈殉职者,实为国军剿匪以来,最悲壮光辉之史诗。”

不仅如此,蒋介石还将山东蒙阴更名为灵甫县,将一艘巡洋舰命名为“灵甫号”,以表彰张灵甫的忠勇。张灵甫、蔡仁杰、卢醒等人的遗族也得到了蒋介石的厚抚。1949年逃到台湾后,蒋介石又建“军人魂”祠堂以昭“英烈”事迹,列张灵甫为“烈士”第一人。

有趣的是,在蒋介石所作的《痛悼74师》一文中,57旅少将旅长陈嘘云赫然列在其所举的“烈士”名单之中,而实际上呢,陈嘘云在张灵甫号召“集体成仁”时溜出了山洞,自寻生路,不料被一颗飞弹击中左肩,后被华东野战军4纵11师的政治部副主任陈茂辉救起,捡回了一条性命。

6天后,伤势渐愈的陈嘘云接受了新华社前线记者的采访。当记者告诉他:国民党中央社报道说,*的1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