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疯狂-第5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之恒立刻皱起了眉,苦苦地思索了起来。想了好一会儿,他才长叹了一口气,摇摇头道:“不好!”
其实这道理也是显而易见的。虽然吴世恭与杨嗣昌私人之间没什么交集,俩人之间也谈不上有什么看法与成见,但崇祯皇帝对吴世恭有恶感,而杨嗣昌又是崇祯皇帝的心腹,那就决定了:杨嗣昌一定会和崇祯皇帝抱有同样的立场,所以说,吴世恭和杨嗣昌本来就是天敌。既然已经是天敌了。就不怕再得罪杨嗣昌一次。
虽然想明白了这一点,但张之恒还是接着责怪道:“大人!虽说如此,您也不应焦急如此!”张之恒的话也很有道理,再怎么说,晚些发生争斗总比立刻刺刀见红的好。要知道,现在的吴世恭毕竟羽翼未丰,树敌不宜太多。
吴世恭也是满脸苦涩,摇头长叹道:“哎——!与先生明言,此次大战将士英勇非凡,指挥也无失误,可我还是犯了轻敌,小瞧了鞑子,以为凭一万六千汝宁军就可大败鞑子,可没成想鞑子如此难啃,伤亡如此之大,因此,此战虽胜犹败,一旦处置失当,可能我们好几年的心血全都白费了。”
“为何如此?”张之恒立刻大讶道。因为加入汝宁军的时间较短,所以张之恒并不完全明了汝宁军的财政状况。
“先生睿智,正想向先生讨教。”于是吴世恭就把汝宁军将要面临的状况详细地向张之恒介绍了起来。
首先,吴世恭为张之恒对比了一下汝宁军和清军的战斗力。吴世恭认为:汝宁军比清军强上一点,但强的不多。
吴世恭分析道:汝宁军的优势是火器,因此,正面对抗占优;而清军的优势是全骑兵,机动性较强。而两军的指挥、战术、单兵战斗力和战斗意志都差不多。
如果两军再次正面会战,吴世恭有信心,即使不是摧枯拉朽,也能够把清军平推打败。可是如果清军主动撤退或者游斗的话,汝宁军可就没辙了。而且这是在两军人数差不多的情况下的。所以接下来的分析中,吴世恭就有些悲观了。
这次汝宁军伤亡的人中,是以教导协、飞马镇和火炮协的兵丁为多。这些兵丁不是技术兵种,就是汝宁军的老兵,应该说都是汝宁军的精英。所以这样的伤亡已经让汝宁军伤了元气。
而清军方面,虽然伤亡与汝宁军差不多,可是吴世恭估算过,辽东满蒙联军的数量不会低于二十万(其实这是吴世恭估算得高了),应该说还没有伤筋动骨。所以这里外一比较,汝宁军与清军的实力其实拉得更开了。
接着就是恢复性。清军那里因为情况不明,吴世恭估算不出。可汝宁军这边如果要恢复战前的水平,起码需白银四十万两,其他的马匹、物资还不算。而此次出征,汝宁军根本没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可以说是分文未得。所以现在的吴世恭也遇上了与崇祯皇帝一样的问题——粮饷无处筹措。
唯一比较好的地方就是,吴世恭拥有超过十万的护庄、护矿和护路队,所以预备的兵源还不缺,但是阻碍爆兵的关键也是钱。
最后吴世恭向张之恒坦白了汝宁军的家当。现在的汝宁军,可以动用的压箱底的钱最多就是七、八万两,所以这个缺口很大。
而吴世恭回汝宁就想再通过变卖一些产业筹措四、五万。可是除此之外,就没有什么来源了。所以这个缺口相当大。因此,吴世恭才会答应颜继祖,想要得到一些是一些。没办法,现在的吴世恭也是穷疯了。
“那大人再发债券,向士绅筹措如何?”张之恒问道。
“我已想过此法,可前债未清,后债难解,士绅家浮财毕竟有数,他们又大多买股票、存钱庄,最多筹措二、三万,真是杯水车薪啊!”吴世恭早就想过这个办法,但汝宁、归德的游钱投资的方向太多,股票和期货的吸引力也太大,所以对发债券,吴世恭也没什么把握。这时候的吴世恭真有种作茧自缚的感觉,自己发明的金融产品,却吸走了市面上大量的钱财,以至于现在就是想借债,都很难借到。真是成也股票、败也股票啊!
“那大人可有多余的土地发卖?”张之恒又问道。
“汝宁军所拥有的土地其实也很紧,伤残、阵亡兵丁抚恤、退伍兵丁安置、庄农赎买到期、农奴转为自由民分配,都聚在了这几年,其实土地已不够,就是寅吃卯粮,也支撑不了多长的时间。唯一可动用的,只有这次济南之地和郑游击夷洲之地。”
“可济南之地卖不出价。连年灾荒,地价已压到极低,急着想出手,更是难寻买家,除非我们再让价格。而夷洲之地更不可能了。除非是卖给郑游击,要不,连一个买家都找不到。可郑游击根本不缺夷洲之地,所以那地方有也是无。”一边说,吴世恭一边抓着头皮,这时候的他显得是相当的烦恼。
张之恒也感到相当棘手,又想了半天,他也只能够说道:“那大人也只能减少兵额了。以兵之精来替换兵之数了。”
吴世恭再次苦笑了一下。他知道这个问题很棘手,询问张之恒无非是死马当作活马医。见到张之恒也拿不出办法,吴世恭的心中反而是落下了石头。
吴世恭心想道:自己也许太执着了,一直妄想着恢复原有兵力。可是实在没办法也只能够退一步了,这样反而是海阔天空。虽然伤亡了一万多,可吴世恭还是有五万劲旅。只要再苦心经营几年,汝宁军的实力还是会恢复的。不过在这几年中,汝宁军也不能够再发生大战,自己已经经受不了这样的损耗了。
第六百九十四章所得甚多的清军
可当天晚上,吴世恭又回想起了白天的谈话。突然,“债券”、“土地”、“期货”等字眼跃入了他的脑海,吴世恭突然想到了一个解决方法。他立刻从床上蹦了起来,反复推算着这个方法的可行性,他越想越觉得有可能,于是一下子兴奋地跳了起来。这时候,吴世恭就迫不及待地想早日回到汝宁,他已经有些跃跃欲试了。
“十四弟,刚才廷议的时候,二哥他们说的话是重了一些。可是朕知晓你的功劳,战阵损伤也是在所难免,所以你也别往心里去。”皇太极和颜悦色地安慰多尔衮道。
多尔衮立刻从椅子上站了起来,磕头谢恩道:“多谢皇上!”
当多尔衮的大军回到盛京后,满清八旗上下先为这么丰厚的缴获而欢呼,接着就为此次入关大军的伤亡而感到震惊。而盛京的风议也逐渐地对多尔衮不利了,尤其是各旗、各固山、各甲喇、各牛录的旗主、额真,八旗的这次大损失都让他们的兵源大大的减少了。而在刚才的廷议中,各旗旗主又围攻多尔衮,要让他为此次清军的损失负责。到了最后,还是皇太极制止了这种无意义的指责,匆匆结束了廷议,并把多尔衮单独留下进行抚慰。
皇太极虚扶,让多尔衮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别人不知,可朕很明白。如你不战,咱们清国就带不回来这么多的好处。不过十四弟,你真没夸大那支明军的实力吗?”皇太极问道。
“臣弟在皇上面前绝无虚言。”多尔衮连忙保证道。
这已经是近几天皇太极第四次询问多尔衮同样的问题了。在多尔衮出关以后,他当然在对皇太极的奏报中声称:此战是清军大胜。那理由也相当充分,清军入关的缴获未失分毫。而且为了鼓舞士气,满清也只公布了自己旗丁的损失——伤亡了七百多人。并把汝宁军的伤亡提高了一倍虚报。
在清军旗丁的伤亡上,满清倒也没有隐瞒。要知道,此次满清入关的大军虽然超过了三万,可其中八旗的旗丁也只有四千人,大多数伤亡的都是他的仆从部队和包衣。不过在满清的高层。他们当然知道清军的实际损失数字。
可就是这样带水分的数字,满清高层还是觉得很不可思议,他们觉得大明朝根本不可能有这样的部队,所以皇太极一直对那支创造奇迹的明军很关心。
“你可知那支明军的主帅?那支明军来自何处?”皇太极又询问道。
“只知其来自河南,其余的臣弟并不知晓。”多尔衮回答道。其实多尔衮一回来就打听过吴世恭和他的汝宁军,也知道他们的一些基本情况。可是由于吴世恭和汝宁军在大明朝廷一直不怎么起眼。所以一直不是满清探子侦察的重点,所以满清那里也只有吴世恭和汝宁军的一些基本情况。
“你可知晓?与你对敌的那位明将年不满三十,是明国一位侯爷的庶子,还入赘至他家。其人一直名声不扬。可朕让人查了他以往的战报,臣弟知道朕查到了些什么吗?”皇太极微笑着问道,对于情报的掌握。皇太极肯定比多尔衮知道许多。
“臣弟不知!”
“那员明将很不简单啊!出道以后未尝一败,近十年,几乎是百战百胜。连三顺王都在他的手里吃过大亏。”
“啊?可为何咱们以前没听说过他啊?”多尔衮立刻是满脸惊讶。
“当时的朕也感到相当奇怪,为什么那明将其名不扬?为什么明国昏君不重用那员明将?后来仔细寻找,才让朕发现了原因。臣弟你可知为何吗?”看着多尔衮满脸疑问,皇太极就立刻笑着说出了答案:“他是一个蒙人!”
“啊?怪不得啊!”听了皇太极的话,让多尔衮的心情立刻是好了许多。毕竟折损于蒙人手中比折损于汉人手中。让多尔衮的面子上好看了许多。
而这时候的多尔衮,他的脑子也飞快地转动了起来:“皇上,是否可以让关内的探子传播谣言,让明国的昏君杀掉那员明将?是否咱们也可以联系联系那员明将,只要他投了咱们清国,荣华富贵咱们都可以给他。”在短时间内,多尔衮就想到了两条对付吴世恭的方法。
皇太极笑着摆摆手,道:“此事从长计议吧!不过此次你带回的铁甲和火铳就很好。铁甲也就算了,造起来太麻烦,耗费也大。也只有明国这么富的地方才可以造得那么多。不过那火铳朕已经让佟养性看过了,制造简单,威力还大了,朕已经让他大量仿造。明国那里还是人才多啊!唯一可惜的是你所说的那种行驶方便,开炮速度快的火炮。如果能得到一门。那就太好了。”
“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