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阴阳街-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玉莲好不容易睡上个安稳觉,当阳光探进窗口才起床,她从小就跟随姑母做家务,那时姜家兄弟姐妹大都还小,家境捉襟见肘。除了家里安排一天四餐外,还要上山耙松针,割茅草。晚上还要切蕃薯藤、磨豆腐、磨麦粉。别人都睡下了,还得灯下做一家子的鞋袜,缝补衣裳,那有如今这般现成,玉林是上世敲破木鱼修来的福哟,进了这么好的人家。

玉林见她携着彩彩进来,忙迎上去打招呼:“大伯母早哇!”

“连早饭都吃过了还早哇?再迟一步没数连午饭都赶不上了!”

她多年来都没有歇过一天半天的,今天好不容易轮到休息,因此稍稍迟一点进厢房,还说“早”,明明是讽刺我哩。心头的气不打自来。见桌面都收拾过了,连残粥剩饭都不留点我娘儿俩,这种事都做得出来的?她那里把我娘儿放在眼里,因此心里已窝了火:“你们倒好,自己吃饱了,就不问一声别人要不要吃,要是大家都不够吃,也该给小的留一点!”

“大伯母,你和彩彩的早饭暖在这里呢!”玉林信手掀开风炉上小铁锅,里面窝了一钵头粥,还有几碟小菜,同时又向内房里喊去:“婆婆哎,来哟,我们一块儿吃早饭哩!”

“我说她有那么好,原来这些都给上面人留的,这小蹄子鬼哩,既讨好了婆婆。又让她落个空头人情!”

范氏喝过早茶,但嫌那二荤酥太甜腻,就出来凑个趣,一高兴就喝了两碗,那钵头体量不大,让她们吃过,待玉林上桌时,已点滴不剩了,比狗舔的还干净。只得罢了,然后又收拾碗筷,着手做午饭。

玉莲虽然吃上早饭,但总感到心头有疙瘩,来到灶堂摘根草心剔牙缝,见灶堂里放着豆秸和芝麻杆,就发话了:“这些豆秸是存放楼上准备过年炒米胖用的,取豆秸这个“吉”字利市;那些芝麻杆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是准备闹元宵迎龙灯,跌狮子时用于扎火把的,讨个彩头。你倒好,初来乍到的,不问一声就烧掉了,到时候拿什么去顶缺?既然不止一次为人妻,难道连妇道都不遵守了么?”

玉林有过演艺生涯,在社会上接触的大都行侠仗义之士,防护意识单薄,今儿无意之中被大伯母伤了一枪,气得她只好跑到自己房里哭了起来,她原以为为人之妇,只要服侍公婆丈夫,养好孩子就好,没想到还要受无名之气,但她演艺已荒废多年,无意返回戏班,唯一出路是在阴阳街立脚。一个女人已经一嫁再嫁了,难道让自己登上夫家坟场尴尬事还要重演吗?再说小跟牢也不能永远让自己孤苦的母亲负担呀。姜家别的不好,水轮师还是好的,因此她除了继续在姜家待下去以外,也没有别的路可走了,于是她抹掉眼泪,一咬牙,仍旧回到厨房里去,从家务着手,打出一条血路。

杨玉林好不容易捱过了一天,晚饭后,全家坐在堂上聊天,农家日上都为生计奔忙。只有晚上借着豆大的青油灯聚会,传播村坊各种趣闻,农闲时,还可以听传,猜谜语,姑娘小伙们学唱民歌民谣,名曰“小灯会”。时在三月初头,夜幕拉过荒原,户外一片昏暗,只有灰篮色的天壁上嵌上一弯新月,满天星斗也眨着不安眼睛,好像提醒人们:人心和苍穹一样高深莫测。

大家谈兴正浓,那位王媒婆突然闯了进来。意想不到的还给玉林带来了心头肉——小跟牢。那可怜的孩子多日不见生母,一下子扑进她的怀里,委屈得“哇”地一声哭出来了。

婆婆以为王媒婆是来讨媒金的,吃这碗饭的人那有不看重酬金呢?但酬金无定例,靠东家自己出手,一般青头小娘要二两,那末二婚头随意包个红包就可。有的媒人骗取了婚姻,主人知道了连茶水都不让喝,还要灌尿。姜母是要体面的人,示意景花包了二两,并吩咐泡茶,摆上四样点心,招待这位客人,那王媒婆倒也爽快:“茶倒还罢了,当时我一手托两家,做了这个媒,如今姑娘和这里的二公子已结为连理,满村人都说郎才女貌,天排地设的一对,诸事也办理停当。只是还有一件,姑娘身边还有一个不满二岁的孩子。当时讲好要带过来的,我瞧这孩子肥头大脑,天庭饱满,一副官相,将来必有出息,给二哥做螟蛉子再好不过的。”

玉林十分感激媒婆不违前约,特地眼巴巴送小跟牢来,还为他归宗姜家大费口舌,但一想到他原是姜家的后代,理所当然还给姜家,眼下那个冤家又不在家,三年前她和水轮师一度春风就留下这个孽障。可是那又怎么说得出口呢?再说那时班主郑少春还在,谁能证明他是姜家的后代呢?即使有人证明,大伯母那付法相,连自己都不肯接纳,小跟牢会接纳吗?想来想去,胸无良策。

王媒婆把话扔了出来,句句在理。但等了半天还没有人吭声,那景花把目光集中到母亲身上,等她一锤定夺。谁知大嫂开口了:“王妈妈说的关于小跟牢归属的事,当时女方确实提及,但男方没有答应什么。”

“不对!”王媒婆惊觉起来:“怎么没答应?水轮师说的作亲生看待。范大姐也说:娘过来,孩子还小,怎么能离开娘?我还没有孙子,有现成的还不要么?”王媒婆心直口快,又有极丰富的经验,她明白这是决定他母子未来命运的大事,必须据理力争:“我不晓得你们家谁说了算?”

“在家当然母亲作主!”坐在横头的景明开口了:“娘说跟过来不等于说是姜家人,祠堂有惯例,外姓人不能上家谱,除非以后无出,通过过继手续,能否上家谱。还得由祠堂头首核准后再作决定。”

“对!”玉莲接过话题!“小跟牢原本是郑家的后代,现在他娘因改嫁无人抚养,姜家代为抚养,待十六岁以后回到贞姑山老家自己发天下,这才是天经地义的。”

“可孽障不姓郑,而是姓……”玉林情急,差点道出真相,却被景花一掌罩住嘴,咬耳说:“你怕个魂灵七魄,到时候分了家,自扫门前雪,保管你屁事都没了。”

有关热沁州的传闻早已家喻晓,姑嫂俩天生一样脾性,彼次都视为知已,还有什么秘密可瞒呢。

景山在铺里结账,景连是养子不便表态;景前为人稳重,又处于兄长地位,见老婆已说话,再开口显得大房过于张扬,并不是好事。范氏认为兄弟们都成人了,这块翘翘板本来无法摆平,如果硬让小跟牢归祖姜家,很可能成为兄弟们分家的借口,由于还有三房儿媳未娶,眼下合着比分开有利,就有意保持了缄默,玉林被智人点被,不平的心理也慢慢伏下来。那景明是祠堂账房先生,对于卖田卖地,分家收养等契约字据轻车熟路,笔墨一动,就很快拉出一纸收养合约,其内容无非是郑跟牢跟随娘改嫁到姜家,由姜家抚养到十六岁再回贞姑山自行建立门户发家致富;在姜家抚养期间不得上家谱,不得改郑姓姜,不得继承姜家财产;不得按姜家子孙同等享受祭祖,私塾读书等待遇。

景明读后见大家长时间沉默不语,宣布通过,只听到玉林哇了一声哭了出来,由景花景连扶回房中,这里王媒婆指着景明激愤地说道:“你们也算得上有声望的人家了,过桥就拆板,哪有这样绝情绝理的,仁义两字不知丢到哪里去了呢?你们家既然点天灯,施义茶,积阴德,还不如在小跟牢头上施惠来得实在呢!”说罢站起来就走,范氏急忙把二两银子用红纸包了叫玉莲给她权作谢媒。

“这钱留给小跟牢吧!眼见得他二次投胎不着,说不定要苦一辈子呢!”说完,气呼呼地离开姜家。方觉夜已深,苍穹斗移,天地茫茫,人心不古,她不知这桩媒事,给玉林带来是福是祸,心有不安。不知王媒婆何处投宿,见下文。

第六回范阳女失偶花烛夜云梦君捎魂金秋日

景花听说王媒婆走了,从大嫂手里接过红包赶了上来:“王妈,现已起更,二哥不在家,不如与我二嫂合铺,将就一宿,明朝再走不迟。”

“谢你的好意,只是受人之托,明日还要相亲,担搁不得,况且吃百家饭的人那有不走夜路的。”王媒婆携住她细嫩的手,在月光下瞧了又瞧,拍拍她的肩膀说:“姑娘天生这副好模样,又聪明又贤慧。杨梅垅有份显赫人家,只有一位公子叫金贵,知书识礼,要挑选一位贤淑,别的都不计较,唯求品貌端正的绝世佳人,访遍了四乡八保竟没有一个中意的,我看你挺适合的,意欲做个月老,不知姑娘意下如何?”

景花急忙抽回手,羞怯地低下头:“不,我还年轻,我二嫂在家等你,今晚别走了。”

“今夜我还要看望一个人呢,那是村东院的曹春花。她原本姓卢,主籍范阳郡,是我做的媒,可怜命运多舛,自从洪绍宾被曾爷招募丁勇至今杳无音信,徒守空门五年,我得去见挂一下哩。”

很久以前,阴阳街有过一度虚荣,那酒楼,勾栏林立。其中《绍兴酒店》系洪成鲁的产业,洪家世代酿酒,颇有名气,不幸老爷英年谢世,留下两子,各立门户,绍宾继承祖业,前店后坊,生意兴隆,颇有资产。经王媒婆撮合,物色了汤溪县吏卢俊之女曹春花为妻,欣然用大红花轿吹吹打打的迎娶,在洞房花烛之夜,新郎揭开红头盖,大家一看都惊呆了,她阿娜多姿,貌似天仙,都说连姜家聚妹都比下去了,可是祸起萧墙,大堂上的婚宴还在欢言笑语中进行,村口已传来了不祥的犬吠声。

“曾爷募丁来了!”有人大喊一声,整个宴会即刻乱成一团,宾客们在极度恐慌中吹灭了所有的灯火,蜂拥夺门而出。扔下一对新人无处躲藏,被破门而入的湘军活活拆散,绍宾被执,带上手铐,当场宣布招为丁勇架走,编入第八十九营三哨七队,连夜开跋,驱赶前线同太平军作战。苦命的范阳女仅十六岁,刚过门就成了寡妇。

绍宾被抓去以后,其兄绍芳见弟妇年少无力支撑门面,邀请祠堂头首闳济,姜庚,姜顺及保代副姜维虎等作中人,把酒店和作坊收回代管营运,口说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