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都市鉴宝师-第1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许松闵他们两人也是预料得到的,周夏和柳玉晴两人跟着来,绝对不是来玩的。年轻一辈嘛,跟着看看东西,多上上手,涨涨见识总是不错的。

而且,许松闵也是认识柳玉晴的,都是东海这个圈子里的人,还是小有名气的美女,就算柳玉晴不记得他,他也是记得柳远山有这样一个能力出众,小小年纪就能独当一面的孙女的。

他们几个的话,周夏和柳玉晴两人都没心思去听,更没插进去的意思。

周夏是想着如果把这件珍贵文物给搞到手,价格最好不要太高,他本质上,还是穷比**丝一个,出不起太高的价格。

而柳玉晴,她来此的目的,一方面是考察周夏的表现,亲身体会,他超神的战绩究竟是怎么得来的。二来嘛!她也一直没有放弃学习,与其在菜馆等饭吃,还不如多出来看看东西,增加点经验。柳家的教育相当成功,柳玉晴深刻地知道,做这行,就是需要不断的积累,而积累下来的经验和能力都是自己的,别人想抢也抢不去。

这不,连周夏都没有因之前的成绩而骄傲自满,依旧在不停地寻找一切可以提高他自己的机会,柳玉晴对此感到很欣慰,也给他了相当多的鼓励和支持。同时,这对她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鞭策。她本来就是争强好胜的人,虽然在天赋上可能比不得周夏,但被拉下太远的话,也会很丢面子不是。

这件洪武青花瓷,先不说表现如何。

单是从许松闵那笃定自在的态度,就可以看得出来,他对这件东西的信心十足。

柳玉晴在鉴定方面是好手,在人情世故上,尤其是在看人上,更是有她自己的独特心得。要不然,她也不可能发掘出周夏这样一位人才出来。

抛开这些不提,单看这件青花瓷抱月瓶的表现,确实不辜负大家对它的期望。

先说这造型。

抱月瓶。

小口、直颈,颈侧双耳,因瓶腹似圆月,故而得名,也称“宝月瓶”。

在明清的瓷器中,算是比较常见的造型,明代的话,最为出名的就是永乐,宣德的青花抱月瓶。

但是,眼前这件抱月瓶,器型和永乐宣德的青花抱月瓶差不多,但在具体表现上,还是存在相当大的差异的。

首先,就是这青花的发sè。

相比起永宣青花来,要黯淡很多,算是洪武特有的灰蓝sè。

玩瓷器的都知道,明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喜欢釉里红,洪武时期,最出名的瓷器,也正是釉里红。在他在位期间,主要烧制的也就是釉里红,这青花瓷,就烧得比较少了。

倒是后来的燕王朱棣,造他侄子建文帝的反上台之后,在瓷器是烧造上面,表现出于他嗜杀暴烈xìng格完全不同的一面来。永乐时期的青花瓷,端庄秀美,典雅jīng致,实在让人大跌眼镜,充分说明人的多面xìng来。

不光柳玉晴,周夏在了解到这段历史的时候,也甚至在想,朱棣有没可能,是故意跟他老子朱元璋对着干,在瓷器上,就很明显地表现出来了。

朱元璋喜欢sè彩艳丽,大气磅礴的釉里红。朱棣觉得跟他一条老路走到黑没什么意思,也体现不出他自己的个xìng来,就要搞跟朱元璋不一样的青花瓷,要胜过先皇才好。

要不然,怎么能解释这永乐青花,一举超越经典的元青花,开创一代先河,比洪武青花瓷,更是胜出不止一筹来。

这些胡乱猜想不用理会,两人现在,只看眼下这件青花瓷的表现。

柳玉晴见过的洪武青花并没有几件,但这并不妨碍她对这件青花瓷的认识,也只有在洪武时期,青花瓷能有这样的表现。

这也是因为用料的缘故,只有国产的乐平料,才会呈现出这种典型的灰蓝sè青花,这样的青花,发sè比永宣青花,甚至比元青花都要黯淡得多。

这也是洪武时期,偏好釉里红,对青花不甚重视的缘故。

周夏这会上手了真品之后,则是在琢磨,为什么系统会把它认定为珍贵文物,他感觉,这件东西,在青花瓷中,并没有什么特别出彩的地方。

和别的永宣青花没法比不说,光比起洪武时期,那件拍出两千多万,发sè稳定的洪武玉壶chūn瓶,相差也是老远。

要挑毛病的话,周夏可以挑出一大堆来,那冲和小缺就不用说,青花发sè,修胎的工艺,甚至是这瓷胎,因为是饶州玉土,表现可就没永宣青花的高岭土表现好,人家淘练jīng细,胎质纯净,杂质也比较少,这只抱月瓶,相对而言,就粗糙了一些。

周夏想来想去,只想到一个理由,难道是因为,这件青花瓷比较稀有。

或者,这根本不是洪武朱元璋时候烧制的。

而是建文帝在位时期烧制出来的作品?

这个,倒是相当有可能的。

建文帝朱允炆在位时间不过四年,就被叔父朱棣给赶下台来,然后不知所踪。朱棣为了表明他当皇帝的正统xìng,把建文帝的年号都给去掉了,建文四年被他弄成洪武三十五年,洪武也生生多了四年出来。

都说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朱棣改了年号不说,当上皇帝之后,更是恨不得把建文帝在位的一切证据都给抹去。史书遭了秧,连带着,建文帝在位时,使用过的物品,烧制的瓷器,都跟着倒了霉。

因为建文帝不知所踪,还派人到处搜索,可惜终未能如愿,成为史上一等一的奇案。

周夏就琢磨这,如果这件青花瓷,是建文帝时候烧造的,倒真是有可能成为系统鉴定的珍贵文物的依据。

物以稀为贵嘛!

当然,到了现代,大家在鉴定瓷器的时候,还是习惯xìng地将建文和洪武时期烧制的瓷器,统一称为洪武瓷器。并没有把建文时期的瓷器,单独给划分出来。

一方面,随大流。

另外一方面,想要准备鉴定瓷器的年代,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即便有热释光学之类的检测年代的仪器,想要jīng确到年份,还是相当困难的。

由此,周夏也就更加清楚,他的这个考古鉴定系统,到底有多厉害。

这要传出去的话,大把大把的专家学者,会请他过去做鉴定。一些无法断代的瓷器啊,拿不准的书画作品,只要知道了他们的大致年代,对他们的研究工作,就能有质的飞跃。

更别提像系统这样,jīng确到具体年份了。

周夏在这之后,也就让系统做鉴定。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该物品创作于公元1402年。”

这下周夏完全明白了,这件瓷器,可能就是温和懦弱的建文帝,在位时期,烧造的最后一批瓷器。这样一件瓷器,能够完整地流传下来,没有被摔成几份,已经是相当不容易的事情。

而那之后的青花瓷,就要归于永乐青花了。

弄明白这些之后,周夏就琢磨着,怎样以最小的代价,把这件东西给弄到手。

他也抽空看了一下杨天虹的表现,他好像也是比较喜欢这件东西,这一旦竞争起来,价格可就会上去的。如果把握这其中的平衡度,周夏还有些拿不太准。

但这件东西,他是肯定要拿下来才行的,如此一来,他收藏的珍贵文物,就有四件啦!离一百件的目标虽然远,但他感觉着,也是可以实现的,这样子才有动力不是,要真搞个遥不可及的目标,周夏只怕也没信心搞下去的。

“周夏,你看这件东西如何?”柳玉晴看过之后,就问周夏道,她是想听听他的意见。

“很不错,明早期的青花瓷无误,但肯定不是永宣青花。”周夏很有技巧地回答道。

柳玉晴笑笑,她也是同样的意思,“要不要问问徐叔叔,看他有没有意向买下来。我看这许老板也是很清楚地知道,这瓷器是真品无误,这价格可就很难降下来。”

“我倒是想收藏这件瓷器!你给帮我想想办法。”周夏说出了他自己的想法。

他说这话,柳玉晴就觉得有些惊讶,“咦,这件青花瓷,我觉得表现不算特别好呀,你怎么忽然想着要收藏的。”

周夏也就回答说,“我们搞收藏嘛!总是得收藏点东西给自己留着,要全部交流出去,也没啥意思了不是。而且我们先前也讨论过了,这明代的青花瓷,价格肯定是不会跌的,就算是长线投资吧!只是我现在实力不济,元青花,永宣青花瓷我收藏不起,这洪武的青花瓷,价格不算高,如果价格合适的话,我还是有机会尝试一下的。要不然,以后走出去,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搞收藏的。”

柳玉晴莞尔一笑,“也是这么回事,不能忘了我们做收藏的真意。那我们等下得和徐叔叔商量一下,我看那杨老板对这件东西,也相当有兴趣。”

“尽量以最低价格拿下来就好,可不能便宜了许老板。”这是周夏的底线。

柳玉晴说明白了,她也建议,还是由周夏自己提出来比较好。

徐耀辉那边,如果周夏要收藏的话,他是肯定不会和他抢的,也不会厚着脸皮说合伙收藏之类的。

许松闵是知道柳玉晴的,相对而言,周夏算是个陌生面孔,不管是杨天虹还是许松闵,都不清楚他的底细,这就大有可为的空间。

周夏想想也是这么回事,赤膊上阵他也不是没干过。

就这样办好了!

两人这边商议已定,那边徐耀辉几个人也是打得火热。

其实这个时候,徐耀辉已经完全放弃了对这件青花瓷的念想,他做古玩生意,向来是低买高卖的,如果没什么利润的话,再好的东西,也是不会去碰的。除非是他自己真正心动的,想要收藏的东西。

这会,他也不太想遂了许松闵的愿,和杨天虹来争这样一件瓷器。

许松闵眼观四路耳听八方,自然也没忘记关照徐耀辉带来的这两年轻人,尤其还有他无法忽略的柳玉晴。在看两人鉴定瓷器后,许松闵也就面有得sè地问他们,这件瓷器表现如何,他们喜欢不喜欢这样的问题。

周夏也就回答说,“许老板这件洪武青花瓷,小毛病很多,但看在确系明早起洪武真品的情况下,还是勉强可以接受的,收藏着也是无妨的。当然,价格可不能太离谱。”

在听了周夏说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