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都市鉴宝师-第1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在里面绢纸的保存情况得还是相当不错的,并没有出现什么碎裂,破损之类的现象。

这也让周夏大呼神奇,要知道,古代书画的保存,可是相当不容易的,受cháo,生虫,意外等等情况,都有可能将一幅画给损坏。

当然,像这样子出土的书画作品也不是没有,之前就有出土晚周帛画和战国时期的帛画,还有马王堆汉墓帛画等等。这类作品的存世,无疑是极小概率的事情,存在着相当大的偶然xìng,但确实存在,实在让人觉得惊奇无比。

周夏将绢纸取出来之后,轻轻放好。

然后,戴上准备好的手套,将这折叠在一起的绢纸画缓缓展开来。

他这才发现,这里面竟然有两幅画,这也契合了先前系统判断为两件珍贵文物的结论。

周夏先打开比较小的那幅画,据周夏估摸着,也就在三十厘米高,二十五厘米左右宽的样子。

上面画的是一幅男人的画像,从装束来看,像是一位帝王。

周夏这段时间也在学习书画书法作品的鉴定,这时候,感觉这幅画像画得确实相当不错。画像中的人确实有帝王的气质,表情严肃,神奇肃穆,眉宇间的样子,仿佛高高凌驾于世人之上,有种不把别人当回事的感觉。

周夏无从猜测这画的到底是谁,像这样的帝王,史上可谓是相当之多。残暴,奢靡,独断专行,尤其到了晚年的时候,很少有不昏庸的帝王。

但是,当周夏看到最后的款识的时候,顿时让他惊喜无比。

因为作这幅画的人,竟然是陆探微。

话说他这段时间恶补了一阵书画书法鉴定的知识,对陆探微这位生活在南朝宋明帝时候的宫廷画家,中国最早的画圣。可是有相当印象的。

在中国画史上,据传陆探微是正式以书法入画的创始人,对后世的影响极大。他把东汉张芝的草书体运用到绘画上,并创造出了“一笔画”的神迹。

据记载,陆探微擅肖像、人物,学习的是东晋的顾恺之;兼工蝉雀、马匹、木屋,亦写山水草木。明帝刘彧时常侍左右。多为宫廷贵族写照,当时推为最工。

周夏就猜测,他这幅画里,所画的帝王,应该就是宋明帝了。

周夏又回头仔细鉴赏了一阵这幅画像,发现这确实是记载中陆探微的典型风格,不管是他那最为著名的一笔画,还是酣畅淋漓的草书落款。最让他觉得惊讶地是,画像中的帝王。虽然不像他画其他人物那样的“秀骨清像”,但在某种程度上,还是对宋明帝这位帝王做了美化的。

“秀骨清像”,是后人对陆探微最好的评价,这词具有递进式的双层审美内涵。一指人物外在形象上的清秀瘦削之美,一指通过对这一形象刻画所体现的人物内在的清刚、峭拔、智慧超脱的品质。

眼下这件帝王画像,除了他那高高在上的神情外,这内在的睿智也是必须有的。

周夏也只能感叹。做人不容易。

作为一个宫廷画家,更是不容易。

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宋明帝刘彧可不是什么善茬。给他画像,说是要冒着生命危险,也一点都不为过。

周夏仔细鉴赏了一阵子这幅画,似乎,除了感叹和赞誉,他也找不到更合适的词来形容了。

但他心底明镜似的清楚,这样的一幅画,倘若是真品的话,那价值,可是计算不清楚的。因为陆探微虽然闻名遐迩,可现在大家所能见到的真迹,却是没有。只能根据前人对他的书法书画的一些评价,来进行推测他的绘画风格,艺术特征等等。

就此,人们还是趋之若鹜。

如果让他们见到陆探微真迹的话,这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甚至对整个中国美术史来说,都有着无上的贡献。

周夏并不是什么自私的人,但这时候,他也有些犹豫,这样的画,到底应不应该让大家都见到?

这个时候,周夏也根本没有考虑过,这幅画有可能是仿品的事实。

从陆探微生活的时代,到初唐时候,中间还是有经历过几百年的时间。

但周夏就是认定了,这绝对是真品,为什么,因为,有考古鉴定系统的鉴定结果呗!

当然,在中国书画史上重要的文献之一,裴孝源《贞观公私画史》中,就有关于这幅画的记载,而且鉴定属于陆探微的真品,属于原来的隋宫廷旧藏。

周夏算算年代,这尊佛像的制作,就在《贞观公私画史》之后,说明这件书画作品是陆探微真迹的可能xìng还是相当大的。

至于是怎么落到佛像之中,并成为陪葬品的,周夏现在也弄不明白,这得结合更多的情况来进行分析才行。

时至今rì,周夏也只能根据出土的几件东西,以及物品制作的具体年代,来进行研究。他也并不指望从麻杆和耗子两人身上,得到更多的信息。

他们这类人,对于在什么地方盗的墓,里面有些什么东西,基本都会讳言莫深,不会轻易对人透露,能给你东西看,就算相当不错了。要是让人知道了详细的情况,他们也就不用混了,要是有人再整他们报jǐng抓他们的话,就更加证据确凿。

不过这样一幅画落在周夏手里的话,对这幅画来说,何尝不是一件幸运的事情。

换做平常的收藏者,断然是不会花费巨大的功夫,来弄开这封存的佛像,探寻里面是不是有好东西的。事实上,如果没有考古鉴定系统的提示,这样的珍品,周夏肯定也是会是擦肩而过的。

周夏感叹一番之后,也就收起心思,转头去看另外一幅画。

这幅画的要比先前的那幅要大些,但和书画作品中的大尺寸相比,还是要差了不少。也就在高约一米,宽约五十来厘米的样子。

画上的东西,和先前的人物画像,也有着本质的区别。

因为,这是一副dúlì的山水画,并没有人物在上面。

周夏见了之后,心情更加激动,甚至比起先前见到陆探微的落款时,还多了几分期盼和兴奋。

因为这幅画上的山水内容,周夏见了这么多画,也算是相当清楚的,这上面画的庐山。

再看最后的款识,果然是《庐山图》,作者更是鼎鼎大名的顾恺之。

周夏顿时有种中了亿万头奖的感觉,他甚至狠狠扇了自己的脸一下,疼得厉害,证明他确实不是在做梦。

顾恺之的《庐山图》,也是在《贞观公私画史》中出现过的。

在之前,很多人将顾恺之的《洛神赋图》视作中国最早的一幅山水画,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它不能算作完全dúlì的山水画。据考证,顾恺之所创作的《庐山图》,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第一幅山水画。

这样传说中的画,出现了周夏眼前,他能不激动万分吗?

第一百七十九章借个几亿

关于顾恺之的生平以及着作,相信任何一个学习书画鉴定的,都不会陌生。

顾恺之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那可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他还是魏晋南北朝唯一有画迹传世的画家,又是中国绘画史上第一个着有画论的理论家,因而推至“苍生以来,未之有也”的极高地位。

由于时代久远,顾恺之的作品大部分都丧失了,流传下来只剩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斫琴图》和《列女仁智图》。这些作品,都是后人的摹本。最能够反映顾恺之艺术风格和水平的作品当属《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了。

《洛神赋图》是以三国时期着名诗人曹植的《洛神赋》为主题绘制而成的。曹植这首哀怨婉转、撕人心碎的名篇反映了一对封建贵族青年男女在恋爱生活上所受的重压和挫折。顾恺之在画卷中巧妙地把诗作的意境在造型艺术上面加以具体化,取得了感人的效果。该图现存五个摹本,两本藏在故宫博物院,一本在东北博物馆,一本被人盗卖至美国,一本下落不明。。。

在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中国时,唐代摹本的《女史箴图》这一稀世国宝竟为英国侵略者抢走,现存大英博物馆。是中国古代宫廷妇女生活的真实写照。

就这样,即便是后人临摹顾恺之的作品,也被大家视为是国宝级文物,周夏手里这件《庐山图》,可是有明文记载的,应当属于顾恺之的真迹。

这样的作品,其价值,更是无法估量。

周夏欣赏了好一阵子这幅《庐山图》,他越看越爱,要知道。这样的作品,可不是随意就能见到的。数千年来,世人渴望见到它,却从来没有踪迹。

这样折腾下来,天已经亮了。

但周夏却没有半点睡意,这样两幅稀世珍宝落在他手里,除了带给他激动和兴奋之外。还让他有种莫名的历史责任感。

他不想将这样两幅画就这样默默地藏在自己手里,最起码,得让大家都知道,确实存在着顾恺之和陆探微的真迹。

当然,在这之前,周夏还得证明,这两幅画,确实是他们的真迹。

这会功夫,周夏自然不会去图书馆查阅资料。他就打开笔记本,在网上搜索了一下陆探微和顾恺之两人更多的信息资料。尤其是关于这两幅画的确切记载,可惜的是,虽然大家都说网上资料多,可真找起来的话。发现有用的东西还是太少。

周夏翻了翻,并没有找到什么太有用的东西。

倒是这一夜没睡觉,起初的兴奋劲过去之后,上下眼皮开始打架。倦意慢慢涌上心头。

他当下决定,暂时就先不去查资料了,好好睡上一觉再说。于是。周夏就先小心翼翼地将两幅画都收藏好,他还有些疑神疑鬼地,去看了下门,发现依旧是反锁着的,这才安心上床睡觉。

只是,他这一觉睡得也不怎么安稳,竟然做起梦来。

梦中还是关于他这两幅画,他多发查证,并请来很多书画鉴定的高手,历经重重困难,最后证明了这是陆探微和顾恺之的真迹。可这消息也走漏出去了,被大家所知晓之后,有国家文物部门打上门来,要将这两幅国宝级文物,收归国家所有,还说这是出土文物,按照法律,都可以判他入狱的。周夏虽然很不情愿,但胳膊毕竟是拧不过大腿。

他正纠结万分的时候,放在床边的手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