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都市鉴宝师-第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临摹王羲之作品的人数不胜数,周夏也没办法研究出来,这幅作品的真正作者是谁,要是系统升级之后,能给予详细说明,周夏倒是非常欢迎的,那得节省他不少的功夫。

可惜现在,距离升级还有些遥不可及,周夏也只能在不断学习中前进。

周夏这鉴定速度,尽管他自己感觉已经很慢了,但在旁人看来,却是相当神速的了。

闲着没事,一直关注着他们几个的王明正自然不用多说,他觉得周夏的鉴定就像是在走马观huā,尤其是需要从笔法、墨法、结构、造型等方面,对作品进行分析时,显得很毛躁,感觉很快就得出结论来的样子。这不,他都鉴定完两幅画了,徐耀辉和苏晓茹才堪堪将他们各自的第一幅研究透彻,得出初步的结论。王明正觉得,最大的可能是,周夏肚子里存货不足,鉴定起来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显得特别快。

当然,这两幅作品本身并不常见,寻常人能听说过他们的名头就相当不错了,更别说对他们的生平作品有仔细深入的了解。

王明正也没见他用手机查阅资料,想必,他对这明代四大书法家之二张瑞图和邢侗,最起码,应该是知道名字的。

“师兄,你那边两幅都鉴定完啦!真是厉害呀,我这,还没得出个结论来呢!”周夏过去苏晓茹那边凑热闹的时候,她也就这样问他。

周夏笑着说“做鉴定,又不是比谁速度快。我们俩现在都差不多,别去想那些有得没的,抱着学习的态度就好。”

苏晓茹点头,并感叹说“他们的字写得还真是漂亮,我这点字,根本就拿不出手。”

周夏无力吐槽,他又何尝不是一样。反正这些作品,即便是仿品的,写得也比他好了不知道多少倍,这可能是他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

第九十六章艰难决定

周夏也没和她多说,两人交换着做鉴宝,他也望了徐耀辉那边两眼,发现他的神sè很是凝重。

一般这样的情况,周夏都不会觉得是东西不对,而应是东西很好,难以下定决心。

徐耀辉现在做鉴定的祝允明祝枝山的作品,周旭虽然是简单一瞥,但从那尺寸和字数上就估量得出来,如果是真品的话,至少得七八十万。对他来说,不管买与不买,都算是一个艰难的决定。

当然,现在周夏也管不了那么多,他更专注于手头的事情,那幅祝枝山的法作品究竟是真是假,他等下也是要去鉴定,现在,先把这幅文徵明的作品搞定再说。

好在,这幅扇面的作品,并不是之前两位法家那样的狂草,而是行,周夏还能认出写的是什么。是他为元旦写的贺词。字迹工整流畅,给周夏的第一感觉很好,但他并没有受此影响,还是按着老套路,先鉴定纸墨的年代。

由于这几幅作品都是明人的,这纸墨的年代鉴定起来,也就更为方便和针对。周夏很快就得出结论,这幅作品的年代也走到了的,最晚,也应该是清初时候的作品。

这样一来,周夏还真高看这王明正一些,难得的有良心。要知道,现在的市场上,赝品满天飞,想找件老东西都难,更别说真品了。

文徵明的作品,周夏就比前面两位张瑞图和邪侗的法,要熟悉一些。

先前周南明拿来,准备让他出丑的那幅仇英的画上,就有被他鉴定为文徵明的伪跋存在。

照着周夏的判断这幅作品上面的字迹,写得还算有木有样,但总感觉和文徵明的法,还差了那么一口气。

要知道文徵明可是最顶尖的法大家,特别擅长行,他的法特点是温润秀劲,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没有雄浑的气势却独有一份温文儒雅,成熟稳重在里面。

眼下这幅作品怎么说,初看的时候还不觉得,可细细品味的时候,周夏总感觉有些轻佻和浮躁,这可不像是久历沧桑世故心路历程坎柯曲折,大器晚成的文徵明的风格。

周夏之前有在东海博物馆见过文徵明的真迹,两相对比,感觉就更明显。没有文徵明那么多的积累和练习想将法达到他一样的境地,还真是不容易。

因此,周夏断言,这种先前那侗的那幅作品差不多,应该是前人的仿作,说不定还走出自同一批人的手笔。他们都造了邪侗的法的假,没理由不给文徵明面子,而且从名气上来讲,文徵明的名气还稍微大些,在市场上的价值,也要高些。

他当下也不含糊,希望系统的鉴定,能印证他的观点。

系统鉴定得出的结果,这幅作品创作于公元1650年,属于清初顺治时期的作品。那时候文徵明都已经作古将近百年,定然是仿品无疑。

等他把这幅画鉴定完毕后,一直关注祝枝山作品的徐耀辉,也算是有了最终的定论。**但他并不想因为他自己的判断,而影响周夏的鉴定结果,他还指望着周夏最后能帮他一把。

徐耀辉虽然没说什么,但周夏却感觉得出来,他那纠结矛盾的心理。

至此,周夏也算是明白过来,这王明正为什么舍得把珍藏的好东西拿出来,不消说,这几件作品,价格肯定都不会低。

遇上徐耀辉这样对法颇有些造诣,但又算不得特别好的,不管他能否正确鉴定是否是真迹,他肯定会全部当成真迹来卖。这样的真迹,对人也有着莫大的诱惑,即便自己不需要,拿来孝敬长辈,也是相当不错的。

王明正也算是会把握人心的了。

当然,决定王明正能否如愿的,还是他手里的东西。

如果这幅祝枝山的作品是仿品的话,周夏肯定会给徐耀辉指出来,不至于让他huā些冤枉钱。要真是真迹的话,周夏也无能为力,就看徐耀辉自己的决定,是要买还是不买。

祝枝山的这幅法作品,是幅草。

这又让周夏头大不已。

而且这回,还不是周夏所熟悉那些文学内容。

他索xìng先不去瞧字写得如何,按部就班从其他方面下手。由于徐耀辉的态度,周夏做起鉴定来,也越发谨慎仔细,可以说,是在吹毛求疵。

但这幅作品并没太多给他挑剔的地方,无论是纸墨的材质,还是各类折叠,墨沁入纸张的痕迹,都和明代的法作品相差无几。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幅的作品的保存情况,比另外几幅都要好些,虽不说完整如新,但也找不到什么特别损毁的地方。

到最后,周夏挑不出毛病,还是得从他最不擅长的领域进行鉴定。

从他自己的个人观感看来,这草写得,比之前两位的草,更容易让他接受。

纵横逸窘,不计工拙,然而,在左揖右让,墨huā满纸之中,点划依旧蕴藉,节奏舒展,简单来说,就是相当有节奏,不像周夏自己,写了前就顾不了后,单个字迹看来还可以,但凑在一起,就不堪入目了。

而且,整幅作品,就跟一幅品质上佳的山水画一样,相当有层次感,虽然字迹很密,但是并不让人觉得很拥挤。通篇看来,信笔挥洒,写得很快,仿佛是一挥而就的,但又没有那种浮躁滑腻的感觉。

即便周夏并不是特别懂得法,可也感觉得出来,倘若没有足够的功力和境界,是绝对无法达到这样的水平。

周夏再回忆他之前在东海博物馆见过的祝枝山草,风格和这感觉差不多,都属于那种最为典型的祝枝山草。

“得张颠之雄壮,藏真之飞动”再来评判祝枝山的草,最合适不过。

再看落款和铃印,也是典型的祝枝山风格。

乙酉夏rì。枝山祝允明。

见到有确切的rì期周夏相当开心,乙酉夏rì按照时间换算过来,最有可能就是公元1525年,那时候祝枝山六十五岁,正是他法最为成熟的时候也是他生命的最后几年。

如果系统做出判断,确实是1525年作的话,基本就可以断定为他的真迹。当然,也有很小的可能,是同年其他人的仿作,但这样的可能xìng并不太大尤其还要将法练到这样的程度。

周夏没有拖延,得出结论后,马上就让系统做出鉴定。

系统最后得出的结论确系公元1525年创作。

这样的结果,并不出乎周夏的预料从先前徐耀辉的神情中,他就猜出一二。

周夏也就借着这会难得的机会,仔细体会,深刻领悟祝枝山草中蕴含的艺术美感。

近距离观摩真迹,可比在博物好隔着玻璃,观看不知道是复制品还是真品,来得有现实意义得多。

他用心体会的时候,时间过得很快,苏晓茹鉴定完其他两幅作品之后,也就过来,还轻声问她“师兄,这幅作品很难鉴定吗?”

周夏微微笑着说“确实很难,我都在努力辨认,这上面写的究竟是些什么字。”

苏晓茹闻言顿时呵呵笑道“还好,感觉祝枝山的草,没有张瑞图和邪侗的难认,他们那才叫鬼画桃符。”

周夏就说“那才是他们的风格所在,我去看看徐叔叔那边的情况如何。

苏晓茹点头说好,等她把自行这幅画鉴定完毕,再去找他们请教不迟。

徐耀辉先前鉴定祝枝山的作品很慢,剩下几幅,他的速度就要快得多。周夏也正是看他鉴定完了,这才过去找他商量。

徐耀辉也觉得周夏鉴定速度比较快,不待周夏开口,徐耀辉就问他“周夏,这几幅作品你怎么看?”

周夏也不卖关子,径直回答说“都是些老物,这店的老板相当得其业界良心的称号呀!”

徐耀辉闻言呵呵直笑,并点头认可他的判断“确实相当难得,送样的老物,不管是仿品还是真品,都有相当的价值,不是现代的高仿品可以比的。奈何囊中羞涩,让人头疼不已,这老王,还真是会给人出难题。明知道我抗拒不了诱惑,还拿出这样的东西来勾引我。”

周夏就说“想必现在大家都该知道了,徐叔叔收了件宣德青huā,还要上秋拍,不愁没钱。”

徐耀辉无奈摇头“是啊,玉晴他们的宣传工作做得相当出sè,不仅把消息放了出来,拍卖图录也都第一时间发给了东海的收藏家。可等秋拍结束拿到钱,不知道得等到何时。这几幅作品中,我比较看好那幅祝枝山的草杂诗,还有那幅张瑞图的《桃huā源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