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无限杀业-第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胜早已经修练过二十一世纪版本的《易筋经》,再加上从小开始练武,所以周身筋骨十分柔软。当下他就依照图谱上面的模样,身体蜷曲,脑袋从自己胯下穿过去,左右双手各自握紧了自己脚掌,下颚抵地。假如有外人在旁边看着的话,肯定会觉得这模样十分滑稽,说不定就当场笑出声来了。

方证方丈又道:“武学之道,向来分为内外两家。徒儿,你的外家武功,已臻登峰造极境界。单凭招式,为师也未必能够比你高明得到哪里去。那么你可知道,外家武功,是从何而来的?”

陈胜摆着这古怪的瑜伽姿势,却也并不觉得难受,反而觉得透气十分顺畅,呼吸起来,反倒比平常还更加舒服。倒真是奇哉怪也。听方证方丈问起,他不假思索,脱口就回答道:“弱肉强食,物竞天择。人之所以为人,而不是飞禽走兽,在于智慧。有智慧,人就懂得观察天地万物,进而加以模仿,然后取长补短。所谓武功,在最起初时,正是人中智者,对天地万物模仿之后的一种归纳总结。以中华为例。华佗始创《五禽戏》,便是取材于熊虎鹿猿鸟等五种禽兽的动静形态。”

方证方丈微微颌首,道:“不错。外家武功,起源是模仿飞禽走兽的动静形态。但天地万物,皆可为师,又岂止飞禽走兽才足以模仿?比方说当年武当的张三丰真人。他年轻时候,某一日在山间闲游,仰望浮云,俯视流水,忽然若有所悟。然后苦思七日七夜,这才猛地里豁然贯通,领会了武学至理,终成一代大宗师。佛道两家,殊途同归,原本并无分别。故此达摩老祖的《易筋经》,亦有异曲同工之妙。

人身小天地,天地大宇宙。宇宙穹苍,阴阳象化,四季流转,万物莫不互有感应。这种感应作用在我辈凡夫俗子身上,就是所谓的‘内气’了。内气行游周天,衍生出雄强之力,便称呼为内力。故此天下家各门各派的内功,归根究底,无非就是感应天地之法。

内力不比筋骨肌肉的力量。其有质无形,捉不住、摸不着、看不见。故此修练内力,首先须得心中澄明,一尘不染。然后以意念存想导引,静心内观,方能反照空明。要达此境,各家各派自然也各有妙法。但以老衲看来,其法门皆不如《欲三摩地断行成就神足经》。

三摩地者,乃梵文。华文即为‘定’。既是住心于一境,而不散乱者。由定而生慧,以慧练气,只要功夫到家,自然就能神通俱足。好了。现在徒儿你就先尝试定心存想,待得有了气感,然后再将这股气按照图谱所指示的线路运行。”

陈胜恭声答应了。随即平心静气,先摒弃杂念,尝试让自己进入定境。其实以往他也不是没有做过类似的尝试。但无论怎么试怎么折腾,来来去去,纵使白费力气,并没有半点效果灵验。但现在置身于少林寺这佛门清净之地当中,身体按照神足经上的图谱摆出瑜伽姿势,却不知道为什么,竟过不多时,就似睡非睡,似清醒似混沌,若即若离,意识则介乎于有意无意之间。赫然已经进入了那玄之又玄,妙之又妙,“外不著相,内不动心”,物我两忘的三摩地禅定境界。

不知道究竟过去了多久。忽然之间,陈胜感觉到身体内四肢百骸,都一片暖烘烘地。假如要形容的话,那么勉强说来,差不多就是泡在温泉里面的感觉。分分秒秒过去,这股暖意也越来越浓,终于,它在丹田内轻轻跳动了几下,似乎已经盈/满而溢,随即脱出丹田,自动上行游走。

先是从小腹上升至胸口,然后自头顶而双肩,绕了几个弯,再转而至喉头,进而沿着脊梁骨一直下来,再在腰间如玉带环绕,旋转一周后重新进入丹田,终于就此消失。

要说是消失,却又不像。因为只要陈胜一旦动念,则这股暖气自然又再出现。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如臂使指,灵活之极。如此这般,陈胜指挥着身体内部的暖流接连走了九次,开始的时候,完成这么一个循环,需时甚久。越到后来,暖流便走得越来越快。到了最后,几乎就是短短几个呼吸之间,已经完成了一次循环。

九次循环完成,陈胜心中突然间若有所悟。他下意识纵声长啸,自动解除了那古怪的瑜伽姿势,腾空鱼跃弹起,自感四肢百骸,浑身内外都是力气。心静神宁,灵台清明,遍体舒泰,简直有说不出的痛快。

毫无疑问,那股暖洋洋的感觉,就是所谓的气感了!出现气感,便代表体内已经滋生出内气。再经过这么观想引导着内气在体内经脉穴道之间游走移动,这股内气从此便在陈胜体内固定下来,再不会消失了。

这股内气的本身,其实微不足道。要说破坏力,还比不上陈胜随便挥拳一击所爆发出来的力量。然而;由这股内气所形成的内力,却在陈胜本身已经拥有,并且修练到了登峰造极,进无可进的肌肉筋骨能量之上,再额外多出了一点加成。

百尺竿头要更进一步,当真谈何容易?更多时候,无数人都终生卡死在这一步上面,再也无法寸进。陈胜同样也是这样。没有这一点内气,他的武道就到了终点,正是山穷水尽前无路的境界。但就因为有了这么一点内气,登时便变成柳暗花明又一村。豁然开朗,眼前又是一片辽阔的全新天地了。

内气的从无到有,变化之大,意义之深,影响之远,哪怕用翻天覆地来形容,也绝不为过。霎时间,武者心中喜不自胜,他安然着陆,不假思索便立刻向方证大师跪下去深深叩拜,心中全是得闻大道之后的无尽感激。一字一顿道:“多谢师尊成全。徒儿今后假如侥幸能够有所成就,皆是今日师尊提携教导之恩!”

方正微微一笑,伸手虚托。浑厚无比的《易筋经》内力生发出来,登时衍生出股柔和力量,隔空就将陈胜托起,道:“徒儿无须多礼。这神足经虽然威力至强,但其法门其实也颇为艰难。徒儿你从来未修练过内功,为师本以为你至少总要有十天半月时光,才能生出气感,进而引气入体,搬运周天。

想不到为师终究还是小看了你。区区一个时辰不到,你不但无中生有,跨过了这武道中最艰难重大的一步,更完成了九次周天搬运。所谓天赋异禀,莫过于此。能够有你这样一名好弟子,呵呵,为师心中也甚是欣慰啊。”

————

Ps:明天就是中秋节了,月票翻倍呢。各位,能打赏一两张月票不?

第五十章:因欲生定(上)

方证方丈并不知道。陈胜之所以能够这么快,这么顺利就完成首次周天搬运,其实和他曾经接受过和氏璧改造有关。

常人未经修练,即使如陈胜这种外家功夫已经登峰造极的武者,体内经脉依旧好似是条偏僻乡间未经整修,狭窄崎岖的泥土路。但和氏璧异能入体,并且进行过改造之后,陈胜体内的经脉,当时便已经变成标准国道了。经脉宽敞畅通,内气在其中游走,不必浪费能量去进行整修与开拓,则自然事半功倍,修练起来格外快速。

此外,常人经脉狭窄,则即使丹田中储蓄有雄强内力,也无法一下子全部释放出来用作攻击或防御——因为经脉会承受不住。这就像一条普通公路,忽然间跑上来辆重型坦克车。路面难以承载得起那上百吨的重量,当然就会遭受到严重破坏了。道路被毁坏了,还可以重新修补,但经脉若遭破坏,轻则成为废人,重则暴毙当场,这可说笑不得。和氏璧异能的珍贵之处,由此可见一斑。

在《笑傲江湖》以及类似的世界之中,武者修练内气,同样也是从小开始练起最好。因为儿童的身体尚未长成,体内经脉开拓起来相对也比较容易。若然到了成年之后才练气,身体已经发育完全,体内经脉也逐渐闭塞,再要重新开拓,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陈胜今年已经二十八岁,早就是成年人了。按常理来说,这个年纪才开始修练内功,即使千辛万苦有了气感,能够引气入体,但进境亦将是极度缓慢。甚至很可能终其一生,也不见得能有什么重大成就。若说真气如水,那么他这个装水的身体,顶多就只是个木桶,了不起是个瓦缸(司马光砸的那种)罢了。但经过和氏璧改造,他立刻就变成了大湖大泊。体内每个窍穴,每道经脉,都脱胎换骨地变成有无可限量发展潜力的宝藏。可储之水相比起木桶水缸,更何止多了千万倍?

和氏璧改造身体的这种过程,武道之中有专门的名词加以描述,那就是所谓的易筋洗髓。《易筋经》为什么是少林寺至高无上的秘笈宝典?就因为它对于这种改造身体经脉,别具奇效。陈胜没有选择《易筋经》作为修练功法,其实是正确的。因为他本身已经就用不着利用《易筋经》,来进行易筋洗髓了。

所谓洗髓易筋,其实只是强化了经脉负载的能力,使真气容量以倍数增加,又或加快气劲行走的速度。说穿了其实很简单的。但说来简单做来难。在通常情况下,一名武者想要完成洗髓易筋的话,就必须先经历一段艰苦奋斗的悠长岁月,然后才能够有所成就。而现在,陈胜却因为得到了和氏璧,所以只在弹指间就完成了那过程,实在是极难得的天大机缘。

但有机缘,并不等于就可以从此不劳而获。和氏璧只不过替陈胜拓阔了经脉,让他的身体变成可以储蓄更多真气,以及能够更快速地调度这些真气。至于这些真气本身,还是需要陈胜自己一点一滴地进行积聚的。这种个水磨工夫,可就没有捷径可走了。

或者说,捷径也不是绝对没有,但那些急功近利的邪门歪道,终究并非正途。纵使短期看来似乎有利,长远看来却大大有害,所以还是抛弃那些歪心思,脚踏实地,从最基础开始做起,比较实际吧。

搬运周天修练真气,必须循序渐进,急切不来的。因为常人经脉弱小,不堪承受开拓扩展之力,故此过犹不及,非但无益,反而有害。方证方丈不知道陈胜之前的奇遇,故此只以常人视之。见他连续搬运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