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都市里的乡哥村妹-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认得出来吗?”西峰是个一点即燃的情种或者说是诗人,他能立刻想象出李革委和陶夫子热泪盈眶地拥抱在一起的镜头。
  大伙都瞧那照片。陶表兄和他老伴在回到桃李湾的第二天,特意邀了李革委和水莲,到乡场上的相馆的留影。陶夫子戴一副老花眼镜,一副饱经沧桑的模样,不过保养极好,脸色比李革委白些。两个老哥们像孩提时的玩皮样子,紧紧地搂抱在一起,水莲和陶夫子老伴倚在旁边。

()
  西峰很感动:人和人分别了几十年后,再见面到底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呢,心里应该是往事如烟似梦,转眼岁月匆匆的感觉吧?
  那天晚上,西峰想把那张照片题上点什么词,想来想去,找不到什么合适的词,翻来覆去睡不着,后来就起床翻书,仍是未果。忽然想起诗人孙建军的一首《重逢》,就拿笔刷刷地摘抄了两句:
  我读你眼角堆积的故事
  你读我额前横排的诗
  第二天早上,李革委给西峰讲起陶夫子这几十年的传奇。并且吩咐,虽然现在政策开明了,也不能随便对人把这事说出去。
  原来当年陶夫子的父亲有几百担租的田地,是典型的大地主,自然被人民政府镇压了。因为家里富有,表兄就在绥定府(今达州)读书,其间是快要解放的年代。他的同学也有家财万贯的,可他们的家里人都会把握政治动向,在解放前夕把全部家产变卖,装出一副一无所有的穷人样,结果还真的逃过一劫。表兄也曾写信告诫家人,赶紧把财产卖了,甚至送给贫穷人家,无奈他爹顽固守财,说不可能变天。不想共产党真的砸碎旧世界。表兄的爹被枪毙,娘吞了鸦片死去,全部家产归当家作主的穷人。从绥定府逃回桃李湾的表兄,被李革委大义灭亲赶走后,逃到成都的郊县,一个同学家里。这个同学是靠他大地主的舅舅支助去绥定念书的。好在他舅舅的身份对外甥虽有影响,但用人之际,人民政府还是给他同学一个小学教员的从教机会。这个同学很精明,和表兄商量了一个万全计划——表兄足足在城都的郊县装疯了七年。对于一个疯子,自然没人去清查他的历史根源。疯子表兄就睡在他同学家的牛棚里。然后又慢慢地清醒了些,这个同学做好事给他治好了疯病,可就是记不起自己是何方人氏,然后却有了些学问显示出来,然后,表兄就成了同学所在中心校的饭堂师傅,然后娶了个孀妇,没生下一男半女,然后代课教书,然后成了民办教师、公办教师,然后退休,寻根桃李湾……
  第十二章(1)
  第二天晚上,陶夫子回来了。他老伴烧了热茶,给围坐的村民们递上来。李革委把一帮从学校回来的娃们介绍给陶夫子。陶夫子夫妻自己没有娃,就特别喜欢这些个叽叽喳喳朝气蓬勃的娃们。陶夫子犹其喜欢西峰,倒不是西峰是表弟李革委的儿子,主要是西峰的文才。这爷儿俩谈了一个下午,就成了忘年交。
  陶夫子挥笔给李革委家写了一副家先匾。陶夫子说:“这种放在家中堂屋的匾额,是哪朝哪代兴起的,我不晓得,人们一般都叫它‘家先’。几年前还叫这种东西是:迷信。其实这不是迷信,这是一种民间文化。是人们祭祀祖宗,缅怀先辈、饮水思源的一种传统风尚。你看这‘天地君亲师位’几个字,看似简单,实际上写起来却大有讲究哦。”
  西峰惊奇,这老人是个真正的‘夫子’啊。我可以学到一些书上没有的东西。就说:“陶大伯,你给我讲得仔细一些,我想听过明白。”
  “好,只要大伯我晓得的,我会毫不保留地告诉你。”陶夫子扶了扶眼镜,边写边讲解:
  “这‘天地君亲师位’六个字,在匾的正中,字型最大最突出,要写得苍劲有力,楷书清爽,不能用其它字体书写。‘天’字中有‘人’,人字和顶上的‘一’横,要连而不接,即运笔时稍有缝隙又不完全注满——就是说做人要堂堂正正顶天立地,但不能逆天行事。‘地’字‘土、也’合成,写时太拥挤,就有无法发展之嫌;太分散也不好,地不能分家,分则不是和平统一,乃是天下大乱。‘君’,是皇帝、朝纲、律制的象征,‘君’中‘口’字的笔画,必须全部封闭,即‘万岁爷不轻易开金口’,开口则是‘律’,君无戏言。‘亲’字用在写‘家先’时,是不能写简化字的,必须是繁体:親——中有‘目’,‘目’字的左上角要敞开一个口子,就是睁开眼看之意,即亲人要团结和互相照应看顾;广义上的民族义、家国情也是同一个道理,而且亲字左右要靠近为宜。‘师’字的第二笔画,不能写成一撇,要写成一竖;撇有飘渺不实之嫌,竖有立竿见影之形,为人师表者,就是一竖——竖在门生后学面前的标杆。最后一个字是‘位’,不在其位,难显其才,所以‘亻’和‘立’不能隔得太远,左边‘亻’的末笔和右边‘立’的末笔要竖横相连,谓之:位不空人。”
  陶夫子一气呵成,六个字写成,是书法中最难工的真体楷书,活泼而平实。西峰和李革委在旁边看了啧啧称赞。
  李革委说:“老兄啊,多教教我这个娃吧。他要是有你老兄这手好字和学问,我死了也冥目哦。”
  “爸,我不是正在向陶大伯学习嘛,你的字也不差嘛,从小我不是都跟你学的嘛。”西峰说。
  “你还不晓得,我那点本事算啥?你陶大伯这手正楷字怕是少有人比得过哦。”李革委说。
  西峰惊道:“真像你说的,我大伯就是书法家了?”
  李革委平静地说道:“世上有不喜欢名利的。人有千万种啊。这些道理我说不好,多请教你陶大伯。”
  西峰似有感触:“民间有隐士,难得糊涂时。”
  陶夫子把西峰盯了,颔首道:“娃,你是大伯见过的娃中,最棒的才子。”
  “大伯别这样说,我不好意思,真的。”西峰说。
  陶夫子腕上运笔,在‘家先’左右题写了一副对联,曰:
  酒敬诗仙三百盏
  经传道德五千言
  陶夫子问西峰:“明白这对联的意思吗?”
  西峰是明白的,但不敢造次,怕在他爸李革委面前丢脸,索性听陶夫子给自己讲讲,说:“不太明白。”
  “不管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每一个姓氏的‘家先’都有‘天地君亲师位’,但两旁的对联却不一样。这是你们李氏的‘家先’对联,上句是说李太白的,下句是说李耳的。李太白,你晓得他是喝酒的诗仙。李耳,你现在读高中还不太清楚,他就是传说中的李老君,写下八十一章三千言《道德经》,成为千古绝唱。”
  “哇,大伯,增广上说‘同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我看了很多书,可是我明白,你今天所说的有些知识,我是在‘经史子集’中找不到的,即便找到也没这么直观啊。我在想,你有空把那些有关‘家先’的写法和各姓氏的对联等等,整理出来还真是宝贝文章呢。”……
  在李革委和西峰的要求下,陶夫子在这天晚上给村民们讲起了桃李湾东面的“大寨坪李绍伊反政”的故事:
  陶夫子呷了一口浓茶,把惊堂木一拍——


  乡亲们,今天给大家讲的不是传统评书段子。是我们鸡爪山,我们桃李湾的地灵生出来的人杰——李绍伊和他的孝义军反政的故事。当年人们都敬称李绍伊:李大人。可叹没有他的事迹专著。
  孝义会是清末民初同盟会员李绍伊创立的。绍伊少时曾赴科举不中,乡民尊为“农民秀才”。“孝义会”首领李绍伊在川东的城内开设过“木立生”茶旅社,也是革命活动的外围联络站之一。
  孝义会和川东的袍哥组织哥老会、三合会齐名。是孙中山最为关注的四川会党组织之一。川东同盟会要员熊克武,亲赴孝义会总部大寨坪商磋“兴汉排满”大计。李绍伊把孝义会会员组建成孝义军后,声势不断壮大,在川东北发展成数万之众,参加过当时的四川保路运动,攻陷过川东北的垫江、巴中、广安等许多城池。孝义军治军严明,杀富济贫,并聘有江湖异人铁头河尚操练行阵布列之术。孝义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组成部份,曾经振耳发聩敲响了葬送满封建专治王朝的丧钟。李绍伊曾在会党中发布反清伐袁檄文,曰:“天下已大乱,污吏贪官彼多,民不能聊生,我辈当有以自处崛起!”自号川东北统领。
  孙中山建立了中华民国时,李绍伊欣然命笔,在大寨坪聚义厅前书下一副对联,在会党中广为流传——
  天真有意,未数日挽回一十八省汉山河
  人果同心,不两月推翻二百余年清政府
  李绍伊和孝义军的故事已经过去将近百年,一直在民间有口皆碑地流传,而且故事很多很多。
  现在单说一段:绍伊兵败大寨坪,慷慨就义万民计。
  话说窃国大盗袁世凯的心腹四川总督赵尔丰,原是清庭鹰犬,后仰袁世凯鼻息。赵尔丰心狠手辣,曾在成都下令枪杀三十余名无故百姓而恶名远播。为了稳定西部局势,赵命令部属统兵侯国志征巢孝义军总部大寨坪,以削弱同盟会在川内的武装力量。由于当时孝义军刚好在“打巴中”一战中严重受挫,正在大寨坪休整,其它帮会和孝义会的盟军又不在川东北。侯国志相机动手,率部把大寨坪围了个水泄不通。
  真是冤家路窄。绍伊的胞兄猛将“赛张飞”李修明,曾率孝义军士把侯国志娘舅——大地主邱三爷的家给抄了,财产全部充为孝义军军资。邱三爷被李修明一矛刺死。恰逢赵尔丰要查办川内同盟会,候国志主动请缨赴大寨坪剿灭李匪,为娘舅报仇。
  时过半个月,屡攻不克,侯国志方才明白:大寨坪真乃易守难攻。遂仰天长叹:“李绍伊,你选定大寨坪做老巢,实在英明啊,将才,将才也!”
  川军接到成都赵尔丰总督发来公函,斥责侯作战不力,若迟迟拿不下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