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赶坟-第2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火。
    李焕浅笑道:“老吴紧张什么呢?看到我激动了?”
    老吴讪讪的笑着回应:“是感觉有点意外,你怎么回来了?”
    李焕忽然抬眼瞅了一下屋子,让老吴又哆嗦了一下,老吴赶紧就要解释,却被李焕抬手打断了。
    “我都知道的,你放心吧,我不是过来抓人的。相反我还帮你挡了一阵子,算是答谢这些日子你对于我的帮助,如果要离开的话就趁早吧,走的越远越好,但别万一让人给抓住了别把我出卖了啊!”李焕忽然笑了起来,最后还跟老吴开了句玩笑。
    但老吴却无法相信的结巴的说:“她、她是,她是那啥,为啥你要放过她?”
    李焕说:“她是谁跟我没有关系,这不是我的职责范围之内,只要不闹出什么大乱子,无所谓了。”
    他倒还是一副轻松的样子,抽了几口烟后就扔下来,用脚给踩灭,忽然想起了什么事就对老吴说:“你们哥几个有没有谁想去当兵啊?我这手头上还有一个名额,但得先去边疆哨所历练几年,这应该算是个好事。”
    等老吴又一次回到羊汤馆小屋里的时候,坐在蒋楠身边,看到她略带询问的目光,老吴笑了笑,拍了拍她的手背说:“没事了,日后也不会有事了。”蒋楠没明白他说的是什么意思,但还是笑着低下头。
    老吴忽然抬头严肃的对小七说:“七儿,去当兵吧!当兵日后能有出息。”
    哥几个本来都迷迷糊糊的,可一听到这句话顿时都醒过来了,七嘴八舌问起来怎么回事,老吴也没解释就等着小七的反应,过了一会小七点头说:“中!俺去当兵!”
    老吴安排出去一个后心里头高兴,又问了其他哥几个想去干什么,老五老六他们说要回北平,老三老四哥俩则说回汉口老家娶婆娘过日子了,在场只剩下一个胡大膀还五迷三道的,讲着他那东北往事,可他一抬眼发现所有人都在盯着他看,就拉着长音说:“哎?你们,都盯着我,干嘛?怎么了?”
    老四笑着说:“老二,我们哥几个可都要走了,就剩你自己还没出去,你要去哪啊?回老家吗?”
    一提到老家,胡大膀顿时想起什么事,思绪也越飞越远,可忽然间反应过来,对老四呲牙说:“我还没去过南方呢,不如我跟你们哥俩走一趟,我去看看咋样行不?
    “成啊!你这块头最适合在码头上抗包当苦力了!到时候你帮我们哥俩的活一块干了怎么样!”老三挑着眉笑起来。
    胡大膀酒劲上头热的不行,直接把衣服给撸下去,光着膀子嚷着说:“滚犊子去!你们哥俩当我傻啊!”这话说完之后引的哥几个又是一通大笑,感觉就像是平时在宿舍一般热闹。
    老吴握着蒋楠的小手,也笑了起来,可当看到胡大膀脱下来的衣服中掉到地上的一个物件后,就抬头环视了围坐在桌边的哥几个,最后又把目光停留在那物件上面。
    那是一把千岁锁,是胡大膀当时从赵老爷子家顺手拿的,本不是什么值钱的物件,可上面的嵌的一颗弹头却泛着的光,仿佛诉说着赶坟队哥几个在一起经历过的一切。
    (写到这《赶坟》的部分就结束了,但不是完结,接下来会写新的篇章《冷湖》是发生在哥几个分别几年后的故事了,在这就暂时说这些吧,我会在开头免费开出一章梳理讲解,谢谢!)
    新卷说明
    接上句话说,赶坟的故事已经写完了,一共就四卷,可一开始设想的是写三部曲,但如今再开新书有些不太现实了,就放到赶坟后面继续写,但字数不会太多。
    新的故事叫做《冷湖》主角则是赶坟队去当兵的小七,是发生在赶坟队哥几个散伙的两年后,在吉林的长白山界内发生的灵异离奇惊悚的故事,还穿插着一些真实的民间传说。
    作者本人就是东北的,写东北故事能顺一些,应该看着不累,喜欢的就请继续支持《赶坟》的续集《冷湖》吧!
    

    【第五卷 白山冷湖】
     赶坟续篇

    第一章 边疆哨所
    
    一九五三年七月二十七日,朝鲜停战协议签订,结束了长达三年时间之久的朝鲜战争,让这场继二战之后投入的兵力规模涉及到国家最巨大的战争画上了一个逗号,标志着日后冲突可能会随时再次爆发。
    新中国为了这场邻国的战争,也是投入了大量的兵力物力,可当时也是解放没几年,国内的生产力也比较低下,有不少枪械车辆还是跟苏联老大哥借的。这个话说回来有借必定就有还的时候,可苏联方面是不要这些已经经历过战争的装备物资,那他们要什么呢?就是那民以食为天的粮食。也可能是注定有这么一劫,保住了东北的门户,却因为要还给苏联打量的粮食导致各地粮食储备不足,随后竟赶上那三年自然灾害,饿死了不少人,和那四二年差不多,都是天灾人祸闹的。
    不过当时虽说是停战了,但能把联合国军打的在三八线和谈,也实属不易,对于当时新中国来说,挡住了美帝国主义长枪短炮那应该算是一次伟大胜利。当时全国上下各处都贴那大字报,宣传抗美援朝的胜利,那些从朝鲜回国的士兵在踏上国土的时候就受到了民众热烈的欢迎,都是一片喜悦之色。
    可就在回国的大部队中,有四辆没有任何编号和标示的神秘卡车趁着夜色从鸭绿江离开朝鲜回国。但谁也没想到最后的一辆卡车竟掉队了。它没有跟上前面的三辆车反而减速慢行,随后竟挑头开进荒野中不知踪迹。随后当地的军区接到了一个命令,动员上千人在山中搜寻卡车。就有人在路边草丛中发现两名志愿军士兵的尸体,都是汽车班的,他们那天所开的就是失踪的那辆卡车,车上运的只有一箱被固定住严格安放住的金属箱子,在箱子正面印着一组字母数字混合的标示“h…16”
    ………………………………………………………………………………………
    满山白雪人纵横,埋没群峰辨不清。
    白混冰天晴有影,光摇银海毫无生。
    花咱六出乾坤冷。玉拥千秋昼夜明。
    向晚凭栏远眺处,苍茫极目愈晶莹。
    这是一首形容长白山的诗词。这么多句其实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的,那就是白山积雪大美之最,这故事就从这中华名山开始说起的。
    那是在一九五四年的十二月末,大雪覆盖住长白山顶。温度骤降到零下三十度的低温,狂风把厚重的积雪吹起来,由下往上的飞到高空后又落下来,加上还不停的降雪,放眼望去能看到的地方都是无尽的白色,远处的天空和山林融为一体,让人会产生一种强烈白色恐惧,所以当地人在大雪封山之后不会在来到长白山界内。
    大雪覆盖住长白山老爷岭奶头山的原始森林,在这人迹罕至的林中有立有一座小小的边防哨所。这个哨所也被白雪覆盖住。材料就是地取材用原始森林中的木材搭建而成,非常的坚固,即使迎风的那面被堆起一个雪坡。也还是屹立不倒,在没立国界碑的边疆,这处小小的哨所岗亭就是国界碑,象征的一个国家的边界,不容任何人侵犯。
    那个哨所其实非常小,而且特别低矮。一个人在里面正好,两个人就嫌挤了。三个人压根就动不了了,所以每次只有一个人在哨所中站岗,一班六个小时轮换一次,二十四小时都有边防士兵驻守,尤其是不稳定的朝鲜原因,守卫的规格也非常高,都是荷枪实弹,看起来挺严肃吓人的。
    再此驻守的士兵他们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少日子没见过晴天了,从降温开始那天空永远都是被铅云笼罩,没完没了的降雪和大风摧残着人的意志力,不停的挑战士兵们的底线,有受不了的也以去申请调离,就近安排到山下的野战军,在那不冷还有老乡家里的热炕头,比山顶的日子好过多了。但那时候人也不知道是傻还是怎么回事,反正那讲究精神力量超过肉体的伤痛,从建国在长白山建立边防哨所以来,就没有一个士兵主动申请调离过,有的是因为冻伤之类被强制送下山的,倒那时候才能看出来光有钢铁的意识还是不够的,应该再多穿点。
    此时正是早上的八九点钟,可天色却始终是那么昏暗,哨所正对朝鲜方向开了一个小口,可以在里面用木板挡住,平时不刮风的时候都是打开的,士兵就是站在四周封闭哨所里通过这个窗口观察这远处,如果发现有异常的情况,也可以当做射击孔,在特殊的时期是可以先开枪再去查看的,有这个特权。
    高出的树梢被积雪给压断后掉落下来,正巧就砸在哨所的屋顶上,把里面正在执勤的士兵吓了一跳,可却没敢直接出去查看,怕有什么野兽闻到人味过来找吃的,就赶紧拉上枪栓,从小窗口朝外面小心探头查看。可这小士兵刚把脑袋探出去一半,就被从哨所上面滑落下来的树枝连同打量的积雪扣了满头满脸都是,还有不少细雪顺着后脖子进了衣服里面,冻的他呲牙咧嘴扔下枪就把衣服从裤子里拽出来,抖着里面的雪。
    就在这时候,哨所后面的小门被猛的拉开了,那小士兵还露着肚皮让外面的冷风一吹顿时起了满身鸡皮疙瘩,但他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把门给拉开了,就一把抄起枪就要端起来,但却听到一个熟悉的年轻的声音。
    “哎!这枪口可不能对着自己人啊!”
    小士兵抬手挡着光眯眼一瞧,顿时松了口气,又把枪给扔到一边,还脱下手套把里面的衣服又往裤子里塞,还嘟嘟囔囔的说:“哎呀!可他娘吓死我了,我就怕这站岗,都是让李峰那小子没事说什么黑瞎子吃人给吓的,我是真打怵啊!”
    “学民你这胆子可够小的,不就是占个岗吗?得了,我就知道你这犊子自己在这不行。来!把枪拿起来吧,咱们提前交班,剩下的我替你站着!”门口的小士兵抬手拽下来帽子,露出冻的通红的脸蛋,呼出的全是热气。
    他叫吴七,是当年赶坟队的小七,在此当兵驻守已经有两年的时间了,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