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赶坟-第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即殡葬,就会给丧家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父母之丧,旧时为人子者须守制三年而实际上只是二十七个月,古称父死为丁忧,母死为丁艰。守制时谢绝应酬、辞官回乡庐墓、不得婚娶、不得参加宴会、不得娱乐、不得参加考试、不得与妻同房。守孝期间只能穿黑、灰、白三色衣服。丧事未完,还不得理发。子女先父母死亡,不少地方有父母持竹枝鞭棺之俗。
    赵家虽然只是开米铺的,但他们不仅请来执事人、和超度的僧人,竟还把开封有名的风水先生请来,为赵家老爷子寻得一处极佳的风水宝地安葬,那可真是大手笔。
    旧时富裕人家往往不惜重金招聘堪舆家寻求吉穴,目的在於发家致富,子孙兴旺。如果一时求不得吉穴,则长期停棺待葬,有等至十余年不葬的。有的人生前就为自己筑墓,叫做“寿域”,有的人生前购棺备葬,叫做“寿板”。
    蒲伟把民间丧葬习俗流程简单说给老吴听,老吴则迷糊糊半点都没听进去,皱着眉头说:“咋这么多道道?你要不说这么细,我还真没听说过,那什么那烧脚尾纸,对了这是咋回事?”
    蒲伟情绪不高,因为刚才牌位的事心里头不舒服,总觉得要出什么事,但听老吴问道就说给他听。
    一般人只烧银纸及库钱,若枉死及吃斋者则烧往生钱,烧于陶碗或面盆內,持烧至入殓。在往生者脚边焚烧小银纸、库钱、往生钱,做为往生者赴阴间穿山越岭和渡河时的买路钱。银纸要一张一张烧,不可太急,亦不可成疊焚烧,传说一张一张烧犹如亡灵一步一步行走,太急或整疊焚烧则亡灵势须狂奔颠沛,恐亡灵过度辛劳。
    边说边走,没用上多少时间,就看到远处三联瓦房的屋顶,蒲伟抬高伞指着远处那一家门面房就说:“到了,那就是赵家米铺!”
    老吴寻着蒲伟手指的方向看去,结果那家米铺竟还是开张营业的,根本就不像是家中有长者去世,起码连点白都没挂,这他可不懂了,难不成还是这当地的风俗?
    蒲伟似乎看出老吴的疑惑,就转身对他说:“那天我不知道你们到底能不能干,这事也就没跟你说清楚,其实赵家老爷子还没死。”胡大膀正好和小七走上前,听到蒲伟说这话,就赶紧瞪着眼睛说:“他娘的没死来办什么白事啊?耍人玩呢?”
    蒲伟走到屋檐下避雨的地方,收起雨伞,坐在台阶上。伸手从兜里掏出一条量衣服用的那种木尺放在一边,随后竟又从衣服里拿出一双白面鞋,那双白鞋看起来很小巧,是薄底夹脚的小鞋。哥几个看的奇怪,这干嘛啊?怎么穿开小鞋了?
    也没跟哥几个解释,就站起来摆着一副奇怪的笑说:“走吧,我先去给赵老爷子量一量命!”
    --------------------
    一更!
    
    第一百二十二章 量命
    
    更新时间2014…7…15 20:27:58  字数:2172
    赵家米铺在卢氏县已经传好几代,从最初在此开了这间米铺,一直到现在足有七十多年历史,但依旧还在卖米。瞎郎中昨天曾说每次来给赵家老爷子送膏药,那一次就二十块,一包米才几个钱啊?他们得卖多少粮仓的米,才能赚这么多可以说是用来挥霍的钱呢?要说只卖米就这个地方,这个巴掌大的米铺,是不可能赚的这么多钱。但明白人都知道这里面的事,蒲伟他心里头也清楚着呢。
    话说好多日子都没如此凉爽,可惜赶坟队如今没有迁坟头的活,一帮人挖古墓去了,另一帮则去跟着蒲伟干白事,浪费这么好关键是没日头的好天气。雨天阴沉压抑,雨水下的时间久了,地面就自然积水,甚至都起了水雾,不仅是身体就连心里也有一丝凉意。
    蒲伟穿着一双小白鞋,脚趾头被挤的都蜷缩鞋里,沿着路边铺面上的台阶,每走一步都皱起脸。胡大膀站在雨中,看着蒲伟奇怪的举动,挠着脑后勺就问老吴:“这家伙又闹什么洋相呢?好好的鞋不穿,非得挤着小鞋,这是干嘛呢?”
    老吴他也不懂,除了年轻的时候在村里去看过别人出殡,那都乡下的土葬,仪式流程没有什么讲究,执事人弄不好还是附近杀猪的,喊着都出怪声了,根本就是瞎整。但蒲伟人家是三代职业干白事的,做什么事肯定是有他的讲究,都到人家门口了也不好瞎问,就脱下雨衣,踏了踏鞋上的水,跟着就想进门。
    米铺柜台前站着一个年岁大约三十的瘦高个汉子,他见到蒲伟之后,赶紧走过来说:“你可终于来了,快看看俺爹还有多少日子吧!”
    蒲伟歪着头对身后哥几个轻声说:“这是赵家二儿子赵青,现在是米铺的掌柜。”老吴听后就对着赵老二赵青点了点头,赵青则奇怪的看着他们问蒲伟说:“哎?这几个人不是你平常带的那些啊?这些是哪位啊?”
    蒲伟笑着解释说:“原先那些兄弟,都因为油水不多各奔东西了,我前几天还是孤家寡人呢。”然后抬手指着老吴说:“这位吴大哥,和他后面的壮实汉子还有那小哥,那可是咱们卢氏县赶坟队的,老吴大哥还是队长,他们是来暂时帮我忙的,也是给了咱好大的面子。”
    不知为何蒲伟说话总是抬着老吴,把他说的还挺高兴的,赶紧点头说是,他们就是赶坟队的。
    赵青眨了眨眼睛,恍然大悟道:“哦!赶、赶坟队?是,县里迁坟队吧?俺听说过,吴哥啊,估摸这几天得辛苦你们了!”
    老吴赶紧说:“没事,我们是跟着蒲伟兄弟来干活的,不用说的这么客气,这几天有事你就吩咐着。”
    见面一通的寒暄,这才开始准备办正事。
    由赵青带路,直接就通过米铺进入后面的院子中。等进到院子之后,老吴发现这竟是内藏院,而且面积不小,甚至还有小池塘,跟花园似得。周围则是许多房顶铺有青瓦的大宅子,这从外面还真看不出来,简直就是官老爷家的院子,可够奢华的。
    老吴回头看着米铺破旧的后门,而一墙之隔的干净后院,池塘里还有游着鲤鱼,宅子都涂着朱漆,怎么看都不像是开米铺的,那土财主也不过如此。但他刚才被捧的挺高,好歹还是赶坟队的队长,到处乱看不就让人知道自己是个土包子吗。所以只是偷偷的用余光看了几眼,就跟着蒲伟走向东厢房。
    他还能悠着点装装相,那胡大膀可就看傻眼了,转着他那大脑袋就到处瞎看,还大声的跟小七说:“哎呀我说小七啊!你看着地方可太好了,太他娘漂亮了,你瞧瞧那房子,哎呦!还有池塘呢我说!咱们什么时候能住这么好的地方啊?”
    胡大膀这一通话说完之后,蒲伟和赵青走在前头,他们并没有留意,但老吴老脸瞬间就红到脖子,咬牙切齿的都想锤死那丢人的胡大膀。于是偷偷回过头,对着小七使个眼色,让小七提醒胡大膀别再丢人了。
    小七却没明白老吴的意思,反而还接胡大膀的话说:“是啊二哥,这地方真好啊!”
    老吴还因为胡大膀和小七乱说话而感觉丢人,张青则推开东厢房的门,做了一个请的手势,让蒲伟和老吴他们进屋。蒲伟却摆了摆手,让老吴和张青先等一会,然后拿起木尺,擦掉上面的水迹,用脚跟顶住门框,然后迈出另一只脚,用后跟顶在那只脚的脚尖,不停交换顶着脚尖一步接一步往前走,老吴这时候才意识到为什么蒲伟会在门口换成一双小鞋,原来还真是为了量命。
    民间对于将死之人有很多讲究,应为平常有事错误折寿,阴者当会查明再来,老人也得有吩咐后事的时间。那么这个时间究竟是多少呢,几天?几个时辰?几刻?那些都不知道,所以就有给将死之人量命一说头。
    当家中老人快去了的时候,有两中方法可以量命或者说是解救。一种被称为搭桥,将一个一两的酒杯盛满美酒,取两支老人平时用的筷子放在杯的边缘直起形成三角型,只有一次机会,如成,牛头马面不再锁魂,老人得一年寿命,搭桥者减阳寿。还有一种就是蒲伟现在正在做的,量脚印。至于这些方法准不准那我就说不好了,顶多是一种心理安慰,祈求逝者能多留一些日子。
    执事人这方面的事懂的很多,老吴也不算笨,看到现也基本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他只能站在外面朝屋里张望,目光随着蒲伟脚步慢慢移向屋内的门口。
    蒲伟再临近门边之时就停住,保持脚下姿势不变,拿出木尺放在脚面上,慢慢的伸出去顶在门边,仔细的低头查看标尺。但随后竟倒吸一口凉气,标尺上面不仅有刻度,还有许多小字,正好脚尖就对齐四四刻度,那是已经死去的意思。看来也是白量了,赵家老爷子已经走了,然后蒲伟放松下来,收起尺子慢慢的抬起腰,可面前的屋内竟直直的站着一个人,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就在那一直看着蒲伟的动作。
    蒲伟先是因为面前站着一个人吓了一跳,但等看清那人是谁之后脸都绿了,不禁就叫了出来:“赵…赵老爷子!!”
    --------------------
    二更出没~
    
    第一百二十三章 冥尺
    
    更新时间2014…7…16 15:36:48  字数:2076
    赵老爷子光着脚身穿白色里衣,看模样是刚从床上起来,胸口的衣领有一大片汗迹,面如死灰外行人看起来应该是快要不行了。可蒲伟离得近,他刚给赵老爷子量完命,赵老爷子应该已经死了。不管怎么看,那都是一脸死人相。
    这时候赵青突然进屋了,从蒲伟身边挤过去,扶住赵老爷子紧张的说:“爹、爹啊!你咋出来了!赶快回去躺着!”说完话就半拽半拖把他爹给弄进屋里。
    结果就在赵老爷子转身回屋的那一瞬间,蒲伟无意间突然发现赵老爷子手臂上竟有一片暗紫色的斑块,他多年干白事的,一眼就看出来那是尸斑,这么看这老爷子的确已经死了,但,为什么死人还能走出来?难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