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身边诡事-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场布置完毕,领导层就坐。之后村支书开始发言:啊,这个,来地死安得乡亲们,都来啦,啊,现在,咱们开会,啊,这个,今天,有幸请到省城锦绣集团投资项目部王金华女士,啊,这个,来我村考察扶贫项目,请大家热烈呱唧呱唧!
  戏台下,零零散散的响起几声啪啪啪和牛叫声,村支书对牛说,别吵!
  之后继续讲话:啊,这个,咱们村,在大山里,啊,海拔高,这个,降雨少,吃水用水一直都是个困难。啊,这次锦绣集团计划在咱村开展扶贫项目,就是为给咱村,啊,打井,建蓄水池,解决这个吃水问题。
  说道这里,乡亲们都忍不住议论纷纷了,支书是吃错药了?还是良心发现了?竟然懂得为村里着想了。对于像鬼一样神出鬼没只惦记给自己捞钱的村支书能为村里办好事,大家一致认为很可能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话说村子里的老人是看着这货长大的,打小就跟着他那个革委会主任的爹做尽坏事,丧尽天良。八岁就偷看陈寡妇洗澡,十二岁就摸村里小媳妇的大腿,要不是他根正苗红的那死鬼老爹罩着,别说当村支书了,早就被打残废喂狗了。
  但是不管怎么说,这次来的这个城里婆姨,叫什么王金华的,至少看着还人模狗样,没准儿还真是给村子里打井呢。
  接下来城里婆姨站在戏台前,给大家仔细说了下项目计划和施工流程,大都是村民听不懂的话,但是村民都没吵,眼睛直勾勾的盯着城里婆姨超短裙下白花花的腿和高高耸起的胸部,咕咚咕咚的吞着口水。孩子们爬在戏台下也听的津津有味。
  一会儿散会,村民们赶着牲口出地,妇女们低声讨论着城里婆姨的穿戴,你说那皮肤咋那白呢?刮的腻子了听说;那腿咋那细了,咋干活啊?那么大的奶子它咋就不下垂呢?李四忙凑过去说,在台下看见了城里婆姨穿的白色的小内内,里头还垫的个纸片片……结果没说完就被她妈一个耳光扇过去,骂道和你爹一样的下流坯子!
  且不说李四怎么鬼哭狼嚎回去找他奶奶哭诉,也不说李四奶奶怎么站在门口惦着小脚掐着腰护住宝贝孙子骂儿媳妇,农村的婆媳关系,往往比城里更直接。
  不久打井工程的勘探结果出来了,说是最有可能出水的地方,就是大戏台。
  当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姥姥筷子上夹着一块肉正要放在我碗里,消息传来,姥姥筷子一怔,肉掉地上了,之后我只能眼睁睁看着大花猫一个饿虎扑食,然后几个闪转腾挪消失在门外。这次姥姥没有追出去,也没有骂那抢食的馋嘴猫,只是怔了怔之后,自言自语道,原来他们的目的,是大戏台!
  前面章节说过,大戏台是在万恶的旧社会村子里集资建的,那时候大家都生活富足,每年的的端午和重阳都要请省城的戏班子来村子里唱戏。解放后又是灭牛鬼蛇神,又是文化大革命,老百姓连饭都吃不饱,这戏台就从此荒废了,再没唱过戏。到了妈妈把我寄养在姥姥家的时候,大戏台早已破败,除了一年开两次大会之外,就成了我们小朋友的临时集合点。
  但是听村子里的老人说,大戏台下面的这个台子是很久很久以前就存在的,戏台是后来建在上面的。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就有了这个台子,谁也说不准,据说之前这个台子上是建的是个庙。具体庙里供的啥神,就不清楚了。
  勘探完不久,就从省城开来两辆车,车上拉着各种机械设备。
  打井的第一步,就是拆掉大戏。施工队白天动工,有不少村子里的闲人围着看热闹,不到一天,就把戏台拆的平平的,拆下来的木料,村长让先放在他家院子里。拆下来的砖瓦,就近垛在戏台旁边。接着要拆的,就是戏台下这个历史悠久的平台了。
  第二天拆大戏台底座平台的时候,村支书和城里婆姨竟然又出现了,还带了几个陌生人,据说是来指导工作。城里婆姨今天换了新裙子,好像更短更薄了,手里拿着图纸,跟几个工人指指点点布置任务,完全没注意到工人的视线早已顺着她的事业线往下延伸了。
  就在工人们手忙脚乱的搭起架子准备开工的时候,垛在旁边的戏台上拆下来的砖垛忽然倒塌,碎砖瓦摊了一地,险些砸到工人。村支书赶紧上前指挥工人清理现场。看着这发生的一切,姥姥询问的目光投向大民爷爷,大民爷爷叹了口气,摇了摇头,走开了。
  很多事情,一经开始,就再无法停止。
  随着平台上的石块被挖开,清理下来的碎石越来越多,时近中午,太阳已经高高的挂在空中,在这样的烈日照耀下,今天的戏台周边竟然不热,反而有些阴冷,也许是因为施工的原因吧。
  围观的群众已经开始陆续散开,回家做饭。只有我们一群孩子还不离不弃得坚持看热闹。我和城里婆姨也算认识了,就想去打个招呼,在张三李四赵六大民面前显摆一下,我偷眼一看,大妞不在,不用担心大妞吃醋。就大步上前,到了城里婆姨背后,她竟然还没发现我,我正要出声,却看见她背着的手上拿着一张图,觉得挺眼熟,好像是李家窊的地形图,上面三个黑点成三角形分布,围着中间的一个红点!可不就是大民爷爷给九岁魂那个卷轴上的图么!不过她拿的只是其中一半!
  正在这时,干活的工人中发生了一阵骚动:这是啥东西啊,有点沉!
  只见戏台的基座已经完全扒开,中间露出一个大石匣!村支书和城里婆姨几个人赶紧围过去。
  石匣清扫干净后,可以看到石匣壁上刻着很多奇怪的花纹。有两个棺材并排那么大,所有工人合力也挪动不了半分。这时村支书说,打开么?城里婆姨点了点头。
  之后工人就开始拿凿子在石匣的盖子上凿,乒乒乓乓,听着凿石匣子的声音,我好像产生了幻觉,感觉每一下,都是凿在我的记忆深处某个被遗忘的角落,感觉他们好像要在我的记忆中凿开一扇门,而那扇门正摇摇欲坠,门后的东西马上就要呼之欲出。
  这时,石匣的盖子被凿出了缝隙,工人拿撬棍塞进缝隙一撬,盖子应声而开,石匣内白雾弥漫。
  石匣开启那一瞬间,仿佛从里面冲出一个无形的重锤,重重的砸在我的大脑上,眩晕之后,很多花花绿绿的场面和人物像泛滥的洪水,一股脑涌进我的记忆。而这些画面的结尾,一个清瘦的老者告诉我,千年之后,你将成为应约人,解开这个千年之局!
  我都记起来了!所有的一切我都记起来了!
  石匣里的白雾散净,石匣内满满当当的都是白花花的银元!
  短暂的一瞬间之后,跟前的几个工人和没有散去的几个村民扑上去就抢!
  我奋力的呼喊,可是我呼喊的声音已经被村支书的大喝和哄抢的嘈杂声淹没。
  村支书喊的是:别动那些钱!不许抢!那是我的,哦不,是国家的东西!都给我交上来!
  没有人听到,我喊的是:别动那些钱,那是被下过诅咒的!
  
  ☆、第十三章  夺命诅咒(上)
  
  千年记忆像洪水一样涌进我的脑海,可是我已经顾不得许多了,看到工人和几个村民扑到石匣上哄抢银元,我奋力滴喊道:别动那些钱,那是被下过诅咒的!
  回答我的,却是一张张被欲望和贪婪扭曲的脸。原本淳朴的农民,勤劳的工人,在突然从天而降的财富面前,丧失了理智,丧失了道德底线。从一张张激情澎湃的脸上,我看到了人性最丑恶的一面,对不劳而获的渴望,和欲望的膨胀。也罢也罢,丑恶如斯,救之何用。
  我一脸冷漠,走到不远处的一棵树下,看着眼前这一场闹剧如何结束。村支书和那城里婆姨显然是串通好的,凭着半张阴阳晕的图纸,了解到李家窊的三阴镇阳的阳眼就是大戏台,不知从何处得知这阳眼里的宝藏,就捏造了个什么扶贫计划项目装模作样的说是为村民打井,原来是暗度陈仓的挖宝。
  我不禁冷嘲自己,到处寻宝只寻到后山一具荫尸,还借接的断送了王五一条性命。看看人家这挖宝,也不枉处心积虑兴师动众一回。只不过生死难料,福祸自消吧。
  这时随着人们在石匣里哄抢银元,竟然从银元堆里拱出个黑色的大盒子。早已红了眼的工人和农民以为黑色的大盒子里的宝贝更值钱,都放弃了银元来抢夺黑盒子。都没注意村支书和城里婆姨已经带人把工地出口都封锁了。显然村支书也没料到此次挖宝如此顺利不说,竟然还有意外收获。
  但是黑盒子只有一个,几个人抢了半天也没谁能最终抢到手,然而人类的智慧是伟大的。黑盒子只有一个,没法分,但是黑盒子里面的东西总可以分吧!于是刚刚还剑拔弩张互相争抢的人们为了统一利益,马上又开始协同合作,找东西撬黑盒子。
  所以现实生活无时不刻在为我们演示着真理: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唯有利益才是超越个人情感的永恒存在。
  黑盒子显得很重,几个人合力翻转着,很快就在顶上一个不起眼的地方,找见个小缝隙,人们小心翼翼的用铁锹插进缝隙,铁锹微微一撬,缝隙增大,人们的心情激动到了极点,仿佛看到盒子打开,地上滚落的都是黄澄澄的金元宝!有了金元宝,谁还会去看那些银元!
  在人们眼里,没有得到的,永远是最好的。
  握着铁锹的工人手臂微微有些颤抖,额头上也渗出了汗珠,兴奋的就像第一次找小姐一样,不知道该从何处下手。终于那人一用力,咔吧一声,黑盒子应声而开。
  只见里面盘腿端坐着一个五六岁的孩童,面色青紫嘴唇乌黑,双目圆睁,怒视着这个世界,面相略显狰狞。孩童被阳光一照,腾的一声浑身燃起蓝色火焰,见此情景周围的人都吓得四处散开,有几个不小心的摔在了地上,又慌不迭地爬起来,可是越急腿越是不听使唤,最后连滚带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