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莫言斋-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提了滚烫的老汤和炉子向自己走来,口里还嘟囔着:“方才该弄哑了……哎……”

热腾腾的三全驴上了桌,只听那夫人长叹一声,对旁边立着的一个绿衣侍女说:“郎君说对了呢,这员外还真是贪心,”又看了看桌上的肉,笑着问:“阿蛮啊,你说阿宝吃不吃这驴肉呢?”

几个月后,那黄员外做了一件让渔阳人惊讶的事情:变卖了家产,安顿了妻小,一个人不知所终。

渔阳城里的大街上,少了三全居,多了个疯子,整日里唱“畜道,人道,人道,畜道,两道何异同?哈哈哈!”有人认得那人正是从前三全居的厨子。日常天久,这三全居,黄员外都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记忆,不变的,只有黄员外的家人,还在一如既往的给这满嘴胡言乱语的疯子提供衣食住处。

两道驴完

主菜:这个没有名字……

那是1936年左右,解放前的事情了。

陈敏真本来是成都人,颇有家资。后来随父母到上海。因为受了新思潮的影响,女校毕业后,非常自立的找了份工作。

那时候,有文化的女孩子本来就少,长的漂亮又有文化的就少之更少了,又加上陈敏真家境不错,认识了不少当时的沪上绅士名媛,有钱有势的人家。陈敏真出手大方,为人又谦和,在圈子里挺受欢迎。这些朋友当中,和陈敏真关系最好的是孟爱琴,俩人是女校的同学。孟爱琴本来家世普通,她一直有个愿望,就是跳出自己的背景去。在这一点上,陈敏真帮了她大忙,介绍她入了有钱人的圈子,让孟爱琴毕业没多久,就嫁给一个沪上大佬,做了太太。

孟爱琴一直很感激敏真,所以一有什么新鲜的吃食,好玩的都不忘敏真。两个人称得上是闺蜜加死党。尽管陈敏真的一些朋友,甚至父母都不喜欢孟爱琴。

日子过的飞快,转眼陈敏真也结了婚,还生了孩子,岁月的痕迹满满爬上额头眼角。可是孟爱琴却一如当年,红润水灵。

这天,陈敏真半开玩笑半当真:“爱琴是妖精吧,就不见老。”

孟爱琴笑了笑,捏了陈敏真的脸颊一把:“哎呀,真的松了……”

她瞪大眼睛看着陈敏真;“还不快补啊?”

“补?怎么补?”

“哎,你还真不知道啊?他们没和你讲过?”

“什么啊?”

孟爱琴不说话了,半天才问:“你想不想保持青春吧,那可是抓住男人的宝。”

陈敏真无语,孟爱琴知道她的丈夫的事儿,敏真怀疑他开始在外边偷腥了。

看敏真的样子,爱琴斩钉截铁:“下周到我家来,我请你吃饭。”

**************************

陈敏真看着眼前的肉汤和剁地小小的肉块,肉有点像牛肉,汤是清清的,,有浓浓的中药味道,还有股说不上的肉香,终于迟疑的下了勺子,汤浓肉嫩,抬头看看孟爱琴,正啃着一块骨头,吮吸有声,偶尔有一两小块脆骨入口,就听到咯咯吱吱的咀嚼声。爱琴发现敏真直勾勾看着她,不好意思的笑了笑“笑活侬没吃相?咱们姐妹,不在乎呐。多吃一点,这个不容易得到的。”

“这是什么肉?”

“嗯,先吃,回头给你方子。”

陈敏真也不好再问,到晚上回去前,孟爱琴递给敏真一个信封“方子在里边,回去慢慢想。”

敏真等不到回家,在半路上让司机停车,就着路灯,掏出信笺,仔细阅读,顿时绝的胃里翻江倒海,哇的吐了出来。

那信笺上白纸黑字写的分明:

人参果

御厨佘隆名肴,取十五之新生男婴,新生,必是出生不过三日,以密法养至百天,备十三味天阴药材,于男婴内服外津,汤沐三日,上锅清蒸。滋阴养颜,绝世名肴。敏妹如若要保青春,此物最佳。沪上商贾官宦多知此物,只密而不言,一是此物难得,二是终归是人类自食,为舆论不齿。但实告敏卿,若不是卿之众友,琴何曾知道天下有此一物?容颜不衰,玲方有奋斗的资本。哀哉。

敏妹自己决断,如有意与此物,只需告知,有专人经营。

琴知今日一餐,恐将姐妹生分之危,愿敏妹夫妻恩爱,子女孝贤……

渐渐的,敏真,爱琴真就少了来往。

解放前夕,孟爱琴随丈夫逃到台湾,陈敏真留在大陆。文革十年受尽凌辱折磨,丈夫也在牢内病死。幸好子女出息,晚年安慰。后来台湾大陆两地寻亲,陈敏真和孟爱琴居然又见面了。二人都已经年近八十,孟爱琴依旧面色红润。陈敏真心下大惊“还吃那个?”爱琴摇摇头:“年轻时候的事了……再说,想吃也早没的吃了,那个厨子,据说解放的时候,被乱枪打死了。只有他知道秘法。”

陈敏真叹了口气;“知道吗,自打那天从你家回来起,我就再也没有吃过清炖牛肉,太像了,忘不了啊。”

“那我们去吃罗汉斋吧,我请客”孟爱琴挽了陈敏真,微风里,白发如雪,往事如烟。

莫言斋之番外篇

在世佛

剑南蜀郡本可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如今,却因连年争战,变的百里荒野,饿殍满地,好不凄凉。不过,百姓们的生命力总是顽强的:草民,草民,说白了,便是那荒原上的野草,无论曾经如何被烧杀蹂躏,只要有了丝丝春意,就可以现出新绿来

开国不过五六年,蜀郡一带就有了几分昔日的繁华。百种行当再经营,千里沃野重耕忙。

不知何时起,郡城里来了个云游的老僧。说来有趣,这老僧从那有钱粮的人家讨了斋饭,自己不吃,统统送给揭不开锅的人家。终日里笑眯眯的在郡城的大街小巷闲游,天一黑就不见了踪迹,也不知在哪里安歇。按下这老僧不提,单说郡城里数一数二的大户人家周员外家,

这几天,莫名其妙的一连病了几口,见神见鬼的。那周家本是经营药材的,名医良方自然不少,无奈针石用尽,就是不见起色。万般无奈下,只得请了道士来门前做法驱邪。

那道士在周家里里外外转了半晌,就在大门前摆起家什香烛,口中念念有词的作起法来。家人的病能不能好还不知道,但是这场面可是摆的足够了,看热闹的比庙会都多。人们小声议论,不知道这周家是不是真有了妖怪,撞了鬼;这妖怪啊鬼啊的又是啥样子,那个老和尚也挤进了人群凑热闹,这下有人更来了精神,僧道都有,好戏在后。可那老僧,只站着看了一会儿,便垂了眼皮,低头退到人群后边。

道士折腾了半天,众人见既没有狂风黑雾,也没有鬼哭狼嚎,失了兴趣,就慢慢散了。只有那和尚还站在原地一动不动。

做完法,道士烧了符水,让周家病人服下,就来到周家后厅赴宴,正吃的高兴,忽然听有人喊:“不好了,有几个昏过去了。”那周员外和老道士丢了筷子,慌忙忙去查看,只见侧厅几个灌了符水的病人口吐白沫,眼睛上翻。看情形不妙,这道士一时也没了主意。突然听有人高唱佛号走了进来,正是方才人群里的那个老和尚。众人大惊,这和尚是如何进来的?正要喝问,只见这和尚从袈裟里摸出只白瓷小盒,打开盒盖,将里面墨绿色的膏药挑出来一点,涂在一个病人的人中上,又扶起那人在背后重重一拍,就听那本无气息之人“哎呀”一声苏醒过来。这下众人也顾不上盘问老和尚了,七手八脚的过来帮忙。不一会儿,救得众人苏醒。老僧又从怀里掏出个小瓶递于周员外道:“烦劳员外,将白茅根,甘蔗煮水,和这瓶药丸给众人服下,一人一粒,不可多用。”又双手合十对目瞪口呆的道士说:“此非仙师有误,鬼怪已被仙师驱走,只是这周家后院东侧的那口井水不干净,井边长了许多曼陀罗花,仙师哪里知道,用那水化了灵符。”

回身又对周员外道:“仙师已经将邪气祛除,众人当无恙。请员外将那井封了罢。贫僧告辞。如有任何变故,差人到城外三里法华寺找贫僧即可。”言罢便飘飘然然的去了,谁也拦不住他。

这周员外和众家人顿时心下认定,这老僧不是得道高僧就是神佛附体。事情很快就传开了。于是那求神拜佛的统统都奔那法华寺而去,众人到了法华寺门口,但见残垣断壁,大雄宝殿都快塌掉半边。周员外动了向佛之心,便带头筹款重修了庙宇金身。

老僧的传说也随着来法华寺信众的增多变得越来越多,越来越神奇。渐渐的,还有和尚从远方跋涉而来,要在老僧座下修行,还有找老和尚辩经讲禅的。这老和尚是来者不拒。加上来法华寺求拜多有灵验。如此,香客僧侣络绎不绝,本来已经败落的寺庙不久便香火鼎盛,远景闻名了。

很快人们便得知,这老僧有个规矩,凡是跟他修行满一年者,到了八月十五月圆之时,有资格和他一起到后山上坐禅悟法三日。据说如果功德圆满,在之后的不久,就可以化身成佛。

第一年,五个徒弟中有三个在回来后的七天里坐化了。当夜,众师兄弟在梦里听的仙乐飘渺,见那三人通体金光灿灿,披着百宝大红袈裟缓缓飞升而去。天亮一看,那三人端正正坐在大雄宝殿如来像前,早没了生气。众人忙拜了又拜,方敢移动尸体,才一碰,就听悉悉索索,三具尸体竟然如泥胎般往下掉渣,然后轰的一声全都化作了尘土。天下有这样的奇事?消息如风一样传开,这是肉身成佛了。试问这世间修道的,有谁不想尽快成仙成佛呢?这脱了凡胎,不是常人,永享天下之乐……于是人们像疯了一般涌向这法华寺。

到了第二年,竟有一百五十人随老僧去了后山。同样的事情发生了,七天后,有十五人坐化。那剩下没有能修成佛的,有唏嘘不已的,有暗生嫉妒的,只有盼来年了。

也有人怀疑,如何这老僧不化身成佛?胆大的直接质疑,老僧只呵呵一笑,转身而去。但见老僧身后及头上金光万道。众人大惊,高呼这是佛爷在世啊,还要谈什么脱了皮囊?

也有人怀疑,如何这老僧不肉身成佛?胆大的直接质疑,老僧只呵呵一笑,转身而去。但见老僧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