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朝的另类史-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姑娘人小心细,冰雪聪明,回家后就向父亲告状,说和尚调戏自己。

方国珍大怒,命人立刻把“贼秃”捆来,准备装入“猪笼”内扔到水中淹死。

见押来的和尚容貌俊俏,吓得浑身乱颤,方国珍又笑又气,仿效其口吻,也作词一首:“江南竹,巧匠结成笼。好与吾师藏法体,碧波深处伴蛟龙。方知色是空。”老方本来大字不识的一个粗人,此时倒很有幽默。

临死之际,竺月华这个年轻和尚还算镇定,表示说:“死即死耳,容我再作词一首。”方国珍答应。

竺和尚吟道:“江南月,如鉴亦如钩。如鉴不临红粉面,如钩不上画帘头。空自惹肠愁。”

见年轻俏和尚以自己名字入词,“自我批评”自我贬损一番,方国珍转怒为喜,笑言:“这次就放掉这你个小和尚!”

由此事可以见出,方国珍的确不是一般的憨人粗汉。

在发兵攻打方国珍时,1367年冬,朱元璋派中书平章胡廷美为征南将军,会同江西行省左丞何文辉,前去福建平灭陈友定。不久,又令汤和、廖永忠由海道进攻福州。

元朝这位大将陈友定,与陈友谅没有亲戚关系。

陈友定,字安国,福建福清人,小商贩出身,在明溪驿任驿卒。由于善谈兵事,为元朝汀州地方官蔡某赏识,授为黄土寨巡检,以讨山贼起家。元末大乱,英雄莫问出处,陈友定几年内就当了清流县令。至正十九年(1359年),陈友谅部将攻汀州,被陈友定击退,元朝政府让他为福建行省参政。

与陈友谅打了三年,福建大部皆归陈友定所有,元朝的福建行省平章政事燕只不花徒拥虚名而已,陈友定才是真正行省的一把手。到了至正二十四年,大都方面诸道隔绝,只有陈友定每年向大都朝廷运输贡物,由于绕取海道,十次运物只有三四次能送到,很有一番忠心赤诚。

至正二十五年,陈友谅受元廷之命,进攻过朱元璋的地盘处州(浙江苏省水),但没得到便宜,匆忙撤军。

陈友定虽拥八闽之地,但各地守将心意不一,多有向朱元璋归降者,诸城相继被攻下,福州也被汤和所攻陷。

陈友定无奈,只得拥兵死守延平(南平)。不久,漳州、泉州、建宁(建瓯)皆落入明军之手。

汤和、廖永忠先礼后兵,攻延平前派出使节去招降陈友定。陈友定杀掉来使,他与诸将歃血为盟,发誓忠于元朝。但陈友定毕竟不是大军事家,总以为明军千里远道而来,诫使诸军毋出战,想待明军气泄兵疲时再出城攻杀。

长期固守愁城,将吏多怨。诸将被围急了,缺衣少吃,想冲出拼死一搏,也为陈友定所阻。在这种情势下,城内将士多有出城投降者,陈友定因疑心,又枉杀一员能战大将,致使众心解体。

受围十日后,延平城内有炮声响。明军误以为是城中降将内应,鼓嗓登城,歪打正着,很快就攻克延平坚城。

陈友定知大事已去,对左右从官讲,“公等善自为计,我为元朝死耳!”他独坐省堂,按剑仰药自杀。

明军来得快,灌水压腹,为陈友定排毒,把活人押送建康。

朱元璋起先对陈友定很敬重,诘问道:“元朝已亡,你为谁守城?”

陈友定虽遍身绳索,仍勃勃不屈,直斥道:“无须多言,除杀掉我以外,你又能干什么!”

老朱大怒,立命人杀陈友定及其儿子于闹市。

陈友定虽败亡,但对元朝忠心不贰,始终如一,父子骈首,慷慨赴死,不失为乱世大丈夫!

相较方国珍和福建的陈友定,朱元璋平定两广就顺利得多。洪武元年(1368年)三月,朱元璋命廖永忠、朱亮祖二人从海道取广东,又命湖广行省的杨璟带兵进取广西。结果,廖永忠水师甫到潮阳,就已经接到元朝广东行省左丞何真的降表。

何真东莞人,本为淡水盐场小管事。元末乱起,他结民自保城池,一步一步被元朝加官。此人很知“天命”,知道胳膊扭不过大腿,递降表后,亲自去惠州迎接廖永忠,就被马上安排入京见驾。

朱元璋大喜,赐宴,特赠白金千两,立授何真为江西行省参知政事,并誉为“识时达变”的天下豪杰。

何真降明,乱世自保而已,此人受元朝恩惠不多,投降又保全不少生民性命,无可厚非。

广西方面,明兵不是很顺利,围攻永州时死了不少军士。梧州方面还好,元朝当地的“达鲁花赤”,拜住(蒙古人好多叫这名字)率官吏父老迎降,藤州、容州相继而下。

明军最难打的当属靖江(桂林),元朝广西行省平章政事也儿吉尼死守死斗,最终因城内将领叛降明军,靖江得陷。也儿吉尼逃跑未成,被擒送建康处死,成为为数不多的为元朝殉国的蒙古人。

至此,两广归于大明版图。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派大将汤和与傅友德分头从湖北和陕西进兵,准备全取四川。

四川当时还存有一个地方政权,国号“大夏”,乃昔日徐寿辉手下大将明玉珍所建。

明玉珍在至正十七年受命外出抢粮,溯江而上,一下子就攻取了重庆、成都以及今天的贵州一部分,当上了“天完”政权的“陇蜀行省右丞”。至正二十年,听说陈友谅杀掉徐寿辉,明玉珍非常气愤,断绝与老陈的来往,并于至正二十二年春在重庆称帝,建元天统。此人虽无远略,但本性节俭,颇好读书,折节下士,在四川“国”内开进士科,定赋税,以十分取一,可称是难得的宽明廉厚之主。其间,他与朱元璋也信使往来,颇为友好。老朱当时敌人多,卑辞下意,自比孙权,以明玉珍比刘备,双方很是亲热。

明玉珍人好,命不好,为“皇”五年即病死,时年仅三十六岁,当时是元至正二十六年春天的事情。

明玉珍死后,其子明升嗣位,年方十岁,诸大臣皆粗暴无礼,互相争权夺势,不肯相下。由此,大夏开始走下坡路。

朱元璋建明后,明升派使臣来贺。转年,朱皇帝怪明升“不懂事”,没有主动“归命”,就派人去诏谕。明升不从(此人还小,主要是左右大臣及其母后彭后不从)。

如此,朱元璋下命诸将进攻。

蜀地虽险,也抵不住大明的虎狼之师。明将傅友德走当年邓艾袭蜀的老路,一路攻克江油、绵州(绵州)、江州(广汉)。汤和走水路,直落夔州,逼近重庆。

明升大惧,有大臣劝逃往成都,明玉珍老婆彭氏泣言道:“成都即使可以到,不过是迁延旦夕之命罢了。大军所过,势如破竹,不如早早投降以全活士民性命。”

于是,明升“面缚、衔璧、舆榇”,向明军投降。

朱元璋在建康见明升,怜其幼弱,没有依照孟昶降宋故事让他行“伏地上表得罪”之礼,授其为归义侯,赐第京师。

转年,为长久安定之计,明太祖把明升与陈友谅之子陈理一起送往高丽施行高级别的软禁。小伙子吃惯了四川泡菜,这回要换口味吃高丽泡菜了。

有人见此可能问,高丽王数代一直不都是大元朝的驸马爷吗,怎么现在又听明朝使唤呢?

当过元朝的驸马确实不假。但明朝初建,高丽国王当时是王颛,他马上贡方物,进贺表,并上书请封。“事大”主义,是高丽能避免中原王朝打击灭亡的铁定规则。高丽王交回元朝所赐金印,敬用明朝新赐印章,贡献数至,孝敬恭谨。朱元璋见高丽贡使频来,挺不忍心,加之这些棒子们乘船来贡,每年都淹死不少人,就下诏:“高丽贡献繁数,困敝其民,宜遵古诸侯之礼,三年一聘。”

洪武六年,高丽内政有变,国王王颛被权臣李仁人所弑。王颛无子,以宠臣辛肫之子王禑为义子,李仁人就扶这个傀儡王禑为国王。自那时开始,明朝与高丽的关系陷入僵局,但高丽政府一直死乞白赖巴结大明,又贡马又贡金,明朝却而不受。到了洪武二十一年,高丽王王禑上表称铁岭之地实属高丽旧地,乞求朱皇帝赏还与他。老朱断然回绝,坚称高丽一直以鸭绿江为界,警告对方不要再生诈挑事。这一点,老朱深明民族大义。

高丽王向明朝上表的当月,国中有事,他因怒杀大将李成桂之子。李成桂率兵反攻都城,软禁了王禑,推立其子王昌为王。不久,废王昌,立另外一个宗室王瑶。由于王瑶确属王氏高丽王族血系之亲,朱元璋遣使表示承认他的地位。

洪武二十四年十二月,王瑶派儿子王姡Ю唇ǹ党兀峁鯅'未归,李成桂踢掉王瑶,自立为王。至此,高丽王氏自中国五代以来传国数百年,终于寿终正寝。

李成桂当了国王心中极不踏实,很怕大明派兵来攻,就上表“哀陈”自己迫不得已被众人推为国王,希望皇帝“原谅”。朱元璋认为高丽僻处东隅,也懒得生事,命礼部移谕道:“果能顺天道,合人心,不启边衅,使命往来,实尔国之福,朕又何诛!”

这样,明朝算是承认了李氏高丽,李成桂这才大咽一口气踏实下来。

洪武二十五年,李成桂遣使来求更改国号,朱皇帝下诏,依据古义,仍称“朝鲜”。所以,从那时开始,明朝和朝鲜关系一直非常亲密,并曾在它即将被倭人攻亡时伸手相援。

至此,朱元璋只剩下云南一地未破。

云南之地,乃忽必烈之子忽哥的后代袭封,一直称“梁王”,当时的梁王是巴匝剌瓦尔密。洪武六年,朱元璋派王伟为诏使到云南,前去召降。王伟很擅说辞,在大殿上历陈天意人事,侃侃而言,使得梁王手下相顾骇服,颇有降意,礼敬之余好吃好喝厚待王伟。

不久,北元太子在沙漠自立,派使臣脱脱(蒙古人好多叫这个名字)从西藏入云南征粮,策划联兵以拒明师。脱脱打听到梁王有降意,便逼迫他杀掉明使以表对元朝的忠心。梁王犹豫,下不了手,就派人把王伟藏于民间。

脱脱闻知后,讥诮梁王说:“国家颠覆不能救,却欲附他人!”言毕,跃马驰去。梁王不得已,只得把王伟交出与脱脱相见。

王伟虽为文士,铁骨铮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