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杨家将九代英雄传-第1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杜金娥骑着马,缓步而行,为什么走这么慢,舍不得这孩子。她回头看了看那片芦苇地,一阵轻风吹垃,芦苇飒飒作响,起伏如浪……杜金娥心想,一个初生的幼儿,包好了放在那芦苇丛中,如果没有人把他拣走,这不得活活饿死吗!想到这杜金娥好象看到耶孩子孤零零地躺在苇塘里在使劲哭叫!周围又没人管,多可怜哪!我心太狠啦!我不应该把孩子扔在这里,世上哪有这样的母亲,干脆,我把孩子包在甲胄之内,闯营进去,见了太君,就以实相告,这是他杨家之后,太君不会不认,叩使太君不认,日后见了七郎,他也得相认啊!对,我得带着这个孩子。毕竟是慈母之心,杜金娥催马又回来了。二番进到苇塘,找到放孩子的那地方一看,孩子没啦!

遍寻不见,刚才被折铺倒了的芦苇还依然如故,杜金娥心想,这一定是叫人给拣去啦!要不就是被狼给叼去啦,杜金娥不由得泪流满面,呜咽抽泣了半晌,最后自己平定了一下情绪,罢了,凭老天爷安排吧!杜金娥这才摧马来到辽营之外。她二话没说,抡刀闯进辽营,她边走迎喊:  “辽军听着,你们的韩延通在后边把腿摔伤快去迎接……”杜金娥一喊.辽军心想,怪不得刚才韩延通的马回来啦,敢情他摔了,快接去吧!很多辽军往营外奔跑,去接主帅。另一些辽军也不敢拦挡杜金娥,因为刚才韩延通有令,不准伤害她,干脆别惹她。杜金娥就这样,没费多大劲又闯过来了。杜金娥来到平城北门外,这时候天已近黄昏了,向城上高喊:“让兵卒报与佘太君,就说杜金娥求见。”

兵卒一报,太君上城观瞧,果然是刚才那位自称七儿媳的杜金娥回来了,没等太君说话,杜金娥把韩延通的人头在马轿鞍上摘下来,向城上说:“老人家,我杀死了韩延通,现有人头在此,请您观看。”老太君一瞧,果然是韩延通的人头,暗自佩服这位巾帼英雄,于是吩咐军卒落锁抽闩,大开城门,放她进城,太君说:  “让她到帅府后堂见我。”

老太君吩咐已毕,下了城,自己先奔帅府后堂。这边城门军落锁抽闩开放了城门,把杜金娥接到了城里。八姐九妹走过来:“您跟着我到帅府后堂吧!老人家在那等着您呢?”

杜金娥把韩延通的人头,交给了身旁的兵卒,兵卒们按着老太君的命令,把人头挂在了城门之上,这叫悬首示众。杜金娥跟着八姐、九妹来到了临时帅府后堂。到这一看,老太君正在这等候。杜金娥一进来,老太君吩咐两旁人役退下。



老太君把杜金蛾找到这来,有她自己的用意,老杨家世代簪缨,不能说随随便便的就收了个儿媳妇,得把这儿媳妇的来历问明白了。再者说,杨七郎已死,这个事情杜金娥还不知道呢,也需要告诉她。杜金娥哪,一看屋子里边的人都没了,就剩老太君自个了,她心里头就象揣着个小兔子一样,蹦蹦直跳……面前是自己的婆婆,老年间媳妇见公婆都是提心吊胆的,生怕什幺地方有不周之处,让公婆训斥,何况面前这个婆婆,又不是一般的婆婆所能比的。杜金娥一看这个老太太,发似银丝,面色红润,端庄稳重,气度不凡。坐在那里不用生气让人瞧着就肃然起敬。杜金娥在老太君面前,双膝跪倒:“老人家,儿媳妇杜金娥给您见礼。”

老太君把她搀扶起来,让她在旁边椅于上坐下,太君说:“金娥呀,你自称是我的儿媳,能不能说一说,你和我七儿是怎么相识的。”

杜金娥听到这里脸一红,心想:这个事非说不可,不说老太君不能明白。说吧!她就把自己家的身世,以及杨七郎怎么到她家去避雨,她母亲怎么给她们提亲,从头至尾说了一遍。这里边有一个地方她没说明白,什么地方呢,就是她和杨七郎作了一夜的夫妻。那年头妇女都封建哪,这个事说出来觉着羞口,更重要的一点是古代男女成亲讲究明媒正娶,她这个晚上避雨就住那了,提了亲就入洞房,这在那年头也是比较少见的,当然这都怨杜金娥的母亲杜老太太,可是现在老太太已经死了,谁也不能够给她作这个解释了,杜金娥觉得这个事有点不光彩,如果在苇塘里生的那孩子抱回来,也就得实说,如今孩子也没了,也就无需再说了,所以她就没提,只说自己是跟杨七郎订了亲了,但是没成亲。杜金娥把整个过程说完之后,从贴身衣服的兜里拿出一个绣花荷包,荷包里头拿出来半截金簪,簪子上残留着四个字:“德昭嗣顺”,这就是当初杨七郎给他的订亲礼物,杜金娥手捧金簪递到了老太君跟前:  “老人家,这就是七将军给我的信物。”

老太君接过这金簪一看,果然是她七儿的金簪。太君一看这个儿媳妇是真的了,上上下下把杜金娥又仔细的看了看,多好的一个姑娘啊!可惜命太苦了,她怎么能知道我的这个虎儿子已经不在人世了。太君说。“金娥呀,七郎那天在你家避雨,住在你家了吗?”  金娥说:“住在了我家。”

“你们家住得开吗?”

杜金娥一听,脸忽的下子红了,心想这老太太,怎么单哪壶漏提哪壶昵,问话专揭短。杜金娥说:  “七将军在我们东屋居住,我与母亲在西屋居住,住的开。”

太君说:“如此说来,你们是订亲未成亲。”

杜金娥说:  “老人家,您老问这个干什么?”

老太君说:  “我问这个话的意思,就是想要告诉你,我儿延嗣他已经不在人世了。”

杜金娥听到这里,真好似高楼失脚,悬崖栽身,头脑轰然一声,犹如雷鸣,痴呆呆坐在那里,半响无言……

金娥心想,人言黄连味苦,我命苦于黄连,死了母亲,丢了儿子,如今又没了丈夫……这是无情打击层层至,坎坷人生步步难哪!想到这,眼泪涮涮的流下来了,老太君眼泪也下来了:  “金娥呀,我儿被奸贼潘仁美所害,绑在百尺杆头乱箭穿身,含冤而亡,……你们俩呀,这是一对辈姻缘。既然你们俩订亲未成亲,这也到好哇,”老太太一回身,从桌子上拿过一个黄布包襄;“这是五百两银子,你拿回家击,买房冶地,自立门户,别门另嫁吧!”

杜金娥听到这里,扑通跪倒地下说:  “婆母,我既与七将军订亲,活是杨家人,死是杨家鬼,决不再嫁。”

老太君说:“金娥呀,你节烈冰霜,老身我已经知道了,你不愧是名将之后,更对得起我死去的七儿,可有一样啊,我们老杨家寡妇啦多的了,你就不要再来了。”

杜金娥说:“婆婆,既然如此……”呛啷,她把宝剑拉出来了,往脖子上一横:“我就死在您的面前。”


第二十二回 破重围孟良火烧辽军营 战敌将焦赞受难林中寺
老太君急忙伸手把杜金娥拉住:  “金娥呀,你怎么能自寻短见哪!”

杜金娥说:“老人家,您不让我到天波杨府来,我便去追寻杨七将军。”

太君说:  “孩子,并非我不收留你,我是怕耽误了你的青春年华呀!既然你如此坚贞,我就留你在杨门。”

杜金娥听到这里,又重新给婆婆见礼,从此老杨家又多了个寡妇——七太太。您可记着,由于杜金娥一时羞口难张,没说和七郎成亲的事,这在后文书里却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太君把金娥收下了,这个时侯天色已近傍晚,老太君在城里作好突围准备,边关众将,加上众位寡妇太太,刀马备齐,弓箭带好,只等三更天一到,四面突围。

杨延昭那里比城里还要忙,因为杨延昭率领的是援军哪,要打破辽邦的包围,主要得靠援军的力量。杨延昭把令箭拿在手中,说道;“岳胜听令。”

花刀手岳胜岳景龙,在帐下一站:“未将在。”

“本帅给你一支大令,命你带领两万人马,绕路北门,三更天,信炮为号,攻营而入。”

“得令。”岳胜接令在手,走了。

“高君宝听令。”

“在!”

“给你一支大令.带领二万人马,绕路东门,等到二更准备攻营。”

“遵令。”

“焦赞听令,给你二万人马,绕路西门,等侯三更攻营,余者众将,跟随本帅,攻打南门。”

延昭把众将派完,孟良在旁边说话了:  “我说元帅,四门您都派出去了,看给我安排个什么活呀?”

延昭说:“孟良,你闯营报信,两出两进,已经够劳累的了,这次攻城你就歇息吧。”

孟良说:“元帅,别这样,咱上这千什么来了,不是为杀敌立功吗,要让我上这来歇着,还不如在八岔山上不下来呢。”

杨延昭说:“孟良啊,有一个差事怕你承担不起呀。”

孟良说:  “元帅您尽管说话,我上山能打虎,下海敢擒龙,不管什么样的差事我都能干的了。”

延昭说:“好!本帅命你,代领五千人马,做四路接应使可能胜任?”

孟良说:“这四路接应使是怎么回事?”

延昭说,  “今天晚上,信炮一响,平城四面一起进攻,你带领着队伍在外围巡视.什么地方薄弱,你上什么地方接应,也就是四路后备队。”

孟良说:“我这是围城转,一块活补丁,有窟窿就堵。”

延昭说:“你是块好钢,哪里急需要哪里用。”

  孟良说,“好咧,末将遵令了。”

孟良接令在手,往外一走,焦赞过来了:“二哥呀,你这四路接应使,可真不善乎,今晚你可得好好的接应接应我。”

孟良说;“兄弟,要转到你那就接应,转不到你那,你就自己掂对着办吧!”

几路人马领令之后,全都出发了。这是10万人马,兵分四路,行军又得隐蔽,不让韩昌他们知道,夜无灯火,马摘鸾铃,在静悄悄的夜色之中,十万人马的包围圈已经形成了。等到三更天,只昕在南门外一声信炮响亮,平城四面,杀声顿起,灯球火把,亮子松油,人流滚动,刀光闪烁……这阵平城城里,四城门已打开,边关众将和寡妇太太们分四路也都杀出来了。

杨延昭领着队伍,杀进了韩昌的大营,这真是兵对兵,将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