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杨家将九代英雄传-第2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照准,赏白银一千两,听其自便!”

庞悦心想:你皇上心可真狠!老狄家都死光了,狄凤为国征杀,立了那么大的功劳,就值一千两银子呀!嘿嘿,跟你干真没劲!又想起昨天晚上,为了娶狄凤的事,跟老爹吵了多半宿,老爹还是坚决反对。得了,连皇上带老爹,我不当你这正二品,也不当庞家孝子,咱们散伙吧!庞悦决心下定,收拾了自己的财物,挂封了二品大印,带着狄凤,隐遁山林。二人再没出世,谁也不知他们的下落。寇成、崔九成请镇京大元帅杨文广派出四十名“侦察兵”,在全国各地寻找了四十年,也不见二人踪影。万般无奈,三兄弟才算死了这条心。当他们到了耄耄之年,提起庞悦、狄凤时,还老泪纵横!

传说:在老远老远的大深山里,有一个部落姓“庆”,谁也不认识这个字。太平军翼王石达开兵败大西南,部落酋长牵羊担酒,说这字念“yīn”(隐);乃北宋大监军庞悦所造。用了“庞”字左首,“狄”字右首,男左女右“庆”(隐)姓埋名,这个部落大概就是庞悦、狄凤的后人了。这事真假虚实,与本书无关。专家若有兴趣,可去考证!

这正是:

三军征南,

高歌奏凯旋。

一代英雄出少年,

名标五凤楼前!

为国收复疆界,

曾是轰轰烈烈。

待到遍擂茱英,

少了狄凤庞悦!

调寄《清平乐》

一部《杨文广征南》到此结束。

更多精彩好书,更多原创手机电子书,请登陆……。。

杨家将九代英雄传之6:《杨怀玉征西》
作者:黄秉刚


第一回 扩土争雄西夏国犯境 巧施诓骗孟通江调兵

大宋国朝五帝英宗治平二年,西夏国再次兴兵犯境。这西夏自打立国以来就憋着劲儿要抢大宋的地盘儿,今儿攻延安,明儿打太原,后天又跑五台山上骚扰去了,成为宋朝西部边境的大患。当年狄青挂帅统领重兵进行过一次大规模反击,也多亏了军中主力杨家将拚死力战,才压下了西夏的气焰。大宋皇帝趁机笼络,明明打了胜仗,他硬愿意赔小心装孙子,又赐姓又封爵,当然还得搭上数不尽的金银粟帛,哄着西夏军退出中土。狄青功大封王,又娶了文武双全如花似玉的西夏双阳公主为夫人,边境倒也着实安静了一阵子。可惜好景不长,而今又出漏子了。

这回西夏侵宋,和老狄家有勾连。先是杨金花争帅印,挫败狄龙、狄虎,尽管狄青大度能容,以国事为重,但在小一辈当中,狄杨两家的梁子总算是结下了,以致征南途中时有磨擦。又逢西夏国主元昊诞辰,宋仁宗恼其又在操练军马图谋扰边,不仅不派使臣,连个贺寿诏书都不给。双阳公主觉着卷了娘家面子,也没跟挂帅征南的狄青打个招呼,好在那时候出国不用护照,她撅着嘴跑到西夏给哥哥过生日去了。仁宗闻知大怒,给狄青降旨问罪,狄青又护老婆,上本辩解,说什么宋夏失和,这是国事;双阳赴夏,那叫家事。宋不贺元昊诞辰,当然有理;双阳公主去给哥哥拜寿,那也应该。他这么一硬挣,把皇上胡子都气歪了,好啊,狄青你当了平西王,又仗着你是南清宫狄娘娘的内侄,跟我这皇上也敢硬顶硬干了。照这么发展下去,紧跟着你不就要谋朝造反了吗?当皇上的大都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不合我的心意你就是弥天大罪,他哪有工夫审情度理?道寡称孤,他就是要一意孤行。仁宗当即给二路元帅穆桂英一下了一道密旨,命她相机杀掉狄青回奏。穆桂英知道皇上的脾气,不教抗旨又不忍杀狄青。其时,狄龙、狄虎俱都亡于军中,穆元帅对这位功高爵显、子死军前、妻投外国的平西王实在下不了手。她把狄青请到僻静所在,给他看了圣旨,劝他隐道山林暂避一时,等皇上气儿消了再作道理。狄青临行,穆桂英又从军响中取五百两黄金相赠,冒着挪用大桩公款的罪名,可算是太够意思了。可是,远在西夏的双阳公主却把这当作了杀夫之仇,还有两个儿子的死,也都得算在这一本帐上。所以,双阳公主恨大宋朝,恨赵皇帝,也恨老杨家。三年前,元昊亡故,太子李谅祚登墓,娘家侄儿同情他们家的姑奶奶,更加仇视大宋。头年,有位云游僧从五台山来西夏,拜见双阳公主,呈上杨五郎的一封信,说是他收养了狄龙遗孤,保留了狄门一条根苗,又称狄王冤狱虽然宋主理亏,但也算事出有因,请双阳公主以边界内外生民为重,化解宋夏两国的兵刀争战,请她回归汴京祖孙团聚,再行光大狄家门循。双阳公主这老太太,自小就凿死铆子一条道跑到黑,看事情先入为主,她哪肯信五郎信中之言,你个八九十岁的老和尚,上哪儿找我孙子去?我孙子真到了你手里,也叫你教唆坏了,你怕我找你们老杨家报仇,编这么一篇瞎话儿向我买好,骗鬼去吧!宋夏两国的刀兵化解不开,咱们狄杨两家的血海深仇也化解不开,咱们不光这辈子没完,下辈子也完不了!她蹿弄娘家侄儿李谅祚,也就是西夏的二帝毅宗出兵。毅宗休养生息数年,已经兵精粮足,也早想侵宋,报不报狄家之仇是小事,他是想扩土争雄实现野心。当时镇守边关驻扎环州的又是杨文广,于是西夏以替狄家报灭门之仇为借口,纠合西凉、黑水、啅罗三个附庸小国,自称四国联军雄师百万,大举东侵。

驻环州守西陲的杨文广兵力不足。诸多战将随穆元帅征南唐,至今留在军中,返回的独行虎孟通江、卧街虎焦通海又没有多大辣气,能征惯战力猛刀沉的二夫人曾凤英,又跑磨盘山看她哥哥去了,在西夏大军如潮攻势之下,只好弃环州退守庆州,西夏联军腚后跟,又将庆州团团围住。杨文广实在没咒念了,才依夫人吴金定之言,派人去南唐向母亲穆桂英求救。

派谁去呢?孟通江搭话了:

“当然得派我去。除了我,还有谁能突重围闯连营千里求援啊?”

焦通海不干了:“你那两下子,往后稍稍吧,论武把操你比我差多了。”

“光动武把操行吗?敌兵百万,你浑身是铁能捻多少钉?动武的,也得动文的,得靠嘴皮子诓哄他们,得靠眼泪篙子软化他们,你那嘴唇厚的跟棉裤腰似的,你那眼泪比金豆还金贵,你舅舅死的时候都一滴不滴,你能行呜?”

“那……论动心计诓骗人,那也轮不到你,还有老爷子呼延明呢!老爷子比你大三十多岁,不是说人老奸,马老滑,免子老了鹰难拿吗?”

这都哪儿跟哪啊!

呼延明气了个黑脸上加漆:“得了,得了,我没有孟通江那么多歪心眼儿,让他去吧!”

文广说:“卧底细作报道,守东门的啅罗国大太子鄂厉龙志大才疏,武功平平又刚愎自用,常跟主帅钢门裂较劲儿,看来有隙可乘。”

孟通江一摆手:“好,咱就走东门!”

焦通海拉住他衣襟,道:“我送你一程。我帮你打散敌军,保你闯出连营。”

孟通江拽出衣襟,说:“你歇着吧!别忘了我叫独行虎,千里独行,用不着你护送。”

当下,文广给母亲写好求援书信,又给朝廷写了告急文书,让他到南唐后请守军转递。

孟通江说:“我出去,你们赶紧关城门,不用送不必瞅,本大将自有闯营之法。”

话说老孟出了东门,坐下光板儿没毛半截尾巴的老骗马,手持光杆儿没缨大锥子一般的秃缨枪,来在敌营,挂枪下马,双手一背,冲西夏兵卒嚷道:

“过来!过来个心慈手软的,把我绑上。别绑太紧了,勒断了骨头一百天也长不好!”

西夏军看这位的人马刀枪,有些不怠见。孟通江还急了:

“绑上,绑上!是我自动伏绑,不介你们可造不过我。我送上门来,你们带搭不理,这么对待主顾,买卖还不赔黄了。”

一个西夏军头目过来说:“你疯疯颠颠,舞舞扎扎,倒底想干什么?”

“我想见你们大太子鄂厉龙殿下。”

“太子爷哪是想见就见的,你这分明是来找死尸”

“大太子舍不得让我死。我有重要军情回禀。你们这帮小子谁敢给我来个三长两短,拿老婆小姨儿外搭亲生女儿来顶缸,鄂厉龙也不会干的!”

西夏兵看他溜光发滑满嘴跑舌头,说得神乎其神,还真摸不清这位什么路数,剪他二背草草捆绑,带到大帐之外。鄂厉龙听票立刻传见。

孟通江进帐,大咧咧一站,还是那句话:

“我有重要军情回禀。”

鄂厉龙一看,这位惨点儿:锁子甲上锈,素罗袍净垢,皮战裙打皱,吊脚裤精瘦,顶上盔头挕畳‘瘪瘪,足下战靴前后张嘴儿,大耳朵小眼睛小鼻子大嘴岔儿,穿的要多寒酸有多寒酸,长的要多难看有多难看。

鄂厉龙一撇嘴:“那一丑鬼,有何军情速速讲来!”

“没这么称呼的!丑不丑反正你长什么我长什么,哪块儿也不缺零碎儿。你问军情,我报军情,可我不能绑着回话。”

“给他松绑。”

小校过来去了绑绳。孟通江还有磕儿唠:

“去了绑绳还算罢了,可我不能站着说话。”

“看座,上茶,端点心。累不着渴不着饿不着,你有话就讲,有屁就放吧!”

孟通江看鄂厉龙要翻脸,忙说:

“别急别急,请太子静坐压言,待我慢慢道来—”

若再配个弹弦儿的,孟通江就要唱“陶真”了。鄂厉龙怒道。

“快讲正经事,再耍贫嘴,我把你敲牙割舌!”

“别介别介。我知道你是啅罗太子,你知道我是谁吗?也不问问我的尊姓大名,还得我自报家门。当年老元帅杨延昭镇守三关,部下有两员特号大将,我就是大将孟良—”

“什么!”

“他的重孙子。我乃独行虎孟通江是也。小五虎你知道吧?我是小五虎里压四虎独占鳌头盖了帽儿的大英难。你知道我告诉你什么军情吗?”

“快讲!”

“明告诉你吧,庆州守不住了。城里缺少粮草人饥马饿,再加上时疫流行,军中闹起腿肚子转筋的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