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不朽的光荣--第二次中日战争史-第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麻烦最大,贡献最小的战区。

'8' 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开罗会议之前一直站在支持中国的立场,但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却非常乐意配合丘吉尔来暗中打击中国,从马歇尔重用史迪威出任蒋介石的参谋长,即可见马氏对中国的成见与阴谋了。在二次大战期间,马歇尔的权利可以说到达权倾一时的地步。

'9' 毕塞尔曾是史迪威的左右手(空军顾问),负责全力压制陈纳德。

'10'盟国出卖中国的最大保障,却竟然是中国军民不屈不挠的抗日决心、说到就做到的无畏牺牲,以及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尽全力配合盟国一切战略决定。

'11'蒋介石全面反攻缅甸作战计划,原是在开罗会议中,得到盟国正式的批准,最后竟然就被一纸电报所取消了。盟国对中国的态度简直不可理喻,这个没有被批准的作战计划必须加以执行,而经过规划与批准的作战计划却被取消。

'12'这两个计划事实上差别太大,但罗斯福已被马歇尔完全搅昏了,忘记了其实是他自己失信于蒋介石与中国。

'13'如果丢掉了中国战区,盟国在亚洲及太平洋几乎是无立足之地,美军至少要加好几倍的军力才有可能反攻,盟军有没有控制缅甸都变成毫无意义的问题了。

'14'其实难道中国军队就不想报仇吗?对抗日本侵略者的战争,乃关系千百万生灵安危,以及正义自由对抗强权暴力的殊死拼斗,岂有置个人的特殊境遇需要于全盘计划之上的道理?

'15'难怪有人形容史迪威是个“最优秀的四星上将步兵营营长”(“the best goddam four…star battalion mander“),虽然有些刻薄,不过倒很传神。

'16'请参看第三十三章开罗会议中有关中国对战后亚洲民族国家奠定了发展方向的贡献。

第三十一章、中国战区与史迪威事件
中国抗日战争的光荣胜利,最后会演变成为一个悲剧,“史迪威事件”具有历史性的关键影响。日皇裕仁实在应该颁发一枚“大和”奖章给史迪威,表彰他在中国战区进行的全面分化,使得日军能在最后的决战中,展现锐不可当的攻势。而没有能够及时撤换史迪威,更是成为蒋介石在整个抗日战争中,一个最为严重的错误决定。

在同盟国与中国并肩抗日的战争历史中,也许最大的错误,就是成立中国战区,并由美军的史迪威(Joseph Stilwell)将军出任第一任战区参谋长。基本上,中国战区一直无法参与盟国决定战略的重要会议,也被拒在制定后勤分配优先顺序的军火分配委员会(Munitions Assignments Board)之门外;更加上史迪威与蒋介石完全的对立与冲突,不但在中国战区内部形成严重的将帅失和、引爆中国内部派系的斗争,甚至使得中国与盟国之间的关系,进入了全面交恶的困境。

在整个二次世界大战之中,中国战区所有的作战需要,在盟国欧洲优先的决策之下(受英国强烈的影响),总是被排在最后,受到了极不公平的待遇,连答应给中国的援助,还都要被七折八扣的减量供应;中国虽然得到的帮助最少,但是他的军民却以最大牺牲,使得盟国在亚洲、太平洋战场赢同时还要应付来自盟国“歧视性意见”的重大压力、各种挑拨离间的分化手法,闹得战区的内斗愈趋激烈,中国反而失去了原来一致团结抗日的决心与共识,因此战力大受影响。特别是在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Ggorge Marshall)与史迪威故意安排之下,制造出“中国战区麻烦最多,贡献最少”的刻板与错误的印象。最后,这个“麻烦多、贡献少”的中国,也就成为被盟国联手牺牲与出卖的对象,造成中国至今还要为这个历史的扭曲付上代价。为了要隐瞒与掩盖盟国出卖中国的劣迹恶行,在今天世界“主流认知”与一般先入为主的通俗历史观里,中国人在二次世界大战之中的贡献,仍被有意的扭曲与淡化。

而这个历史悲剧的核心,都与史迪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当然在史迪威的背后,藏着斯大林、马歇尔、丘吉尔,与他们想支配历史局势的大谋略。但是假如当时盟国中国战区的参谋长不是史迪威,而是陈纳德或魏德迈,那么中日战争的历史绝对会出现极大的改观,中国在战后也绝对不会遭到如此严重的历史伤害。

31。1 日军在太平洋横扫美、英、荷的部队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七日,日本偷袭美国在珍珠港的太平洋舰队基地,美国于是对日宣战,全球的反法西斯战争,终于凝成一个世界性的盟国结构。

对于中国而言,这才正式结束了对日本长达四年半的孤军奋战。等待国际社会伸出的援手,原是中国整个抗日战争中,死里求生的唯一出路;也是中国“以空间换取时间”的最高战略指导原则所期待之决定性时刻的来临。

但是谁也万万没有想到,这个全球反法西斯、反侵略的盟国阵营,仍然不能摆脱弱肉强食的帝国主义本色,不但在所谓并肩作战的期间,强权玩尽各种牺牲中国,成全自己的手法,对于战后的国际发展,更是完全基于强权的私利的盘算,盟国甚至决定出卖在整个战争中,付出最大、获得支持最少的中国。

在日本刚开始攻掠英、美、荷、法等国在东南亚与西太平洋的殖民地与军事基地时,这些国家全无招架之力,以至于接连惨败。日本南方军在百日之内,就攻克了东南亚与西太平洋所有的战略目标,造成西方盟国内部的震动。

这时西方盟国才深刻了解到,日军作战的能力果然是非同凡响。而国力落后的中国,竟然能够独立抗日四年半的表现,实在是战争史上的奇迹。当时盟国最为担心的就是,如果中国真因为国力完全的耗竭,而停止对日本作战,那么整个亚太战区就会完全改观。德、日两轴心国一旦在中东会师成功,控制了丰富的能源与天然资源,盟国所面临的战争危机将是不敢想象的。

一九四二年年中,日军在攻占南洋与西太平洋的目标之后,想要进一步为轴心国取得全面的胜利,所以日军大本营拟定了规模更大的战略,企图将日军兵分三路:一路向东突进,准备攻占中途岛、进窥夏威夷,将美军的力量阻在东太平洋;另一路准备朝向东南,攻占澳洲,以稳固日军对东南亚战略资源地区的控制;第三路则是向西方攻入缅甸,策动印度来反抗英国,这样同时可以切断中国最后一条国际通路,迫使中国屈服或是求和,然后日军就可以深入中东石油产地与德国会师。

可是日本若要执行这大战略,最大的问题就是所需要的兵力,已经超过了日本国力与军力所能负担的极限。因为在一九四二年,日军的陆军兵力,已由一九三七年的十七个师团,扩增到五十八个师团,兵力虽然扩张了三倍以上,但是日本仍然连最初的”中国事变“都无法解决。一半以上的日军都陷在中国战场之中,这便是日军无法有足够的兵力,进行其全面战略的主要原因。

由于中国不计牺牲的抗日到底,使得日军无法结束中国事变,造成了日本作战资源逐渐面临枯竭(主要是石油与铁),因而促使日本铤而走险、发动太平洋战争。这原来是日本一个高战略风险的选择,如今日军既然在西太平洋获得了空前的胜利,日本应该能够利用盟国无力集结反攻的空档,全力解决中国问题,而不再盲目地扩大战线,以致超过日本国力的负担。但是当时日本的上下已经被轻易而得的太平洋战争胜利所膨胀了;事实上,日本军部已经发现,打中国所耗费的力量,远远超过了击败西方国家所需的总和。

于是日本政府在民气可用的狂热之中,采用了好高骛远的战略计划,好容易取得民意狂热的支持,因此日本继续延伸南方的战线,而逐渐超过了其国力能负担的限度。

31。2 西方为挽救亚洲战局而成立中国战区

日本一直希望能够设法结束中国事变,以便抽出三十个师团(总兵力八十万)以上的部队,来执行轴心国的全面制胜战略,但这正是西方盟国所不敢想象的恶梦。因此支持中国继续抗战,是盟国唯一能够阻止日军席卷攻势的王牌。所以美国总统罗斯福立刻在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十七日,致电蒋介石,在重庆立刻召开盟国的亚洲大陆战略会议,设法拟定共同作战的计划。

虽然当时盟国在东亚的战局,已经出现一面倒的惨败,自顾不暇,并无法提出任何有效的合作与反击的战略,但是这个会议的举行,已经证明中国在亚洲反法西斯战略中的关键地位。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三十日,美国的罗斯福建议,盟国应成立联合作战的战区,以统筹盟国作战的力量与策略,但是斯大林非常技巧的婉拒,因为苏联只要西方国家的援助,但是不要西方盟国的干预。而蒋介石则是非常坦荡地接受罗斯福的建议,成立中国战区,下辖中国、与中南半岛及泰国的对日作战,蒋介石并建议由美国派遣将领,出任中国战区参谋长,以便利中美之间的军事合作。

但是蒋介石万万也没有想到,马歇尔巧妙利用这个参谋长的人选,执行他一心打击、压制中国的策略,从此中国战区的人事安排与战略拟定所造成的风风雨雨,竟然成为中国抗日战争中,最大危机的根源。一个充满明争暗斗,无法团结御敌的中国战区统帅部,严重地削弱了中国抗日的力量,更是让中国在最后关头,差点输掉抗日战争,与亡国的命运几乎是擦身而过。中国战区的问题,最终更成了中国被盟国出卖的直接原因之一。

31。3 史迪威散播的中国战区无望论

纵观自从盟军成立中国战区之后的历史资料,中国战区所面对最为危险的敌人,并非是正面战线的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火+田俊六,也不是侧背战线的日本南方军总司令官寺内寿一,而是美国的陆军参谋长马歇尔,以及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在中国战区成立之后的三年六个月艰苦作战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