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如果这是宋史-第4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起来我感觉还是恐吓的成分大些,该女士是知道方腊藏身地点的,一般的山区原住民能知道这个吗?知道的,能用几个小钱就买通的吗?

肯定是小钱,因为该大兵穷得要命。

这人的胆子也大得要命,知道地点之后,他一个人就摸了进去,根本没想着回去找援兵。在他的心里,这是钱这是官职这是英雄扬名立万的机会!皇上说了,谁能抓到方腊,得“两镇节钺”,相当于军区司令员了。这是和平年代里,没有根基的普通大兵做梦都不敢想的位置,现在只要杀进去,凭自己本身搞定就行,这是一件多么爽利的事。

该大兵继续在深谷之间穿行,一路上他应该要穿越很多的明哨暗卡,这都难不倒他,溜进去好几里山路之后,他终于来到了方腊藏身的洞穴前。

他冲了进去!一个人挺着一杆长枪,冲进不知深浅虚实的强盗窝里,他居然反客为主,一连杀了好几十个人,把方腊活生生地掏了出来。

这是他有生以来做过的最炫目的事,足以让他名扬全国富贵终身,想想看,他已经摇身一变,脱离大兵的身份,是国家的军方高官了。但紧跟着最郁闷最倒霉的事就来了,他把方腊抓了出去,没走多远就遇到了顶头上司辛兴宗,辛兴宗二话没说,指挥手下的兵一拥而上,抢了方腊就走。

官方认定,抓获方腊的人是辛兴宗——————

那位神勇的大兵先生站在山里呆呆地出神。这就是现实,这就是赤裸裸的争名夺利。他有什么好说的,哪怕他叫韩世忠,也无济于事。

每一个白手起家的大人物,在刚起步时都有一本辛酸的血泪史,在这时,岳飞得去种田当保安,韩世忠被白白抢走了功劳。从这一刻起,他真正明白了这个世界的真相,太丑恶了,太卑鄙了!但可贵的是,韩世忠却没被现实击倒。

他只是长了心眼,以后小心些,并没有随波逐流,变得跟这个世道一样的厚黑无耻。

方腊起义失败了,他被押到开封砍头。关于这次起义,还有两点要说的。第一,一直存在一种论调,说方腊的起义是自私的,为了他个人的名利而已,并不是什么受苦受难没法活才反抗。

理由是他家里有漆园,远没到吃穿无着被迫选择的程度。

我想这实在是无稽之谈,谁规定的只有最低层最受压迫的人才能代表正义?以这个理论,新中国的创立者们绝大多数都流学海外,很多人家境小康,难道他们不能代表无产阶级吗?

活见鬼。

第二,宋史里说到方腊起义,最后一句是“方腊作乱,破六州五十二县,杀平民二百万。所掠妇女,自贼洞中逃出,裸体吊死在树林里,百余里之内相望不绝。”

太邪恶了,太卑劣了,太恶心了。

注意,我说的不是方腊。方腊起义的确杀了很多人,这一点相信让方腊自己说,他也不会否认。但是关于妇女的事,就太无耻了一些。第一,他到底抢了多少女人,吊死之后能变成绵延100多里,也就是50公里多长的风景线?他就算把那六州五十二县的女人都抢光了带回来,能达到这个数字不?第二,那是100多里长啊,相信那些受苦受难的妇女们是真的逃出来了。

请问,受罪的时候不死,逃出来了反而上吊,这是啥心理呢?并且最远的都逃出去100里路了,才想到死,她不会是恐龙吧,反射神经超长,一个念头星期一产生,到周末了才下达到肢体上!

100里路,要走多少天才能走远?

100里路……青溪县到底多大,青溪县的山到底多大?

童贯很荣耀地回到开封城,他想歇两天了,可是他突然发现,一个更大的战场等着他。在这个战场上,危险真正的笼罩了他,就算再多100万的军队,也没法替他挡灾。

皇帝和首相一起恶搞他。

仗打赢了,方腊就在开封城里被砍头,这让赵佶很舒爽,嗯,反抗我的都去死!可是生活呢,他的日子里不能少了奇异的石头、艳丽的花朵,它们必须每天换着花样的出现,不然他会无聊寂寞。

这个想法和王黼不谋而合,王黼是花石纲的总纲头,是他比皇帝还要优越的生活的来源保证,他比谁都盼着让花石纲立即恢复。

可是童贯反对。

说来童贯也算是六贼中的一个异类。他和所有的权二代、富二代都不一样,也和蔡京不一样。蔡京是看破世事惊破胆,宁愿毁却百年身。他从最厚黑的政治漩涡里爬出来,为了生存改了初衷,变成了一个宁负天下人,不负好前程的坏人。他的本质是胆小鬼,他怕凄凉落魄的日子。

所以他成功之后,总是缩在富贵的天地里,绝不再去见人间的饥苦。

童贯不行,他要带兵,要去打仗,他的生命里无时无刻不出现着尸横遍野,饿蜉满地的惨状,人间的地狱他见得太多了。他终究不是杀人魔王,没法做到毫不动心。

比如这时,他长叹了一声,说——东南人家的饭锅还没支稳,就又想干这种事了?

说这话时,他很是失望,赵佶和王黼更是难堪,他们都是聪明人,非常清楚童贯这是在骂他们,浅薄的小儿,伤疤才好就忘了疼,还搞花石纲,不怕再次激起江南起义吗?

面对难堪,赵佶忍了,童贯劳苦功高,刚刚立了大功,不能驳他面子。但是王黼怒了,老东西,你晕头了吧,俺们是坏人耶,你见过坏人堆里也尊师重道吗?

搞他,趁这机会踢开这块绊脚石,越过宋朝恶人榜的前两名。

王黼拿了一张纸去见赵佶,上面写着童贯在江南发布的那道诏书。罪己诏,他相信只要赵佶看了这些,目的就会达到。

果然赵佶大怒,既羞又愧更怒,他没忘记当初给童贯的承诺,童贯可以在江南以他的名义发布圣旨,可也不是让你发罪己诏。赵佶是个追求完美的人,是觉得自己美好到需要天地间最美最奇异的石竹花木来掩映的人,怎么能容忍自己犯了错,还向人认了错呢?

童贯的形象轰然坍塌,就算再有能力,再忠心也没用了,他让赵佶没法面对,只要见面就会觉得羞辱,这还怎么过日子?

王黼满意了,他又成功地拆了一个人,搞倒童贯,他的势力会升得更高,甚至会渗透进军队里,成为集政、军一体的大佬,这是蔡京都没法比的。可是没等他来得及得意,立即就浑身冷汗。童贯反击了,武装太监不仅在第一时间得到了消息,而且迅速做出了反应。

具体的招数史书里没有记载,结果是王黼大惊失色,立即投降。投降?罪己诏的事怎么办,影响怎么消除,皇帝的印象怎么抹去?总得有个说法吧。

童贯一概不管,谁挖的坑谁去填,王黼小儿,你去想办法。王黼欲哭无泪,这活儿的难度太高了,谁有记忆清除器借用一下,不然只要皇上记得罪己诏,这事儿总有再翻出来的一天。想来想去,王黼想到了一个利己利童贯也利赵佶的好办法。

他先去见赵佶,这样说,陛下,南方平定了,经济复苏了,花石纲恢复了,辽国快灭亡了,您还要燕云十六州了吗?如果想,那么得尽快,别被女真人都抢光了。

赵佶既喜又急,朕要,一定要燕云十六州。

好,那么童太尉……

让他出征。

赵佶搞定了。王黼再去见童贯,太尉,您英明神武,天下无敌,眼前大好机会,您定下的联金灭辽的计划可以实施了,我作为帝国首相全力支持您!

童贯惊喜,真的?

当然,在我的建议下,皇帝已经同意了,由您率军出征。

好,童贯满意。

王黼也满意,联金灭辽,这事办成了,普天同庆,谁也不会再记着罪己诏这块小阴影;要是办砸了,天塌地陷,更大的麻烦面前没人理会小错处。

趁童贯高兴,他又加了一句。太尉,自古打仗费钱粮,为了支付您顺利北伐,我决定亲自接手财政,希望您能同意。

童贯同意。之后王黼把枢密院踢到一边,在三省设立经抚房,专门为北伐筹款,命令每一个宋朝的成年男丁都要上缴免夫钱,这一项他刮到620万贯。想了想,他觉得意犹未尽,北伐的时候是要过黄河的,那么顺便把黄河也修一下吧。

修黄河利在全国,像淮、浙、江、湖、岭、蜀等地的,和黄河不贴边的男丁们也有责任,太远出不着力是吧,那么出钱。每人至少20贯,这样他又刮到了1700多万贯。

综上所述,联金灭辽达到了王黼、童贯、赵佶共同受益的目地。

事实上宋朝也必须得出兵了,计算时间,这时距离上次金国使者离开开封城已经过去了近10个月,战场瞬息万变,辽金之间的局势早就天翻地覆了。

事情从耶律延禧说起。

这位仁兄的心态非常好,上京都危在旦夕,他反而很悠哉。他公开对外界宣称——我和宋朝是兄弟,和西夏是舅甥,就算辽国丢了,到哪里也还是一世富贵。

说完就干,他把大批的金银珠宝打了500多包,绑在了2000多匹马上,随时准备跑路。这是一个多么天才的皇帝啊,他想用这种方法显示自己很有底气吗?

比他更天才的是他的大臣萧奉先。

萧大臣再接再厉,在助金灭辽的工作上做出了决定性的壮举。他在这样的紧急关头,把辽国的军政体系彻底搞垮。

耶律延禧有6个儿子,分别是晋王耶律敖鲁斡、梁王耶律雅里、燕王耶律挞鲁、赵王耶律习泥烈、秦王耶律定、许王耶律宁。

最杰出的是晋王耶律敖鲁斡。

主要的妃子有两个,文妃、元妃。文妃生晋王耶律敖鲁斡,元妃生秦王耶律定。这位元妃还是萧奉先的妹妹。

萧奉先在国家都将要保不住的情况下,突然间心血来潮决定搞一次宫廷政变,把外甥推上皇帝的宝座。那么晋王一系就必须去死。

在达到这个目的,政变的范围就太大了。除去晋王本身的实力外,光是他妈妈文妃的势力就超强。文妃有一姐一妹,姐姐的丈夫是宗室人员耶律挞葛里,妹妹的丈夫叫耶律余覩,是辽国当时数一数二的将军,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