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如果这是宋史-第5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反观江北。其实抛开意义说实际,这一次完颜宗弼打得还可以,如果不看过程,只看结果的话,他是成功地逃跑了,甚至是带着一场标准的反败为胜死里求活的胜利回到的江边。

但是没法自豪,他哭了,见着熟人就拉着不放手,没完没了的倾述,来缓解心里的阴影(“相持泣下,诉以过江艰危。”)

金国上层的动荡更为剧烈。

黄天荡之战改变了金国的国策。在这之前,金国对宋朝是要斩草除根的,比如搜山检海捉赵构,一定要让赵氏断子绝孙,从而奴役整个汉地。可是这场战争之后,女真人觉得不安全了,如果再紧挨着汉族人的话,指不定什么时候出大事被砍得满身血。

为此,金国决定册立第二个傀儡王朝,作为宋、金之间的缓冲地带。

这是一件重大国事,金国内部的各大势力各位重臣集体参与讨论。按关系论,这事儿本应是完颜昌的。因为他与金国皇帝完颜吴乞买有一层别人没有的关系。

完颜昌,本名完颜挞懒,是金国太祖完颜阿骨打的叔叔盈哥的儿子,在他还没出生时,吴乞买曾经被他父亲领养过,算是有点兄弟的意思。

这对完颜昌来说是非常珍贵的,对吴乞买来说就更珍贵了。前面说过,这位金太宗在建国期间一没战功二没贡献,能当上皇帝很有些赵光义的味道。面对金国内部那么多的拥兵重臣,他的日子太难过了,甚至还被他们拖下龙座,打了20大板。

这事儿要从完颜阿骨打说起,这位完颜白手起家,深知钱财的重要,他自从起兵之后就立下了一条铁律——国库里的钱除了当军费以外,谁敢挪用,都打20大板。这条命令对任何人都有效,包括他自己。

完颜阿骨打是条硬汉,他说到做到了。轮到吴乞买时就有点悲摧,他这个皇帝当得太憋屈了。看宫殿……哪有什么宫殿,只是些土木结构的大屋子,连院墙都没有,是用榆树、柳树编成的篱笆。平时放猪赶羊的一不留神就进了大内了。

看生活,更郁闷。那年头但凡一个身强力壮的女真男人,只要走上前线,立即吃穿奢侈美女如云,可他在大后方,只能眼看着堆积如山、越堆越多的金银财宝流口水,却一纹都不敢拿。

20板子。

他哥定的!

由此可以知道,为啥阿骨打兄那么喜欢上前线,以及吴乞买为啥对赵佶父子那么刻薄。堂堂的战胜国皇帝都混得这么矬,凭啥让战俘过好日子?!

这样的日子一天天堆积,直到某天晚上吴乞买眼冒绿光,把罪恶的魔爪伸向了公众的神圣的国库……他花天酒地了一次,之后被发觉,上报给粘罕,也就是军方第一大佬完颜宗翰。这个完颜一点没含糊,一直找茬都没借口呢!

完颜宗翰在朝会上把这事儿挑明了,连他自己在内,几个顶级权贵上去就把吴乞买半拉半架地揪了下来,20大板。

吴乞买屁股上疼着,脸上还得笑着,说打得对。

平时都欺负,何况这时要立屏藩。立谁,都会形成一股新兴的大势力,谁抓到手里就有了新的资本。像完颜宗翰这样靠资本过日子的人怎么可能放过。

很快内部形成决意,册立原宋朝济南知府刘豫。刘豫,字彦游,景州阜城人。进士出身,当过言官,降金之前最著名的一件事,是他杀了济南府里抗金最得力的将军。

那位将军姓关,叫关胜。

没有错,就是《水浒传》里马军五虎将头一位大刀关胜的原形,这样一位抗金名将,就死在了一个汉奸败类的手里。

抛开这些说政治,看金国政治版图的管辖区域划分,如完颜宗翰坐镇西北,完颜昌管理山东,按说刘豫是完颜昌的人,这支新势力注意了是完颜昌的。其实也正是这样,吴乞买才同意选了他。

可完颜宗翰不那么想。

他所处的位置注定了要和皇帝争权夺势,知道是册立刘豫之后,他迅速派出亲信到黄河以南、山东附近“发动”群众,导演了一出万众拥戴刘豫替代宋朝的闹剧,再把这消息快马加鞭传给吴乞买。怎样,还是立刘豫吗,那么就是在我的提倡下立的。

如果不立刘豫,是立王豫、李豫吗,我还这样再玩一次,直到这个人真的册立出来为止。

吴乞买、完颜昌气得要死,这等于是再次被摁倒在地,痛打了一顿,甚至这次丢的脸更大,是当着全国人民的面被公然调戏。

刘豫就是这样上台的,他身份很复杂,汉人的血统金国的官儿;从属很复杂,完颜昌的人粘罕的官儿。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我们都要承认他是个不多见的全方位杂种。嗯,当然了,单从政治功能上说,他会单一些。

他成为了张邦昌第二,在长江北岸的广大区域建立了所谓的“大齐”国。国都先定在大名府,后来迁进了开封城。在以后的几年时间里,他成了金国的南方屏障,此人非常活跃,不仅会防守,还会进攻,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了一些蛮特别的印记。

这时是公元1130年,宋建炎四年的九月份。如果我们把目光放得远一些,远到今天蒙古土拉河的上游一带的话,会发现金国立伪齐的原因有很多。

除了岳飞、韩世忠给他们的震撼之外,国境线之外也出事了。

这要从耶律大石说起。辽国灭亡,大石率部远走西北,到达了可敦城,即土拉河的上游。这里是原辽国的西北路招讨司驻地。金军毁灭了辽国几乎所有的军镇,这一块却始终忽略,因为它实在太偏僻了,无关大局。历史证明女真人错了,错得无可挽救。

耶律大石率领200名骑兵到达这里,召集七州长官、十八部首领开会,在其感召之下,辽国重新建立,史称西辽。

可敦城周边水草茂盛,畜产丰富,远离金国数千里之远,几年时间,西辽的兵力聚集到了数十万之多。在1129年,他出兵突袭金国的北方大营,居然一战成功,夺回了两座营盘。转年之后,也就是这时的公元1130年,金国决定出重兵斩草除根,灭绝契丹余脉。

可惜的是,自从完颜阿骨打死后,金国再没有独裁者,金廷向各部族征兵,各部族居然拒绝,而金廷也就不了了之了。

耶律大石得到了更加宽松的环境,不久之后,他会展开波澜壮阔的西征,从可敦城出发,征服无限遥远的疆土,几乎和从前辽国的版图一样广大。

从某种意义上说,契丹人又建成了东亚幅员最广阔的国家。

这是后话,在金国方面,虽然没有远征西辽,但是也在边疆增兵,给予了足够的重视。这样一来,在南北两线上都承受了压力,从而给西线上的张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战机。

宣抚川陕两地,节制军马钱粮政务的张浚,已经在西线准备了足足一年半的时间,终于在这个极度巧合的关口完成了战前准备。

所谓准备,无非两个字——兵、钱。

想打仗,这两样东西缺一不可。而张浚所管辖的区域,恰恰是整个宋朝,我指的是长江两岸,算上原北宋版图内,此时此刻这两样东西储量最丰富的地段。

兵,西军百年间首屈一指,无可争议。哪怕种种原因实力消退,也不会彻底枯竭,因为陕西出名将,时刻都有新人冒出;

钱,四川是汉人最后的避风港,无论是古代还是近代,每次汉人面临灭顶之灾时,四川这块腹地之中的腹地就会产生作用。既能避难,还能提供复国的钱。

天府之国不是白叫的。

张浚到任伊始,第一件事不是整合西军,而是任命了一个叫赵开的四川人回故乡去,强令四川百姓贷5年的国债。这一下子把川人手里的现款全搜括干净了,干净到让他的继任者赵鼎破口大骂,因为四川啥也没有了……用这笔钱张浚囤积了数额巨大的军用物资、钱粮。

有了这笔钱,他才能对西军动手。

这几年以来西军破败了,不止是战斗力下降,更严重的是派系林立,各自为政,好几个山头谁也不听谁的,就算是中央派过来的特派员,明令节制西军的王庶,也被架空了。

西北6军——永兴、鄜延、环庆、泾原、秦凤、熙河,失去了统一调度。

要扭转这种局面,说简单就会简单,说复杂也会没解,张浚用的办法非常强力,他把熙河军的主将张深、环庆军的主将王似直接罢免,把一大批少壮派,如名将刘仲武的儿子刘锡、刘锜,吴氏兄弟提拔起来,安插到显赫位置。

这相当于赤裸裸的夺权,在军队里,哪怕是直系上司,这么搞也有巨大的风险。历史会证明,几年之后张浚再这么做时,酿成了无法挽救的巨大损失,刚刚稳定的帝国再次动荡,顶级将领翻脸成仇,南宋近四分之一的军力叛变投敌!

可这次他成功了,因为他罕见地对一个人选择了妥协。

这个叫曲端。曲端,字正甫,镇戎军(今宁夏固原)人,军人世家出身。曲端是位传奇军人,他和金国的常胜将军完颜娄室对阵,双方互有胜负;和大名鼎鼎的金将完颜撒离喝交战,打得对方放声大哭,从此得了个外号,叫“啼哭郎君”。

与他的外战相比,他内战的功夫更高。

前面提到的节制西军的特派员王庶,就是被他搞得灰头土脸卷铺盖走人。至于用的办法嘛,一点都不复杂。三个字而已。

——不听话。

上面的命令下达,他有选择地执行。只要是危害到他的部队实力的,他都忽略掉。这样一来,他所率领的泾原军在危机局势里是没什么损失了,相反他吞并了不少地方义军,收编了不少盗贼组织,实力急速上升,强大到了一家独大的地步。

吴氏兄弟都是他的手下。

对这样一个人,张浚给予了充分的尊重。他仿效古时“登台拜将”之举,集结西军当众拜曲端为威武大将军。

这一幕相当的感人,台下西军万众欢呼,称颂张宣抚是懂军人尊重军人爱护军人的好领导!看,他带给我们吃的、用的,还把军人的地位提升这么高,再不像从前的文官,对武将们颐指气使呼来喝去。

张浚终于把6路西军整合到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