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如果这是宋史-第5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凡此种种,一点都不招人喜欢,从始自终他也不是建炎集团的嫡系。能打又怎样,宋朝需要的不是大将、勇将,是良将!

对这些,岳飞一直没能领悟,他在做着对国家民族负责的事,觉得这样就足够了。于是他在这时辞官,可是被拒绝,最后只好按期上任。

在泰州防区,岳飞做了一件很著名的“蠢事”。当时是建炎四年的十月左右,金军大举进攻江淮一带,重点的攻击目标是楚州。宋廷下令楚州周边所有军镇全力赴援,结果镇抚使们不动,张俊不动,刘光世本人不动,派出了他的强力将军集团,慢慢地向楚州动。

韩世忠想动,赵构下令他不许动,由于他平定苗刘事变时的神勇,江南宋室已经把他当成了护法神,任何时候都是不可轻动的最可靠力量。

只有岳飞迅速向楚州靠拢。

楚州在岳飞赶到之前陷落。这在以后成了非议岳飞的人士们的一大利器。岳飞怎么可以置楚州安危于不顾呢,他为什么就没能迅速赶到,击溃金军,解楚州之围呢?

连建康都能收复,怎么可能救不下楚州?!

以此来看,岳飞真的是该死呢。谁让他那么蠢,非得急吼吼地冲出去救人,像其他将军们那样围观不就很好嘛。

这件事之后不久,一些镇抚使原形毕露,重新变成了游寇。其中李成做得最彻底,他大范围地游动,从山东到江南,几乎把长江沿岸搅了个遍。

李成,雄州(今河北雄县)人,字伯友。弓手出身,以悍勇闻名。他的人生分为前后两部分,堪称黑白对照,无比鲜明。他先是自发组织义军抗金,哪怕转战千里也绝不投降。失败后率部越过长江,进入江南,第一时间表示要当正规军。

赵构满足了他。

李成叛变、抢劫。

刘光世出兵剿匪,李成服了,再次当官,被派往长江边。

李成又叛变了,大范围抢劫。

赵构派刘光世再次出兵,大衙内回信说很忙没空;韩世忠请战,又一次不被批准;任务交给了张俊,岳飞暂时调拨给张俊剿匪。

这是岳飞和李成之间很长一段故事的开始,也是岳飞和张俊之间漫长故事的开始。在这时,岳飞视张俊如兄长,张俊视岳飞为剿匪成功的第一保障,两人的关系非常融洽,彼此都不会料到,有一天岳飞会因张俊而死,而张俊因岳飞遗臭万年……

回到岳飞和李成,李成最大的噩梦到了,他发现行情变了。在之前他想叛变就随时变身成土匪,想投降官军也不会剿杀到底,就像刘光世那样,万事有商量。所以在叛变和投降之间他可以从容选择,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

可岳飞不一样,这人满江南的追杀他,就像有深仇大恨一样,简直是不死不休。最后他实在是怕了,连主动投降都觉得不安全。一咬牙,他开始了下半生。

李成重回江北,投降了伪齐。从此之后,他比从前抗金还要彻底、强硬地抗宋。还记得李横组织的第一次北伐是怎么失败的吧,反攻回宋境的伪齐军就是李成率领的。

这人在刘豫的手下一直抗宋,伪齐倒了,他到金国当官继续抗宋,当岳飞北伐时他竭力抗宋,岳飞去世了他还在没完没了的抗宋。

这人活到70岁才死,死的前一年还重新起复当官,还是抗宋……为啥这么执着呢,很可能就是这时被岳飞逼的。

岳飞努力地工作着,还没有进入他生命的辉煌阶段,可是污点却如影随行,在这段时间里又多出了一件。那是岳飞去向张俊报到的途中,某一天他和最亲近的几员将官,如王贵、张宪一起骑马赶路。队伍里还有一个人,是他的舅舅姚某。

姚某前些日子因为在宜兴行为不检被岳飞处罚过,这时走着走着,突然间他加速超过了岳飞,领先到数十步左右时,猛地张弓搭箭射向岳飞。

出其不意,幸亏姚某箭法不准,只射中了岳飞的马鞍。岳飞大怒,立即纵马逐舅,生擒了姚某。他命令王贵、张宪抓住姚某的双手,自己拔刀将其剖腹摘心。

岳飞把这件事告诉了母亲,岳母既惊且悲,责备他:“我最钟爱这个弟弟,你怎么做出这样的事来!”

岳飞回答:“他的箭再射偏上一些,我会死掉。我死后,母亲何以安身?箭只射中鞍桥,正是上天保佑我。今日我不杀舅,他日舅必杀我。无可奈何。”

岳母虽悲痛,但事已至此,也只能不了了之。

以上就是这件事的经过,取自《三朝北盟会编》卷一四四,绍兴元年正月十一日纪事。这件事广为流传,成为岳飞性情凶残血腥,有仇必报决无回旋余地的铁证。这一条坐实之后,很多人就理解了为什么宋朝最终会杀掉岳飞了。

因为这人记仇,会报复嘛,缚虎突然放虎难,不如杀掉一了百了。

我不管这些推论现不现实,甚至《三朝北盟会编》的作者徐梦莘是否别有用心,我只是质疑徐作家的创作能力。

岳飞他舅应该知道岳飞是什么程度的战斗力吧,他这么搞是正面挑战呢还是突然暗算呢?他是一位穿越到宋朝的欧洲中世纪骑士吧,不会、不屑在背后射箭?!

小儿科的破绽,没有技术含量的脏水,懒得说它。继续这次岳飞的剿匪过程。

李成逃过长江叛变了,任务还在继续,敌对的武装实在太多,大大小小根本数不过来。岳飞翻看任务清单,下面还有两个大目标。

张用、曹成。

张用的活动范围在江西,针对他,张俊干脆没动,岳飞也只是写了封信过去。信里回忆了一下他们在开封城的“友谊”。

那是杜充时期,开封城上演的那次著名的正规军、义军之间的自相残杀事件。义军方面的主角是是张用和王善,他们赢了结局,可过程中被岳飞吓坏了。岳飞面对几万义军,带着两千余人就冲了过去,不仅击溃十倍以上敌人,还杀了义军的一个主将。

岳飞的信里问,你还记得我吧,现在我来了,你“欲战则出,不战则降。”早做决定。张用接到信后只说了四个字。

——“果吾父也。”

立即投降了。

张用降后,张俊带着大队人马走了,留下岳飞单挑曹成。曹成是汝南人,他是所谓的流寇集团里的大人物,实力与李成不相上下,有十余万的兵力,尤其是军中有一位超级猛将。

这位将军是两宋之交时汉人一方最动人心魄的勇将,如果真的单打独斗的话,岳飞、韩世忠也不见得是对手。

张俊在这时离开,并不是怕难,而是卖了一个巨大的人情给岳飞。两相对比,岳飞兵力虽少,但张俊断定岳飞必胜,曹成的巨大兵力等都会是岳飞的战利品,并且岳飞单独平叛,军功也全部领受。

这时的张俊,是真的把岳飞当作一个实力派、很亲近的兄弟来栽培的,在他来看,岳飞会成为他的亲信。

当年八月八日,张俊在瑞昌县长江里的丁家洲与岳飞分开。他带走了张用,以及张用部下的5万兵力,留下了一些物资,用以支持岳飞到湖南征讨曹成。

动身之前有个小插曲。岳飞骤然升官,做到了荆湖、广南路宣抚使、兼知潭州。这个头衔非同小可,岳飞一下子成了省长级的方面大员。

这只是暂任,代理性质。这个官职是建炎集团委任给李纲的。李纲,这位名满天下、蹉跎一生的前首相终于盼来了一线官场光明。

赵构有见于江南遍地烽火,政府与科班出身的在岗公务员之外的几乎一切存在都对立的恶劣局面,终于决定让李纲再次出山,帮他收拾残局。

是时候说一下建炎、绍兴时期的南宋环境了,一点都不夸张,这是块人间地狱,并不比江北沦陷区好多少。严格意义上说,某些方面建炎集团做得比女真人更凶残。

首先是江南人民的苦难。

本来江南人活得自由富足,像在天堂里一样,可北方人一下子涌了过来,来的时候破衣烂衫,面无人色,身无分文,可突然之间江南最好的土地、房屋、财产、子女玉帛等等全都是他们的了。

这简直就是明抢,用已经灭亡了的北宋政府的一些头衔来明目张胆地抢劫江南人。比如赵构入杭州时挑大房子住,太监们急吼吼地重过王侯生活,这些风光的背后是多少江南富人的悲哀,而本来生活小富的江南人,有自由身份的江南人更不用说,各种资源全都被抢占。

对北宋来说,女真人是入侵者;对江南人来说,北方人一样是入侵者。这就是当时的事实。

可想而知,江南人要报复。于是北方过来的是“游寇”,像前面罗列出的那些镇抚使们;南方人自发形成了“土寇”,土著人起义嘛,如洞庭湖里的钟相、杨么。他们与南宋政府是死仇,不死不休的。

接下来是北方人民的苦难。

渡江逃难的并不都是赵构们,政府、军队人员才占多少比例,更多的是北方的平民。这些人到了江南之后,衣食无着,是彻底的赤贫。谁来管他们,赵构和政府们隔三差五的还要逃进海里呢,而各种资源都被上位者抢尽,他们只能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并且面对江南人民的怒火。

北方逃难的平民们,他们的悲惨是不可想象的!

可是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我们是赵构,是建炎集团,为了重新立国,为了抵抗外敌,就要有数量巨大的军队,以及政府职员。这些都需要庞大的金钱来维持。钱从何处来,只有税收。

也就是向人民征集……

于是不管矛盾多么的剧烈,还是得不断地压榨,导致更多的矛盾、死敌的产生。再深入一下,针对到岳飞等军方人士身上,他们要怎么办呢?

都看得见苦难,看得见不平、残酷、剥削,也知道自己正在干什么,那么就不干了吗?

这是生而为人的悲哀,人类社会就是这种法则,人类社会的发展、秩序的建立,意识形态的完善,都必须以战争、流血的方式进行。

古今中外,莫不如此。岳飞又怎能免俗。所以当他在境内作战时,去剿灭游寇,或者土寇时,他不是双手沾满了普通百姓的鲜血,而是不得已。

不这样做,请指出一条别的路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