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瓦-第3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没有过一天顺心的好日子,先有董卓之殃,后有李郭之乱,颠沛流离,苦不堪言。后来得了曹操,以为是社稷之臣,不意跟董卓相比也是别无二致,专国弄权,擅作威福,严然有篡位自立之心。

献帝自幼聪慧,登基之后又饱受离乱之苦,虽然尚未到及冠之年。心志却比寻常少年要成熟的多,曹操谋逆之心他岂可不闻,只是苦于曹操大权在握,自己形同傀儡,根本就无力和曹操来抗衡,此次召刘泽进京,就完全有要刘泽带兵前来勤王的意思。

但不知是刘泽不明白自己的意思,还是刘泽畏惧曹操的势力,此次刘泽护送玉玺上京,只带了五百骑兵而来。想要对付曹操。这五百骑显然是远远的不够。这让原本对刘泽寄以厚望的献帝刘协不由地为之失望。不过献帝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想法,宣刘泽上殿的时候,特别地命黄门侍郎前去传谕,给了刘泽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的权力。

等刘泽至近前行礼之时。献帝这才看清了刘泽的模样。不禁是悚然一惊。因为他认出了刘泽正是当年在北邙山的救驾之人。当时献帝还不是皇帝,当皇帝的还是他的哥哥少帝刘辩,他还只是陈留王。被张让挟持着离开了洛阳的皇宫,逃逸在北邙山之中,幸亏一位禁军头目救驾及时,少帝与他才没有为张让所害。献帝一直感恩在怀,不曾忘却,只是很来便出现了董卓擅权专政,天下大乱,献帝再想找到这位救命恩人就如同是大海掏针,不过这位恩人的相貌,献帝当时虽然年幼,但却也一直牢记在心,始终没有忘却,想不到当年有救驾之恩的人竟然就是徐州牧刘泽,这让献帝不禁是喜出望外。

“刘爱卿平身——”

刘泽恭恭敬敬地道:“谢陛下!”而后退至一边垂手而立。

献帝难掩心潮的澎湃,道:“想不到刘爱卿乃昔日在北邙山救驾之人,朕多年以来一直苦苦寻找始终不得,未料到今日得睹真颜,竟然是刘爱卿救的驾,朕当好好谢之。”

百官俱是一怔,献帝所提用的北邙山之事诸官都是很清楚的,张让诛杀何进,挟持少帝与当时还是陈留王的献帝逃到了北邙山,不是有句童谣说“帝非帝,王非王,千骑万骑走北邙”,说得就是当时的情形。不过献帝所说的救驾之事却让诸位臣工一头的雾水,知道刘泽底细的,自然晓得刘泽当时还在青州平原县当县令,如何能到洛阳近郊来救驾,当真是匪意所思。

刘泽心中倒也些窘迫,当日自己到洛阳来并非是救驾来的,而是到张让赵忠那些十常侍府上打秋风来着,至于救了天子的驾,倒是刘泽碰巧撞上了,也算是无心之举,事后刘泽早就忘了个一干二净,没想到这十来年献帝竟然是念念不忘。

“当日之事,陛下洪福齐天,自有天命护佑,臣不过是偶尔遇之,举手之劳而已。”刘泽轻描淡写地说着,丝毫没有居功自傲之意,双手捧了玉匣,高高举起道:“臣奉旨讨逆,不负皇命,已诛杀逆陈伪帝袁术,首级早些时日已献至许都,今日奉上传国玉玺,请陛下查验。”

黄门侍郎接过玉匣,小心翼翼地捧了,呈放在了献帝面前的龙案之上。玉匣打开之后,一方玉玺便呈现在了满朝的文武百官面前,虽然多数的官员都有这个心理准备,但乍见玉玺还朝,还是大为耸容,太尉杨彪等许多的老臣更是泪泗横流,泣不成声。

献帝也是大为动容,传国玉玺失落之时正是洛阳宫变之日,张让杀了何进,挟持着少帝和陈留王逃出宫城,袁绍等人带兵杀进宫来,大肆杀戮宦官,宫闱内外一片混乱。混乱平息之后,检点宫中,传国玉玺并沓无踪迹。后来董卓废少帝立献帝,刘协登基之后,便成为没有传国玉玺的白板天子,所以说献帝也是压根儿就没有见过传国玉玺的。后来董卓火焚宫阙逃离洛阳,传说玉玺为孙坚所得,为此孙坚和袁绍反目成仇。再后来便是袁术得到了传国玉玺,自以为天命所归,悍然称帝。今日刘泽还玺于都,如何不令献帝激动。

“刘爱卿戮除奸逆,还玺于都,功莫大焉。朕听说刘爱卿亦本是宗室之后,却不知高祖何人?”

刘泽奏道:“臣乃中山靖王之后,孝景皇帝阁下玄孙,先祖曾封爵为陆城亭侯,遗居涿县三百余载,东郡范令刘雄之孙,涿郡功曹刘弘之子是也。”

献帝传令宗正卿取宗族世谱来检看。虽然自陆城亭侯刘贞以后,这一庶支就失侯没落了,但做为宗室,都是有记录的,一代代查阅下来,刘泽与献帝竟是帝之叔也。献花帝龙心大悦,道:“按宗族排叙,刘爱卿乃朕之叔也,宗室之内,有刘爱卿为朕分忧解难,攘除国难,朕心甚慰。”

刘泽倒没有在乎什么皇叔不皇叔的身份,虽然说自己的确是汉室宗亲,不过是先汉景帝之后,与当今天子的血脉早已疏远,家道中落,已与庶民无异。高祖皇帝开枝散叶,刘姓恐怕现在遍地都是了,想想光是自己的那位大种…马的先祖中山靖王就生了一百二十个儿子,这子子孙孙地繁衍下来,献帝的叔叔大爷恐怕多得都可以车载斗量了。何况经过西汉末年的王莽之乱,东汉末年的董卓李郭之乱,尤其是献帝从关中长安逃回旧都洛阳,一路风餐露宿的,连吃饱肚皮都成问题,谁还会有闲功夫去保存那些宗室档案,恐怕早就散佚难觅了。退一步说这些皇家档案都还保存安整的话,刘泽真的就正好比献帝高上一辈?这也太巧合了吧!

刘泽在后世读三国之时,就已经知道刘备家的出身是罗贯中给杜撰的,先祖是中山靖王不假,可自陆城亭侯刘贞因为酎金之事失侯之后,他们这一庶支从此就中道旁落了,别说是王侯了,就连个功名都没有了,混迹于平民百姓之中,祖父刘雄出仕为东郡范令,好歹才算有些中兴之相,所以这侯传那侯的,纯粹是瞎扯。而且老罗光顾着证明刘备是汉室宗亲的正统身份,排辈的时候算辈数,刘备是汉高祖刘邦的第十九世孙,而汉献帝是刘邦的第十四世孙,按这个算法,献帝那就是刘备刘泽的五世祖叔,皇叔的称谓可谓是个大漏勺。

今天刘泽见献帝拿出来的宗谱多多少少透着一种诡异,如果不是巧合的话,那就是汉献帝的有意安排了。刘泽想想也正常,汉献帝现在被曹操挟持急欲自立,能倚仗的人廖廖无几,不过就是董承、种揖、吴兰等几个文臣罢了,掀不起风搞不起浪,而刘泽身居徐州牧之位,手握重兵,正是献帝急欲想仰仗的人,既然刘泽是汉室宗亲的身份,献帝也就不管谁比谁高几辈的问题了,奉刘泽为皇叔,正好可以倚为心腹,将来对付曹操,那就一枚重要的法码。

既然名份已定,这也不是刘泽能推托了的,众文武诸臣虽有疑惑,却也无人敢质疑真伪,刘泽揖礼道:“臣身为宗室之后,为陛下排忧解难乃是份内之事。”

这时,曹操站了出来,出班奏道:“刘使君除奸铲逆,功勋卓著,臣请陛下厚赏之,以安其功。”

献帝道:“曹司空所言极是,皇叔功在社稷,理当厚赏,只是不知该赏赐何等爵禄方可匹皇叔之功。”

曹操道:“今逆陈袁术占据之扬州为刘使君所破,扬州六郡皆复为我大汉疆土,原扬州刺史刘繇败亡豫章,扬州刺史出缺,臣拟请刘使君兼理扬州牧,统领徐扬二州,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第470章晋封王爵

曹操一言既出,满朝的文武俱都是惊得瞠目结舌,州牧原本就是封疆大吏朝庭重臣,在乱世之中就是等同于诸候的存在,到目前为止,也不是所有的州都有州牧,朝庭只敕封了为数不多的几个州牧,现在依然挂职的只有兖州牧曹操、冀州牧袁绍、荆州牧刘表、益州牧刘璋和徐州牧刘泽。幽州牧刘虞死后公孙瓒自领为幽州牧,公孙瓒败亡之后幽州牧的印信已被袁绍得到,袁绍地跨冀青幽并四个州,自号冀青幽并四州州牧,但朝庭根本就没有承认,袁绍纯粹属于自娱自乐。

但曹操的提议无疑是石破惊天的,刘泽虽然占据了淮南两个郡,打得是讨贼伐逆的旗号,但从朝庭的法度上来讲,刘泽占据淮南两郡等同于不合法的,刘泽只是徐州牧,是不能长期地霸占着扬州领土不还的,按常理,朝庭便应当派出新的扬州牧或扬州刺史署理扬州事务,那时徐州的军队也应当退出淮南,撤回到他们的原有辖区。

但现在的这个世道,朝庭的法度已经崩坏,别说刘泽没有退出淮南的打算,就算是把持着朝庭军政大务的曹操也没有另行选派扬州刺史的念头,扬州的北部两个郡为刘泽所占,江东四个郡为孙策所占,真要再派过一个扬州刺史去,恐怕连立锥之地都没有了。

曹操的提议相当的务实,反正刘泽占据着淮南不肯退出,那干脆就让这种占领合法化。加封刘泽为扬州牧,兼领徐扬二州。

刘泽在心底也是暗暗吃惊,虽然说这个扬州牧仅仅只是个头衔,但让一个人同时兼领两个州的州牧,这无疑更加助长了诸侯间兼并的趋势,并让这种兼并合法化。最初刘泽不明白曹操为何会白白送给自己这一封大礼,难不成曹操真得会如此大发善心?但转念一想,便明白了此中的玄机所在,刘繇去年病死在豫章之后,朝庭迟迟地没有委派新的扬州刺史。孙策曾屡次上表。欲求扬州刺史的位子,但曹操始终没有同意,所以扬州刺史之位就一直悬空。这次曹操主动地将扬州牧(比扬州刺史高上一级)的位置交由刘泽来兼领,无疑将极大地刺激对扬州刺史位置求之而不得的孙策。同时将江东的四个郡也划归了刘泽的辖下。对于素来骄傲目空一切的孙策而言。嫉恨是在所难免的,甚至很有可能刀兵相见。

这无疑是曹操的最终目的,二桃杀三士。拿一个空无一物的头衔让徐州和江东争着你死我活,曹操真不愧是奸雄啊!就算双方打不起来,猜忌之心却由此而生,刘泽不得不对江东有所防备,将他的战略标向南线移动,减低对许都的威胁。

对于曹操的如意算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