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骑士的血脉 全本作者:血珊瑚-第5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海格特问道。他想知道利奇希望得到上面的支持。海格特相信利奇不会狮子大张口,现在不是谈判,而是交心。
利奇并不熟悉这一套,所以他误会海格特的意思,他以为海格特想问他对未来的规划。
这也不能怪他,前一段时间他忙着阿丽亚娜那一摊,每次阿丽亚娜和查理招来一群新的合作者,他都会对那些人讲述一遍他的规划,以便让对方能够看到美好的前景。
正因如此,利奇现在已经变成下意识反应,听到海格特的问题,立刻回答:「总指挥部可以不存在,但是骑士总部仍旧有必要存在,不过骑士总部不再负责发号施令,只是作为协调机构,顺便在发生争执的时候起仲裁的作用,将来反攻的时候也由骑士总部记录和核实战功,负责军衔和等级的晋升。」
海格特点了点头,这种机构肯定要有,不然反攻没有开始,自己人恐怕会先打起来。
「将来复国之后,我希望能够像三大帝国那样实行军区制。」
利奇又抛出一个提议。
海格特同样不会拒绝,甚至他身后的摩撒赖和克劳德也是一脸兴奋。
军区制是将全国划分成几个甚至是十几个军区,每个军区各有一套人马,平时各个军区自己管自己,相当于一个独立王国。
这种制度的好处是军队里有竞争。
在三大帝国,每十年所有的军区就要进行一场竞赛,谁优谁劣一目了然,排名最末尾的一方,从上到下各级军官都会被替换。
有好处自然也有坏处,军区制最大的坏处就是开支巨大,实力是靠金钱堆出来的,像蒙斯托克以前那样,精锐部队全部集中于首都附近,军队的规模完全受高层的控制。但是划分成十几个军区,各个军区之间互相竞争,精锐部队的数量就很难控制。
果然,有了这样的提议,接下来的对话变得轻松许多。
「我打算把坎贝尔元帅也拉进来。」
海格特说出他的看法。他的想法和莉娜一样,只不过他的目的是为了抗衡埃尔文,不像莉娜顾虑的是布鲁姆元帅。
「还有卡隆,我希望他出任骑士学院的院长。」
利奇对海格特没有打算隐瞒,他相信海格特不会在尘埃落定之前把这件事宣扬出去。
一听到这话,海格特立刻明白利奇的打算。
「那没问题。」
他毫不犹豫地答应。对那些少年骑士他并非毫无企图,只不过他很清楚自己的斤两。
他没有本事弄来大量的物资,也没有办法找来经验丰富的教官,那些少年到了他的手里只会被耽误。
几方势力里只有独立军团有这个能力接受那些少年,独立军的前身——独立兵团就是由骑士学院的教官和骑士总部工作人员中的女性组成的,利奇又通过大叔借来一批经验丰富的教官。治理的条件以往只是交换生享受,海格特甚至有时有些嫉妒那些少年,有了这样基础,将来的路绝对要好走很多。
「我需要一批物资,不过不是给我的。」
海格特没有说明这批物资的用途,这是为西尔维娅准备的。
和独立军、和他的军团不同,坎贝尔元帅的派系不是铁般凝固,其中有大大小小的山头林立。西尔维娅原本就是兵团长,而且她的兵团在抵抗军现存的战力之中也能算得上名号。在这两年的时间里她已经建立不小的势力。
或许是因为看到坎贝尔的前车之鉴,或许是因为和海格特相恋,所以对海格特无比信任,西尔维娅学的也是海格特那套,不到处拉拢别人,而是花极大的心思经营自己的兵团。
想走这条路,第一个前提就是必须有物资保障。当初海格特离开施泰因,来卡佩奇之前已将施泰因交给西尔维娅管理。就是靠施泰因的那些工厂,西尔维娅的人马在这个物资匮乏时过得还算舒服。但是现在施泰因被全面接管,物资的来源被断绝,西尔维娅肯定需要另做安排。
「这没问题。」
利奇财大气粗,他有布勃卡这个聚宝盆,些许物资根本不在话下。
「既然兰蒂在这里,请你帮个忙给西尔维娅发一个消息,她还在施泰因等候我们的回答。」
海格特说道。
西尔维娅相当于他的代理人,同时也是他和坎贝尔元帅之间的传话筒。海格特不打算主动去找坎贝尔元帅,主动提出结盟的一方总是会被动一些。
当然他也不希望一切都已经确定下来,才由坎贝尔提出结盟的要求,虽然那样他处于主动的一方,但是最宝贵的时机却已经错过,所以让西尔维娅充当代理人是最合适的选择。


第三章 老好人的暗算
新的一年注定要在剧烈的动荡中开始。
第一天,抵抗军总指挥部传出一个相当于八级地震的消息。身为统帅的布鲁姆元帅在早晨的例行会议上引咎辞职,他没有交代由谁顶替他的位置。
只要是对政治有点敏感的人肯定能够猜出来,组建才两年的抵抗军恐怕要走向分裂。
人们还没有从这个剧烈的震荡中清醒过来,下午,在施泰因、在伯尼贝利、在德昂,在每一个难发定居点突然出现一群大学生,他们手里拿着传单四处散发。
这些传单里全都是对罗索托帝国的控诉。
难民之中早就流传那些战前被卷往罗索托的人,现在正在严寒、饥饿和死亡的威胁下挣扎,现在终于得到证实。
这种事如果发生在其他时候,大部分人或许只会表示一下关注,不会太过在意,但现在他们的处境和那些在罗索托的人差不多,那些人的现在或许就是他们的未来。
只要一想到这些,施泰因,伯尼贝利和德昂的难民们全都坐不住,无数人涌向流亡政府在各地的办公所,他们强烈要求流亡政府高层能够给个说法。
因为事关自身的安危,所以这件事引起的骚动一下子将布鲁姆的辞职所造成的震荡掩盖下去。
当天下午,复兴党紧急召开会议,讨论如河应对眼前的局面。最后有四分之三的党员通过一项决议:由流亡政府难民事务处负责召开一场听证会。
一场完全公开的听证会,会场选在伯忙伯尼贝利的市中心广场,时间则定在三天之后。之所以把时间拖延这么长,为的就是能够收集更多的证据和证词,能够找到更多证人。
当然这只是表面上的原因。
利奇早在几个月之前就已经让阿丽亚娜和胖子查理四处宣扬罗索托人的暴行,同时收集一切证据。只要有机会,他就会想办法救一些人出来、他救的人主要是有名的学者、教授和工程师,这些人全都可以出来作证,所以证据是现成的。
之所以要把时间推后三天,为的是等黛娜前往伯尼贝利去见她的父亲,除此之外、黛娜还将代表独立军和坎贝尔结盟。
三天之后,在伯尼贝利的市中心广场上,无数人聚集在此,不只是广场,连广场周围的几条街道也全都挤满人,此刻的情景和当初在裴内斯的大游行有几分相似。
不过这次没有警察在一旁虎视眈眈,也不会有人随时准备镇压游行。
在广场和周围的几条街道,到处能够看到高挂着的大喇叭,听证会上的发言会透过这些扩音器传到市中心的每个角落。
在人群之中,一个又干又瘦、长着山羊鬃的秃老头正在人群中挤来挤去、他虽然上了年纪,力气却不小,而且身体异常灵活,居然被池挤进广场。
不过他没打算靠得太近,在广场西侧的一个台阶上他找了一个位置,这里稍微高出地面,正好能够看到听证会的现场,却又不会太过显眼。
这个老头正是坎贝尔。
布鲁姆的辞职对他来说本是一个极好的机会。本来他已经想好等到布鲁姆辞职以后,先和埃尔文临时结盟,制定一套对他们有利的规则。
他的想法和利奇有些类似,都打算保留用来协调和仲裁的骑士总部,他甚至已经计划好如何分配里面的职位,肯定要给埃尔文一些。除此之外,独立军和海格特那边肯定也要给几个职位,但是考虑他们在卡佩奇,离这里有几千公里远,所以给的肯定是那些显赫却不重要的职位。
可惜的是他还没有这么做,甚至没等他和埃尔文商量妥当,西尔维娅就找上门来。
西尔维娅带来海格特和利奇结盟的消息,并且带来邀请他加入这个联盟的提议。除此之外还有利奇对未来的设想,其中包括在蒙斯托克实行军区制。
坎贝尔不知道那个时候自己是什么表情,反正他的心情很不好。那边的反应太快,彻底打乱他的全盘打算。
在没有打过招呼之前,他可以和埃尔文合作,但是打了招呼之后,他如果这么做的话,意味着站在利奇的对立面上。
只要想到当初第一次见到利奇时的情景,坎贝尔就有一种光阴流逝的感觉,觉得时间过得太快了。
别说是那时候,即便是一年前,他也用不着对利奇太过在意。
但是现在,没有人敢忽视利奇的影响力。
西尔维娅找他是在晌午时分,到了下午,当各个难民营突然出现一群大学生散发传单时,他终于知道自己没有和埃尔文合作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
他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在确认布鲁姆将会引咎辞职的时候,利奇仍旧下这样的重手,和罗索托帝国公然翻脸。
表面上,这是对罗索托帝国进行道义上的讨伐、是满怀愤怒的抗识,实质上是对埃尔文赶尽杀绝。
他可以肯定任听证会上不会听到埃尔文的名字,但是事后难民营里会传出许多「流言」,说埃尔文是罗索托人的走狗或者代理人。
坎贝尔的心底确实发寒。
以前在裴内斯时,他看惯政治舞台上的风云变幻,比利奇更狠、更高明的手段他都见识过,但是像这样不计后果,像这样肆无忌惮,他却从来没见过。
听证会从十点开始,现在是冬天,天气异常寒冷,这里又是没有一点阻挡的露天广场,一开始时因为人多,而且所有的人心里充满焦虑,所以不感觉寒冷,但是时间久了,总会有些受不了。
坎贝尔看到周围的人一个个开始跺脚搓手,他当然也不能例外。他缩紧脖子,双手互相插在袖管里,站在那里一动不动。
九点一刻之后开始下起雪,广场上雪花纷飞。难民管理处的人看到下雪,认为不能再等下去,反正所需要的证词和证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