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从台湾流浪到大西北-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中山先生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

他在民主革命时期就提出变法自强的建议。1905年8月,在日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孙中山任总理。其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纲领阐述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鲜明地揭出了民主主义旗帜。在与中国改良派作斗争中,捍卫了民主革命纲领,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1912年元旦,在南京成立了中华民国,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在辛亥革命时期,他领导人民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这是我国民主革命时期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中国历史上建立了丰功伟绩。

辛亥革命失败后,他继续奋斗,探索革命道路。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他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1924年5月,在广州建立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为革命培养了一批政治军事的骨干力量。

1925年3月12日,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孙中山因病在北京逝世。

孙中山先生是一个卓越的不屈不挠的革命实践者。他追求真理,坚持革命,随着时代潮流的演变而不断进步。为了拯救中国,他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对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直至逝世,还在遗嘱中提出:“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对孙中山先生革命的一生,毛泽东先生有很高的评价,他说:“孙中山有三大丰功伟绩,是我们永远值得纪念的:即纪念他在中国民主革命准备时期,以鲜明的中国民主派的立场,同中国改良派作了尖锐斗争。他在这一斗争中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纪念他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纪念他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丰功伟绩。”

伟大的孙中山先生永垂不朽!

第五章 前赴金陵 飞往北平(下)

更新时间2007…11…18 15:22:00  字数:1516

第二节

以人为鉴可知得失,以史为鉴可知兴衰。

时光似流水,岁月如穿梭。当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距今将近百年。

抚今追惜,长歌当哭,不尽思绪,浮想联翩……

假若不是窃国大盗袁世凯窃取了权力,卖国投靠帝国主义,复辟帝制,倒行逆施,也不会造成连年战乱,至使民不聊生,生灵涂炭,苦难深重的旧中国再次雪上加霜。而袁贼也不至于陷入身败名裂、众叛亲离的绝境。于1916年6月6日,忧惧而死,最终成为一个世人唾骂的历史罪人。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了共和。随后本应实施平均地权,使千百年来苦难的亿万民众耕者有其田,有衣穿,有饭吃。国家有了民主,方可实现民权,乃至全国各族人民安居乐业。因此,民族主义的兑现之时,才是“三民主义”全面实现之日。

然而事与愿违。当时,在北洋军阀窃国大盗袁世凯等人的扼杀下,辛亥革命遭到了失败。

孙中山先生自青少年时期开始,为拯救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抗封建独裁统治,不畏艰险,呕心沥血,革命奔波四十余年。最后积劳成疾,英年早逝。他的逝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巨大损失,是亿万民众的遗憾!苍天为之落泪,大地为之悲恸,黄河为之哭泣,长江为之衰鸣。

如果中山先生的享年能再增多二十年,即活到1945年,那么中国的局势又将会是个什么样子呢?想必后来国家会趋向统一,社会走向进步。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可能不会破裂,以后两党也不至于反目为仇,恶化为刀兵相见。很可能两党关系亲密如初,同心协力,共为振兴中华作贡献。

假若是这样,试想在上个世纪的三、四十年代,中国的综合国力,御敌能力是否会好一些?当时,日本帝国主义也许不敢冒然挑起“九。一八”事变,从而占领我国东三省。后来也不会出现日军侵犯中原,暴发“七。七”芦沟桥事变,把中华民族拖进了长达八年的腥风血雨,战火纷飞的灾难当中。以后也可能不会发生第三次国内战争,导致了国民党退守台湾,以海峡与大陆对峙半个多世纪——更不至于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还会出现台湾当局不承认自己是华夏的炎黄子孙,搞什么所谓“公投”,上演“台、独”的闹剧。

历史像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宛如滚滚万里的长江水,奔腾到海不复回。

然而,历史就是历史,历史不存在假设。

历史是过去,是既成的事实。它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更不容许后人对它篡改和编造。

因此,我的设想可能是有点“杞人忧天”,“白日梦呓”。

第三节

1947年3月26日,上午8时许,我们由秦淮河畔的南京机场登机起飞。

飞机升空几分钟后,紫金山已变作一片墨绿林海,玄武湖竟然变为一汪白水,奔腾的长江变成了一根闪闪发光的银色丝带……飞机(军用运输机)渐渐拔高升空,由南向北飞行。大约十几分钟后,机上两位身着戎装,头戴美式船型帽,长的挺精神的空姐(女兵)走到机舱中间,向大家简单地讲解了一些空中旅行的安全知识,并让大家在自己的座位上系好安全带。其中一位空姐走到我的面前,帮我把安全带系好。

过了一会儿,一位空姐手端盘子送来了一杯杯咖啡。另一位空姐在她的身后,手提一个军用帆布袋,向大家分发每人一包军用饼干。

吃完饼干,喝了咖啡。我把脸贴在身边一个直径约30公分,圆形的机窗上,好奇地瞪大眼睛向下观望。我看到下面的山脉、河流、树木和村庄……构成了一幅美丽动人的图画。

飞机继续向北平稳地飞行。突然间拔高了飞行高度,飞机在气流中颠簸摆动,人们开始感到不适,有些头晕、肠胃蠕动。我对母亲说我要呕吐,她马上招呼空姐拿来了一个厚厚的牛皮纸袋子。我已经无法控制自己,张口大吐,将刚才喝的咖啡和吃的饼干全倒了出来。空姐送来了一杯开水,喝了水后稍微感到舒服一点。这是在我童年时期,第一次乘坐飞机时给我留下的深刻感受。

当天中午十二点多钟,飞机到达北平机场顺利降落,我们终于来到了北平。

更多精彩,更多好书,尽在—://。。

第六章 京城春梦 昙花一现(上)

更新时间2007…11…18 15:24:00  字数:5664

第一节

北京是一座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古都,在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

称谓,大致算起来有二十多个别称。

蓟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克商以后,封帝尧之后于蓟,封召公于燕。另说周以前就有燕国,后燕并蓟,以蓟城为国都,这就是现在北京的前身。秦灭燕之后,设置蓟县,故址在今北京城。

幽州远古时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见于《尚书&;#8226;舜典》:“燕曰幽州。”两汉、魏、晋、唐代都曾设置过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带。

燕都因古时为燕国都城而得名。战国七雄中有燕国,据说是因临近燕山而得国名,其国都称为“燕都”。以后在一些古籍中多用其为北京的别称。

日下始见于《晋书》,颍川距晋国都洛阳极近,故称日下。后来唐朝诗人王勃作《滕王阁序》时有“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之句,即运用于此典故,此后便以“日下”为国都的代称。作为北京的代名词来用的有清人朱彝尊的《日下旧闻》和乾隆年间成书的《日下旧闻考》等。

幽都唐代曾设置幽都县,辽时也曾设置过幽都府,所治在今天的北京一带。

燕京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自称燕帝,以范阳为燕京。安史之乱平定后,罢燕京。后来北京的正式命名虽屡有变动,而燕京这个名称却广泛使用。近百年来,“燕京”是北京最常用的一个别称。

春明起源于唐代,唐朝首都长安的正门(东门)名为春明门,古人认为东方主春,于是后人遂以“春明”作为首都的别称,北京成为国都后,也曾被称为“春明”。清人孙承泽著有《春明梦余录》,盖其意即此。

京城唐天宝元年(742年)以前,称首都长安为京城,以后京城就泛指国都,北京成为国都后,也多将其称为京城。

南京辽会同元年(938年),将原来的幽州升为幽都府,建号南京,又称燕京,作为辽的陪都。当时辽的首都在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部)。

燕山北宋宣和四年(1123年),宋、金联合伐辽,攻占燕京。宋、金议和后,燕京回归北宋,建燕山府(因临近燕山脚下),故燕京又称燕山。

中都宋宣和六年(1125年),金人南侵,占领宋的燕山府。金贞元元年(1153年)金人迁都燕京,改称中都,所治均在今天北京西南一带。

大兴金在将燕京改为中都的同时,设大兴府,所治在今天的北京东南部,包括今东城区、崇文区、朝阳区及大兴区的东部。

大都元代以金的离宫(今北海公园)为中心重建新城,至元九年(1272年)改称大都,俗称元大都。

汗八里元时蒙古人称大都为汗八里,蒙语的意思为“汗城”,即可汗所居之处。所以元朝定都北京后也被称为汗八里,马可&;#8226;波罗在他著的游记中就称大都(北京)为汗八里。

北平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灭掉元朝后,为了记载平定北方的功绩,将元大都改称北平。

北京明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永乐皇帝)取得皇位后,将他做燕王时的封地北平府改为顺天府,建北京城,并将准备都城迁于此,这是正式命名为北京的开始,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

京师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迁都北京,改称京师,直至清代。京师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大雅。公刘》:“京师之野,于时处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