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山变-第1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耻,臣忝掌礼职,不敢不如实奏答。”

皇帝对这封奏折很感兴趣,倒不是为了张芾,而是为了这李泉和曹灵逃婚之举,不过倭仁折子中的内容语焉不详,猜不出个子丑寅卯,当下放在一旁,在第二天和军机处见面的时候,谈起了此事:“……你们有谁知道内情的?”

“回皇上话,此事街谈巷议,已成茶余谈资,只是,臣等也是听闻过此事,于其中内情,并不相知。”

“倒是蛮好笑的。简直便如同戏台上的桥段了。”皇帝一笑,说:“传翁心存进来,听他讲讲这段尚未完本的《西厢记》。”

于是宣召翁心存到了御前,听他把李泉和曹灵逃婚的经历讲述一遍,众人或者嗟叹,或者好笑,神情不一而足。

皇帝一开始也只是把此事当做趣闻来听,听到后来却沉思起来:“李泉幼年丧父,自不必提;倒是曹家,自从漕运改为海运之后,家境每况愈下,是实情吗?”

“这,详情臣也不知。此事臣并未上心,不过如微风过耳而已。”翁心存向上碰头,又说:“皇上若是有意探究详情的话,容臣今日回府之后,将李泉等人找来,详细问清楚,待明日再回奏皇上。”

“看起来确实是个问题。”皇帝的表情很是慎重,他说:“漕运改制,关系江南千万黎庶,特别是那些靠漕运吃饭的百姓,便如同曹德政一般。军机处,给陆建瀛廷寄一份谕旨,问问他到底是怎么回事?若是真的如同李泉所说,此事倒要郑重以对了。”

“皇上,臣以为不可。”周祖培在人后搭声了,看大家的视线转过来,他向前跪行了几步:“皇上登基伊始,着手推行新政,虽有万千阻碍,总是圣意如铁,漕运改制之初尚有人从旁讥讽,而今天所见,皆称我皇上乃千古以来圣明之君,漕运改为海运,更加是让天下人拍手称快的善政这都是皇上居中调配,举止得当之功。”

“周祖培,朕不用你溜须,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是。臣正要说到的。”周祖培继续陈奏:“此等善政,正是为天下人谋福祉之举,其间便是偶有失措,也是瑕不能掩瑜。更不用提漕帮剩余之人,也早在我皇上圣心默念之中,大多漕丁感念圣恩,虽暂时失却生计,也不至因此而流离。是故,臣以为,如曹德政等人,也不过是因为一时蹉跎,而至生活窘迫,却也万万用不到圣心挂念的。”

皇帝不置可否的一笑:“你这话也对,也不对。”却不肯过多的解释,看着翁心存问道:“翁心存?”

“臣在。”

“你今天回去之后,问一问李泉和那个什么小姐,主要是问一问漕运改制之后,江南一地的民情。另外,军机处给陆建瀛发一封谕旨,让他不要总是在江宁城中坐着,有时间到下面走一走,看一看,了解一番民生疾苦,便是不提如何决断,只要能够把信息反馈上来,我等君臣也可以做到有的放矢的处置。总是呆在衙门中,能够见到什么真实的民隐、民患?”

“喳。奴才等记下了。”

“至于倭仁上的折子,张芾在学政任上几年了?”

“回皇上话,张芾是道光二十九年外放江苏学政,咸丰二年的时候再度加任一期。到咸丰五年的时候,就是两任期满的时候了。”

“他在任上为人、官声如何?”

张芾的为人很糟糕,这是朝臣的公议,更是清流眼中的缳薄小人。他和王鼎是大同乡(两个人都是陕西人),更有师弟之谊,却依附在穆彰阿门下,使王鼎尸谏之诚竟不得上闻,人品之不堪可见一斑

今天听皇帝问起,养心殿中沉默了半晌,贾祯答说:“张小浦身为一省学政,省内出了这样的风化之案,臣以为,正如倭大人所言,他难辞其咎”

第12节牛痘

更新时间:201183015:34:02本章字数:5016

第12节牛痘

皇帝将张芾之事交吏部议处,自从当年之事发出之后,张芾在京中很是不得人缘,这一次借题发挥,更是让很多人拍手称快。;

吏部辑勋司司官是倭仁的学生,照老师的话吩咐,把这一档公事办得飞快,头一天交议,第二天就有了复奏,吏部拟议的处分是:江苏学政张芾‘降三极留任’。

照一般的处分,‘降级’是可以用‘加级’的纪录来抵销的,所以吏部特别陈明:‘事关礼教,不准其抵销。’

这表面上看起来是个鞭策的处分,实际上却是另有玄机:如果张芾是晓事的,就应该顺势请求去职——按照惯例,致仕还乡的大臣照例是要开复任内所有的处分的;如果他还是恋栈不去的话,以学政之尊,一降而为‘三品顶戴’,红顶子都保不住了——可算是相当辣手的处置

不过吏部议处的决议到了御前,却给皇帝压了下来:“若说张芾在任上有失察,这尚算说的通,若是只因为这样的过失而轻易做降级处置,朕以为,还是过苛了一点。如果照这样的路子行事,难道江苏省内出了杀人的案子,是不是也是他这个做学政的,没有做到教化百姓的职责呢?是不是也要追究他的责任呢?”

皇帝这样说话,旁的人还能说什么?谁都看得出来,倭仁上这样的一份奏折,不过是因当年之事,为老师张目而已。皇帝将弹章下发到部,却又将处置决议驳回,无疑算是卖了个面子给倭仁,同时又有心保全张芾之举,算是两边都兼顾到的做法。虽然难免有和事老之嫌,堂下的几个人设身处地的想想,却也拿不出更好的办法来。

贾祯想到这里,向上碰头:“皇上所言大是。此事上是臣等顾虑不及,惭愧无地。”

“朕想啊,张芾的过错,也是有的。罚他半年的俸禄,权且收小惩大诫之益吧。廷寄,告诉张芾,治下文教之事,他首当其责,万不可再出现这类事体,否则的话,便是朕有心保全,也要顾及到天下人的口碑。”

“喳。奴才几下了,下去之后,会将皇上这番旨意也写进廷寄文字之中。”

“今儿个还有件大事要做——”

皇帝口中的大事就是大阿哥载澧接种牛痘之事。

英国人这一次派遣到中国的人员很多,其中就有从英国伦敦医学院派出的道尔森?亨利先生,他是伦敦医学院的名誉教授,终生名誉院长,同时,他还是发明牛痘接种技术的爱德华。琴纳先生的学生。

为了表示对于这一次赴中国,为更多的中国人免除天花时疫痛苦的热情,英国政府特别把亨利的名字也列入了随行人员名单,而作为当事人的亨利教授,也很愿意到这个遥远的东方古国去浏览一番,于是,也随团乘坐海船,一路漂洋过海,到了中国。

在英国人想来,中国皇帝虽然有接种牛痘之意,却也不过是从普通百姓中挑选一名以为先例,谁也没有想到,竟然会是让‘王子殿下’来作为这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亨利教授等人在来的路上也曾经听同船的人大约的介绍过一点中国的风俗习惯,知道中国的皇帝和英国的国王陛下虽然名义上都是‘陛下’,但是却绝对不是同样的一回事

他有着世界上任何一个国王不能想象的权利和威势,同样的,他的孩子,很有可能就是成为老皇帝逝世之后,另外一个拥有者绝对权威的男人。

用这样的人作为接种牛痘的第一人,亨利也不得不更加打起了精神,在恭王府的几次演练,把设备、器材、助手如数准备停当,原本在国内早已经无数次进行过的操作,亨利又重新书写了操作笔记,接种流程,又找来翻译,翻译成中文,交由总署衙门审阅,一切都郑重其事到了极致。

到了正日子这一天的清早,内务府、顺天府、步军统领衙门,纷纷派出官兵差役,在宣武门内清扫跸道,驱遣闲人,展开警备,静待皇帝驾到。到了九点钟左右,皇帝和军机处见面完毕,退朝重新更衣梳妆,准备妥当,吩咐起驾。

领侍卫内大臣、御前大臣、銮仪卫和内务府的官员,一大清早就在伺候了。即使事先有旨,仪从特简,依旧摆了一条长街,一共两乘明黄大轿,皇帝坐第一乘,瑾妃阿鲁特氏带着大阿哥载澧坐第二乘。由西华门出宫,沿长安街迤逦而西,直到正在内城西南角上的太平湖。

前引大臣和侍卫,一拨一拨来到王府前下马,等大轿刚入街口,诸王贝勒已经在站班伺候,都是皇帝的胞叔和嫡亲兄弟,由老五惇王领头,然后是恭王、尚未被封的老七载譞,老九载洽。两乘大轿,将次到门,大家一起在红毡条上跪下,皇帝的大轿一过,惇王几弟兄随即起身,扶着轿杠,一直进门。两乘大轿都到二厅停下,这里才是诸王福晋接驾的地方。

厅上已经备下了御座,皇帝居中,瑾妃带着孩子在西花厅中等候——先前已经有过安排,正式的接种开始之前,皇帝先要见一见来自英国的亨利教授一行——然后才会是正式的接种操作流程的。众人行礼已毕,皇帝让大家站了起来:“老六,都预备好了吗?”

“是。臣都已经准备妥当了,只等皇上诏准,即刻开始。”

“那好,让他们进来吧。”

“喳。”

奕下去到内堂,带引着亨利到了正堂门口:“亨利先生,请和我进来吧。”

“殿下……”不知道为什么,亨利心中略有紧张之意,探头向里面看看,众人呈雁翅型排列在两边,中间的座位上坐着一个年级很轻,满身明黄色衣着的男人,正在含笑和身边的人说话——这就是中国的皇帝陛下?这么年轻?

“没什么的。”奕看出他的紧张,呲牙一笑:“和我进去吧,按照当初演练的来,不会有问题吧?”

“不会,不会的。”两个人走进正堂,恭亲王引荐道:“皇上,这位就是来自英国伦敦医学院的道尔森?亨利先生。”

亨利行了五鞠躬礼:“道尔森?亨利参见大清国皇帝陛下。”

“亨利先生不用客气。”皇帝很和煦的一笑,他说:“为了我天朝百姓能够摆脱天花时疫之苦,亨利先生甘冒舟船劳顿之苦,万里而来,朕倒要很好的感激您呢。”

听通译把皇帝的话说完,亨利教授点点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