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山变-第9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李德山心中打着盘算,又碰了个头·“请皇上容奴才退下,jīng心拟定yào方”

“有yào方就行你快想办法”

于是李德山退下去,和栾太商量片刻·又开了yào方,并且亲自到御yào房去检了yào,亲手放入yào罐,浓浓地煎了一小碗,由李德山亲自捧到chuáng前,让曾氏兄弟帮衬着,曾国藩的嘴巴,把yào灌了进去

果然,这付yào极有效验,萎靡僵卧的曾国藩·腹中一阵响动,微微睁开眼睛,在旁人看来,他的一双眸子中居然又焕发出了光采,但在曾氏弟兄,却添悲痛知道老父已经到了回光返照的时候了“皇上?”

曾国藩目光游移·终于停在皇帝脸上,神情很是不敢相信似的,“皇上?”

“朕听说你病了,来…看看你”皇帝对放在chuáng头的秀墩视而不见,侧身坐在chuáng头,握住曾国藩的手,触手所及,一片凉意,强自挤出一副笑容,“别担心,朕问过李德山,你的病”他叹了口气,把安慰的话又尽数吞了回去,“曾国藩,你和朕君臣一场,如今只怕永诀就在眼前,你可有什么话,要对朕说的吗?”

“皇上,臣知道,您一定会来的”曾国藩的声调出乎人意料的洪亮,对着皇帝的目光,老人一笑,“老臣自道光三十年,méng皇上启用至今,已二十六年,皇上待老臣的恩典,亘古未有,也只有等到来生,再图补报了”

“别这样说话,朕……”

“皇上,老臣有一句心里话,请皇上先恕妄言之罪,臣才敢出口”

“你说,你说”

“皇上,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不可不谨慎小心啊我大清不论海防、陆上,经皇上数十年调教,早已成不败之师,守卫家国,万无一失但若用之于征战异域,臣恐还有未尽之意啊”

“你的话,朕明白的但有一件事,是你不知道的”他停顿了一下,不经意的摆摆手,“你们都下去,朕和曾国藩有几句话要说”

于是,众人识趣的跪倒碰头,鱼贯而出,“肃顺,你怎么还在这里?”皇帝瞪了一眼兀自留在房中的肃顺,“你也出去”

把肃顺也哄到外面,他还有点不放心,又到窗前来看看,确认不会有人听见两个人的谈话,这才又转了回来,“曾国藩,你还记得咸丰十二年的时候吗?朕曾经和你说过,有朝一日,朕会把心头一个永远埋藏的隐秘向你袒lù?”

曾国藩泛起追忆的神sè,“是此事,臣还记得”

“如今,就是到了这样的时候了”

曾国藩忘情的坐直了身体,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他,他知道,能够知道这位主子心中最隐秘部分的人,大清朝只有自己一个,即便是听完他的话立刻就死,也是值得的了

半率时辰之后,皇帝从房中走出来,脸上带着倦sè,“皇阿玛?”

他勉强一笑,向秀慧公主点点头,“今天朕和曾国藩说了很多话,他也累了,朕也累了让他休息……朕也起驾了”

“是”曾纪鸿、曾纪泽第一个跪倒,恭送着皇帝离府而去,这才起身入内

皇帝坐在来回摇动的车中,眼睛闭着,忽然说道,“肃顺,你大约也想知道,朕和曾国藩说了什么?”

“这等军国大政,奴才不敢与闻,奴才只想伺候好主子,为主子分劳看主子神sè倦怠,奴才真是打心眼儿里疼得慌

“好奴才”他依旧闭着双眼,慢悠悠的说道,“不是朕不相信你,若论及情分,朕对你犹胜过对曾国藩;只是和他说的话,关系太大若说此事朝廷中有可与闻者,也只有你们区区两个——再等上几年,再等上几年,朕看看时候到了,会告诉你的”

肃顺心头狐疑,含糊的答应下来

他沉默片刻,睁开眼睛,明亮的眸子中bō光闪动,声音有些颤抖的说道,“可是啊,你知道吗?肃顺,朕宁可这件事永远不对人提起,也绝对不愿意看到他就只有离朕而去啊”一语未毕,泪水流了满面

咸丰二十五年三月初九日戌时一刻,曾国藩在北京府中病势,寿享六十四岁谥号文正纟

阅读最最全的小说

第一卷第1节台湾故事

更新时间:20126514:16:08本章字数:5023

器:无广告、全文字、更咸丰二十六年四月十六日,海面上南风大做,劲风吹动风帆鼓成一扇硕大的弧面,船首在风帆的作用下在bōlàng间跳跃,足不沾地一般的破làng疾驰由南风带来的降雨劈头盖脸的浇落在船上,两弦的排水孔向大张开的龙王的嘴巴一样,把雨水和飞溅上来的海水倾注出去

“太大了这样下去要倾覆的”船甲板上,有五六个男子正在忙碌,将放置在甲板上的货物用帆布遮盖好,系紧绳索他们身上的衣服早已经被雨水打湿,海面上风高làng急,彼此说话都要扯开嗓子,大声呼喝

“八嘎”另外一个男子看来是船长,抹一把脸上的雨水,抬头看看,“降帆降到三分之一高度还有,进去告诉阿亮,让他掌稳舵船上这么多大米,要是倾覆了,可是不得了啊”

“明白了”男子答应一声,拉开舱mén跑了进去

船长用力拉住最后一根绳索,双脚蹬踏住货箱,身体向后倒仰,船身一晃,连他也摔倒在船甲板上,“喂快来人”

“是”另外几个人蜂拥而至,七手八脚的扶起他,拉动绳索,绑缚在船帮的固定物上,“船长,这样下去可不行看风向,还有的要刮呢,找个地方避一避风雨再走?”

船长不理船员的建议,看看货物安全没有很大的问题,挥手带领众人进到舱中,摘下头上的雨帽,回身给了刚才说话的人一巴掌,“你这糊涂虫找地方避一避风雨?给人发现了船上的东西,怎么办?”

“对不起是我说错了”

船长骂了这个不晓事的家伙几句,倒也不以为甚,大步迈进船舱的驾驶室中,“到哪里了?”

“刚刚才过棉huā屿,离彭佳屿还有一的海程不过这样的天气·恐怕时间还得再长一点”负责掌舵的船员头也不回的说道

“把稳了方向,只要过了彭佳屿,就不用怕了”

“嘿嘿”舵手真诚的一笑,“船长·这一船到了长崎,能赚多少银子?”

“三百两”

不但是舵手,船上其他众人闻言也立刻来了jīng神,“这么多啊?”

“台湾大米,在日本可是最受那些武士、藩府人家欢迎的呢要不是遭遇到这一场大雨,只怕还能多哦,yù至?你到下面去看看·要是给水淹了,可不得了”

“是”刚才说错话挨骂的水手欢声答应,扭头跑了出去{手、打{{}

海面上的风雨来得急,去得也快,不到一的时候,风làng越发减弱,海面上虽然还落着雨,但比较起刚才来·已经不在话下了东北的天sè也逐渐晴朗,船上众人都是海上讨生活久了的,看得出暴·只要驶过这一片雨云区域,接下来的行程,就该是一帆风顺了

这艘船的船长是日本人,名叫稻川垣,长崎人,自幼随乃父生长在水面,靠打渔为生不过打渔又辛苦,来钱又少,于是从咸丰八年,台湾开海禁以来·稻川垣开始往来于台、闽诸口、日本长崎之间做生意

十余年来,学得一口中国东南地方的汉语,偶尔还会做一些走sī闽、桂、粤的人口,偷渡到台湾的无本生意因为他秉xìng还算忠厚,从来不像与偷渡客同为中国人的舟子,做一些,灌水、放生、种芋、饵鱼,等残酷对待的下流勾当·所以他这艘船的偷渡生意居然很好

不过到了咸丰十六年之后,经由福建巡抚李鸿章奏请朝廷,彻底开放了百姓到台湾去的禁令,所以偷渡也就因势而止,再无生意可以做——这十几年来,稻川垣积攒下一笔不小的身家,开始转而做起了往来两国三地的正经生意

但正经生意也很不好做他做的是将台湾出产的大米运送至福建,一开始的时候是赚取中国朝廷给予的一定的水脚钱

台湾大米质量非常好,从康熙二十三年收回台湾之后,就一直是用作朝廷贡米的

不但质量好,而且产量高,自给自足之外,朝廷还会每年定期将台湾大米内运,用作平籴内地米价,特别是福建一省的米价的重要来源,雍正的时候,朝廷议准,每年于常运平籴米5万石之外,再运0万石存于滨海地区,若是遇到台湾丰收,这个数字还要增而朝廷的这个规定,也给了台湾商人哄抬米价的机会

因为处了这作为常运平籴米内运的5万石之外,其余的10万石不一定是要在一年之内完成运输,而且,闽台之间的口岸只有鹿耳mén—厦mén,也就是说,福建各地要购进台湾大米,只有到厦mén去买,不能sī自前往台湾购买——形成了垄断市场只要这条管道出现人为因素的拥塞,台米就会立刻在台湾出现积压,而不得出口,这种情况在乾隆初年达到极致,乾隆十一年的时候,台湾大米累积积压了万石,简直成了台湾人的负担

朝廷有鉴于此,深感运力不足,于是开始改台米官运为民运,借用民间渔船,运输大米到内地但这种方法推行不到数年,就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原因在于脚钱太少,当时规定,每石六分六厘六毫五丝,自厦mén载往他处,水程每百里加银三厘;而台湾船只从岛内各处载米到台郡jiāo卸的,每石的脚钱也只有三分这种让人根本提不起兴趣来的政策才推行不就,立刻又出现了积压的状况

这是多年陋习陈陈相因,也不必多提,但因为这种情况,也就出现了偷运大米的海上走sī贩子,在一开始的只是在台湾岛内和福建省之间来回走sī,进而发展成包括琉球群岛,日本等地往来,一船三千石的台湾大米,若是能够运到日本长崎的话,转手可以获利三五百两银在当时的年代,已经是一笔相当可观的利润了稻川垣所做的,就是这样一mén生意

船帆高高升起,愈发明朗的晴空下·名为稻川丸的三千石大船迎风破làng,船飞快的向西北方前进,“船长,前面有船驶过来”

稻川垣心中一惊·做贼的必然心虚,每每听见船员说附近海面有船只出动,总会让他提心吊胆一次他倒不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